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单元常考题检测卷-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甜腻(nì) 搅和huo 栗子(lì) 腊八粥(zhōu)
B.搅和(jiǎo) 汤匙(chí) 孥孥(nú) 黄焖鸡 (mēn)
C.肿胀(zhànɡ) 脏水(zānɡ) 焖饭(mèn) 咽唾沫(yàn)
D.碗盏(zhǎn) 沸腾(ténɡ) 唾沫(tuò) 嘟囔 (na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这次舞蹈比赛,学校派出的一律是女生,清一色的娘子军。
B.高考当天,学校门口通通戒严,在门口久久不愿离去的都是考生家长。
C.这次高考,王明在全市理科排名中勇夺第一,莉莉也在文科排名中拔得头筹。
D.运动会上,我国举重运动员摘得桂冠,柔道运动员也名列前茅。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北京的春节》一文按地点的变形,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俗画卷。
B.《藏戏》一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C.《寒食》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
D.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可以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4.下列加点词语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后,句意不变的是( )
A.初一的光景(光线)与除夕截然不同。
B.哪一家都灯光通宵,不许间断(间隔)
C.北京的城区也跟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格外)热闹。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忙碌)的时候。
5.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美好姿态 娴熟技能 B.江水咆哮 歌声雄浑
C.演绎故事 许下宏愿 D.准备充实 性格突出
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这一意象常含思念之意,下列诗句中情感表达与之相同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7.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贴春联,rán fàng( )biān pào( ),家家灯火tōng xiāo( ),bǐ cǐ( )拜年等,是人们hè nián( )的方式。我最喜欢就着泡过的suàn bàn( )吃jiǎo zi( ),别提多带劲儿了。新年就像一个快乐的大rǎn gāng( ),留给我们无限的回忆。
8.形近字组词。
傲( ) 缺( ) 脏( ) 稠( ) 栖( ) 恰( ) 脉( )
熬( ) 缸( ) 赃( ) 惆( ) 牺( ) 洽( ) 咏( )
9.补充成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 )灯( )彩 万( )得( ) ( )天( )地 ( )山( )岭 身( )分( )
( )( )起敬 ( )不( )收 ( )( )而至 ( )然不( ) ( )心所( )
(1)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凡是听说他架桥修路故事的人,无不对他 。
(2)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巨大,即使是同样的节日,人们过节的风俗也 。
10.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并仿照其中一种写一个句子。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
(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
造句: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在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1.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句子“‘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是对八儿的 和 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个 的八儿。
3.句子“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中的“跌”可以换成“ 、 ”等字,但无疑“跌”这个字用得最生动。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跌”字运用的妙处。
4.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是对腊八粥的 (正面 侧面)描写,都体现了腊八粥的 。
5.“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从文中找出与这句话相照应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外阅读。
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兵士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了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 ,涉及面之 ,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过端午节的 。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3.选文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作者凭着对 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和赶鸭竞赛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 的民族精神。
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三、书面表达
1.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一件一件地在头脑中回放,请同学们仔细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中自己最难忘的家乡美食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简要说说它的制作过程。要结合自己的具体事例来写,语句要生动形象,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D
6.C
7. 燃放 鞭炮 通宵 彼此 贺年 蒜瓣 饺子 染缸
8. 骄傲 缺少 脏水 粘稠 栖息 恰当 山脉 熬夜 水缸 分赃 惆怅 牺牲 融洽 歌咏
9. 张 结 不 已 铺 盖 崇 峻 无 文 肃 然 美 胜 悄 然 截 同 随 欲 肃然起敬 截然不同
10. 夸张 反问 拟人 示例:拟人 风儿清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1.八儿猜粥、看粥和喝粥的过程。 2. 语言 神态 天真可爱 3. 落 掉 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栗子初入锅里时的硬实。 4. 侧面 味道鲜美 15.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
1. 多 广 盛况 2. 不能。“撑” 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的。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挥动”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3.主要写了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场面。 4. 湘西端午 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20. 划船的比赛选手们奋力划着龙舟,浆在他们手中挥舞着,落在水面上发出“啪啪”的声音,溅出许多小水珠。比赛选手们咬紧牙关,用力划着船,豆大的汗珠从他们头上落下来。 岸边的人们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1.例文:
介绍家乡的美食之臭豆腐
五一来了,出去旅游的人不少,可是他们偏偏忘了,自己的家乡也是一处旅游胜地。在我的家乡西塘可不只有千年古镇的美丽风景,还有那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特产。比如:那皮薄味鲜的陆式馄饨,那切片均匀如口即化的八珍糕,还有那有着千年老字号的五芳斋粽,当然让我来想的话也许就不是这些了,而是那臭中带香的臭豆腐了。
说到臭豆腐那就先说说它特殊的也是最让人喜欢的地方吧!臭豆腐最特别的就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的让许多人都不能接受,可是它的味道又让人流连忘返。小的时候,在大街小巷中跑来跑去总是闻到那臭豆腐那熟悉的味道,就忍不住跑去看看。我们一帮小孩子总是跑去看路口的老婆婆炸臭豆腐,每当看着老婆婆把一块块臭豆腐放入油锅,我们总是偷偷的咽一下口水,臭豆腐经过油里一炸之后就会像一个个穿着金袍的胖娃娃,肚子挺的高高的,老婆婆笑眯眯的看着我们说:“心急吃不到热豆腐”。当老婆婆把一块块臭豆腐夹起来,总会细心地帮我们放在铁网架上凉一下,然后再帮我们放在盒子里。然后对我们说: “慢慢吃别咽着”。没等她说完,我们就早已偷偷地塞一块在嘴里。当时只记得吃的很快,应该很好吃,长大了以后,我又去尝了尝,味道没什么变化。还是那样好吃,第一口咬下去吱——满口都是豆腐鲜嫩的汤汁。虽然这次不是那位老婆婆,而是她的儿子炸的,可是从他的身上还能找到那位老婆婆的热情。我想以后我再也不会忘记这种味道和这种属于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也许过了多年以后我还会再次去吃,然后再次被这特殊的味道感动,因为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带给我特殊情感的味道。
闭上眼睛,细细地回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