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
单元解读
第三单元
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根。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传统文化主题
《纸的发明》
《赵州桥》
《一幅名扬 中外的画》
《古诗三首》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语文要素: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一、要点解读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借助关键语句
理解段意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上第六单元
三下第三单元
三下第七单元
中段目标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1.促使学生把语文学习融入生活实践。
2.让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写多种语文能力。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1 课文 学习要求 阅读方法 学法关联
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纸的发明》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1.朗读体会,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是怎么写的。
2.抓关键词,做标记。
3.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进行介绍。 运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过的“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来帮助学习,为第四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打基础。
《赵州桥》 体会课文第3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用几个关键词介绍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默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介绍《清明上河图》。
单元目标1及分解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目标2 课文 学习要求 学习方法 备注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古诗三首》 分组商量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自开展活动。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询问长辈,查找资料,表格记录。 整体安排,提前布置,注重综合,注重实践,注重探究,把综合性学习活动贯穿于单元教学的全过程。
《纸的发明》 交流成果,整理资料,再商量怎么展示成果以及可以补充的资料。 整理资料,小组交流。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展示活动成果。 交流、补充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把过节的情景写清楚。
单元目标2及分解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二、教学建议
建议一:
关注人文主题,感悟课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古诗三首》——节日礼俗
《纸的发明》——科技成就
《赵 州 桥》——建筑成就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艺术成就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议二:
以关键词为抓手,搭建学习支架,推进学习过程。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寻找关键词,提取信息
诗题 节日 过节时间 习俗
《元日》 春节 诗中指正月初一 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清明》 清明节 四月五日前后 扫墓、踏青
《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登高、插茱萸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圈画关键词,连缀成句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人们把文字记录在龟甲、兽骨、竹片、木片和帛上,但都难以普及。
人们用麻来造纸,但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加工成纸,轻便好用。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3.围绕关键词,简要复述
假如你是导游,试着用下面的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世界闻名 雄伟 创举 美观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议三:
整体架构设计,局部突破,循序渐进落实语文要素。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文 学习要求 目标指向 学习方法
《纸的发明》 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理解、概括 圈画关键词,连缀成句。
《赵州桥》 体会第3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体会、领悟 理解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
用上四个词语,向游客介绍赵州桥。 复述,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抓关键词
《一幅名扬 中外的画》 说一说为什么《清明上河图》会名扬中外; 表达、评价 抓文章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别人介绍《清明上河图》。 简要复述,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内容和图画,或制作资料卡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议四:
转变学习方式,突出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性、实践性、综合性。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邂逅语文,相约美好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