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 24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土地改革的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解放战争的新形势
2、土地改革内容
《中国土地法大纲》
最大特点: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结果
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意义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中共农村土地政策的变化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土地革命
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
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430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195
万人
373
万人
130
万人
1947年夏,战略进攻时机成熟
合作探究:
(1)为什么刘邓大军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突破口?
(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从敌我双方的战略及战场的变化进行分析)
中原地区,国民党力量薄弱;
占领大别山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
大别山地区战略位置很重要;
大别山原属于中原解放区,群众基础好
战略:由敌人进攻,我方防御变成我方战略进攻
战场:由解放区转入国统区
重
点
武汉
南京
二、战略反攻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部队 总兵力 机动兵力 装备 后方
人民解放军 280万 优于敌军 大为改善 ?
国民党军队 365万 不足 略占优势 ?
1937年 可买两头牛
1945年 可买两个鸡蛋
1946年 可买1/6肥皂
1947年 可买一只煤球
1948年 可买1/500两大米
国民党统治区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
法币100元购买力变化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瓮中捉鳖
战略决战
1948年9-11月
时间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关门打狗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
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
战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东北 正规军70万,
地方军30万,
合计100万人 正规军48万人
非正规军7万人
全部55万人
华北 总兵力40万人 总兵力60万人
华东 总兵力70多万人(正规军不到40万) 总兵力是80万人
华中 34万人 总兵力是75万
西北 近20万人 30万人
1、兵力对比: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2、战局延伸: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3、我军态势: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已经完成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4、敌军态势: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的范围小,补给困难,战、守举棋不定。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300
万人
290
万人
辽沈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辽沈战役结束后
解放了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在人数上超过了国民党,有利于其他战场上的作战
时 间
地 点
参战部队
指 挥 员
三大战役 之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与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分不开。
时 间
地 点
参战部队
指 挥
三大战役 之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华北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北平和平解放
瓮中捉鳖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三 大 战 役
战役名称 发起时间 共计歼敌人数 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 1848年9月
—11月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1949年1月
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
上海
江阴
湖口
南京
浙 江
安
徽
江 苏
江 西
渡江战役示意图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国共主力决战指什么?
战略防御
战略大决战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4、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渡江战役
战略胜利
战略进攻
总结:
A. 力量对比
B. 士气民心
C. 政权性质
D. 将帅素质
E. 根本原因
国民党……,共产党……
解放军打仗勇敢,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国民党政权对内压迫和镇压人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国民党指挥失当。……
探究:
短短三年时间,中共能够打败国民党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人心的向背,民心的得失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也违背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败。
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顺应了抗战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所进行的事业是正义的、进步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胜利。
基础知识
问题讨论
3、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攻占
A、北平 B、南京
C、武汉 D、上海
2、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上海 B、南京
C、武汉 D、北平
1、下列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的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小讨论:
阅读表格,了解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的对比情况。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下面的原因你同意吗?能再说出其他原因吗?请举例说明
A:解放军打仗勇敢
B:国民党指挥失当
C:毛泽东懂军事,蒋介石不懂军事
D: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共产党为什么要争取和平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歼敌52万余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
瓮中捉鳖
北京故宫
遭战争洗礼的圆明园
∴
渡江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3、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结果如何?
4、解放区土地改革有什么意义?
猛虎掏心
歼敌55万余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林彪
罗荣桓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开始?(从敌我双方的战略及战场的变化进行分析)
(1)为什么刘邓大军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突破口?
合作探究:
重
点
武汉
南京
锦州
营口
黑山
沈阳
长春
1、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
2、辽沈战役为什么先攻打锦州?
战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东北 正规军70万,
地方军30万,
合计100万人 正规军48万人
非正规军7万人
全部55万人
华北 总兵力40万人 总兵力60万人
华东 总兵力70多万人(正规军不到40万) 总兵力是80万人
华中 34万人 总兵力是75万
西北 近20万人 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