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知识梳理
一、冰雪世界
1.基本概况: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位置 位于 以南 位于 以北
范围 洲及其周边的海域,隔德雷克海峡与南美洲相望 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海陆状况 以 为主 以 为主
地形特征 高原为主 海洋为主
气候特征 (被称为“冰雪高原”“寒极”“白色荒漠”) 终年冰雪覆盖,但气候却不像南极那么酷寒,比南极地区降水量大很多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固体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煤、铁、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代表动物
居民 无常住居民 人
2.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
(1)海陆性质差异: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
(2)地势:南极洲平均海拔居世界首位。
(3)南极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对阳光反射作用较强。
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
3.北极地区的科考时间:每年________月,此时是北半球的________半年,北极地区气温相对较________,有________现象出现,有利于科学考察工作的进行;南极地区的科考时间:每年________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已在南极地区建成了长城站、________站、________站、泰山站等,在北极地区建成了________站。
基础通关
北极燕鸥是世界上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当北半球夏季时,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后代,随着气温降低,它们开始长途迁徙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下图为“北极燕鸥迁徙路径图”,完成1~2题。
1.北极燕鸥迁徙路线主要经过(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摄影记者拍摄北极燕鸥在越冬地活动时,可能还会拍摄到的景象有( )
A.工人在采矿
B.北极熊正在觅食
C.企鹅在游泳
D.因纽特人在捕鱼
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2022年建成,该站具备数据传输、远程实时监控和卫星通信等功能,是我国“功能完善、设备先进、低碳环保、国际领先”的现代化南极科考站。读我国南极科考站位置示意图,完成3~5题。
3.罗斯海新站所处的经纬度最接近( )
A.73°N,165°E B.73°S,165°E
C.83°N,165°W D.83°S,165°W
4.在罗斯海新站开展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0月
5.我国科学考察队在罗斯海新站考察时,最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A.水源短缺 B.地震频发
C.猛兽袭击 D.酷寒大风
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两极地区的大部分处于________(纬线名称)以内,属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带、南寒带,所以太阳光热少,气候________。
(2)北极地区以________洋为中心,被欧洲、________、北美洲三大洲包围。
(3)南极地区以________(海洋/陆地)为主,四周环绕着________洋、大西洋、印度洋。
(4)我国5个极地考察站中,不能看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
(5)我国在南极的四个极地考察站,均安排在1~2月份进行建站施工,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石油等矿产资源;被誉为“南极小主人”的动物是________。
能力突破
【情境题】全球的“农业诺亚方舟”建造在斯瓦尔巴群岛冻土地带的岩石山洞中。那里不易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即使在断电状态下也能使种子处于低温环境中,适宜种子的储藏。同时,该地也是我国黄河站的所在地。2020年夏天,群岛出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气温21.7 ℃。读图文资料,完成7~8题。
7.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全球的“农业诺亚方舟”的优势条件是( )
A.气候寒冷,种子不易萌发
B.临北冰洋,与欧亚大陆为邻
C.气候湿润,种子易于保存
D.交通闭塞,以航空运输为主
8.我国建立黄河站的主要目的是( )
A.研究企鹅、海豹的生活习性
B.了解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的影响
C.围绕世界经济发展开展研究
D.探讨2020年气温升高的具体原因
【学科素养·综合思维】目前,南极地区的四个特殊意义的“点”——“极点”“磁点”“冰点”“高点”附近有不同国家建立的科学考察站。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完成9~10题。
9.图中( )
A.极点纬度是80°S B.冰点位于极点的东北
C.磁点濒临大西洋 D.高点海拔4 000米以上
10.下面框图为南极大陆被称为“白色荒漠”的原因示意图,图中数字含义正确的是( )
A.①—气温低 B.②—降水少
C.③—海拔高 D.④—冰雪覆盖
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与综合国力。2022年10月31日,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从上海赴南极考察,2023年4月返沪。读“‘雪龙’号科考路线示意图和北极地区图”,完成11~12题。
11.本次前往南极考察的过程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雪龙号”航线依次经过太平洋、印度洋
B.从上海至中山站大致向东南方向航行
C.中山站出现极夜现象,方便观测极光
D.南极地区冰雪全部融化,地面裸露
12.下列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极科考都选择在11月至次年2月,此时为暖季,白昼长
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速大
C.北极地区大部分7月平均气温在10 ℃以下
D.北极航道可全年通航
素养达标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近50年来,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气候日益变暖,导致极地地区的冰川、海冰消融速度加快,不仅使极地生物受到危害,而且海平面的升高也威胁着居住40 ~50 全球人口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
材料二 下图北极地区示意图。
(1)据图,环绕北冰洋的大洲有________个,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________海峡。
(2)在下列方框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说明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影响。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3)在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会遇到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保护北极地区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
2.发达 发达
(1)雄厚 德国
(2)较小 畜牧业 法国
(3)铁路
3.6~8 夏 高
极昼 11~次年3 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
4.中山 昆仑 黄河
基础通关
一、1.B
2.C
3.B
4.A
5.D
6.(1)极圈 北寒 严寒
(2)北冰 亚洲
(3)陆地 太平
(4)长城站
(5)1~2月是南半球的夏季,气温较高,白昼较长
(6)煤(铁) 企鹅
能力突破
7.A
8.B
9.D
10.D
11.D
12.A
素养提升
13.(1)3 白令
(2)①融化加剧 ②升高 ③沿海
(3)大风、极寒、黑夜、大雾、海冰断裂、野生动物攻击等。
(4)回收垃圾;保护北极地区的动物;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