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郡中学2024年高一寒假作业检测
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小说,它被置放在一个非常高的地位,甚至与民族的文化自信联系在一起,您认,为呢?
张庆善: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的名字,就是一个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力有着重要作用。曹雪芹与《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世界文学史上,《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共同矗立在世界文学的顶峰。《红楼梦》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讲述了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和贾宝玉及年轻女子们的悲剧,充分表达了作者曹雪芹对美被毁灭的悲愤。这种对民族心灵的深刻投射,正是《红楼梦》200多年来为何一直打动人心,让人产生心灵共鸣的根本原因,看到了这一点,你就走进了《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记者:今天的年轻人,应从什么价值角度来读《红楼梦》?
张庆善:我认为欣赏、审美、感悟,是年轻人阅读《红楼梦》的主要追求。首先要把《红楼梦》当成一部文学作品阅读,而不要总是去猎奇、猜测是不是映射当时的政治,甚至将其当成了“清宫秘史”,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其次,对当代读者来讲,伟大文学经典给予你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即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阅读《红楼梦》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认识,可以提高你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当然,也不要把《红楼梦》仅仅看作是一部爱情小说,尽管它描写了缠绵的爱情故事。
(摘编自《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红楼梦>:一幅完备的社会历史画卷》)
材料二 今日“文化自信”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文化自信的底气尽管来自多方面,但不可否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来源。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如何让《红楼梦》这部古代作品融入当代读者中,从而激活经典呢?
首先,使《红楼梦》“融进去”,为文化自信注入活力。所谓“融进去”,就是让《红楼梦》这部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融进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融入当代社会中去,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红楼梦》是了解封建社会、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子,通过《红楼梦》的阅读和学习,可以让读者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看清历史的沧桑与人间的正道。要将《红楼梦》融入人们的生活,把阅读、学习、领悟《红楼梦》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让读者进入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激发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进而增强读者的文化自信。
其次,让《红楼梦〉》“活起来”,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所谓“活起来”,就是重拾红学经典,深入挖掘《红楼梦》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厚植底蕴。习近平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要加强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普及,让这部经典“活起来”,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增加对其他传统文化的了解,建立起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这定将有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此外,让《红楼梦》“走出去”,为文化自信增添底气。所谓“走出去”,就是让《红楼梦》在海外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他国人民所喜爱、肯定和认同。一部优秀的文学经典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伟大的文化使者,一个展示国家和民族的窗口。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过程中,伟大的文学经典尤其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不能缺席。在2017年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中,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谈道:“伟大的文学经典在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打开了《红楼梦》艺术的大门,你就会进一步了解中国、读懂中国。因此《红楼梦》及其红学不仅应该而且一定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红楼梦》的当代传播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红学研究者应当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用战略性的发展眼光调整研究路径,更新研究方法,开辟红学发展的新道路、新视界和新境界。
(摘编自李响《文化自信视域下的<红楼梦>当代价值思考及传播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讲述的贵族家庭的衰落和年轻人的悲剧是对民族心灵的深刻投射,也是它经久不衰的原因。
B.作为一部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作品,《红楼梦》曲高和寡,目前只能处于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
C.更广泛地普及并深入研究《红楼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文化体系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
D.《红楼梦》是民族的骄傲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读懂《红楼梦》,就进一步读懂了中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楼梦》不能缺席中外文化交流,让《红楼梦》“走出去”,就会得到更多海外读者的喜爱和认同。
B.基于《红楼梦》)在推动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价值,《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是当下值得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C.张庆善认为年轻人要把《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审美和感悟,而不是一味去猎奇和猜测。
D.《红楼梦》当代传播的多元性趋势给红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红学研究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述,在逻辑上逐层递进,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B.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红楼梦》)的传播策略,分别是使其“融进去”“活起来”和“走出去”。
C.文章第三段引用习近平的话目的是为了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D.文章第四段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的话强化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4.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红楼梦》的当代价值。(4分)
5.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红楼梦》?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实践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非攻(节选)①
鲁迅
“耕柱子!给我和起玉米粉来!”
耕柱子恰恰从堂屋里走到,是一个很精神的青年。
“先生到楚国去?”
“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慢慢的说道:“我们的老乡公输般,他总是倚恃着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兴风作浪的。造了钩拒②,教楚王和越人打仗还不够,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怂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国,怎禁得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罢。”
他看得耕柱子已经把窝窝头上了蒸笼,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厨里摸出一把盐渍藜菜干,一柄破铜刀,另外找了一张破包袱,等耕柱子端进蒸熟的窝窝头来,就一起打成一个包裹。衣服却不打点,也不带洗脸的手巾,只把皮带紧了一紧,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头也不回的走了。
墨子走进宋国的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还有窝窝头,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不过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着他的脚底,走起来就更艰难。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树下,打开包裹来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车子,叫了一声“先生”,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没有。还是讲空话的多……先生是到楚国去找公输般的罢?”
“不错,”墨子说,“不过他听不听我,还是料不定的。你们仍然准备着,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点点头,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会,便推着小车,吱吱嘎嘎的进城去了。
楚国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国:街道宽阔,房屋也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虽然身体比北方短小些,却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好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他拍着红铜的兽环,当当的敲了几下,门丁进去稟他的主人。
公输般吃了一惊,大叫起来,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阶下去。墨子和公输般,便在院子里见了面。
“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一面让他进到堂屋去。
“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拜了两拜,沉静的说道:“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帐怅的说,“但我已经对王说过了。”
“那么,带我见王去就是。”
公输般知道拗不过,便答应立刻引他去见王。
墨子说停了攻宋之后,时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觉得肚子饿,主人自然坚留他吃午饭——或者已经是夜饭。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啊,老乡!”
“那倒也不。线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当主客谈笑之间,午餐也摆好了,有鱼,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鱼,只吃了一点肉。
公输般喝过几杯酒,更加高兴了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说,“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乡,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他出来了,手里拿着一只木头和竹片做出的喜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高,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明年再见罢。”
墨子说着,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辞;公输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注】①《非攻》写于1934年,当时现实环境极为险恶,“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②钩拒:一种武器,可以钩住敌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挡住敌人前进的船只。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详细地描绘了墨子脚上草鞋的变化,由鞋带断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窿,到最后变成碎片,是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
B.墨子一面兼程去见公输般,一面又吩咐管黔敖做好防御工程,“不要指望着口舌的成功”,可见他缺乏自信。
C.公输般始终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思考。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牌的乞丐”“饭碗敲碎”等语句,包含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B.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C.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的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和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形成对比。
D.作品将墨子置于充满激烈矛盾冲突的环境,塑造了一个身体力行、百折不挠、勇于实践自己主张的圣人形象。
8.本文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叙述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9.本文原名“扶危”,后改名为“非攻”,请结合文本及写作背景,谈谈这样更改的好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秋阳赋
苏轼
越王之孙,有贤公子,宅于不土之里,而咏无言之诗①,以告东坡居士曰:“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群木。夫是以乐而赋之,子以为何如?”
居士笑曰:“公子何自知秋阳哉?生于华屋之下,而长游于朝廷之上;出拥大盖,入侍帏幄;暑至于温,寒至于凉而已矣,何自知秋阳哉?若予者,乃真知之。方夏潦之淫也,云柔雨泄;雷电发越,江湖为一;后土冒没,舟行城郭,鱼龙入室;菌衣生于用器,蛙蚓行于几席;夜违湿而五迁,昼燎衣而三易。是犹未足病也。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沟塍交通,墙壁颓穿。面垢落塈之涂②,目泣湿薪之烟。釜甑其空,四邻悄然。鹳鹤鸣于户庭,妇宵兴而永叹。计有食其几何,矧③无衣于穷年。忽釜星之杂出,又灯花之双悬。清风西来,鼓钟其镗。奴婢喜而告余,此雨止之祥也。早作而占之,则长庚④澹澹,其不芒矣。浴于旸谷⑤,升于扶桑。曾未转盼,而倒景飞于屋梁矣。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喑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公子亦有此乐乎?”
公子曰:“善哉!吾虽不身履,而可以意知也。
居士曰:“日行于天,南北异宜。赫然而炎韭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且今之温者昔之炎者也。云何以夏为盾,而以冬为衰乎?吾侪小人,轻愠易喜。彼冬夏之畏爱,乃群狙之三四⑥。自今知之,可以无惑。居不墐户,出不仰笠,暑不言病,以无忘秋阳之德。”
公子拊掌,一笑而作。
(选自《苏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①贤公子:指赵令畤。“不土之里”为“田”,“无言之诗”为“寺”,合而为“畤”,即暗藏赵令畤之名。②塈:用泥涂饰房屋。此句是说满脸都是屋顶落下的泥垢。③矧:又。④长庚:金星。⑤旸谷:古称日出的地方,亦作“汤谷”。⑥群狙之三四:狙,猕猴。《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赫然而炎A非其虐B穆然C而温非其慈D且今之温者E昔之炎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居士,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同时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李清照自称易安居士。
B.江湖,文中与河流、湖泊并无关系,也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场所,它是指四处流浪、卖艺、卖药的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C.扶桑,神话中的树木名,“汤谷上有扶桑”。后用来称东方极远处或太阳出来的地方。
D.小人,古代指地位低的人,后来也用于谦称自己。“吾侪小人”就是指我们这些普通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贵族公子要写一篇歌颂秋阳的赋,苏轼听了他的构思后大笑,认为他对秋阳的认识太过浅薄。
B.本文以“秋阳”为题,用大篇幅叙述阴雨带给人们的苦楚,目的是表达对穷苦百姓生活的关注。
C.夏日阴雨连绵,洪水泛滥,庄稼、墙屋都因此遭到侵损,这些都是苏轼贬居生活的缩影。
D.文章模仿汉赋对话的形式,表现了不同境遇的人对于太阳的不同感触,行文流畅,文采出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耕于三吴,有田一廛,禾已实而生耳,稻方秀而泥蟠。(4分)
(2)方是时也,如醉而醒,如喑而鸣,如痿而起行,如还故乡初见父兄。(4分)
★14.怎样才能写出言之有物的诗文?请结合《秋阳赋》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男主人公的口吻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
B.“搔首踟蹰”表现了男主人公老实、憨厚、痴情。
C.女主人公赠送给男主人公两样东西,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
D.该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把这对情人的恋爱活动描写出来。
★16.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比喻能增加音乐描写的形象性,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一句与韩愈《听颖师弹琴》中的“昵昵儿女语”喻体相似,“_____”一句与韩诗中的“勇士赴敌场”喻体相似。
(2)古人常借助猿啼来表情达意,而由于个人遭际的不同,传递的情感也会有所区别。比如,同样是写猿啼,杜甫《登高》中的“_____”就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一对夫妻,一个急性子,一个慢性子。
急性子老婆遇事总是冲锋在前,这会儿等不到那会儿,今天等不到明天。她的节奏就是快快快。
而慢性子老公从来都是不急不躁,总想着今天完不了还有明天,嘴上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急不急,日子常在,何必人忙!他的节奏就是慢慢慢。
有一天,家里晾晒了一场子玉米,眼看着天快黑了,又刮起了风,天色渐渐阴沉下来,说不定一会儿还有雨呢。可是玉米还没有收完,万一淋了雨怎么办?这可是一年的收成啊。
急性子老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手忙脚乱地装袋子。再看慢性子老公,依然不急不慌,收得那么沉稳,那么悠闲。
太阳已经落山,实在是看不见了,急性子老婆拿起手电筒,挽起袖子,把剩下的玉米往一堆儿扫,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口干舌燥,腰酸胳膊疼。慢性子老公用簸箕笤帚撮,节奏依然那么稳,一下,两下,三下……最后,总算全部装到了袋子里。
18.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在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上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请简要分析。(4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急性子老婆很着急,急着装袋子”,表达效果不如原句,请说明理由。(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2022年7月21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了最新的物种红色名录。在名录中,白鲟被正式宣告灭绝,这一消息不禁让人(a)。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白鲟,曾经分布于中国各大河流中,《礼记》《周礼》等记载周天子春季祭祀宗庙的场景中,便有“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的描述,其中的“鲔”,指的便是白鲟。白鲟的吻端和头部,长有一簇簇密密麻麻的、呈梅花状的皮肤感受器官——陷器和罗伦氏器。前者负责机械感受,如水流、水压等的变化; ① ,如水中微弱的低电压等,如此一来白鲟就像带着一个长长的扫描仪, ② ,在昏暗湍急的长江水流中自由穿梭。
然而大型水坝的建立却给了白鲟这类洄游鱼类灾难性的打击,一方面是挡住了它们的洄游产卵路线,另一方面水文条件的改变也影响了他们的产卵数量。再加上 ③ 、沿岸采砂作业、排污等一系列因素的共同作用,1985年后白鲟的数量断崖式下降,就连长江里最常见的四大家鱼繁殖量都下降了90%。这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深刻教训。为防止其它长江水生生物(b),走上灭绝之路,有鱼类学家建议:改当前的阶段性休渔为全面休渔十年。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抢救性保护我国最大的水生生物资源库,恢复长江生态(c)。
★20.请在文中括号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一个是体能动作“引体向上”,一个是战术动作“低姿匍匐”。
青春本来的属性是向上的,就像沐浴着阳光生长的幼苗,有一种力量拔着自己向上生长,可以热烈,可以张扬,可以逆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这是引体向上的青春。
但有时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张扬,不必总在追求高光时刻,青春可以是蓄势待发的,可以是韬光养晦的,贴近大地,丈量大地,做一个匍匐前进的孤勇者,这是低姿匍匐的青春。那么,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表达你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长郡中学2024年高一寒假作业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红楼梦》讲述的贵族家庭的衰落和年轻人的悲剧是对民族心灵的深刻投射”说法有误。原文说“《红楼梦》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讲述了一个贵族家庭的衰落和贾宝玉及年轻女子们的悲剧,充分表达作者曹雪芹对美被毁灭的悲愤。这种对民族心灵的深刻投射,正是《红楼梦》200多年来为何一直打动人心,让人产生心灵共鸣的根本原因”,可知对民族心灵投射的本质应该是“对美被毁灭的悲愤”,“贵族家庭的衰落和年轻人的悲剧”只是具体表现。B.“目前只能处于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说法有误。原文是说“让《红楼梦》这部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融进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融入当代社会中去,而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呼吁和顶层设计的层面”,作者并没有说《红楼梦》目前只停留在这一层面。D.“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说法有误。原文是说“因此《红楼梦》及其红学不仅应该而且一定会成为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选项变未然为已然。)
2.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就会得到更多海外读者的喜爱和认同”错误,原文是说“所谓‘走出去’,就是让《红楼梦》在海外广泛传播,被越来越多的他国人民所喜爱、肯定和认同”,是想要让海外读者喜爱认同,而不是一定就会。)
3.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目的是为了强调要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错误,原文中习近平的话是“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是论证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4.①了解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历史底蕴、文化自信;②具备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帮助我们加深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认识,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③反映民族心灵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自信力。(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5.①端正阅读态度,掌握阅读方法,我们应该以欣赏、审美、感悟的眼光去阅读并领悟《红楼梦》的文学价值;②我们应在生活中阅读、学习、领悟《红楼梦》,并将之当作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追求,激发对以《红楼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自豪感;③我们应通过阅读《红楼梦》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向身边的同学、亲友普及介绍《红楼梦》,让《红楼梦》“活起来”;④我们要充分发挥好《红楼梦》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传播作用,借助《红楼梦》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为文化自信增添底气。(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开放型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6.D(A.“是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错误,此处细节描写是为了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B.“缺乏自信”错误,墨子这句话恰恰体现他是一个实干家,并非要体现他的缺乏自信,并且自信是人格层面的理解,文中没有依据。C.“始终”错误,公输般开始确实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但后面被墨子说服了,从文末其举动也可以看出。)
7.A(“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误,轻松诙谐的语言增强了调侃的意味,突出了墨子“好义”“非攻”的形象;现代词语直接嫁接到文章的历史语境中,使小说主题更具有现实性。)
8.①按照时间顺序,以墨子的行动为线索叙述故事,这样写使得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②使用对话手法叙述故事,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4分,每点2分,叙述方法及作用各1分。)
9.①在情节方面,更具概括性(或与文本的内容更吻合)。本文讲述了墨子反对不义战争,为“止楚攻宋”积极奔走游说,最终让楚王放弃了攻打宋国的故事;②在形象塑造方面,更能突出人物形象。“非攻”不仅能表现墨子的兼爱、扶危济困,更能突出其反对侵略战争,积极备战与冒死反抗的精神;③在主旨方面,更具现实意义。鲁迅借墨家“非攻”的主张,表达了反侵略、反强暴的意愿。(每点2分)
10.BDE“赫然而炎非其虐”“穆然而温非其慈"两句结构相同,对仗工整,中间应断开。“……者,……者也”为判断句式。)
11.B(文中的“江湖”指江河湖海。)
12.B(“目的是表达对穷苦百姓生活的关注”偏离文意。本文强调的是创作要缘于真实感受,不能矫情为文,对穷苦百姓生活的关注不是主要目的。)
13.(1)(我)在三吴(江南)躬耕时,有一块田地,庄稼已经成熟,(却因淫雨)而发芽,稻谷正当吐穗,(却因淫雨)而倒在泥水之中。(状语后置:于三吴耕,1分。关键词:“一廛”“生”“泥蟠”,每点1分)
(2)这个时候,我像是喝醉了酒,像久睡初醒,像长久的哑巴忽然能发声,好像卧病多年忽然能起来步行,又好像回到故乡见到久违的父兄一样(高兴)。(关键词:“方是时”“喑”“痿”。每点1分,句意1分)
14.①要有真实深刻的生活体验。②要全面辩证地看待事物。(每点1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15.C(“男主人公更喜欢彤管”错误,“说怿女美”是喜欢女主人公的美丽。)
16.①美丽。“静女其姝”,直接点明她的美丽。②可爱、调皮。“爱而不见”,写女主人公自己到了,却故意躲起来,偷看男主人公着急的样子,调皮得很。③勇于追求爱情。“贻我彤管”“美人之贻”,大胆主动地赠送礼物,表达爱意。(每点2分)
17.(1)小弦切切如私语 铁骑突出刀枪鸣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渌水荡漾清猿啼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每空1分)
18.①两个逗号将“一下”“两下”“三下”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强调动作节奏缓慢,突出了人物的“慢性子”。②省略号用在“一下,两下,三下”后,说明类似的动作还有很多,突出了动作慢且节奏不变,突出了“慢性子”的特点。(每点2分)
19.①原句“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着急”的样子,给人以画面感。②原句“手忙脚乱”表现出“装袋子”时的慌乱,使老婆“急”的性格特点更加突出。(每点2分)
20.示例:a.扼腕叹息(扼腕长叹、喟然叹息) b.重蹈覆辙 c.刻不容缓(每处1分)
21.示例:①后者负责电感受②能轻易感知到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③人类高强度地捕捞(每处2分)
22.因为大型水坝建立和人类高强度捕捞等活动导致白鲟及其他鱼类数量大大下降,所以“抢救性保护”我国最大水生生物资源库,恢复长江生态刻不容缓。(内容概况2分,因果关系句式1分)
23.【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引语式的作文题。
材料给出两个有关青春内涵的比喻性术语“引体向上的青春”“低姿匍匐的青春”,点拨考生展开联想,延伸思考,阐发自己的感悟与体验,表达自己的启迪与发现。
青春属性主基调应是向上的,表现为张扬、奋发、敢于自我挑战,敢于直面竞争,敢于突围超越;同时,青春也应该有蓄势待发的沉潜,刻苦磨砺的笃定,应该踏实奋斗,低调沉稳,坚韧、孤勇……至于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可以见仁见智,但须体现青春的朝气、血性,而绝非暮气沉沉、萎靡不振。为何要引体向上?为何须低姿匍匐?这些都可结合个人成长的体验来抒写。
“什么样的青春是值得过的?”这--问题包含了“什么样的青春是不值得过(或不应该那么)过的”这样一层含意在内。换言之,考生须对材料内置的关键问题展开辩证分析,要执其两端,加以考量,深入探究,激浊扬清,明辨是非,从而确立所写文章的主旨。
写作中还应注意“回望既往的中学时光,立足当下的备考拼搏,展望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来书写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如写议论文,可以分析“引体向上”和“低姿匍匐”的含义,举出相应人物事例加以论证。再思考为何要“引体向上”和“低姿匍匐”,它们对于青年的意义是什么:青春年华,正是打基础、学本领的时候,要有低姿匍匐的沉稳坚笃;青春正是朝气蓬勃之时,更应“引体向上”,敢于挑战,奋发进取。最后应论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引体向上”,什么情况下要“低姿匍匐”。比如当前备考就需要“低姿匍匐”的状态,此刻的“沉潜”正是为了将来的“向上”。
立意:
①张扬“向上”体能,讲究“沉潜”战术。
②向_上与匍匐都是青春最美的姿态。
③心态持续向上,策略适时沉潜。
参考例文:
青春姿态最“向上”,适时“匍匐”也孤勇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缨珞,编织你们。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王蒙先生的《青春万岁》早已为青春贴上“向上”的标签,但我们深知诗句里的“眼泪、深思”是一种“匍匐”和“沉潜”。青春没有固定的姿态,在我看来,青春姿态最“向上”,适时“匍匐”也孤勇!
正当芳华的我们,心态上定要持续向上,以昂扬之姿,绽放青春的热烈与张扬!都说青春少年,一贯快马扬帆,道阻且长不转弯。要盛大,要绚烂,要哗然。要用理想的泰坦尼克,去撞现实冰川,要当烧赤壁的风,而非借箭草船,要为一片海,就肯翻万山。告诉年少的我们要不畏艰险一路向前。自叹“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的少年王勃锐意向前,在滕王阁当仁不让写下“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以弱冠的终军,少年的宗悫自比,昂扬奋进,痛哉快哉!
我辈有向上心态,让青春有昂扬之姿固然值得肯定,但在策略上还应适时“沉潜”,有时变“向上”为“匍匐”,调整青春的动作,蓄势待发,以期更好的绽放。“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的“耶鲁村官”秦玥飞,本可以凭借世界名校博士头衔跻身所谓上流社会,他却在青春最美的年华选择脚踩大地,到人民最需要他的地方去,一腔孤勇,匍匐前进,为一方百姓做实事,让一身才学为黎民。就像“感动中国”颁奖词写的那样: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我相信,“孤勇者”秦玥飞的青春定将迎来沉潜后的绽放。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不加调整的青春也必会有残缺。也许我们的青春姿态,不能像王勃那样“昂扬向上”,不能如秦玥飞那般“孤勇匍匐”,但要记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青春姿态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适时调整的,无论如何调整,积极向.上的心态与适时沉潜的策略缺一不可。每一位向上成长的少年也许都要有对弈平凡的孤勇,在面临人生大考的关键学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前,我辈青年最不能丢失的也许就是“向上”和“孤勇”。
青春姿态最“向上”,适时“匍匐”也孤勇,愿我们始终值得,青春万岁。
【参考译文】
越王的子孙里,有一个很贤达的公子,住在不沾泥的华屋高堂里,他作的诗歌空洞无物。(一天)他对我说:“我的心像秋天的太阳一样明亮;我的气像秋天的太阳一样清明;我好善而且喜欢成人之美,就像秋阳让万物生长成熟一样;我憎恨恶行而希望惩罚恶行,就像秋天的太阳让树木枯萎一样。我把这种情怀写成辞赋配上曲子,你觉得怎么样?”
我笑着说:“公子从哪里了解秋阳呢?(你)生在富贵华美的大房子里,长大后结交的都是朝廷上的人;出去有人给你撑着很大的华盖,回去有人侍候你在锦绣的帏幄里睡觉;酷暑感受到的最多只是微热,冬天感受到的最多只是微冷罢了,从哪里知道秋阳?像我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知道秋阳的人。正当夏季,淫雨连绵,炎热的蒸汽上升,变成大雨瓢泼而下;电闪雷鸣,江河湖泊连成一片;大地被淹,城里街道上都可以划船,屋子里还有鱼虾蹦进来;屋里的器物都长了霉菌,床几上有青蛙和蚯蚓等在爬行;晚上为了躲避漏雨得多次换地方,白天要多次换烤衣裳。这些都还不足以忧虑。(我)在江南躬耕时,有一块田地,庄稼已经成熟,(却因淫雨)而发芽,稻谷正当吐穗,(却因淫雨)而倒在泥水之中。沟渠与田埂因积水而相通,家里的土墙都(被)浸泡坍圮了。满脸都是屋顶落下的泥垢,满眼都是被湿柴的青烟熏出的泪水。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是空的,四邻八舍家里也都没什么声响。只有鹳鹤这种野鸟在院子里鸣叫,妻子深夜里起身长叹。算一算有饭吃的日子还有几天,又没有衣服度过这一年。突然,灶里的柴草火星四溅,晚上点灯,见灯芯双悬。一阵凉风从西边吹来,敲敲鼓面,发出咚咚的干响。奴婢高兴地告诉我,这些都是雨天将要过去的祥兆。我早早起来占卜,金星淡淡的,没有光泽。(太阳)在旸谷沐浴之后升上了扶桑。转眼工夫,(太阳的光芒就通过门外的积水)反射到屋梁上。这个时候,我像是喝醉了酒,像久睡初醒,像长久的哑巴忽然能发声,好像卧病多年忽然能起来步行,又好像回到故乡见到久违的父兄一样(高兴)。公子你也有过这样的欣喜吗?”
公子说:“好啊!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能够想象到。”
我说:“太阳在天上运行,南北冷暖不同是正常的。太阳炽热如火并不是它要施虐于人,穆然温和也不是它对人慈悲。况且今天温暖的太阳,就是昨天那个炎热的太阳。为什么要把夏天的太阳说成赵盾般可畏,而把冬天的太阳说成赵衰般可爱呢?我们这些普通人,易喜易怒。世人对于冬夏的畏惧和喜爱,就像(《庄子·齐物论》中讲的那个楚国人养的)群猴一样朝三暮四。现在了解了这些,心中就可以没有什么疑惑了。居家不需要封门闭户,出门不必头戴斗笠,不视炎热为太阳的缺点,因此而不忘记秋阳的光照之德。”
公子听了拍手大笑,然后把这些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