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主干知识←提前预习 勤于归纳→
1.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答案:(kuǎ)摔垮 (kuà)跨越 (fǔ)俯视 (fù)附近 (qīng)青草 (qīng)清澈
2.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活着”指人还在社会上生活,“死了”是指其精神已死。
(2)“死了”是指人已离开人世,“活着”是指其精神不死。
3.《有的人》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籍贯)人,诗人。代表作有《有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臧克家诗选 臧克家 山东诸城 老马 三代
4.诗题“有的人”指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即使死了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点击思维 ←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1.掌握形近字,需要举一反三,归类比较。如掌握“青”,可把“清、情、请”放在一起比较辨析。
2.解释词语必须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要注意上下文和词语的搭配对象、适用范围、词的感彩、语体色彩、词的语法功能,不可死扣原意。
3.臧克家,生于1905年,是我国“五四”运动以来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一直受到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4.“有的人”指作者歌颂、赞美的以鲁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作者揭露、批判的是一切反动派。名师导学
1 理清结构:
有的人 有的人
行尸走肉——活——精神不死
精神已死——死——人离开人世
2 语言特色:
(1)语言直硬、冷峻,抒发出作者内心强烈的、压抑不住的火一样的感情。
(2)语言通俗、晓畅。茅盾评论作者的诗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说,他的诗“只是用了朴素的字句写出了平凡的百姓的生活”。臧克家写的《有的人》巧妙地运用了大众的语言表达深沉的哲理。
(3)语言形象、生动。《有的人》所要告诉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的是怎样对待生与死的人生观问题。作者并没有用哲学的方式,而是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表达重大主题。就是说,他把力量放在诗的艺术形象的表现力上。这无疑说明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4)这首诗富于节奏美、韵律美,格式严谨但又不刻意追求字句上的齐整,思想感情的表达自然、流畅。
3 把握重点:
1.理解对比的写法。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写法。一方面,作者灵活地运用鲁迅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伟大精神的整体概括,另一方面以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作为一切反动派罪恶行径的形象概括,从人生意义、具体表现、不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对比。褒贬鲜明,引人思考,给人以深刻印象。
2.理解这首诗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这首诗一开始就点明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后面紧紧围绕人应该怎样活、怎样对待死来展开,把问题升华到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观的高度。鲁迅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人民就崇敬他,纪念他;反动派骑在人民头上,一心想流芳百世,人民就咒骂他们,唾弃他们。这首诗就是在生与死、荣与辱、善与恶、美与丑这些人生观的种种具体表现的激烈交锋中,深刻地揭示了为了人民的人在人民心目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一切危害人民的人,必将被人民唾弃;而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则会得到人民永久的崇敬和怀念。
4 攻克难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靠躯壳活着,他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者”,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第一个“活”字充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5 质询疑点:为什么说“把名字刻人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为什么说“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零失误调练
语言基础知识
1.选出注音全对的一组 ( )
A.朽xǐu 尸shī 俯fǔ
B.烧shāo 垮kuǎ 青qīng
C.骑qí 摔shuǎi 情qíng
2.对下面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①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②人民把他摔垮
③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A.退场;摔倒在地;提拔选举
B.人的结局;打倒推翻;推崇颂扬。
C.入场应考;摔跤倒塌;用力抬起。
3.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训练
4.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答题。
除夕到初六,家中成了麻将“赌窝”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苏南京初三学生小魏认为这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于是在小区门口贴出一副“夜夜麻将声,怎能学习 天天想一中,你去考吧!”的讽刺对联,希望父母能给他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结果对联劝父的效果并不理想,其父亲认为丢了脸,将对联揭去,并将儿子的脸打肿。居民们一起指责老魏不该打儿子,有什么话好好说,有居民还报了警。
(据2月14日《南京晨报》)
(1)请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可从材料中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话好好说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你是小魏,你觉得怎样和父亲说才能做到既不触怒父亲,又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我会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年6月,学校决定开展“学习何凤山先生优秀事迹活动周”活动,阅读下面材料,请你完成相关工作。
何凤山,1901年生于益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信义中学(现益阳市一中)。1938年至1942年,何凤山任中国驻奥地利维也纳领事馆总领事,当时德国法西斯正残酷迫害犹太人,何凤山冒着生命危险,向大量犹太人签发到中国上海的“生命签证”,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免遭屠杀。近年来,以色列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位“国际正义人士”,益阳市人民政府也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为何凤山先生修建了墓地,使这位伟大游子魂归故里。余秋雨先生撰写了墓志铭,对其伟大义举作了高度评价。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何凤山先生的不朽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期间,何凤山先生的女儿专程来学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们。面对何女士,你最想对她说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地有一批游客来参观何凤山墓,当读到墓志铭时,向你询问有关余秋雨的情况。请你向游客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余秋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秋雨在墓志铭中说:“华夏之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思远征而不拒远援;君子之道,默行大善而不声张。”“三尺之助尚不易,万里之善非等闲。”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事令你感动(身边的、报纸电视上了解的),请结合某件事谈谈对上面语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三句诗的修辞格,判断正确的是( )
①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②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③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A.对比、反复;比喻;拟人
B.对比、夸张;引用;夸张
C.对比、反复;引用;比喻
7.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味加点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照画线句,写出你对“青春”的感悟。
世界上,还有什么字眼比“青春”两个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动人,更富有魅力 青春,是一轮喷薄而出的朝阳,瑰丽的光芒映照着我们灿烂的面庞;青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有的人》,完成10~14题。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949年10月于北京
10.将这首诗划分成三部分,并分别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文中原话回答。
(1)反动统治者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鲁迅这样的人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诗的抒情主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前后呼应是这首诗的结构特点,请写出各小节之间的呼应关系,并体会这些呼应所起的作用。
(1)第五小节呼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六小节呼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七小节呼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呼应所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一句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回答15~18题。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
15.《老马》运用象征手法,以马喻人,老马的形象也就是那个时代___________的形象。
16.这首诗是否押韵 如果押韵,请写出第二节的韵脚及押韵的韵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能否换用别的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诗作的第一节出现在读者面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幅悲惨的画面:一匹衰老的瘦马,已经精疲力竭,不堪驱使了,但在主人的淫威下,他被迫驮上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着,没有发出任何怨言和抗议,即使“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只是“把头沉重地垂下”。试简单分析这样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4答案:(1)示例:对联劝父 向父讨清静,父亲老拳打肿儿子脸 “麻爹”教子
(2)略。
5答案:(1)示例:二战期间何凤山冒着生命危险向大量犹太人签发到中国上海的“生命签证”,使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免遭屠杀。
(2)示例:何奶奶,感谢您父亲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将来像您父亲一样报效国家,为国争光。
(3)示例:各位游客,余秋雨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他写过很多书,如《文化苦旅》等,我们在初中就学过他写的《信客》。
(4)示例:积德行善,大爱无疆。地震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后,同学们通过捐款等多种形式支援灾区,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国际社会也纷纷伸出援手,通过捐款、派遣救援队等形式支援中国的抗震救灾。
6答案:C
7答案:“骑”字生动地表现了反动派 ( http: / / www.21cnjy.com )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态。而人民要推翻他们,打倒他们,便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又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摔”字用得形象、生动。
8答案: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美。
9答案:如:是余韵不绝的歌曲 美妙的音符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
10.答案:第一部分(第一节),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门见山,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第二部分(第二、三、四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第五、六、七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11.答案:(1)“骑在人民头上”“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2)“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12.答案: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
13.答案:(1)第二小节 (2)第三小节 (3)第四小节 ①深化所表达的主旨。 ②使全诗形成有机的统一体。
14.答案: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无限爱戴的深厚感情。
15.答案:劳动民众
16.答案:1、3句押韵,韵脚:命、影,韵母:ing;2、4句押韵,韵脚:咽、面,韵母:an
17.答案:“扣”字可谓形象、传神。不仅使人想得出马背上的重压,还让人看得出这种重压的力度和慢慢压下去的进度。假如换一个别的字,就不会这样自然、恰当、精妙了。
18.答案:这样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揭示了它坚忍的性格特质和渺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