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课后训练+课前预习+导学:28两小儿辩日 (3份)(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上册课后训练+课前预习+导学:28两小儿辩日 (3份)(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9-10 16:34:45

文档简介

零失误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
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孰为汝多知乎!
2.翻译下列加点的字词。
(1)孔子东游 游:____________
(2)问其故 故:____________
(3)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__________
(4)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____________
(5)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______
3.给下列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4.翻译句子。
(1)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加法。
(1)( )丝不苟+( )霄云外=( )万火急
(2)( )全其美+( )神无主=( )面威风
(3)( )思而行+( )海为家=( )零八落
(4)( )长( )短+( )上( )下=( )全( )美
(4)朝( )暮( )+( )丝( )毫=( )分( )裂
语言表达训练
6.“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为什么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照示例,写一句感情积极向上的话。
要相信,人生不总是布满阴霾,噩梦不总是连着噩梦,总有一天会迎来满眼晨光。
要相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
(2)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
11.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停顿。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课外拓展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几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 ”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伋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假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仅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段理解。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样的道理: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 (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略
2答案:(1)游:游历
(2)故:原因
(3)日中:正午,中午
(4)为:是
(5)沧沧凉凉:寒冷清凉
3答案:略
4答案:(1)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
(2)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5答案:(1)一 九 十
(2)两 六 八
(3)三 四 七
(4)三 两 七 八 十 十
(5)三 四 一 一 四 五
6答案: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
7答案:示例:(1)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可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还可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表现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者风范;(2)从“两小儿” “辩斗”的角度,可认识到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还可认识到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
解析:本题可从多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8答案: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时候科学不发达,根本无法知道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所以他无法判断两个孩子谁说得对(实际上,两个孩子说得都不准确)。
9答案:略 解析:感情积极向上,句式相符、语句通顺即可。
答案:10.(1)到 (2)通“谓” 通“智”智慧
11.(1)一儿一日始出时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初出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12.孔子不能决也。
1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案:14.A 15.C
16.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 ”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7.(1)做人要讲信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第七单元
二十八 两小儿辩日
自主学习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辩斗( )( ) 车盖( ) 盘盂( ) 探汤( )
沧沧凉凉( ) 孰( ) 汝( )
答案:biàn dòu gài yú tāng cāng shú rǔ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_____
(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_____ 去:_____
(3)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_____
(4)孔子不能决也 决:_____
(5)孰为汝多知乎 孰:_____ 汝:_____
答案:(1)辩斗:激烈争论。
(2)以:认为。去:距离。
(3)汤:热水。
(4)决:决断,判断是非。
(5)孰:谁。 汝:你。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
(2)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3)太阳刚出来时清凉寒冷,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
4.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该书相传为战国时的_____所作。
答案:《列子·汤问》 列御寇
5.《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围绕着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
点击思维
1.注意“斗”是多音字,此处不要读成三声。
2.古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不能混为一谈。如:“去”,现在一般指到某个地方,而在本文中是“距离”的意思。
3.按“信、达、雅”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法翻译句子。
4.《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寓言。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都出自该书。
5.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洁,事中见理,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出”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出”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作者善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3把握重点:
一、重点文言词语
辩斗:激烈争论。故:原因,缘故。以:以为,认为。去:距离。日中:正午。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及:等到。则:就。盂:一种装液体的敞口器具。沧沧凉凉:寒冷清凉。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决:判断。孰:谁,哪个。汝:你。
二、文言语句的朗读
文中“两小儿”说的前两句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我以”“一儿以”“此不为”之后,须作停顿。“大如车盖”重读,“则如盘盂”轻读,“沧沧凉凉”轻读,“如探汤”重读,使有对比色调。
4攻克难点:
一、文言语句解析
(1)“而日中时远也”,如果完整地说,该在“远”前加“去人”二字。文言文中常有这种省略方式,被省略的字可由上下文去分析。
(2)“远者小而近者大”,说的是视觉印象,即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
(3)“近者热而远者凉”,这是就感觉而言,近的觉得热,远的觉得凉。
二、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寒冷,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
5质询疑点:
文中哪一个孩子的观点对 为什么
两个说的都不对。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一些,中午的太阳小一些,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误差。因为,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时,有山峰、树木等地面物体作对比,太阳就显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阳高悬在天空,相形之下就显得小一些。实际上,若不考虑地平线上大气折射的影响,早晨中午是一样大的。至于地面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早晨,太阳斜射,同束阳光照射的面积大,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因为斜射阳光通过大气层的厚度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再加上夜晚地面辐射散热,日出前后地面热量亏损到极大值,因此,早晨气温低,显得凉爽。而中午呢,一方面太阳高度最大,阳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热量集中,另一方面阳光通过大气的厚度小,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再加上地面热量盈余,气温已经升高,因此中午就热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