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件 (共1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件 (共1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0 16:1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激趣导入 擦亮一双慧眼,看一看,图中是什么?
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变化,知识积累的差异等原因,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美国﹚罗迦·费·因格
一、浏览感知,明白文章论述的话题
1、了解文体。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文属于哪一种文体
2、明确话题。 浏览1~3段,思考:
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一种思维模式 这种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端 倡导哪一种思维方式
小结:本文开篇,通过一个现象,来引出论述的话题——那就是创造性思维。
二、紧扣问题,理清文章的脉络
跳读:4~12段,思考:围绕“创新思维”,作者提出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学法指导: 注意设问句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其作用。
明确:
1)产生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
2)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
往往出现句末或句首或独句成段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仔细琢磨,分析文章的内容
1、轻声朗读4~8段,思考:
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以后……”。这种情况”指代什么 “它”指代什么
3)文章举了哪两个例子,请概括。(概括事例的方法——谁做什么事 )
2、请你用简明的语言另举例子证明作者的观点。
3、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
4、齐声朗读最后一个小节,要读得有力、自信。 思考: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四、赏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
1、再度走进文本,画出你认为文章中能起承上启下的重点句。它们大都以什么句式出现?表达有何好处?
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①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②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④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五、拓展创新,发挥自我的创造力
3个回形针,一张卡通信纸。在实践中探索回形针的用途。
(夹书、书签、钓鱼钩、女生的花夹子、当拉链坠、门帘、项链)
1、1+1=24
2、3+3=2
3、9+3=1
4、30+30=1
5、8+16=1
这些算式,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成立的,可是我们换一个方式来计算,它就成立了。
下列算式成立吗?
(1年+1年=24个月)
(3个月+3个月=2个季度)
(9个月+3个月=1年)
(30分钟+30分钟=1小时)
(8小时+16小时=1天)
以上这些答案都是正确的。
五、拓展创新,发挥自我的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