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5 09:5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新课
假如你回到宋朝,选择以下身份,开启生活
农民
手艺人
商人
宋代
经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
制作:黎燕琳
农业全面大发展

一、农业全面大发展
农民
当农民的一天之在南方种水稻
第一步浸种
装有稻种的筠篮置于溪水之中,让种子通过浸泡,在温度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萌芽。
一、农业全面大发展
第二步耕
“曲辕犁”可以破开板结的土壤,犁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准备。
整地,水稻插秧做好准备
第三步育苗
要选择一块地做秧田来布种育秧
一、农业全面大发展
第四步插秧
农民
“这个过程是最紧张、最累人的环节,如果有其他工具减少劳动强度就更好了”
一、农业全面大发展
秧马
拔秧插秧的好帮手
叫马不是马
腹部用枣木或榆木制成 易滑行
背部用楸木或桐木以减轻重量
形似小船 头尾翘起 中间洼凹
农夫两腿跨坐于船背如同骑马
秧马从今渐可行,林鸠未好便呼晴。
——宋 刘克庄《次韵李仓春游一首》
作用: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增添了农事劳作的乐趣,显著提高了劳动效率
一、农业全面大发展
为什么会选择水稻种植?
▲占城稻产出的稻米
公元1011年,宋真宗听说福建有一种名为“占城稻”的水稻品种,抗旱能力强,生长周期短,于是“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在今天的长江和淮河地区种植,以御灾年。
“因为占城稻不择地而生,成熟较早较快,所以在北宋期内的江南西路乡民所种稻田,十分内七、八分是早占米,只有二、三分分种大禾”。——历史学家翦伯赞
占城稻的优点?
①生长期短,一年一年内可以两作甚至三作
②不择地之肥瘠,随处可以播种,且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一、农业全面大发展
“宋人通过双季稻或稻麦复种,可实现亩产稻麦或稻谷三四石(177.6千克至236.8千克),甚至出现六石(355.2千克)或七石(414.4千克)的高产纪录”。——邓广铭、漆侠、朱瑞熙、王曾瑜、陈振著:《宋史》第136页。
粮食产量增加
苏湖熟,天下足
一、农业全面大发展
刘松年《茗园赌市图》
农民
农闲时我做些什么好呢?
观察图中人物的穿着打扮,猜测他们的身份?
平民百姓
图中反映了怎样的历史景象
卖茶的
提茶的
卖茶的
斗茶的
宋朝全民饮茶风尚
一、农业全面大发展
宋代棉花和茶树经济作物种植
宋代茶的产区大体遍布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域,福建茶在宋代受到推崇
宋代棉花种植主要分布在江南、江西、湖广等地区,后逐渐向北推进
手工各业齐头并进

二、手工各业齐头并进
手艺人
北宋 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当手艺人的一天之纺织工人……
二、手工各业齐头并进
《蚕织图(局部)》 农户采桑
“土植宜柘,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宋史·地理志》
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中北部两大产区
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统治者大力提倡发展桑蚕业,进一步带动丝织业的发展。
二、手工各业齐头并进
清陈枚《耕织图》局部
织布所用的原材料,从养蚕、剥茧到抽丝、纺纱,全程都离不开女性“打工人”。
宋代妇女大量的参与手工业劳动,对家庭和社会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手工各业齐头并进
作为美食大国之一,“吃”是一个始终贯穿中国文化的重要主题
《春宴图》局部
“宋季大族设席,几案间必用箸瓶、渣斗,或银或漆木为之,以箸置瓶中。遇入座,则仆者移授客,人人有止箸,状类笔架而小,高广寸许,上刻二半月弯以置筯,恐坠于几而有污也”。——元人笔记
材料说明宋人怎样的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发达,“箸瓶、渣斗、止箸”为宴会必备,富有仪式感
材质上,主要有瓷质餐具与金银餐具两大类
二、手工各业齐头并进
北宋五大名窑
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碗
▲钧窑代表宋代(玫瑰紫釉尊)
▲ 汝窑代表宋代(莲花式天青色温碗)
▲ 官窑代表宋代(青釉弦纹瓶)
▲ 哥窑代表宋代(八方碗)
二、手工各业齐头并进
▲宋代五大名窑六大窑系分布图
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二、手工各业齐头并进
▲《清明上河图》的运粮船
这些大船能载重13000担,被称为万担船。一担约等于100斤。13000担相当于650吨
运量巨大
宋代的航船可远涉重洋,最远抵达地中海和非洲沿岸,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还把指南针带到了欧洲,促进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跟着宋船看世界……
影响巨大
二、手工各业齐头并进
▲《清明上河图》虹桥左边码头,停靠载货大船
跟着宋船看世界……
主要造船基地有临安、建康、平江、扬州、湖州(今属浙江)、温州、明州、泉州、广州、赣州等。
▲宋代沉船南海一号船体
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航海指南针
打开世界之门的金钥匙
“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唯以指南针为则。”——宋人赵汝适《诸蕃志》
商业贸易结硕果

三、商业贸易结硕果
商人
穿越之旅从开封到杭州的旅行……
繁华的开封街景
“崇宁年间,开封有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户,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口。”——《宋史 地理志》
“八荒争凑,万国咸通”
三、商业贸易结硕果
△ 宋朝的消防队,当时叫潜火队,他们会在城市巡查大街小巷,排除火灾隐患。图中是《武经总要》里记载的云梯。
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指的是北宋都城开封
《清明上河图》中,也有望火楼和军巡铺的踪迹
世界领先的城市管理水平
三、商业贸易结硕果
△ 南宋临安(今杭州)
面食南移,饮食多样性
酒店林立,种类繁多
“杭州城市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基因辟去处,具有铺席买卖”。——吴自牧《梦梁录》
△ 酒楼内部
三、商业贸易结硕果
在报晓声中,宋朝都城的早市开始喧哗起来
△ 早市
想吃肉了怎么办?
“主自杀牛马者徒一年”
主要肉类:猪肉和羊肉
想吃水果了怎么办?
“如果木亦集于朱雀门外及州桥之西,谓之果子行。纸画儿亦在彼处,行贩不绝。”——《东京梦华录》
三、商业贸易结硕果
△ 夜市
“马行街者,京师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人物嘈杂,灯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罢,故永绝蚊蚋。”——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
宋代商铺成“24小时营业”
△ 北宋交子
商人
猜猜我用什么付的钱?
三、商业贸易结硕果
△ 草市
草市的多种含义
一是百姓自称“草民”,相对于官办的官市,百姓参与发展起来的就是草市
二是初期从事交易的商品可能大多是养殖牲畜的“草”
三是市场房舍或者以草盖成
北宋对商品交易的放开程度不仅体现在城市里,更表现在广大的乡村
三、商业贸易结硕果
△ 宋朝海外贸易的繁荣
设立广州、泉州市舶司
①填南宋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图中中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变化
为何宋朝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北方战乱不断,而南方相对较为安定
北人南迁,技术进步
南方自然条件好
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课堂总结
宋代经济的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粮食作物:占城稻
经济作物:棉花、茶叶
纺织业
制瓷业——五大窑
造船业
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
早市、夜市、草市
海外贸易的繁盛
习题巩固
1.(2023·河南平顶山石龙九上模拟·2)宋代商业方面大发展,被史学家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主要是因为( )
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2023·河南一模·7)《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开封城中,商铺林立,邸店、酒楼、食店客流旺盛,酒肆、茶楼热火朝天。这说明宋代开封( )
A.文化生活丰富 B.商品经济繁荣
C.水陆交通发达 D.城市规划有序
B
B
3.(2023·江苏南通·4)宋朝时,四川成都“土宜桑桑柘,茧丝织纹纤丽者,穷于天下”:太湖流域“平原沃土,桑柘甚盛 ”“巢车之声连(屋)相闻”。这反映了()
A.江浙地区成为粮仓 B.南方丝织生产发达
C.商业贸易呈现繁荣 D.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