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航一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历史学科学习清单
班级: 姓名: 组号: 使用日期: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基本原理及世界意义。
学习内容:1.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世界意义。
一、基础知识: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学习聚焦: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
依据教材和史料阅读,概括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和条件。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学习聚焦:两次工业革命使“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进程
①棉纺织业:通过_________、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②工厂: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_________,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③动力:1782年,瓦特试制“复动式蒸汽机”。解决了生产动力受________限制问题;催生了________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_________。
(2)扩展: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各国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①19 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②________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2)成就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人类进入“_________”。
②_________的创制和应用,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③化学工业兴起,__________获得发展。
④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旧产业部门通过新技术焕发出新活力。
(3)特点
①___________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国与________最为突出。
③各国工业革命进程各具特色。
思考点: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习聚焦: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
1.阅读教材内容,简要概括工业革命有哪些影响?
二、合作探究:
材料:现代化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变革最剧烈、涉及范围最宽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变革。俯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动力来源,由人力、畜力及自然力等生物性能源,向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等非生物性能源转变;二是经济结构从以传统农业和畜牧业等第一产业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三是社会关系从以亲缘和地缘为主的封闭社会和分工粗略的机械社会,向社会成员之间超越血缘和地域空间广泛而密切联系为主的开放社会和有机社会转变;四是政治体制从世袭、专制的传统模式,向民主、科学的现代模式转变;五是文化观念从非理性、神秘性,向理性化、世俗化方向转变。
中国的现代化始于19世纪60年代,一直延续至今。这一个半世纪多的艰难曲折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两个阶段:从1860年洋务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早期现代化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阶段。
——摘编自何明、周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典型国家或一个历史时期,围绕材料所述现代化的特征,作出合理的解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三、应用练习:
1.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2.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3.右图是美国时评漫画家乌多·开普勒于1901年创作的漫画《下一个!》(图中有“美孚石油”字样)该画作旨在揭示美国( )图注:章鱼上面字:美孚石油
A.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B.能源需求不断扩大
C.垄断资本支配力强大 D.权力制衡机制遭到破坏
4.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一、早期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学习聚焦:工人阶级的悲惨遭遇引发了早期工人运动,“空想社会”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
依据教材和拓展材料,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和条件。认识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没有找到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正确途径?(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缺乏群众基础支持等)
(一)背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二)概况
1.早期工人运动
(1)目的:
(2)形式:
(3)代表:
(4)意义:
(5)教训:
2.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
(1)代表:
(2)内容:①
②
(3)评价: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学习聚焦: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国际工人运动指明了正确方向。
1.《 》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 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 主义的诞生
理论基础:
经济前提: 革命引起了社会方面的深刻变化
阶级基础:
3.总结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及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学习聚焦: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无产阶级革命留下了重要启示。
(判断正误)
1.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是巨大的历史进步。
2.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共产党宣言》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进步作用。
4.《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蓬勃发展。
5.巴黎公社革命发生在1871年,它很快就失败了,但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的尝试。
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两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纵观这一历史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实践中的每一次飞跃,甚至包括经历的每一次低潮,都与200年来世界蓬勃兴起的三次科技革命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相联系。因此,认真分析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正确把握新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对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摘编自严汉平《近代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及启示》
结合材料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工业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这一论题进行具体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不少于2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