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5 10:0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3.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
4.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遵义会议的比较?
5.拨乱反正的表现?
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
上图中提到联产承包好,这是党在农村改革中实行的哪一政策?这一政策为什么能够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对农村的改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3、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一:当时出去要饭心里很苦恼,农民有地有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的?我们心里不服气,农民不是不会种地,按当时那个政策约束了我们。
——摘自《小岗村,严金昌家的年关》
材料二: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①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
生产积极性不高。
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背景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概况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推广:凤阳县小岗村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概况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底,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95%以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
说凤阳,道凤阳,
改革鼓点先响,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意义
材料一:“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材料二:改革后一年,小岗村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人均收入从22元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②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意义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都有哪些?
1950-1952 土地改革
1953-1956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8 建立人民公社
实质: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①要保护农民利益,
②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材料一:公私合营后,我国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的公有制,所有制形式比较单一,甚至连小商业也是公有制,这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材料二 :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是新中国第一面“商业红旗”,是著名的国有企业。那个时候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块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后来企业效益不断下滑。
材料三:沈阳有个铜厂和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运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得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和时间上的大量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订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材料四:一段描述青岛海尔电冰箱厂改革之前状况的文字:分配平均主义严重,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通常 “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所有制形式单一
企业没有自主权
管理僵化
平均主义,“大锅饭”,企业职工积极性低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主要内容: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
由政企结合
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到政企分开
由平均分配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海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利税总额突破300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在欧洲、北美、亚洲、中东和非洲共有29个制造基地和16的工业园,在全球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三次蝉联全球第一。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与农村改革有哪些相同之处?
①都改变了以往的生产经营方式。
②劳动者多劳多得(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
③都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④都实行了生产经营责任制,责任制实际上是责、权、利的紧密结合。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199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实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两种经济体制的比较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特点
资源配 置方式
市场配置为主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行政手段配置为主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8课






一、农村改革
二、城市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农民收入提高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①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管理体制:国企改革
③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依据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堂小结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
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城市
改革全面展开
经济体制改革
当堂检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序?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目的?形式?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尝试?推广?影响?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中心环节?意义?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发展?意义?
1.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D.南方谈话的正式发表
2.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A
课堂检测
C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
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4.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