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老山界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 老山界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4 21:5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老山界
陆定一
攀谈 峭壁( ) 骨碌( ) 咀嚼( ) 呜咽( ) 督促( )
灌输( ) 苛捐杂税( )
酣然入梦( ) 不可捉摸 缴( )
欺侮( ) 篱笆( ) 蜷( )
矗立( )
qiào
ɡū lu
jǔ jué


ɡuàn

hān
jiǎo

lí bɑ
quán
chù
字词清单
A.惊惶
B.呜咽
C.矗立
D.苛捐杂税
E.不可捉摸
F.酣然入梦
( )高耸地立着。
( )甜美、畅快入睡。
( )指反动统治下的繁重捐税。
( )惊慌,害怕慌张。惶,恐慌。
( )低声哭泣或形容凄切的水声或琴声。
( )揣测,预料。 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A
C
F
D
B
E
字词清单
情境导入
有一支军队,在一年时间里,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了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是近乎奇迹。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
情境导入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
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老山界”
“长征第一座难走的山”
“老山界”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年,陆定一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时,他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建国后,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宣传部部长。
作者名片
自读课文,尝试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红军
翻越老山界
成功
红军成功翻越老山界。
整体感知
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交代红军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梳理过程
勾画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梳理翻山过程;
并思考本文是以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
下午
山沟
造访瑶民
半夜里
半山腰
露宿冻醒
天黑了
山脚
努力登山
黎明
上山路上
吃饭登山
下午两点多钟
山顶
休息、下山
梳理过程
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全文脉络清晰。
雷公岩
翻越老山界,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难”在何处? 请跳读文章,勾画并概括相关的句子。
品读“难翻”

______难
______难
______难
______难
例:我找到的是_____方面的困难,在课文的第____段……
(12)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品读“难翻”
“奇观”奇在哪里?
这一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2)前面不知道为什么走不动,等了好久,才走了几步又要停下来等。
“奇观”奇在哪里?这一词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奇观”首先“奇”在火光与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表现了红军战士星夜登山时浪漫壮观的景象;其次,这一“奇观”也暗示了老山界山路曲折迂回、山势陡峭险峻。
但是,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仍有说有笑,相互鼓励,“奇观”蕴含了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红军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的赞叹之情。
(20)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品读“难翻”
(28)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
品读“难翻”
(2)天色晚了,肚子饿了,许多人烦得叫起来,骂起来。
(29)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
(30)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品读“难翻”
品读“难翻”
翻山遇到的困难 具体表现
走路难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睡觉难 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吃饭难 粮食缺乏,肚子饥饿
处境难 敌人追击、队伍笨重
(设备沉重/伤病员多)
通过第___段的_____________,
我读出了一支_______的红军队伍。
品读精神
面对路上的这些困难,红军的态度是什么?这体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请再读文章,勾画相关的句子并做赏析。
(3)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为听说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去躲起来了。
(7)她说她原来也有过地,但是军阀把他们从自己的地上赶跑了。现在住到这荒山上来,种人家的地,每年要缴特别重的租。她说:“广西的苛捐杂税对瑶民特别重,广西军阀特别欺侮瑶民。你们红军早些来就好了,我们就不会吃这样的苦了。”
品读精神
写军阀对老百姓的欺压,和人民对红军的期盼。正反面描写结合,衬托出红军关心群众、团结群众的优秀品质。
(8)我们给她钱,她不要。好容易来了一个认识的同志,带来一袋米,够吃三天的粮食,虽然明知道前面粮食缺乏,我们还是把这整袋子米送给她。
(9)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品读精神
考虑周到,深切爱护群众利益。展现了红军队伍的纪律性和人民性,揭示了红军取得胜利,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
品读精神
(14-17)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打趣逗笑,互相鼓励,奋勇登山。表现出红军战士勇于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露宿环境极其恶劣
品读精神
(20)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21)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既说明红军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品读精神
(22)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峰比作巨人矗立,把山谷比作一口井。这样写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处境的艰难。
②“矗立”形象地说明困难像拦路虎一样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对长征必胜的信念。
(2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的次数非常多。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半夜山风之大,同时暗示寒风刺骨。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山泉的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说明寒风猛烈。
品读精神
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机,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9)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品读精神
写医务人员的辛苦和英勇,表现出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高度的团结互助精神。把“小山”说成“矮子”,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困难的蔑视和战胜困难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29)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品读精神
运用拟人的修辞,既表达了对反动派在民族危亡关头将枪口对准红军的反动行径的嘲讽、不屑,也为敌军中部分士兵想抗日却身不由己感到无奈和惋惜。体现出红军的乐观精神。
翻山遇到的困难 具体表现 红军态度
走路难 山路险峻、悬崖峭壁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睡觉难 路窄不平、寒气逼人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吃饭难 粮食缺乏、肚子饥饿 鼓起勇气、继续前进
处境难 敌人追击、队伍笨重 (设备沉重/伤病员多)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军纪严明、爱护群众
勇敢无畏、积极乐观
意志顽强、团结互助
坚定的革命信念
顽强的革命斗志
乐观的革命精神
总结归纳
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课文最后说翻越老山界的困难“还是小得很”,这是与整个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比较而言,从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思考探究
“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日本侵略者、受屈辱受压迫的历史......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