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失误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皎洁(jiǎo) 遽变(jù) 胭脂(yīn)
B.黛青色(dài) 雾霭(ǎi) 颤抖(zhàn)
C.冉冉(rǎn) 晨曦(xī) 遽变(jù)
D.一刹那(shà) 亘古(gèn) 诞生(dàn)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3.下列各组中均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并在题后方框内正确书写。
A.缟裳素裹 一晨不染 奥秘 辉煌
B.恒古不熄 海市蜃楼 升腾 瞬间
C.晶莹皎洁 日月同辉 尉蓝 隐没
D.浓淡有至 庄严壮美 轮廓 启迪
A B C D
语言表达训练
4.判断下列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蔚蓝的天空中一轮又圆又大的银盘,晶莹皎洁,一尘不染。( )
(2)她已经脱去刚出升时那金黄色辉煌的外衣,变成一个缟裳素裹的美人。( )
(3)我觉得月亮有一种女性的温柔与妩媚,青天与素月相映,像水晶一样透明,总给人一种清爽之感。( )
5.考试结束不久,你作为学校广播站一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记者去采访一位英语考满分的同学,原先设想的问题是:“你的父母是否具有辅导你学英语的能力 ”但看到他的父母也在场,你发现这个问题不合适,就改变了原先设想的问题。
(1)原先设想的问题不合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么问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加强师德建设活动中,光明中学的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给老师提出下面五条建议,你对其中哪一条最认同 找出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除以下这五条建议外,请依据自己的认识,再提出一条建议(30字以内)。
给教师的建议
①老师,如果您讲的课再生动、凝练些,我们听讲时会更认真。
②老师,在课下如果您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我们会很高兴。
③老师,请您多给我们一些建议,少给我们一些命令。
④老师,我们爱您,也有点怕您,请让我们把爱留下,将怕赶走。
⑤老师,请您把微笑带进课堂,这样我们会多一些信心。
最认同的建议是第____________条;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的建议:(3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日月经天》选段,回答7~10题。
过了七十七个中秋节,今年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大自然中发现一种奥秘,得到一种启迪。夜间入睡之前,到窗前又最后看了一眼,月亮已经升向中天。蔚蓝的天空中一轮又圆又大的银盘,晶莹皎洁,一尘不染。她已经脱去刚出升时那金黄色辉煌的外衣,变成一个缟裳素裹的美人。
……
我转身向东,发现太阳还未露出地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它已将强烈的红光,从地平线下直射西方。我才明白,那些火蛇、火龙、火炬,正是生之先导的红光照在西面的玻璃楼体、玻璃窗上,于是闪出那么多辉煌、明亮……我为这庄严而神奇的晨之诞生所震慑着了,我觉得这是生命的呐喊,天地的呐喊。
7.作者在赏月时的时间、观察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在文中画出标志性语句。
8.“过了七十七个中秋节,今年才从大自然中发现一种奥秘,得到一种启迪”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蔚蓝的天空中一轮又圆又大的银盘 ( http: / / www.21cnjy.com ),晶莹皎洁,一尘不染。她已经脱去刚出升时那金黄色辉煌的外衣,变成一个缟裳素裹的美人”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何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欣赏东方天空的美景,得到哪些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城市里的树
王亚田
树是城市的客人,树要在客人家度过一生。
树的故乡在山林和旷野,那里有鸟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花香,有潺潺溪水,有它们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如果它们的数量足够多,就构成了森林。自从有了城市,树的家族中一部分成员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的大街小巷。树一到城市,面临的是另一种森林——由高楼大厦构成的丛林。这里没有乌语花香,只有车水马龙;没有潺潺溪水,只有钢筋水泥。从此,树看不见了土地。
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而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但是水泥、柏油、砖块把土地覆盖,像古代犯人脖子上的枷板,把树干和树根隔开。水,泥,这是多么柔软的两个字眼,但组合成一个词时,就成为最坚硬的一种东西。城市的路面是不吸水的,每到下雨时,我看到雨水滚滚而流,流进下水道,而不是树根,我就想树渴了怎么办 因为有了坚固的路面,城市的树也就不会“落叶归根”,树把叶子生出来,但叶子却找不到根,它们随风而飘,就像丢失的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人们不会给一棵树起一个名字,树总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类的名义而存在,比如梧桐、白杨、松柏。其实每棵树也像每个人一样是不同的。城市的树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经常会被修剪,砍去旁逸斜出的枝条,这种修剪不是为了让树成材,而是嫌那些多余的枝条碍事。但修剪是人的事,而长成什么样子是树的事,树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城市的树身上,经常贴满了办证电话、招聘启事、治病广告。树不但受着污染,有时还得承受疼痛。
城市的道路不断在拓宽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每次拓宽道路对树来说都可能是一次灾难,因为道路拓宽后原来在路边的树就处于了路中间,这些树要么被砍伐,要么被重新移到新道路的边上,反正树永远只能靠边站。但是人挪活,树挪死。树被移动后,等于经历了一场浩劫,它枝头上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这就像一个得了重病的人做化疗、放疗后会失去一头的秀发。多年前一次出差路过山西的一个小城,突然看见一条主干道的中央长着一棵粗壮的古树,人流车流都绕着这棵树走。这是我见过的唯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我猜想,这座城市当年修这条路时,可能有关部门对这棵树的去留进行过激烈的争论,最终他们决定留下这棵树,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这座城市里所有的人、建筑都要老。一瞬间我竟然有一种感动,觉得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在西郊的路上,我看见一棵合抱的梧桐树被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拦腰撞断。生活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善良、正直的人受到伤害,很长时间我想不通这是为什么。看见这棵被撞断的树后,我想通了:善良而正直的人与善良而正直的树会有同样的遭遇。因为善良他们都手无寸铁,虽然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但别人却有可能欺负他们。因为正直,他们都不会弯曲和躲闪,伤害来临时,会受伤更重。
我每天都会看见树,看见树的时候常常眼睛发潮,总是充满伤感。城市里的树就像进城的农民工,无依无靠。它们受尽委屈,却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树最终会原谅一切,自己把伤口愈合。如果城市里没有树,只有柏油马路、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那么城市将会是多么的坚硬和干枯。正是树摇曳的身姿、葱茏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情、生动和美。
树一辈子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世沉默。你如果与一棵树交上了朋友,他会永远站在那里等你。
(选自2007年6月《青年文摘》)
11.作者说,“树在城市,一生过得伤痕累累”,具体列出“伤痕累累”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何理解“现在的树与一千年前的树没有区别,但现在的人与一千年前的人已大不一样”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写在山西小城看见过路中间的古树,为什么说“这个城市的人真伟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城市里的树有哪些可贵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2答案:(shè)摄影 (shè)震慑 (ǎi)雾霭 (ǎi)和蔼 (mèi)妩媚 (méi)峨嵋
3答案:A.晨一尘 B.桓一亘 C.尉一蔚 D.至一致
4答案:(1)比喻 (2)拟人 (3)比喻、拟人
5答案:(1)显得唐突(冒失),不礼貌。 (2)示例:叔叔、阿姨有没有辅导你学英语 或:你爸爸、妈妈有没有帮助你学英语 或:你们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讨论学习英语方面的问题
6答案:答题要求:自己的看法要紧扣自己最认同的建议,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提出的建议要指向明确,内容健康、合理,紧扣题意,30字以内。
7.答案:夜间入睡之前,到窗前又最后看了一眼 我转身向东
8.答案:总领全文。
9.答案: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亮高挂中天的美景图。
10.答案:这是生命的呐喊、天地的呐喊。
11.答案:树干和树根被隔开;经常会被修剪;被污染;被砍伐;被移动到新地方、原先的枝条要被全部砍掉;被撞断。
12.答案:示例;树永远需要脚踏实地,城市里的树尽管不能像山林里的树那样自由生长,但它们永远不会按照人的意志去生长、去改变;而现在绝大多数人把自己弄得彻底与大地隔绝,善良与正直正在远离多数人,为了生存,在按照别人的意志生活。
13.答案:示例:因为这个城市的人懂得善待和尊重树。
14.答案:示例:树受尽委屈,毫无怨言;受尽伤害,却充满宽容;总是以摇曳的身姿、葱茏的绿意,给了我们温柔、诗情、生动和美。7日月经天
自主学习
主干知识 ←提前预习 勤于归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缟裳( ) 妩媚( ) 轮廓( ) 震慑( )
隐没( ) 一刹那( ) 雾霭( ) 颤抖( )
答案:gǎo mèi kuò shè mò chàǎi chàn
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答案:(téng)升腾 (Téng)滕州 (wèi)蔚蓝色 (wèi)将尉 (ào)奥秘 (ào)懊悔 (shèn)海市蜃楼 (chún)嘴唇
3.在具体语境中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她已经脱去刚出升时那金黄色辉煌的外衣,变成一个缟裳素裹的美人。
缟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蔚蓝的天空中一轮又圆又大的银盘,晶莹皎洁,一尘不染。
一尘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这庄严而神奇的晨之诞生所震慑着了。
震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日月轮回,阴阳遽变。
遽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衣服 (2)指环境非常清洁 (3)震动使害怕 (4)突然变化
点击思维 ←温故知新 查漏补缺→
1.注意多音字的读音。“隐没”的“没”不读méi;“一刹那”的“刹”不读shā;“颤抖”的“颤”不读zhàn。
2.你能区别“澳、懊、奥”的用法吗 试试看。深( ) ( )悔 ( )大利亚
3.“一尘不染”:佛家称色、香、声、味、触、法为六尘(“尘”不能解释成尘土),修道的人不被六尘所玷污,叫做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沾染坏习气。现在多用其引申义。名师导学
1 理清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
2 语言特色:
1.笔触细腻,描写生动。如作者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月亮高挂中天的美景图:“蔚蓝的天空中一轮又圆又大的银盘,晶莹皎洁,一尘不染。她已经脱去刚出升时那金黄色辉煌的外衣,变成一个缟裳素裹的美人。”
2.感悟深刻,语言含蓄。作者由所见景象,触发感悟,受到启迪,语言富有哲理性。如“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变化,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升腾,又在运动中隐没与消失。不过,这隐没与消失不就意味着再一次飞腾、升起吗 ”感悟深刻,耐人寻味。
3 把握重点:作者赏月,随着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他看到了哪些景象
第一次,写中秋节之夜在床前看到的是“月亮已经升上中天”。
第二次,中秋节次日黎明,走上楼顶,仰首西望看到的是“淡淡的月亮高悬西天”。
第三次,写在楼顶上缓缓漫步中,看到的是“它冉冉下降”,描绘了月亮隐没前的美景图和月亮隐没时西方美景图。
第四次,写转身向东,看到的是“太阳还未露出地面,但它已将强烈的红光,从地平线下直射西方”。
第五次,写太阳升上来时,看到的是“西天上悬着的月亮,东天上跃出的太阳,平列在一条平行线上。一面火热,一面清凉,十分壮观”。
4 攻克难点:作者观察景物,触发了哪些感悟,受到哪些启迪
(1)中秋节次日黎明见到东方天空的景象,感悟到:“我觉得这是生命的呐喊,天地的呐喊。”(2)从日月轮回中悟出一个道理:“运动中的永恒,永恒中的运动。”(3)从日月轮回中悟出人生奥秘:“一切一切的美都在运动中活跃、存在。”(4)回忆在罗马所见日月同辉的景象,再看眼前景象得到的感悟是:“日月同辉,宇宙永生。”(5)从中秋赏月中得到的启迪:“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变化,一切美都在运动中升腾,又在运动中隐没与消失。”
5 质询疑点:作者写中秋赏月,为什么还插入一段在意大利罗马新城参加作家聚会的描写
其目的在于引出“美,往往在一刹那间出现,你抓不住它,它就消失了”这一感悟,突出文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