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教版科学 七下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测试(2)(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浙教版科学 七下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测试(2)(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5 09:1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七(下)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2.1-2.3】测试(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023 上海)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 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人的一种错觉 B、烛火肯定被风吹动
C、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动发声,带动空气振动
3. 6月,“杨梅之乡”马涧的杨梅树上挂满了一颗颗沉甸甸诱人的杨梅。“个大味甜”的东魁杨梅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感知到东魁杨梅“ 个大味甜”( )
A、听觉和视觉 B、嗅觉和听觉 C、触觉和味觉 D、视觉和味觉
4. 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结构7是人的听觉感受器 B、11耳廓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
C、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D、听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可确保内外气压平衡
5. (2023 仙桃)乘客能够分辨出车载导航语音中某公众人物的声音,是根据声音(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6. (2023 天津)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 )
A、音调越高 B、响度越大 C、音色越好 D、速度越大
7. 如图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8. (2023 广安)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箫、二胡、琵琶演奏时,都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优美动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D、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9. 下列对各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手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超声波是指频率不超过 20000 赫的声波
C、人不能听到蝴蝶飞翔的声音,是因为蝴蝶飞翔时的频率太低
D、“土电话”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10.如图所示,在“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实验中,进行如下操作:①将正在发声的音乐卡芯(发声装置)固定在拔罐器内;②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感受到音乐声越来越小。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该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步骤①中音乐声尖锐刺耳是因为声音响度大
D、步骤②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
11.小柯感觉头痛鼻塞,没有胃口,妈妈用手背触碰了小柯的额头,判断他发热了,妈妈带小柯去医院抽血检查、配药,抽血时的疼痛、药物的苦味都让小柯非常难受。于是小柯产生了一些想法,其中错误的是( )
A、味觉与嗅觉是会相互影响的
B、若没有痛觉,生活将更加方便
C、妈妈用手背感受体温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D、药物刺激作用于味蕾,引起神经冲动,在大脑皮层形成苦味
12.将每年3月3日设为“国际爱耳日”,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保护耳和听觉的重视。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耳和听力的是( )
A、每次使用耳机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B、禁用对耳和听觉造成损伤的药物
C、遇到强烈的爆炸声及时捂住耳朵 D、经常用尖锐和不洁的器具掏耳朵
13.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上,温州市永嘉昆剧团将我国最古老的舞蹈泰顺仕水碇步桥搬上舞台,让碇步的韵律与美感带到了大众眼前,让人如同置身在江南水境中。为避免现场声音干扰,舞蹈演员往往戴着耳机听清歌曲的伴奏,那么听觉的形成部位在( )
A、鼓膜 B、大脑 C、耳蜗 D、前庭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C、根据响度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D、“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15.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研究人员发现有部分患者康复后会出现味觉和嗅觉消失。对此现象推理正确的是( )
A、存在味觉和嗅觉感受器被破坏的可能性
B、相应感觉消失主要是大脑中枢适应的缘故
C、这部分患者嗅觉失调是因为年龄造成的
D、可以排除因新冠病毒引起的神经损伤
二、填空题(16-18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1分)
16.(2023 广东)用古琴弹奏名曲《高山流水》时,琴声是由琴弦的______产生,经______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演奏者不断拨动同一根琴弦,使其振幅越来越大,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变______。
17.为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小科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请回答:
(1)如图甲,小科用锤敲击音叉时,既听到音叉发出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而产生的;
(2)如图乙,小科用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乒乓球也会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中传播。
18.我们能闻到蛋糕的香味是因为,蛋糕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 ________,形成可传导的信息,通过嗅神经传到________,形成了嗅觉。
19.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
(1)悠扬的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20.(2023 连云港)AI智能音箱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它让用户以语音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多项功能的操作。当对AI智能音箱发出调大声音的指令时,音箱就自动改变声音的______,音箱内部扬声器振动的幅度________。
21.(2023 菏泽)1987年我国发现了公元前6000年前的一支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如图所示),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使它发出声音的______变化。我们能够区分骨笛和古筝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22.请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回答:
(1)有些人晕车,与耳的前庭、________有关。
(2)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________,防止胀痛。
(3)听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___。
23.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米·秒-1)
空气(0℃) 331 铜(15℃) 3750
空气(15℃) 340 铝(15℃) 5000
水(15℃) 1500 钢(15℃) 5200
(1)写出一条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有关的规律。________。
(2)气温为15℃时,在长为850米的空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时间间隔为2.33秒。制造该金属管的材料可能是________。
三、探究题(每空3分,共27分)
24.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
(2)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3)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25.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表。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乙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材料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小明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
(2)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
(3)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四、简答题(27题6分,28题6分,共12分)
27.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
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___________。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
(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28.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了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1)老医生用手背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________比较敏感。
(2)小娟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说明理由。________。
(3)小娟面对好菜没有胃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A C B B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B B A
二、填空题
16.振动;空气;大
17.(1)振动 (2)空气
18.嗅觉神经末梢;大脑或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
19.(1)空气柱 (2)大于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0.响度   变大 
21.音调;音色
22.(1)半规管 (2)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3)大脑
23.(1)一般情况下,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中的大。)
(2)铝
三、探究题
24.(1)机械闹钟
(2)表二
(3)棉花;泡沫;毛衣;报纸
25.(1)粗细
(2)乙、丙
(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大小与松紧程度有关
26.(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后静止释放
(2)聚酯棉
(3)不合理,只有一次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或仅凭感觉不能准确确定声音的强弱等合理即可)
四、简答题
27.(1)声呐
(2)解:从发出超声波到接受到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t=0.024s,速度v=1500m/s,
所以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为

(3)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8.(1)热觉
(2)不好,痛觉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如果没有痛觉,当人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就不能及时察觉,这样就不能及时得到救治,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
(3)感冒使嗅觉失灵,而味觉是各种感觉的综合感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