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语文 20.《香菱学诗》 课件 (共1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九年级语文 20.《香菱学诗》 课件 (共1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0 17: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 “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 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出夏金桂的名字。 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香菱学诗


芹小组内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说给组内同学听。一、初读课文,说香菱身世香菱身世简介
香菱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悲剧女子。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甄士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夏金桂极为嫉妒她。香菱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 讨论交流:
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二、细读课文,看香菱学诗 结合作品内容讨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文中有关香菱学诗的神态和细节描写,加以分析。三、品读课文,评香菱其人 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对这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精神食粮的大量摄入,使香菱的内心充实丰富起来,她悟出了一些道理。香菱的艺术感受力很高,她一读诗,眼前就能出现诗歌中那动人的形象。三、品读课文,评香菱其人 思考: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作者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本文中,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讴歌了香菱这个为精华灵秀所钟爱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人竟然和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作践。香菱的境遇是值得同情和惋惜的。封建社会男女是如此的不平等!1、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2、聚焦侧面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
3、请同学们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四、赏读课文,学高超手法敢于实践,不怕失败。 香菱学诗的态度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有哪些启示?乐于学习,勤学多问。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道理。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结束语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