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三单元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标要求
以某地区为例,分析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
1
学习目标
运用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图文资料,说明上海市不同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及原因,归纳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和主要原因。
1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某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
举例说明产业类型,理解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等基本概念。
3
2.地区产业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1.产业:经济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各类产品、提供各类服务的企业的总和。
产业类型:(1)按产业门类分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2)按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分类: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3)按功能分类: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
一、地区产业结构
注意:
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 各产业 的发展水平。
一般来说,
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小,但农业发达
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比重大,农业不发达
一般情况下,产业结构能体现经济发展水平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人口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地区 东部沿海 平原、丘陵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稠密 高
中部地区 我国中部 高原、平原、丘陵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稠密 较高
西部地区 我国的西南和西北 高原、山地、盆地 亚热带季风、温带大陆性、高原山地气候 稀疏 较低
东北地区 我国东北 平原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 较少 较高
3.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同:均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次之,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异:东部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中部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原因: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重化工业发达,还在转型过程中;东北耕地条件好,农业商品率高,第一产业比重大。
4.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5.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分工细化等
上海的变化产业结构
描述上海市1949年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过程
第一产业的比重低,且处于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先升后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先降后升,2000年前后成为主导产业
上海的变化产业结构
接近原料产地
丰富的劳动力
消费市场广阔
历史悠久
交通便利,对外联系和贸易频繁
以第二产业为主,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上海的变化产业结构
以第二产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工业主体:冶金、化工、机械设备、纺织。
国家实施重工业的战略决策
原有的基础设施较好
技术较先进
劳动力素质较高
海陆交通便利
上海的变化产业结构
设立浦东新区的优惠政策
良好的工业基础
雄厚的科研实力
大量高素质人才
开放的服务环境
以第三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比较优势的变化、政策的引导、技术创新
时期 主导产业 产业结构特点 形成原因
工业化初期 轻纺工业
原料、劳动力、市场、
历史、交通
20世纪50年代--90年代
政策、 基础设施、技术、劳动力素质较高、资金、交通、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后
上海不同阶段产业结构的变化
以第二产业为主,轻纺工业为支柱产业
冶金、化工、机械设备、纺织工业
以第二产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
以第三产业为主,
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
国际: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
国内: 政策、科技、工业基础、高素质劳动力、 开放的环境、市场、交通
劳动力成本上升
土地价格上升
劳动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产
业
结构
升
级
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的根本原因
矿产资源贫乏
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和技术
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低
临近港澳
政策支持
侨乡
海陆交通便利
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后,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
政策优势丧失
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
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提升
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课堂小结
概念与影响因素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升级
上海产业结构变化
原因与一般规律
时间演化
空间差异
当堂小测
下图示意湖南省产业比重变化,自内向外环形分别代表1980年、2000年和2020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80年第一产业比重最小
B.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C.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
D.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
2.从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推知( )
A.工业化停滞不前 B.产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
C.第二产业作用越来越突出 D.城镇化水平明显上升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