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共3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课件(共35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4 22:2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写作 学写读后感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激趣导入
我们在读文章时常被文中的人或事打动,随之哭之而泣之。随之笑而悦之。这其实就是我们和文中的人或事发生了共鸣。产生了一些想法,如果它和我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学习目标
1.明确读后感的写作思路、基本要求和习作方法。
2.学会提炼和表述感点,能围绕感点展开较为充分的论证,做到“引”有针对性,“联”有侧重点。
3.养成读书、观影后常写读后感的习惯。激发写作读后感的兴趣,培育高尚的审美情趣。
文题展示
一、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字左右。
二、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三、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要求
1.选定课文或名著后,再仔细读一读相应的片段,能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回眸经典,借鉴“感点”
①青翠的藤蔓相互缠绕,小石潭的流水“叮咚”作响,偶有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沙”的轻快旋律——柳宗元便是在这样的美景中渐行渐远。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如果我是画家,我会用黑白诠释这幅景色。不需要鲜艳的色彩,不需要细致的表情刻画,只一片黑白,一个背影,足以融动人心。
他的背影,是落寞的,亦是感性的。
——读《小石潭记》有感
②想到这里,美好的感觉戛然而止,黑暗已经笼罩了整个天空,笼罩了人们的心灵。我们不应该让黑暗继续蔓延下去,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分子,我们应该担当起保护家园的责任,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只有欢笑,没有压迫,没有家破人亡,每家每户都是如此的幸福,把那些邪恶、肮脏的思想通通从灵魂里清出去。
——《桃花源记》读后感
③如果雕刻者有一丝的马虎,也许今天我们就不能领略“只应天上有,不该凡间现”的奇宝。我想,在生活中雕刻家对待每一件事情一定都是极其认真的,认真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认真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非常难做到的。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应该从日常小事做起,而不是只在考试中认真。老师经常告诉我们要认真写作业,就是为了让我们养成认真的习惯,这样在考试中不用太克制自己,自然而然就会认真了。反之,如果我们平时不能认真做作业,考试时也就很难认真了。
——读《核舟记》有感
④从《蒹葭》引申到现实中,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坚持。贵在坚持的道理并不难懂,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志学习科学文化、钻研理论,开始时决心很大,订了计划,列出了攻读的书目和研究专题,可一碰到困难、挫折,就灰心动摇起来,往往半途而废。原因就是缺乏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和障碍,
有时还难免会遭到失败。关键就在于要知难而进,不因失败而灰心、失望。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根源于坚忍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有了这种“不避艰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获得真知。如果我们遇到了困难就退缩,那么,我们始终会败给自己。
——再读《蒹葭》有感
活动一:认知读后感
自读指导相关段落,了解什么是读后感。
写作指导:
点拨: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自己写下的感想、启发。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活动二:把握写读后感的要求
阅读指导材料的相关段落,概括出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写作指导:
点拨: 1.理解原文抓要领。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
2.突出重点谈感受。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实际深开掘。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技法点拨
写读后感,要注意一下几点。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
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
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
“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
系,前后脱节。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例文引路
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
【旁批】
①开门见山:开头便直接点出所读之书为《傅雷家书》。
——读《傅雷家书》有感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傅雷家书》,我就被文章情深意切的语言深深打动了。①
“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
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这哪里像是对在异国他乡长久不能见面的儿子说话,倒更像是对一个近在身前的儿子掏出一颗心来,那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一份如山的父爱。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进一步认识这位伟
大的父亲——他是如何通过书信的方式,传递出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的?
读着那一封封书信,读着那一句句睿智理性的问候,一幅幅温馨的画面如电影镜头般在我的眼前闪现。在傅聪二十多年的海外生活中,他经历了喜怒哀乐、
低谷和辉煌,作为父亲的傅雷一直用书信的方式和他交流,谈生活,谈音乐,谈交友,谈爱情,谈做人。万水千山也无法阻隔这种陪伴,直至傅雷离开这个世界。其实,他并没有离开,至少在傅聪心中,至少在喜爱他的读者心中,他从未离开。那一封封书信
给我的震撼如同海上涨起的潮水,汹涌澎湃,经久不息。
这也让我想到了史铁生的母亲,当儿子遭遇不幸时,当儿子的命运被紧紧地摁在黑暗中时,她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总是站在儿子的身后,以静默的方式,以最大的努力陪伴儿子走
走出人生的低谷。史铁生终成著名作家,其实,他的每一处车辙里,都有他母亲的脚印,他的每一次眺望中,都有一个身影,身影的背后写着“陪伴”。②
然而,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一些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却渐渐隐身,甚至
②引联结合:引用《傅雷家书》中的原句,叙述相关内容,联系史铁生的人生,写出自己的感受,使文章内容既充实又真实。
消失。正因如此,许多孩子越来越偏离健康成长的人生道路。我想说:只有陪伴才能洞察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人生成长轨迹的偏差。
愿天下的父母儿女们,都来读一读《傅雷家书》吧,让陪伴的温情,在两代人之间明亮起来,在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明亮起来。③
③结尾点题:结尾由浅入深谈自己的读后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名师点评:文章把读《傅雷家书》的缘由作为开头,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因为作者将《傅雷家书》读得熟,从内容到写法,都深得精髓,所以写读后感时,就能信手拈来,切中关键。文章中既有对这本书概括性的介绍,也有一些精彩细节的复述和引用,不仅让读者对这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也让读者从中体会出了“陪伴,是最明亮的温情”这样深切的感受。
写作实践一
就本学期学过的某篇课文,写一则随感。200 字左右。
提示:1.选定课文后,可以再仔细读一遍,然后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3.可以写得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写作实践二
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 600 字。
提示: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校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写作实践三
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1.回忆你看过的电影或电视剧,选出印象最深的一部,想一想,剧中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
2.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
课堂小结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刚说完这句话,风就把船吹翻了,两人都掉入水中。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作业
要求:概括材料内容,但不要照抄原文;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但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联系个人的生活体验来写。
读后感片段
1.从小王子离开612星球上独一无二的玫瑰开始,注定了这是一个刻苦铭心而又漫长的旅程,临别的时候,玫瑰还是那样的倔脾气,不肯委声地诉说不舍,像极了我们生活中那些刀子嘴豆腐心的人,面对自己的亲人、爱人,还要死死捍卫着那副尊严的皮囊,直到远送离去的背影,落下斜阳草树中的眼泪。
2.《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素材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