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二单元
第6课 老山界
课时导入
01
基础积累
02
课内研读
03
类文拓展
04
情景 助读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一次战略转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情景。
素养 积累 如何快速厘清文章叙事线索
线索是指事情可寻的头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即究竟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线索有多种,时间、事件、某物、某人、见闻、地点的变换、情感等都可以成为线索。读课文,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同学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这样快速厘清它的线索:(1)画出表明时间和地点的有关词句;(2)按照时间和地点的变换,分别概括出相应的事件;(3)考虑时间(或地点)变化的长短(或快慢),与情节发展的进程之间的关联,对于表达人物形象或文章主旨起到的突出强化作用。
文本 感知 1.请朗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故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顺序安排内容。在文章里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并完成下面表格。
第一天下午至第二天下午
老山界
红军
红军决定要翻越老山界
红军走过了悬崖峭壁,睡过了硬石,扛过了饥饿,打退了敌人的追击
红军成功了
红军不畏艰难翻越老山界的历程
时间和地点的转移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一天下午
傍晚
天黑
夜里
半夜
第二天 黎明以后
第二天下午
时间 地点 人物 活动
第一天 下午 山沟 红军 动身,沿着山沟向上走
傍晚 瑶民家 红军 攀谈,贴标语,吃粥,烧水喝
天黑 山脚 红军 继续爬山
夜里 山路上 红军 露宿
半夜 山路上 “我” 被冻醒,看夜景
第二天黎明 以后 山路上 红军 抢饭吃,边爬山边写标语,帮助伤病员,与敌人开火
第二天 下午 山顶,下 山至宿营地 红军 看景致,煮粥吃
3.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
3.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从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意思。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们就跟瑶民pān tán ( )起来。
(2)我们谈到红军,谈到kē juān zá shuì( ),谈到她住在这里的生活情形。
(3)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hān rán rù mèng( )
了。
攀谈
苛捐杂税
酣然入梦
(4)耳朵里有bù kě zhuō mō( )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5)像春蚕在jǔ jué (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 wū yè( )。
(6)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dū cù( )前进。
不可捉摸
咀嚼
呜咽
督促
C
【解析】“酣然入梦”与“辗转反侧”矛盾,根据句意判断,他应是“辗转反侧”。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公布的香港国安法得到大家拥护的原因,是因为其尊重香港实际,符合国际惯例。
B.“百里柳江”作为柳州城市环境最大的名片,正向世人展示其独具一格的魅力。
C.当万里无云的天空发生日食时,大家看到太阳逐渐变成了弯弯的一个“月亮”。
D.广西“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在柳州举行,目的是防止社会各界远离毒品。
答案:B 【解析】A项,句式杂糅,删除“的原因”;C项,语序不当,应将“一个”和“弯弯的”互换位置;D项,不合逻辑,应将“防止”改为“让”。
4.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请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
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挑着故乡。
备选景物:落叶 大海 夕阳
4.点拨:要“情”“景”交融,有意蕴,也要表达自然流畅。
示例一:落叶——落叶在空中飞旋着,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要舞出生命的极致。
示例二:大海——海面翻腾奔涌,潮起潮落,而心之深处一片宁静。
示例三:夕阳——夕阳吻着山峦的额,迟迟不肯坠落。
1.老山界是一座难以翻越的高山,其“难”具体表现在哪里?
1.行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2.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
2.行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3.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3.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讽敌机。
4.文章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4.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阅读课文片段“满天都是星光”至“就在脚底下”,完成练习。
1.“满天都是星光”主要点明了翻山的 ,选文首段写景的观察点是 ,选文最后一段写景的观察点是 。
时间
山脚
山腰
2.从文段描写的内容看,老山界山路的特点、山势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山路的特点:曲折迂回;山势的特点:高大、陡峭、险峻。
3.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3.从“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可以看出红军有坚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4.“一步一步”写出了红军翻爬老山界时是怎样的态度和速度?反映了老山界的什么特点?
4.每步都要非常小心,反映了战士的谨慎态度和行军速度之慢,衬托了老山界的陡峭和险峻。
5.“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的“奇观”指什么景象?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
5.奇观: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作用:体现了红军队伍磅礴的气势,并歌颂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作者用赞赏的口吻来描绘景物,抒发了豪迈的情怀,是革命乐观主义的表现。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春走老山界
谭 谈
其实,只有到了四月,山野里的春色才最浓烈,最灿烂,春的表演才最癫狂!嫩绿的新叶,压在深绿的老叶上,此时全部张开了身姿,展示着它的魅力,使山色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各种各样的野花,张狂地绽放,把或浓或淡的芳香,洒满坡坡岭岭。整个山野,都沐浴在芳香里。
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
汽车,在一个“之”字接一个“之”字的山间公路上奔驰。我的双眼,贪婪地向前张望。只见前面山头上的一棵棵大树,仿佛一个个绿色的云团,浮动在天际。刚刚下过一场雨,山腰里升腾起一缕缕轻纱似的云雾。山头在这一缕缕云雾里时隐时现,像一个披着婚纱的新娘,姿态娇美。
老山界,深藏在舜皇山里。
我们一路奔山而上,去追寻老山界。汽车在一块平地上停下了。这里是紫花坪,一丛丛、一树树紫色的杜鹃花,正热烈地绽放着,璀璨一片。紫花坪,真是名副其实!沿着山谷,一条小溪一路叮咚而下。几场春雨过后,窜动在小溪里的溪水更充沛了,溪水蹦跳着勇猛向前。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它总是千方百计向前奔去,去探寻更广阔的世界……山东的溪,出山后注入湘江,而山西的溪,下山后就汇入资江。最后,都走进洞庭、长江、大海,到达它们终极的目标。
终于,一块巨石立在我们面前。几个威严的大字,赫然入目:老山界。这里是1934年11月,红军长征经过惨烈的湘江之战后,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当年翻越这座山的陆定一,记下了这段难忘的经历。于是,一篇美文《老山界》进入了我们的中小学课本,激励着一代代国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为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傍着这座山的东安、新宁、城步三地,都立有老山界的碑石。那么,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
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
在这里,不时看到一队队游人,艰难地走在这条山道上,追寻当年红军的足迹。我站在碑前,望着山间荆棘丛生的小道,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战士,一路走去,走过二万五千里,经历了多少如湘江战役般惨烈的战斗,多少鲜活的生命,倒在这条路上啊!
这时,又一队着蓝色红军服的人,站在这块刻有老山界的巨石碑前宣誓,一个个神情庄重。每天,这块碑前,这条路上,总有人在追寻红军的足迹。他们中,有工人,有农民,有学生,有老者,更有青年……红军自有后来人啊!
如今,有一个汉子,走进了这座山,他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要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山民手拉手,领着他们走一条新时代全民奔小康的长征之路。他要把散落在山谷深处的山货——野茶,带出山去,送进都市里家家户户的厅堂。从这座大山脚下走出去的山民之子老唐,放弃他在美国已有相当规模的事业,毅然回到家乡,寻找帮助乡亲走出贫困的道路。山民们在山中采到野茶叶,一担一担地送往茶业加工厂。沉睡在大山里的野茶林,如今成了山民的取款机。
踏春舜皇山,追寻老山界,探访采茶人,让人发出由衷的感叹: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5月7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走访老山界的游踪为行文线索,串联起作者的见闻与感受,脉络清晰。
B.第3段联想丰富,描绘了一幅美丽动人的雨后山景图,给人以如梦如幻之感。
C.第6段作者写自己未能确定陆老笔下老山界的位置而遗憾,体现其求真精神。
D.文末“取款机”喻指野茶林给山民带来持续经济收益,写出了山民的成就感。
答案:C
【解析】C项,“写自己未能确定陆老笔下老山界的位置而遗憾,体现其求真精神”的说法错误,依据原文第6段“哪里,才是真正的老山界?这座山很大,老山界也很大。红军穿山而过,陆老到底描绘的是哪一段?这并不重要了。或者应该说,三块碑石标示的,都是真的”可知,虽未确定陆老笔下老山界的位置,但并未觉得遗憾,因为作者认为这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一块石碑都是“纪念革命先辈,为宣传红军精神”,所以选项说“遗憾”“体现求真精神”理解错误。
(1)“拜会”指拜访、会见;此处用语正式、庄重,表达了作者对老山界的敬意。
(2)示例:将溪水拟人化,生动地写出了崖石间溪水的奔流之美及溪水所象征的能屈能伸、一往无前的品格之美。
3.文章写老山界时,还提及陆定一的《老山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点明老山界是红军长征的途经地,为下文写老山界人的新长征之路作铺垫;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历史感;有助于读者联系《老山界》理解本文的深层意蕴。
4.结尾处为什么说“老山界人正奔走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这与标题有什么内在联系?请简要分析。
4.原因:“新长征路”指老山界乡村振兴之路,老山界人新长征的胜利需要继承发扬长征精神。
联系:暗示老山界迎来“乡村振兴”的春天,揭示了标题中“春”的深层含意。
谢谢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