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4 22:3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驿路梨花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本课主要弘扬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是本课的设计总依据。
1、运用略读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文章精巧的叙述和精巧的构思。
3、品味描写梨花的语言,体会诗意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生:喜欢!)
师:是啊,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令诗人白居易迷恋的桃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令志南和尚陶醉的杏花;“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是令元好问心动的海棠;“唯有牡丹眞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令刘禹锡震撼的牡丹。驿路边怒放的梨花,又令谁情牵,令谁赞叹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作家彭荆风,一起来品味梨花的美!(板书课题“驿路梨花”。)
首先来看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1、运用略读方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学习文章精巧的叙述和精巧的构思
3、品味描写梨花的语言,体会诗意美
师: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生齐读)
三、预习检测
师:明确了目标之后,老师想来检测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同时PPT出示预习检测1、正音)
师:请第一大组同学站起来按开火车的方式快速完成。
学生站起来展示,师出示答案。
师:很好,请坐,完成的不错。
(同时PPT出示预习检测2、释词)
师:请第四大组同学站起来按开火车的方式快速完成。
学生站起来展示,师出示答案。
师:解释的很好,请坐。老师想特别强调的是“驿路”在文中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四、作者简介
师:下面让我们走近作者,老师请一位同学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同时PPT出示作者简介)
单个学生站立读作者简介。
师:读的不错,请坐。
五、释 题
师:这篇文章的题目“驿路梨花”其实是出自陆游的《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这首诗的结尾处说:“悬知寒食朝陵使, 驿路梨花处处开”意思是说:可以预料到来年的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到达洛阳,意即收复洛阳。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听到收复西京的消息时的异常高兴的心情。
六、略读文章,悟主旨
师:下面让我们走近文本,请同学们按照略读要求,略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小茅屋这个线索依次写了那些人?这些人都做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填写下面表格 ,用时5分钟。
(出示PPT略读文章,悟主旨)
师:略读要求三字经:
心专一 眼扫视 记要点 勿出声 忌回视
师:时间到!请第三竖组同学依次站起来回答。
学生回答,老师出示答案:
文章依次写了“我”和老余赶路天黑,借宿小茅屋感到温暖,猜测主人是谁,第二天修葺房屋,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 几个月前打猎迷路,借宿茅屋,感受温暖,打听主人,专门送粮食来 ;哈尼小姑娘在姐姐出嫁后常来照管小茅屋;解放军砍树割草,盖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师:那么他们做好事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做好事的目的第几段找答案?
(学生回答)
师:很好!第28段“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所以答案是“学习梨花,帮助过路人”
(出示)
师:哈尼小姑娘做好事的目的呢?第几段找出来的?
(学生回答)
师:不错!第36段“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所以答案是“学习姐姐,帮助过路人”
(出示)
师:解放军叔叔呢?第几段?
(学生回答)
师:真棒!第38段“解放军说: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所以答案是“学习雷锋,方便过路人”
(出示)
师:梨花呢?第几段找答案?
(学生回答)
师:找对了!第24段“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第33段“她姐姐很受感动”所以答案是“学习解放军,为人民服务,帮助过路人”
(出示)
师:从这些人物做好事的目的中,你能发现他们都在向谁学习?
(学生回答)
师:是的,解放军建造小茅屋是学习雷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是学习解放军,梨花妹妹哈尼小姑娘是向姐姐学习,“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借宿小茅屋得到热情、周到、细心照料,内心深受感染,学习梨花,说到底,都是在向雷锋学习,雷锋精神温暖感动了他们,他们又用具体的行动把雷锋精神传递下去。
师:那么本文的赞颂对象是什么?
(学生回答)
师:不仅赞颂雷锋精神,更赞颂了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这些人!
师:雷锋精神在中原大地广为传播并不稀奇,能在和中原语言不同、风俗不同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扬广大就显得更为难能可贵!所以这篇小说就通过一个小茅屋,生动的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中生根、开花、发扬广大的动人情景,赞颂了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和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出示主旨)
师:这可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啊!
七、跳读文章,析写法
师: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近文本,跳读文章,圈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完成表格。同时以小茅屋的建造和照管为顺序复述故事,和原文进行比较,说出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二、跳读文章,赏写法)
师:请这位同学站起来回答
师:“很好”(出示表格答案)
1、十年后的某天早上及前一天晚上
2、十年后的某天早上及前一天晚上
3、十多年前路过时
4、解放军盖小茅屋后至她出嫁前
师: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十多年前解放军路过时,建造小茅屋---解放军盖小茅屋后至她出嫁前,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前几年姐姐出嫁后,哈尼小姑娘常来照管小茅屋---几个月前,瑶族老人借宿 ,现在,专门送粮食来---现在,我和老余借宿并修葺茅屋,挖排水沟
师:那么这两种对课文内容的复述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师:很好!原文采用了插叙,插叙了什么内容呢?
插叙的是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借宿茅屋,感受温暖,打听主人的情节和哈尼小姑娘诉说茅屋来历及姐姐梨花照料茅屋的情节。
师:那么采用插叙有哪些好处呢?
师:使行文更紧凑、内容更集中。
师:再观察表格,两种叙述,还有哪些不同?
师:原文还采用了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写作手法
(出示)
说说文章设置了几次悬念?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悬念?
师:第一处是在“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没有人,没有灯,我们产生了疑问:“房子的主人是谁呢?”
第二处是我们误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而老人却说“我不是主人”时,那么“到底谁才是房子的主人呢?”
第三处是当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时,她却说:“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那么“解放军叔叔为什么要盖小茅屋呢?”
(出示)
师:课文设置悬念有哪些妙处呢?
(学生回答)
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板书:两次误会 三次悬念
师:这篇文章运用了插叙和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生动地展示了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生根、发芽、发扬广大的动人情景,那么这篇文章的题目改为“雷锋精神处处传”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不好!用“梨花”增添了文章的诗意美。
下面让我们美美地品读文章的语言。
八、品读语言,明诗意
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梨花的语句、及其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区别出是实写还是虚写,并分析其作用。
第一处: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第几段?第4段,文章的开头
实写还是虚写? 实写!
作用呢?
(1)点题
(2)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去了“有人家”的希望和欣喜
(3)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铺垫
第二处:“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第几段?
第六段,文章的开头
实写还是虚写?
实写!
作用?
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落的梨花瓣,以自然环境的优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营造了美的意境。
师:这两处都是实写,是自然界的“梨花”,除了这两处还有一处也是实写,同学们有没有找出来?有什么作用?
师:对,第27段:“这天夜里我睡的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作用:用梨花美景衬托梨花姑娘的心灵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表达“我”对她助人为乐精神由衷的赞美之情。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照应文题,产生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师:还有哪些语段?
第25段:“多好的梨花啊” 实写还是虚写?
作用?
是指哈尼小姑娘梨花的名字,她照料小茅屋,将日常生活所需品都细心准备周全,表现了她的热情善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由此,景物“梨花”与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 。
第37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实写还是虚写?
作用?
望梨花是实写;联想梨花的诗句是虚写
这里的“梨花”是指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处处开”说明雷锋精神已经在祖国大地上发扬光大。
九、拓展延伸(三月春风,扬梨花)
师: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
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的岗位上?
这段话曾作为雷锋的生活准则而广为传诵,你生活中有没有被雷锋精神温暖感动的经历?被温暖感动之后你又是怎么做的?
尽管在我们身边,雷锋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淡忘,然而在世界上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景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师: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
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
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一个公司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锋式的好员工。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更离不开雷锋式的好少年。
十、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万紫千红的百花中,梨花只不过是一抹清淡的风景,它没有艳丽的姿色,也没有馥郁的芳香,只是在枝头悄然绽放,可是正所谓“寻常百种花齐放,偏摘梨花与故人”我希望同学们也能做这样的一朵梨花,将雷锋精神谨记心头,将善良与感恩播撒人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信我们的未来也一定会是“驿路梨花处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