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中华传统节日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中华文明传承至今,形成了很多传统节日,你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
1
激趣导入
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了解节日风俗,把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印象深刻的事写清楚。
习作要素
要素解读
2
这段时间,我们对感兴趣的节日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一定有很多收获。
◇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展示活动成果。
展示成果时,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最后评一评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好。
1.了解传统节日和节日风俗。
2.写一写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写清过节的过程或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3.写清自己的感受。
中华传
统节日
自己的感受
3
过节的过程
印象深刻的故事
4
思路导航
这次习作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我们可以选择哪些节日来写呢?一起跟着课本来看看吧!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
中秋
端午
有特色的节日习俗
节日相关的活动
节日中印象深刻的事
思维导图
中华传统节日
节日
过节过程
节日中的故事
全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
春节:扫房子、贴春联、吃年夜饭……
端午节:插艾蒿、吃粽子、赛龙舟……
自己做月饼、包粽子
……
收集别人家的春联
举办古诗朗诵比赛
……
说一说你想写的传统节日
我想写的传统节日是春节,因为过年时我会和爸爸手写春联并贴在门上,我觉得很有意义。
我想写的传统节日是元宵节,因为元宵节会有元宵庙会、舞龙舞狮子表演,还有猜灯谜的活动,非常热闹。
我想写的传统节日是端午节,因为我学会了包粽子。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我想写的传统节日是 ,因为 。
1.按照顺序介绍。
怎样把传统节日介绍清楚
在介绍节日的习俗或节日中发生的事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介绍,如时间顺序,让内容有序、清晰。
时间顺序
介绍场景
展现了春节的传统习俗
2.围绕一个意思写。
围绕一个意思,从多方面或多角度来写,能将事物的特点介绍得更加具体。
围绕
详细介绍
体现得十分具体
3.表达真实感受。
在讲述节日风俗或事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真挚的情感会
让习作更打动人。
“我们”对粽子、端午节的喜爱之情。
原文 评价
吃过年夜饭,爷爷和爸爸去大爷爷家拜访,而奶奶和妈妈则做好准备包饺子——我们这里习惯大年三十晚上包好初一早上吃的饺子。我也过来帮忙了。
小作者选除夕晚上包饺子的事来写,事例典型。
春 节 趣 事
原文 评价
我拿起妈妈擀好的饺子皮,放上馅儿,一点儿一点儿把皮捏紧,然后一挤,一个饺子就完成了。妈妈和奶奶都夸我包得好!我越包越带劲儿,没一会儿,我们就把饺子包完了。
片段二
小作者写自己包饺子的过程不够详细,我觉得可以写写怎样放馅儿,怎样挤饺子等。
小作者还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文章会更有可读性。
饺子没有妈妈包的美观好看,我有点着急,下决心一定超过妈妈。奶奶看到我着急,不停给我鼓励,慢慢地,我包的饺子也十分美观了。
我拿起妈妈擀好的饺子皮,先放上馅儿,然后一点儿一点儿把皮捏紧,最后一挤,一个饺子就完成了。
一开始,我包的
5
例文引路
引用诗句
开头引用诗句,点明了写作对象。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今天是元宵节,一个热闹又令人开心的好日子。
元宵节怎么能少了汤圆呢 一大早,妈妈就开始包汤圆了,我兴致勃
元宵节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生态实验小学三年级 秦皓冉
指导老师:郑琦
勃地在一旁观看。只见妈妈先调好我最爱吃的馅儿料——火腿、核桃、炒熟的芝麻、蜜饯;再加上香甜的玫瑰糖,这可是我们家的“祖传”配方——“四喜”馅儿。接着,妈妈熟练地包好汤圆,然后轻轻一搓,汤圆就变得圆滚滚的了。最后,妈妈把它们轻
有序介绍小作者用系列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写出了妈妈包汤圆的过程,条理清晰。
轻地放到沸腾的锅里,不一会儿,又
大又圆的汤圆就浮了起来。这一个个汤圆就像一群白白胖胖的小娃娃,你追我赶地玩着转圈圈的游戏。汤圆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哇!咸鲜软糯,吃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吃完汤圆,我就约着小伙伴们一
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汤圆在锅里的状态。
起去逛花市。通海的花市比较有名,人山人海,大街小巷摆满了各种各样
的鲜花:有含苞待放的梅花,有娇艳欲滴的山茶花,还有四季常青的通海剑兰……最令我惊讶的是那些看起来早已干枯的梅花桩、桃花桩,竟然能在花匠的精心培育下绽放出如此美丽的
排比修辞
写出了花市鲜花种类的繁多。
花朵,难怪朱德总司令赞美通海“此地文物盛,花桩百样殊”。
今天的汤圆格外的香,今天的花市也格外的热闹,今天就是我最喜爱的节日——元宵节。
直抒胸臆
结尾表达了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名师 点评
1.条理清晰。小作者在写妈妈包汤圆的过程时,运用了一系列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使整个过程有条有理,读者一目了然。
2.描写具体。小作者紧紧围绕“包汤圆、吃汤圆”“逛花市”这两个中心意思来写,把元宵节的习俗介绍得很具体。
3.感受真实。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节日幸福感,表达了小作者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拟题思路
2.以“节日特点 +节日名称”的形式拟题。
1.直接以节日名称拟题。
热闹的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6
习作提纲
难忘的清明节
3.以节日中发生的事拟题。
赛龙舟
包粽子
提纲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结构提纲
提纲二:首尾呼应,表达情感
提纲三(描写具体,感受深刻)
提纲四(有序描写,内容清晰)
我的提纲
描写节日气氛的词语
红红火火 热热闹闹 举国欢腾 络绎不绝 熙熙攘攘 忙忙碌碌 欢天喜地 热闹非凡 人山人海 张灯结彩 欢声笑语 火树银花
震耳欲聋 锣鼓喧天 载歌载舞 觥筹交错 车水马龙 人声鼎沸 门庭若市 川流不息
精彩词语
7
描写节日祝福的词语
恭喜发财 事事顺心 万事如意 平安健康 健康长寿 延年益寿 一帆风顺 年年有余 步步高升 团团圆圆 圆圆满满 阖家欢乐
幸福安康 称心如意 蒸蒸日上 吉祥如意 五福临门 大吉大利 四季平安 花好月圆
欣喜若狂 激动不已 喜出望外 兴高采烈
喜不自胜 喜笑颜开 欢欣鼓舞 乐不可支
千欢万喜 慷慨激昂 心花怒放 皆大欢喜
笑逐颜开 心潮澎湃 忍俊不禁 喜气洋洋
喜形于色 欢呼雀跃 乐不思蜀 心旷神怡
描写节日心情的词语
烟花太漂亮了!它们飞上天空,在一瞬间噼噼啪啪炸开了,有的像无数颗流星,有的像五彩缤纷的花朵,有的像闪亮的宝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花绽放时的不同样子。)
精彩句子
我们边吃粽子边听爷爷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节日当天要吃粽子、挂香袋、插艾条、赛龙舟等。(介绍节日的由来和习俗,使读者读后有所收获。)
忽然传来了一阵震耳欲聋的锣鼓声,只见街头有一条“巨龙”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地盘旋着,前面的叔叔拿着一个大红球不停地摆动,那条“龙”也跟着追逐。(细腻的场面描写展现了舞龙的精彩瞬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春节,是我国最为隆重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小朋友们都能收到长辈的红包。(开头点明所描写的节日,使读者一目了然。)
(节选自《难忘的春节》)
精彩开头
1.开门见山式
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一家人聚在圆圆的月亮下,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老人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节选自《快乐的中秋节》)
1.开门见山式
2.对比突出式
有人喜欢中秋节,有人喜欢春节,而我最喜欢端午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吃粽子、插艾草,小朋友们还要挂香包、拴五彩线。(对比式开头,突出了对端午节的喜爱,有强调之意。) (节选自《端午节》)
2.对比突出式
我国的传统节日可多了:元宵节张灯结彩,清明节扫墓祭祖,中秋节团团圆圆……我最喜欢喜气洋洋的春节。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辞旧迎新、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节选自《热闹的春节》)
3.引用诗文式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无疑是对春节的最佳写照。(恰到好处地引用诗句,增添了习作的文采。)
(节选自《难忘的春节》)
3.引用诗文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节选自《清明节》)
今年的清明节,真令人难忘!(结尾抒发感受,感情真挚。)
(节选自《难忘的清明节》)
1.抒发感受式
精彩结尾
我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它们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记住这些传统节日,并永远传承下去。(节选自《端午赛龙舟》)
1.抒发感受式
今年的端午节,我不仅学到了妈妈包粽子的“手艺”,还体会到了包粽子的乐趣。这真是一个难忘而愉快的节日!(总结全文,点明了文章中心。)
(节选自《端午节》)
2.总结全文式
元宵节里我学会了如何包汤圆、煮汤圆,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元宵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节选自《快乐的元宵节》)
2.总结全文式
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新的一年我们播种新的希望,新的一年承载我们新
的梦想。(结尾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引发读者遐想。)(节选自《新年新希望》)
3.满怀期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