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读《孟尝君传》
自主学习
主干知识←提前预习 勤于归纳→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 嗟乎( )
虎豹( ) 擅齐之强( )( )
答案:chēng jiē bào shàn qiáng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擅齐之强,得一士焉 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终于 (2)只、仅仅 (3)拥有 (4)还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世人都称颂孟尝君善于收养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因这缘故都归顺了他,而孟尝君最终依赖这些人的力量,从虎豹一样的秦国中脱险。
(2)鸡鸣狗盗之徒出入于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有才能的人不肯到他那里去的原因。
4.《孟尝君传》即指《孟尝君列传》,选自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作者是我国_______________朝代)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_______。《读(孟尝君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朝代) ________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答案:《史记》 西汉 司马迁 北宋 王安石
5.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点击思维 ←温故知新 查漏补缺→
1.“称”和“强”是多音、多义字,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读音。
2.解释文言字词,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不能以现代汉语的意思来解释文言词语。
3.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
4.掌握我国古代作家,除了要了解其生平、作品外,还要了解其生活年代。
5.阅读议论文,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语言准确、鲜明。为了准确表达意思和观点,虽然是演讲,作者也很注意对词语的选择。如“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又如:“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这句话中,作者恰当地运用了表条件关系的词语“只要……就”准确地表达出了为人民服务和我们队伍建设的关系。“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等语句,后来传遍了中国的家家户户,成为每个党员和要求进步的同志的座右铭。
3把握重点:
重点语句分析
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性质,是“革命的队伍”。一个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宗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宗旨。“完全”,就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固,本来。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较。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3.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理解这句话要同前面的意思联系起来。什么是“好的” 符合人民利益的,对人民有好处的就是好的。反之,就是“错的”。为什么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因为我们是“革命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只有“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才能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只要我们这样做,我们就能更好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就能与人民的关系更密切,就能得到更多的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的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4.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句话对完成争取全民族的解放这一革命任务提出了要求。本句有三个“要”。前两个是讲在困难面前应该采取的态度,最后一个是讲这样做的目的。“勇气”指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
5.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这句话是说,革命队伍中的干部要关心、爱护每一个战士,使每个战士都感到温暖;革命队伍内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这样,队伍内部才能团结起来。三个“互相”,体现了革命队伍内部的同志情谊。
4攻克难点:
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所以,为演讲准备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针对性。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第二、可讲性。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第三、鼓动性。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5质询疑点:
“泰山”“鸿毛”之比如何理解
讲人死的两种不同的意义。“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比泰山还重,虽死犹生。这里毛泽东通过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第二节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一句跟下面三句是总(起)分(述)关系。.这样说可以启迪革命的同志,分清人生的不同意义,从而充分肯定张思德同志生前的功绩。零失误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dé) B.擅齐之强(qiǎng)
C.岂足以言得士(qǐ) D.宜可以南面而制秦(yí)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士以故归之( )
(2)不然( )
(3)岂足以言得士( )
3.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
A.都 B.一同 C.通“谐”
(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
A.完毕 B.步兵 C.终于 D.死
(3)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
A.特别 B.特此 C.只
(4)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
A.因为 B.凭、靠 C.同“已” D.认为
语言表达训练
4.根据下面句子的句式,在画线处仿写一句,使之构成连贯流畅的排比句。
亲情,就像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方的道路;_______________;亲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你的心灵。亲情如发,细微而又浓密。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5.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士以故归之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本文,请解释成语“鸡鸣狗盗”,并造句。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句话摆出批驳的对象,揭示了哪些关于孟尝君的传统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反驳传统观念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过去许多人认为本文虽仅四句话,却起承转合俱备,一气贯注。所谓“转”就是转换论证角度,想一想,哪一句是“转”,是从什么角度来论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作者认为孟尝君没有“得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文中可以看出,在王安石的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直正的“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问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日:“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2.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虽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4)非若是也( )
(5)长跪而谢之日( )
(6)寡人谕矣( )
14.请简要概括本文内容,并说说本文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秦王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1答案:B
2答案:(1)因,因为 (2)这样 (3)哪里
3答案:(1)A (2)C (3)C (4)B
4答案:示例:亲情,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道路。
5.答案:(1)他,代指孟尝君。
(2)他,他们,代指“士”。
(3)罢了。
(4)他,代指孟尝君。
6.答案:“鸡鸣狗盗”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盂尝君列传》,后来人们用“鸡鸣狗盗”比喻不足称道的卑下的技能。造句略。
7.答案: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8.答案: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9.答案:“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这一句是“转”,从真正得士的角度来论证的。
10.答案: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1.答案:在王安石的心目中,“士”是有本事治国的人,要有政治家的眼光和谋略,要有雄才大略。
12.答案:(1)虽千里/不敢易也 (2)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13.答案:(1)交换 (2)通“措”,置 (3)扩充 (4)这,这样 (5)道歉 (6)明白,懂得
14.答案:唐雎出使秦国,维护国家利益(唐雎不辱使命),不畏强暴(忠贞爱国)
15.答案:怫然怒 色挠 骄横凶暴 色厉内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