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6.《雷雨》(第二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雷雨中”的描写,作者抓住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用“越下越……”“渐渐地……”反映出雷雨整个过程的变化。本课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可在朗读中,体会、学习作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朗读时,想像雷雨中的景象,将文字和情景结合起来,激发想象空间。“雷雨后”可以和“雷雨前”进行对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抓出“挂、坐”等关键词,感受作者心情的美好和蜘蛛的悠然自得。这短句白描的写作方法,既生动地再现了雷雨的场景,又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
2.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生字词,并且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可以根据第一课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寻找“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物,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说出自己的感受,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也可以学习“雷雨前”的关键字分析,赏析“雷雨中”和“雷雨后”的重要信息。通过“雷雨前”和“雷雨后”的对比描写,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的感受的不同。结合本课的学习,学生在描述不同的雨时,一定会用词更加准确,句子也会更加生动。
3.目标确定 (1)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朗读中想像雷雨的景象, 能够将自己见过的雨景用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 (3)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领会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领会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学习难点:在读中想像雷雨景象,能够将自己见过的雨景用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出来。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我来说一说。教师活动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前”的描写。你能试着学习这种描写,说一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吗? 2.我们来看,这样的描述是不是更加形象呢?来读一读吧!出示描述“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句子。学生活动 1.说一说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雨,描述当时的情景。试着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描述。 2.学习更准确地描述不同的雨。朗读教师出示的“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的句子。学生活动 左右两组对垒,轮流说出含有“雨”的诗句。 随堂检测 示例:毛毛雨:选择的景物:_池塘__。怎么样?_池塘上面降下一块白纱__。 练习: 阵雨________ 雷雨________ 暴雨________ 设计意图 学习抓住主要景物进行描写。学习用词的准确,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环节五:学习“雷雨中”。教师活动 1.默读4-6自然段,回答:雨下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2.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拟声词,并造句。 3.巡查同桌合作接力读“雷雨中”的段落,检查圈画情况。倾听学生说出的景物及感受。 4. 出示“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和“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指导学生结合词语说出“雷雨中”的特点。 5. 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把文字和想像结合起来。 学生活动 1.默读4—6自然段,回答问题。预设:雨下得很大、很急。 2.预设:“滴答”“哗啦啦”“呼,呼,呼”等,句子要完整,用词要准确。 3.同桌接力读4—6自然段,圈出文中景物,并说出感受。预设:树、房子,那么大都看不清了。雨真大呀! 4. 根据“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和“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说出关键词,概括“雷雨中”雨势从大到小的变化。 5.请同学们根据雷雨的特点再来朗读“雷雨中”。边读边想象雷雨的情景,将文字和想像结合起来。 学生活动:1、听课文朗读,圈出生字、词语。 2、小老师领读、拼读。分类识记(按结构)。 3、小游戏“集云朵”读生字。 4、开火车读词语。 5、认真、规范、书写生字。随堂检测 示例:小树越长越高。 练习:______ 越___越___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想像,提高造句能力。环节六:学习“雷雨后”。教师活动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雨后的景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并说出从哪里感受到的。 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情况。 引导学生运用“我们组觉得雨后带给我们一种___的感受,我们是从___(哪句话)感受出来的。 ” 句式回答问题。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谈谈读后感。进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 3.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词语概括“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感受。 4.点评学生朗读的进步。学生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雨后的景象带来的感受,并说出课文依据。 汇报时运用“我们组觉得雨后带给我们一种___的感受,我们是从___(哪句话)感受出来的。 ” 预设一:“清新”,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预设二:“悠闲”,蜘蛛又坐在网上。预设三,“高兴”一条彩虹挂在天空,青蛙也叫起来了。 2.说出“雷雨后”的描写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并说出原因。预设:“挂”,让人们感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十分美丽。 3.比较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物,说出自己的感受。预设:“雷雨前”紧张慌乱,“雷雨后”愉快悠闲。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生活动:1、朗读课文,圈出课文写了哪些景物。 2、回答问题,说一说景物的特点,以及哪个字用得好。 3、回答“垂”的妙处。 4、比较风来前和风来后的变化,说一说环境变化带给你的感受。 5、用“越来越”造句。随堂检测 尝试背诵课文。学生活动:1、听课文朗读,圈出生字、词语。 2、小老师领读、拼读。分类识记(按结构)。 3、小游戏“集云朵”读生字。 4、开火车读词语。 5、认真、规范、书写生字。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背诵美文的好习惯,积累词语、句子,学习写作方法。环节七:了解自然现象。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说出自然现象,以及将自然现象写细致的方法。 2.播放雷雨时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谈谈对自然现象的了解。 3.虽然雷雨很壮观,但是雷雨也很危险。雷雨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播放视频。学生活动 1. 说出对雷雨等自然现象的了解。预设:刮风就是气压不同而形成的。下雪是因为气温极冷,水蒸气不能变成雨,而以固体的形态降落下来。 2. 思考:如何将景物写细致。预设:留心观察,善于发现。 3.观看《为什么雷雨天不能躲在大树下》的视频。随堂检测 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环节八:练写生字。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端正坐姿,握笔姿势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点评书写情况和学生的互评情况,激励学生认真书写。学生活动 1.仔细观察并书写“乌、黑、新、迎、扑”五个生字。 2.同桌互评书写:书写工整、美观的给画两颗星,不太美观的给一颗星。随堂检测 听写:乌云、清新、闪电、迎面、扑来、乌黑。设计意图 引导学习规范书写,识记生字、词语。环节九:推荐阅读
教师活动 大自然真神奇!大家想对这美丽、神秘的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吗?老师给大家推荐出示《家门外的自然课》和《森林报》。同学们赶紧回家读一读吧!学生活动 课下阅读《家门外的自然课》和《森林报》。
6.板书设计 16 雷雨 雷雨前 紧张、慌乱 雷雨中 大 小 雷雨后 愉快、悠闲
7.教学反思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