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课后训练+课前预习+导学:26扁鹊见蔡桓公 (3份)(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课后训练+课前预习+导学:26扁鹊见蔡桓公 (3份)(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0 16:33:09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二十六 扁鹊见蔡桓公
自主学习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立有间( ) 腠理( ) 寡人( ) 桓侯( )( )
骨髓( ) 遂死( ) 火齐( )
答案:jiàn còu guǎ huán hóu suǐ suì jì
2.解释句中加点的文言词。
立有间 间:____ _
不治将益深 益:_____
桓侯不应 应:_____
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_____
臣是以无请也 是以:_____
使人索扁鹊 索:_____
答案:间:一会儿
益:更加
应:回应。理睬
故:特意
是以:因此
索:寻找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您的皮肤有点小毛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
(2)扁鹊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桓侯)派人找扁鹊,(他)已逃到秦国去了。
4.文学常识填空。
《扁鹊见蔡桓公》的作者是_____国时代的思想家_____,他是先秦_____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答案:战 韩非 法
5.《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共记叙了名医扁鹊前后几次见蔡桓公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四次
点击思维
1.注意“间”此处不读一声;“齐”是通假字,此处不要读成“qí”。
2.“是以”含义较特殊,此处是“因此”的意思,需重点识记。
3.按“信、达、雅”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法翻译句子。
4.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
5.结合文章,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简练而又善于传情达意。古人对疾病的轻重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轻病叫“疾”,重病叫“病”。所以第一次见面时,扁鹊说“君有疾在腠理”,而不说“君有病在腠理”;而第二、三次见面时,就把“疾”换作“病”,因为病已经加重了。为表现扁鹊谦逊,在第一次见面时说“不治将恐深”,传达出委婉的口气。而第二、三次就把“恐”字换为“益”,说“不治将益深”,表现扁鹊对蔡桓公疾病恶化的肯定程度。第二次见面时扁鹊劝桓侯治病,作者写桓侯的态度是“又不悦”,一个“又”字既写出这次的心理状态,又写出第一次见面时的心理状态,很不高兴的情绪有增无减。后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这个“索”字表现他急迫的心情和蛮横的态度,他认为自己的病还可以医治呢。
3把握重点:
对比,是这篇文章的主要艺术特色,利用对比刻画人物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这两个人物,把扁鹊的善意规劝与蔡桓公的讳疾忌医进行对比,揭示讳疾忌医者的可悲可鄙。扁鹊一见蔡桓公,“立有间”“君有疾在腠理”写扁鹊细心观察,准确诊断出蔡桓公的病情,并用和缓的语气规劝。而桓侯一句“寡人无疾”,态度固执、自负,对医生的规劝极其反感。二见、三见蔡桓公,扁鹊用“在肌肤”“在肠胃”指出桓侯病情加重,在规劝中含有警告语气。而桓侯“不应”,“又不悦”,对医生的态度冷冰冰,讳疾忌医的神态跃然纸上。四见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这个动作描写,间接写出桓公病情严重,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至此桓侯仍未觉醒,对扁鹊“还走”感到不解。最后,扁鹊“已逃秦矣”,桓侯“体痛”,临死才“索扁鹊”,已无济于事了。扁鹊的高明医术、耐心规劝和桓公的愚昧固执、不可救药,形成鲜明对比,使故事寓意更明确。
4攻克难点:
准确顺畅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是本课的难点,请看下面的参考译文:
扁鹊拜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您的皮肤有点小毛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做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觐见,(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没有理睬。扁鹊走后,桓侯又一次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觐见,说:“您的病已到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还是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再一次不高兴。
过了十天,扁鹊望见桓侯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疾病在皮表,用热水焐,用药物热敷能够治疗;在肌肉里,用针灸能够治疗;在肠胃里,用火齐能够治疗;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医药是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所以我不再见他了。”
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找扁鹊,(他)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5质询疑点:
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 最后他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已不可救药,桓侯本是可以得救的,疾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都是可以治的,但桓侯用“不应”“不悦”,拒绝医生治病。这突出了桓侯讳疾忌医的本性。文章写扁鹊“还走”,结构上使故事情节起伏,自然引出后边的答话,突出重点,同时表明扁鹊医术高超,远远就看出蔡桓公已经不可救药了。
扁鹊医术那么高明,但当桓侯病情恶化时,他却逃到秦国去了,这是不是说明他不负责任呢
不是。扁鹊对桓侯病情的三次忠告,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医生已尽忠尽责。为避免遭迫害,他采取了果断行动,可见其精明。同时从侧面写出蔡桓公的蛮横、残暴。零失误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不治将恐深 _________
火齐之所及也 _________
疾在腠理 _________
扁鹊复见 _________
臣是以无请也 _________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_________
3.下列划分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君有疾/在腠理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臣/是以无请也
4.“桓侯不应”中“应”的读音是______,与该字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
A.桓侯又不应 B.不善于应对 C.应有尽有 D.应接不暇
5.用线画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熨之所及也 通( ),译作( )。
(2)望桓侯而还走 通( ),译作( )。
(3)火齐之所及也 通( ),译作( )。
语言表达训练
6.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 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臣是以无请也”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
A.我是无法再请国君了。
B.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C.大臣是没有办法了。
D.大臣因此不再过问了。
8.《扁鹊见蔡桓公》一文阐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文的中心,谈谈人应该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列句子按顺序排列,标出正确的序号。
①院里有一棵我和爸爸一起种下的小白杨。
②窄窄的小院,静静地,听不到一丝声响,只有洒满院心的阳光。
③时间过得好快。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一个怪现象:我的头比那小道道矮了一截。呀 我的个子怎么倒着长
④妈妈见了直笑我:“傻孩子,你怎么能和小白杨比着长 ”
⑤我天天来看它,盼它快长大。在它身上,我用小刀刻下一个小道道,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它身边,比一比,看看我长没长。
⑥哦!可我还是想快些长大起来,像个大人样,到外面那个我还没见过的世界闯一闯。
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同步阅读
阅读下列语录,回答问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1.文中部分文字没加标点,请用“/”断句。
12.由本文总结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准确的词语分别概括扁鹊和桓公的做法。
扁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桓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扁鹊望桓公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下列语句的含义。
桓侯故使人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一)为学(节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日:“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字词。
(1)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_____________
(2)越明年 明年:___________
17.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蜀之鄙/有二僧 B.子/何恃而往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1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上文告诉了我们怎样的道理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董行成
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之其言。
(选自《太平广记》)
20.根据故事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成“策贼”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参考答案
1答案:略
2答案:厉害达到皮肤的纹理再一次,又问跑
3答案:B 解析:正确的划分应该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4答案:yìng A D
5答案:(1)“汤”通“烫”,用热水焐。
(2)“还”通“旋”,回转,掉转。
(3)“齐”通“剂”,火剂汤。
6答案:(1)扁鹊: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7答案:B
8答案:有病必须及早治疗,不要讳疾忌医,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对待错误、缺点要防微杜渐,否则会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
9答案:略 解析: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结合文意和自身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10答案:②①⑤③④⑥
答案:11.疾在腠理/汤熨之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2.讳疾忌医
13.善意的规劝 讳疾忌医(固执己见)
1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15.桓侯特意派人问他(为什么跑)。
答案:16.(1)告诉,对……说 (2)第二年
17.C 解析:C句节奏应划分为: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18.(1)多年来我想雇一条船顺流而下,尚且(还)没能做到。
(2)人立志,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
19.答案要点:为学的条件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与“为”,做学问要立志更要努力行动;行事不一定要等待客观条件的成熟;聪敏不可依靠,昏庸也并非不可改变。
解析:答出某一点并就某一点来谈即可。
答案:20.神探(或:破案高手)
21.驴走得很急且身上流汗,说明不是正常长途而是急忙赶路,不正常;赶驴人看见人便牵着驴躲避,说明心里有鬼。
解析:说出两点,依据大意条理清晰即可。
22.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