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5 09:1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
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元复习整合
课标要求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课标内容解读
以上课标所涉及的内容,
首先是讲述晚清时期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包括两次鸦 片战争、列强在中国边疆造成的危机以及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列强的侵略,对中国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影响。它强加给中国一个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的独立主权受到严重危害,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不是束手就擒,而是进行了反抗。这种反抗既包括清政府组织的反抗,也包括民间的反抗。
其次,我们还要认识到,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越陷越深,社会各阶级为了挽救危局作出了各自的努力。这些努力包括林则徐、魏源对鸦片战争的反思,包括地主阶级改革派即洋务派推行的洋务运动,也包括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运动。所有这些挽救危局的努力,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都未能成功。
单元知识线索
背单元主旨---------这是主观题目的考查方向所在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人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人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继而,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这些都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涨,八国联军趁机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知识点狂背(第16课)
1、鸦片战争(时间,原因,结果,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原因,结果,影响)
3、了解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分析其危害。
4、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5、开眼看世界:代表人物,表现,历史意义。
知识点狂背(第17课)
1、太平天国运动(时间,原因,大致过程,结果,影响)
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内容和评价)
3、洋务运动(原因、阶级派别,代表人物,时间,内容,结果,评价)
4、边疆危机
西北(俄英分裂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
西南(法国控制越南,矛头对准中国;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东南(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领导击退法军)
5、甲午战争(原因、时间、重要战役及爱国将领,结果,影响)
6、瓜分中国的狂潮(开端,表现)
知识点狂背(第18课)
1、戊戌维新运动(时间,原因,概况,结果,性质、影响)
2、义和团运动(时间,原因,结果,“扶清灭洋”,性质、评价)
3、八国联军侵华(原因、了解过程,结果,东南互保)
4、民族危机的加深(《辛丑条约》的危害)
主题整合一: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1、军事侵略:近代西方列强主要发动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政治侵略:
割占土地:《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马关条约》: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名岛屿、澎湖列岛等。
获取特权:《南京条约》附件的“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辛丑条约》规定的驻兵权等。
以华制华:从瓜分中国到扶植代理人:如慈禧太后、袁世凯等。
主题整合一: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3、经济侵略:
开埠通商:《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天津条约》: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天津;《马关条约》: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
获取特权:《南京条约》:中英两国协定关税;《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攫取海关权、筑路权等。
战争赔款:《南京条约》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北京条约》赔款英法各800万两白银;《马关条约》赔款白银二亿两;《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
主题整合一:晚清时期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4、镇压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
5、思想渗透:利用传教士的传教特权,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19世纪70年代前 19世纪70年代后
史实 禁烟运动、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中爱国官兵的抵抗、林则徐等人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等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政府新政立宪
领导阶级 主体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基本是旧式斗争,地主阶级的 探索最终失败。 现代化色彩明显,程度渐深,大部分活动都有新的目标和手段,占领导地位的是资产阶级
性质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当时还未产生新的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但爱国官兵的抗战不再是单纯的维护清朝统治,已是捍卫民族权益的爱国主义抗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兴生产力的代表,登上历史舞台,具有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双重属性
主题整合二:近代表前期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与探索的特征(1840-1911年)
19世纪70年代前 19世纪70年代后
整体特征 (1)探索具有广泛性:在民族危机面前,各阶级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有一致性。 (2)探索具有方向性:都是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 (3)探索具有层次性:现代化探索由浅入深,从器物、制度到思想文化 (4)探索具有继承性:与学习西方内容的层次性相关,从林则徐、洋务派到早期维新派,前后相继。 (5)抗争具有阶段性:从旧式斗争到新式斗争;反侵略反封建两大任务在《辛丑条约》前一般分开进行,之后结合在一 起。
主题整合二:近代表前期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与探索的特征(1840-1911年)
反馈练习
1.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人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D.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C
反馈练习
2.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 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
A.《辛丑条约》签订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反馈练习
3.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 直革了一百多年”。 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 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 )
A.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B.反封建反侵略
C.主张改变君主专制政体 D.反对外来侵略
D
反馈练习
4.在老百姓眼里,“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 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 姓说成“愚民”“群盲”不可救药一样。这主要说明( )
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
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
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
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
B
反馈练习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曾国藩:“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可以勤远略。”
李鸿章:“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中国)无以扼其气焰”;“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
材料二
京师同文馆内学习外语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北洋水师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两位人物提出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一研究的视角结合材料二,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1)都主张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师夷长技”。
(2)兴办新式学堂,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 程;引进机器生产,推动近代企业的发展;创建海军,推动军事的近代化。
反馈练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义和团把斗争矛头指向了谁,分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1)矛头指向了外国侵略者,其性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反馈练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 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2)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2)地方坐视朝廷危机,不发兵救援。南方各省督抚实行“东南互保”。
反馈练习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凡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人民, 掠夺中国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它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史实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3)直接影响:加剧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 治、经济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