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6.《雷雨》(第一课时)
1.教学内容分析 《雷雨》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雷雨”这种自然现象,贴近学生生活,能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激情和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本课生字词不多,识记起来比较容易。但书写习惯一定要抓好。第一课时应该宜整体把握文章脉络,按照提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找出相应自然段,为中高年级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初步概括打下基础。抓住“雷雨前”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
2.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本篇课文文字凝练、语言优美、结构清晰,学生十分喜欢,也容易把握。这样的文章要通过多次、多形式朗读,引导学生找出景物描写,说出感受。还要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课文,把握文章脉络。课文不能教成自然常识课,要借助凝练的语言风格,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目标确定 (1)认识“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雷、压、垂、户”4个生字。 (2)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对比中学习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4.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在对比中学习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教师活动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玩个“飞花令”。 出示飞花令要求:南北分成两队,每队答出一句关于“雨”的诗句。接不上来的队伍输,接诗句多的队伍赢。 2.关于雨的诗句这么多,你们有什么感受吗? 那你们知道雷雨什么样子吗? 今天我们就走进《雷雨》,感受一下“雷雨”的激情。 3.板书:16.雷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请同学们观察 “雷”字,找同学说一说这个字的结构、占格。 5.师范写:上宽下窄,横沟不能写成横折钩。请同学们端正坐姿,调整握笔姿势,在课本上先临摹再练写。 巡视、指导学生书写。 6.找书写优秀的作业展示:请同学们看这份书写,横平竖直,占格准确,十分美观!课下,大家要比一比,看谁写得比她还美观!学生活动 1.南北两组对垒,轮流说出含有“雨”的诗句。会的同学站起来回答。预设:“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预设:写春雨得多,给人湿润、清新、朦朦笼笼的感觉。 预设:猛烈、凶猛、很大、很快。 3.书空“雷雨”。齐读课题。 4.预设:“雷”是上下结构,写时“上宽下窄”,上面雨字头的下面两点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上。“田”的竖也在竖中线上。 5.书空“雷”字。调整坐姿和握笔姿势,临摹、练写生字。 6.欣赏优秀书写,自觉进行学习。随堂检测 在课本上写出“雷”的部首和组词。设计意图 结合学校古诗背诵考级,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鼓励他们学习传统优秀文化。引出课题。养成良好的观察和书写习惯。环节二:听读课文,识字写字教师活动 1.播放课文朗读,说出圈画要求,巡视、指导学生生字的圈画情况。 2.出示生字。点名“小老师”领读。 提示:谁看出来老师出示生字的规律了?来说一说识记生字的方法吧? 讲解“垂”、“户”的演变。 3.点名读生字,集“小雨点”。不会的生字多领读几遍。 4.坐端正的小组玩“开火车”的游戏,接读词语。不会读的多教几遍。 5.范写生字“压、垂、户”,指导学生正确坐姿、握笔姿势和书写。 根据“雷”字的点评,请同桌互评,好的画两颗小星星,有修改空间的画一颗小星星。学生活动 1.听课文朗读,圈出文中的生字、词语。 2.小老师领读、拼读。 学生按生字的结构识记生字。预设一:“扌”+“卜”变成“扑”。预设二:“睡”—“目”变成“垂”。预设三“厂”+“土”+“、”变成“压”。 听老师讲“垂”、“户”的演变。 3.小游戏“集云朵”读生字。 4.以小组为单位,玩“开火车”的游戏读词语。 5.书空三个生字,端正坐姿,规范书写。 同桌互评,画小星星,互相学习。随堂检测 听写:雷雨、雷声、房子、窗户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环节三:学习“雷雨前”教师活动 1.请同学们讲生字带入课文中读一读吧!读的时候要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中”,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 找学生回答,并出示正确答案。 2.巡视、指导学生的朗读和圈画情况。 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词语、句子描述自己的观点。说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不漏、不多。 3.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压”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思考:能不能把“垂”换成“掉”或者“落”? 4.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准确地表达当时的感受。引导学生表达出“沉闷”和“紧张”。 5.指导划分节奏读:闪电 越来越亮,雷声 越来越响。指导读出声音的变化,读出紧急、快速的感觉。 6.引导学生学习刚才的朗读方法,再次朗读前两个自然段。学生活动 1.朗读课文,找出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段落。 回答问题,找错的进行修改。 2.默读课文1-3自然段,圈出“雷雨前”写了哪些景物。答案:乌云、叶子、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 3.回答问题,说一说景物的特点,以及哪个字用得好。 3.“乌云”多、黑、沉,“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不叫,“风”大,“树枝”乱摆,“蜘蛛”垂、逃,“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垂”有笔直的感觉。“掉”和“落”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觉。 4.比较风来前和风来后的变化,说一说环境变化带来的感受。预设:风来前很安静。风来时很慌乱。 5.朗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一次比一次有节奏,一次比一次有感情。 6.带着感情,再次朗读“雷雨前。”学生活动:1、听课文朗读,圈出生字、词语。 2、小老师领读、拼读。分类识记(按结构)。 3、小游戏“集云朵”读生字。 4、开火车读词语。 5、认真、规范、书写生字。随堂检测 示例: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造句:____越来越___。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 结合实际生活,理解“越来越”的含义,训练造句能力。环节四:布置作业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练习,回家想一想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雨,并描述当时的情景。学生活动 课下思考,组织语言。学生活动 左右两组对垒,轮流说出含有“雨”的诗句。
6.板书设计 16 雷雨 风来前 乌云、叶子、蝉 沉闷 雨前 风来后 风、树枝、蜘蛛 紧张
7.教学反思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