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失误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选出各组中画线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
A.嫌恶(è) 惊惶(huáng) 模样(mó) 憔悴(qiáo)
B.伶仃(dīng) 诀别(jué) 可鄙(bǐ) 丫杈(chǎ)
C.什物(shí) 似的(shì) 落枕(1ào) 苦心孤诣(yì)
D.瑟缩(sè) 即刻(jí) 虐杀(nuè) 掷出(zhì)
3.选出下列形似字组词有错误的一项( )
A.联袂 抉择 决别 诀窍 B.通牒 间谍 蝴蝶 谍报
C.笑柄 彪炳 把柄 话柄 D.倘若 徜徉 流淌 一趟
4.结合文意解释下列词语。
(1)肃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笑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
(4)苦心孤诣: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口婆心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儿。
B.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C.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D.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语言表达训练
6.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本文属于哪一种 试联系课文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对于表现中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还能希求什么呢 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语句,使其语意连贯,没有语病。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a担废墟变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b消失得销声匿迹。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儿。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10.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画出关于小兄弟动作描写的词语,并分析其中一处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的“我”为什么要毁坏小兄弟的风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描写当时的“我”时故意把自己写得很粗暴,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阅读
把下面的短文与课文《风筝》相比较,回答问题。
满天的风筝
周粲
我在草地上坐着。我的头上,是傍晚六时的天空。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
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
儿时,如同隔世般遥远的儿时,我自己也放过风筝的。多半是跟二哥一起放。更多的时候,我手里只紧抓住那捆缠在香烟罐上的丝线。我眯着双眼,仰面凝视天空中自己所放的那一个风筝。当然,也东看看西看看别人的风筝,如果天空中还有别人的风筝的话。记忆中,天空中是一定有别人的风筝的;因为放风筝,似乎也有固定的季节。季节一到,任何一家的孩子,都会纷纷放起风筝来。至于放的地点,或者是广场上,或者是马路上,或者是屋顶上。广场不是到处都有的,从我家到广场去,相隔一小段路程,我们有时也懒得去。马路上可以放风筝,确是一点也不假。那时的马路和今天的马路比起来,可差得远了。那时的马路,任何时候都是只有几辆车,至于横街,车子的数目更少得可怜;所以孩子们在设法叫风筝起飞时,可以手里拉着一根线,在大街上跑;而且频频回顾,看看背后的风筝,是不是已经飞起了。但是我和二哥都不敢在马路上放风筝,这倒不是因为我们兄弟两个人缺少冒险精神,而是因为怕父亲知道了会骂会打。父亲管我们,管得很严。但我们也有很理想的放风筝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家的屋顶上。我们家的三楼,开了一个小小的天窗,只要用一根木棒向上一撑,把天窗打开,我们立刻就可以爬到屋顶上去。屋顶上,有一个狭长的小阳台,我们就在阳台上放风筝。屋顶上的风很大,风筝拿在手里,只要抖几抖,就会摇头摆脑地飞起来了。这时候,二哥就喊:“放线!放线!快!……”于是我就马上用右手,把缠在香烟罐上的线拉出来。但是风大的时候,笨手笨脚,还是来不及拉出线来,二哥不耐烦了,会从我手里把香烟罐抢了过去,一手紧抓罐的一端,让另一端对着风筝飞升的方向,于是一刹那间,罐上的线,便咿咿呀呀一圈又一圈地飞了出去。定睛看时,风筝已经飞到离我们很远的高空中,而罐上的线,忽然都不见了。我还记得,我们当时放的风筝,都是二哥自己糊的。二哥不会念书,但是有糊风筝的手艺。他糊的都是蝴蝶风筝,比一般的风筝都要大很多,而且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当这样一个灵丽特殊的风筝升到天空中时,二哥有一分满足,也有一分骄傲。
14.两篇文章相同的都是从______切人叙事,记叙的事情都与______有关。
15.《满天的风筝》着重记叙的是__________,《风筝》着重记叙的是__________。
16.比较两篇文章中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出来的兄弟关系。《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__________,《满天的风筝》中的兄弟关系是:__________,但两者都体现了真挚的手足情。
参考答案
1答案:略
2答案:C 解析:A项“恶”“模”读音分别为“wù”“mú”;B项“丫杈”应写作“丫叉”;D项“虐”读音应为“nüè”。
3答案:A 解析:A项中“决别”应写作“诀别”。
4答案:(1)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2)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3)恍然大悟——形容忽然醒悟。
(4)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5答案:A 解析:A项“苦口婆心”用词不当,应改为“苦心孤诣”。
6答案:本文属于在误解和冲突中表现亲情的一类。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愤,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本文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的检测,更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事物,能够从事物的表象深入理解其本质,提高理解、辨别的能力。
7答案: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句子如①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②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作者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从而痛感自己不准小兄弟放风筝、并把小兄弟喜欢入迷的表现视为“笑柄”看做“可鄙”的思想与行为,是对一颗稚嫩的童心的严重摧残,由此而自责和反思,袒露出严于解剖自己的心灵美。
解析:此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局部分析人手,体会文章内容的详略取决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的道理。
8答案: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并不认为兄长的行为是精神的虐杀,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从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更加悲哀。被虐杀者甘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这正是旧秩序能够维持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解析:本题可以化成几个小问题来思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为什么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 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文章是不是局限在风筝事件上,有没有更加深广的含义
9答案:a“把废墟变成城市”改为“把城市变成废墟”
b删去“消失得”
解析:b也可把“销声匿迹”换成“无影无踪”。
答案:10.我发现小兄弟在做风筝,并且毁坏了它。
11.用惊惶”“失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色”“瑟缩”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小兄弟被“我”发现后的慌张和恐惧。“绝望”二字与前句“我”的“傲然”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小兄弟心爱的风筝被“我”毁坏后的难受和痛苦。一个“站”字则突出了他在“我”离去后一个人面对空寂的小屋时的心痛和无奈。
12.“我”毁坏风筝是因为我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儿”,做这种游戏是一件可鄙的事。以管理者自居,以自己的喜好左右小兄弟的喜好,不允许他去接近和制作本属儿童天性喜爱的玩具——风筝。
13.作者把当时的“我”写得很粗暴是为了表现“我”的内疚与沉痛的自责。
答案:14.回忆 风筝
15.兄弟同放风筝的快乐 兄长发现并毁坏风筝
16.长幼秩序严明,服从与被服从,教导与被教导的兄弟关系和谐、愉悦的兄弟关系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风筝》的语言别具特色。如写早春二月故乡风筝季节的那一段文字,绘声绘色,创造了鲜明的意境。在作者笔下,似乎一切都活动起来了。我们好像从字里行间嗅到了大自然
散发出的温暖醉人的春意。风筝、柳枝、山桃、喧闹的孩子们,这些富有特点的事物唤起我们的联想,在想象中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图画来。又如写“精神的虐杀”的那一段文字,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秘密被发现后,小兄弟是“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风筝被无端肢解了,他独自“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其惊恐不安的内心,其悲苦无奈的神态,写得多么真切,仿佛如见其人。“我”因为“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偷做风筝,便“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因被“瞒”而“愤怒”,只一笔,就勾画出了“我”的颇带几分“专制”色彩的心理状态,而一个“折”字,一个“掷”字,一个“踏”字,则传神地写出了“我”的一连串动作,十分具体地表现出了“我”的盛怒和狂暴,与小兄弟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些平常的字眼儿,由于作者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产生了不寻常的艺术效果。
3把握重点:
正确全面地理解《风筝》的思想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在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1)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弟放风筝,是认为小兄弟没出息,那气愤,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讨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2)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3)从鲁迅的自省精神看,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4)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引人深思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 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4攻克难点:
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看见风筝,人之常情应是愉快的,而“我”却感到惊异和悲哀,似乎不可理解。但是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早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要想正确理解此句,联系文章主题便知道本文是批判封建的儿童教育思想和方法,提倡近代儿童教育的科学观念。而“我”作为兄长恰恰扮演了虐杀者的角色,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儿”,现在想来,游戏之于孩子实是天性使然。更为悲哀的是时过境迁,弟弟早已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我”也无从补过,无法求得心情的轻松,因而心情更加沉重。鲁迅先生有着严肃的自省意识,并不因为当初的行为是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而原谅自己。
5质询疑点:
对文中“精神的虐杀”这一说法应如何理解
“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儿”,作为兄长严格管束弟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当时是为落后观念所支配,扼杀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和老幼尊卑的陈腐观念在“我”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记。表面上看来,“我”折断、踏扁的只是一个风筝,可受到伤害的是弟弟那纯洁无邪的心灵。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小兄弟对风筝着迷,自己肯动脑筋去做,本是有益身心的正当行为,“我”却横加阻拦,不仅折断了蝴蝶风筝的一支翅骨,还掷在地下踩扁,最后“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小弟的痛苦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而作者的这种行为不是“精神的虐杀”又是什么 第一单元
三 风筝
自主学习
主干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丫叉( ) 憔悴( )( ) 惊惶( ) 诀别( )
瑟缩( ) 肃杀( ) 惩罚( ) 堕落( )
答案:chǎ qiáo cuì huáng jué sè sù chéng duò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点(zhuì)_____ 拾(duō)_____ (chuò)_____学
精(zhàn)_____ (kān)探_____ 造(yì)_____ 和(xié)_____
答案:缀 掇 辍 湛 勘 诣 谐
3.选词填空。
我即刻伸手_____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_____在地下,_____扁了。
(扔 踏 掷 撕毁 折断 抛)
答案:折断 掷 踏
4.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诗集《_____》。鲁迅原名_____,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_____家、_____家、_____家。
答案:野草 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5.文中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所做的一件什么事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说给同学听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鲁迅先生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所做的一件对弟弟“精神虐杀”的事。
点击思维
1.注意“j”“q”“x”和“ü”相拼时“ü”上面的两点要省略掉。
2.有些字因为偏旁不同,所以读音字义都不同,要结合不同的偏旁,辨析其细微差别。
3.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辨析动词的不同用法。
4.鲁迅的小说集主要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坟》《华盖集》等。
5.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