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年级语文上 25.《词五首》 课件 (共5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九年级语文上 25.《词五首》 课件 (共5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0 17:14:47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望江南
温庭筠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 本名歧,字飞卿。唐诗人,词人,太原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风艳丽华美,有《花间集》。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1、听读,听配乐朗读《望江南》,欣赏画面。
2、导读,老师指导重音、语速、停顿等。
3、自读,生自由朗读词作,读出感情。
4、齐读,读出音韵美,读出情感美。
5、译读,对照注释,疏通词意,解说词的内容。
读出词的音韵美
品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词中的主人公在干吗?哪个词体现了她盼望心上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
2、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梳洗罢” “独”又说明了什么?
3、在等待爱人的时候,这个女子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你是从哪一句中看出来的?
4、主人公为什么“肠断白蘋洲”?
品出词的语言美
这首词仅仅只有27个字,却写得情韵兼胜,意境优美,画面感强,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描绘一个画面吗?
绘出词的意境美
示例1:女子坐在梳妆台前,铜镜里映出如愁绪般的丝丝缕缕的青丝三千,女子扑上粉,抹上胭脂,只是没有人为她点上那一抹绛唇,无血色的脸上终有了颜色,她手执了一支金步摇,细细地插在浓密的黑发上。
绘出词的意境美
示例2:当又一只白帆从我目光中飘过,我垂下眼帘,有涩涩的泪水模糊了视线,这不是他,在远去的这么多只白帆里没有我等待的人。我呢喃的低语:不是,不是,过尽千帆皆不是…… 夕阳的余晖斜斜地铺在江面上,有一点刺眼,但又是那么脉脉含情,只有它知道我的期待,有多少心碎的泪水伴着这流水悠然远去,一如我等不到的柔情……
绘出词的意境美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再 见(共10张PPT)
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猜一人名)
———李清照(南宋)
北宋败亡(1127年)后,李清照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丈夫赵明诚也不久病故,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四处流亡。1135年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1、听读,听配乐朗读《武陵春》,听清字音和节奏。
2、自读,自由朗读词作,要读出感情。
3、导读,老师指导重音、语速、停顿等。
4、齐读,读出音韵美,读出感情。
5、译读,对照注释,疏通词意,解说词的内容。
读出词的音韵美
“恼人的风雨总算停歇了,枝头上美丽的花朵也凋零尽了,只有沾花的泥土还散发着缕缕花的余香。太阳虽然升得很高、很高了,可我仍无心梳妆打扮。春去了,明年还会回来,花谢了,明年春天还会盛开,只是人事已变,一切都完了。一想到这些,还没开口说话,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洒落。听人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色还不错,我也计划着到那里去划划船、泛一泛舟,以排遣心中无尽的忧愁!可是,我真担心那双溪上的舴猛舟般的小船太小了,恐怕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
读出词的音韵美
1、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2、词人欲语泪先流的原因是为什么?
3、在下阙里,我们发现作者的心情有了转变,请同学们找出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并具体说说变化过程。
悟出词的情感美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词论家赞为“创意出奇”。你能说说它好在哪儿吗?
品出词的语言美
方法指导: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赏析诗词:①词意解析。即解释词句的意思。②字词品味。即要抓住重点字词,特别要关注诗句中精妙传神的动词、形容词;③修辞手法。把握诗句中采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④情感体会。即注意领会诗句中的景、事及景、事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被词论家赞为“创意出奇”。你能说说它好在哪儿吗?
品出词的语言美
讨论交流后明确:
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和夸张,形象可感地突出了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
赏析《望江南》和《武陵春》两首词的相似之处。
鉴出词的风格美
1、风格相近,《望江南》清新明快,《武陵春》直率凄婉。
2、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
3、两首词情景交融,都有独特的意境美。
4、抒发的感情相近。两首词都写闺情,都写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武陵春》除此之外,还包括家国之恨、故国之思.情感更为深广。两首词都细腻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宛转起伏,富于变化。
再 见(共10张PPT)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1、自读,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2、互读,同桌之间彼此读,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
3、范读。听老师读,听的时候仔细体味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
1、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谁能把它找出来?
“壮”
2、词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壮”,这个“壮”字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①“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军营生活情景 ―― 勇猛、雄壮。
②“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杀敌场面壮观激烈。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这里的“壮”指的是“雄壮”。
3、这首词的“壮”,仅仅是“雄壮”的意思吗?
不是,还有“悲壮”的意思。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也是壮语,只是这里的“壮”是“悲壮”的意思。
4、如何理解“可怜白发生”?
这五个字,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一方面说明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还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可怜白发生”充满了作者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思考: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赏析《江城子》和《破阵子》两首词的相似之处。
①两首词都描写了壮阔宏大的场面。
②两首词都抒发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③两首词在表达上都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
豪放词的特点:
豪放词大多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抒发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激情;词的基调豪迈奔放;词的意境开阔;形象鲜明;善于用典,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学习《词五首》,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更是跨越时空的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共12张PPT)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讨论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
3、推荐读,师生评价。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的确,在诗词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狂”)
2、上阙中哪些词句体现了词人的“狂”?谈谈你们的理解。
① 装备齐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请用自己的话再现太守当时的装备。
②随从众多:“干骑卷平冈”。请展开想象,描写一下当时的画面。
③倾城观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
④自比孙郎(豪气冲天):“亲射虎,看孙郎”。
词人活用这个典故,想要表达什么?
1、有感情地朗读下阕。思考:让老夫有狂举狂态的内在原因有哪些?请你结合词句谈谈。
①“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胸怀还很宽阔,胆气还很豪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但又有什么关系!因老当益壮而狂!
②“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自已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既有壮志难酬的无奈,但更多流露的是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3、如果说词的上阕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出猎图,那么下阕其实为我们刻画了一幅什么图?
(赤胆忠诚的报国图(杀敌图))
4、有感情地齐声朗读全词,再次感受苏轼的狂举豪情。注意词的风格,把握词人在情感上细微变化。
时下的我们,浮躁张扬,信仰缺失,是不是可以从苏东坡的坎坷人生中得到一点什么有益的启示?请以“苏轼,我想对你说……”的句式说说你的感受。
苏轼英雄气 我辈多学习 奋发自勉励 年华要珍惜(共10张PPT)
渔 家 傲
范仲淹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江苏吴县人。政治上,他主张革新,庆历三年七月,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任邓州、杭州、青州知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渔家傲: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 ,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
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
(节奏 感情 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
(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
3.理解性地齐读一遍。
(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1.同学们读的时候抓住了“情”,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
请用“我看见了一幅_________图” 句式说话。
(落日归雁 长烟落日 边声四起 古城落日 归雁孤城 戍边图)
2.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3.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异寒 异声 异势
明确:荒凉 萧瑟 肃杀
4.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5.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
请用“我从_______中感受到________”句式说话。
6.同学们带着此情此意来配乐试背一遍。
悲凉 寂寞 孤独 思乡
1、根据你对词的理解领悟,赏析本首词中的任何句子,赏析时要首先注意: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例如:
“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
2、用白话文改写,拓写上片或下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