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0 06: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年秋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批人:
编号: 20158121 班别: 姓名:
第六单元 第21课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型:综合课
【学习目标】(目标在心中,努力才成功!)
1.要懂得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包括工业的兴起、初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工业的兴衰)。
2.会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
3.在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中,我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张謇兴办实业和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学习难点】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完成学案。2.用双色笔在课文做好标记,写好提示语。把未解决的问题圈出来,带入对学、群学的环节中解决。)(10分钟)
(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阅读课文P105)
1.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初步发展、出现短暂春天的时间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阅读课文P106-107)
1.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其中哪些行业发展最快?
2. 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创办著名的企业有哪些?
3.人称“南张北周”北周指的是谁?他创办了哪些著名的企业?
4. 在一战期间哪些企业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这些企业是谁创办的?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工业(阅读课文P107-108)
1.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民族工业为什么会得到发展?
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为什么会破产呢?
二.【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小展示,要大胆作答,争取机会在全班展示)。(10分钟)
1.为什么说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曲折的?造成曲折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三.【归纳总结】(方法指导:请你用提纲式或知识树、网络等喜欢的形式,把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8分钟)
四.【课堂反思】(方法指导:把本节课中自己没能弄懂或有疑惑的地方写出来,课余拿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2分钟)
五.【巩固测评】[方法指导: 1.画出关键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时间、地方、人物、事件等)2.排除法(先排除无关项或错误项)3.要注意结合材料。] (8分钟)
课堂作业:P55
2015年秋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批人:
编号: 20158122 班别: 姓名:
第六单元 第22课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型:综合课
【学习目标】(目标在心中,努力才成功!)
1.要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什么时候出现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
,我要了解大众传媒体对近代生活的影响
3.要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要知道只有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才使社会进步,才时国家强大。
【学习重点】交通通讯工具的变革、大众传媒的影响
【学习难点】西方生活习惯对我国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一.【自主学习】(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完成学案。2.用双色笔在课文做好标记,写好提示语。把未解决的问题圈出来,带入对学、群学的环节中解决。)(10分钟)
(一)交通、通讯和娱乐新时尚
1.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出现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
2.中国近代什么样的通讯工具使用,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
3.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国门被打开,人们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在娱乐上发生了什么的变化?
(二)大众传媒的影响
1.19世纪中后期是什么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社会习俗的变化
1.鸦片战争后,特殊是什么期间,我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二.【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小展示,要大胆作答,争取机会在全班展示)。(10分钟)
1.近代以前,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有哪些?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归纳总结】(方法指导:请你用提纲式或知识树、网络等喜欢的形式,把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8分钟)
四.【课堂反思】(方法指导:把本节课中自己没能弄懂或有疑惑的地方写出来,课余拿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2分钟)
五.【巩固测评】[方法指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画出关键词(时间、地方、人物、事件等)2.排除法(先排除无关项或错误项)3.要注意结合材料。] (8分钟)
课堂作业:P57-59
2015年秋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批人:
编号: 20158123 班别: 姓名:
第六单元 第23课 近代科技之星
课型:综合课
【学习目标】(目标在心中,努力才成功!)
1.知道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知道李四光创立了地质力学;懂得了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要学习科学家的爱祖国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詹天佑、李四光、侯德榜的成就
【学习难点】科学家们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共同性
一.【自主学习】(学法指导:1.认真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课文,完成学案。2.用双色笔在课文做好标记,写好提示语。把未解决的问题圈出来,带入对学、群学的环节中解决。)(10分钟)
(一)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1.中国人独立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那条铁路?这条铁路是由谁主持修建的?在修建过程中他采取了哪些方法?在哪一年竣工?
2. 谁是中国卓越地质学家?他创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门什么样新的学科?这个学科理论为为哪些油田等油田的发现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认为中国什么地方有丰富的石油储藏?
(三)侯德榜和“侯氏制碱法”
1. 谁著名的化学家,是我国化学工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被称作什么?
2. 1926年,侯德榜生产中国、也是亚洲第一批纯碱,注册商标是什么?
3.什么是“侯氏制碱法”?
二.【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小展示,要大胆作答,争取机会在全班展示)。(10分钟)
1.填表,列举出詹天佑、李四光、侯德榜的主要成就。
人 物 身 份 主 要 贡 献
詹天佑
李四光
侯德榜
2. 课文中这几位科学家或专家,他们在科研方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归纳总结】(方法指导:请你用提纲式或知识树、网络等喜欢的形式,把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8分钟)
四.【课堂反思】(方法指导:把本节课中自己没能弄懂或有疑惑的地方写出来,课余拿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2分钟)
五.【巩固测评】[方法指导: 1. ( http: / / www.21cnjy.com )画出关键词(时间、地方、人物、事件等)2.排除法(先排除无关项或错误项)3.要注意结合材料。] (8分钟) 课堂作业:P60
2015年秋八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 复备人: 审批人:
编号: 20158124 班别: 姓名:
第六单元 第24课 近代思想、教育和文艺
课型:综合课
【学习目标】(目标在心中,努力才成功!)
1.要熟记魏源、严复等人的代表作、主要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道中国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和中国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要知道鲁迅.徐悲鸿.聂海.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2.要学习先进知识分子立志报国、勇于探索的精神。
【学习重点】《海国图志》和《天演论》的作者和所体现的思想
【学习难点】音乐和绘画的鉴赏
一.【自主学习】(学法指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1.认真阅读课文,完成学案。2.用双色笔在课文做好标记,写好提示语。把未解决的问题圈出来,带入对学、群学的环节中解决。)(10分钟)
(一)思想家魏源和严复
1.谁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进步思想家?他的一本书专门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他这本书的名称是什么?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什么样的思想?
2.谁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译述了很多西方社会经济学和社会学,其中《天演论》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二)新式教育的兴办
1.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一所新式学校和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分别是那所学校?维新变法期间创办了哪些新式学校?
2.哪年废除科举制度?
3.近代后期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有谁?
(三)文学艺术
1.近代有哪些小说?这些小说的作者是谁?
2.戏剧和音乐的代表作有哪些?这些代表作的作者是谁?
3.绘画有哪些著名的画家?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他们的绘画有什么特点?
二.【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先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小展示,要大胆作答,争取机会在全班展示)。(10分钟)
比一比,魏源和严复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人物 主要成就 阶 级 主 张 思想观点 相同点
魏源
严复
三.【归纳总结】(方法指导:请你用提纲式或知识树、网络等喜欢的形式,把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注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8分钟)
四.【课堂反思】(方法指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把本节课中自己没能弄懂或有疑惑的地方写出来,课余拿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2分钟)五.【巩固测评】[方法指导: 1.画出关键词(时间、地方、人物、事件等)2.排除法(先排除无关项或错误项)3.要注意结合材料。] (8分钟) 课堂作业:P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