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二单元
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课时导入
01
基础积累
02
类文拓展
03
情景 助读 课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篇影响很大、传诵广泛的优秀通讯。写的是1950—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志愿军战士英勇反击美国侵略军的英雄事迹。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由于领土争端,爆发了朝鲜战争。9月中旬美帝国主义纠集联合国部队,直逼我国鸭绿江边。10月25日我国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让我们一起来透过魏巍的文字,感受这群被他称为“最可爱的人”的志愿军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素养 积累 关于通讯
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的基本特点是: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强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本文是人物通讯。所谓人物通讯,就是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本文通过三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文本 感知 1.填写下面的结构图,厘清课文的思路。
谁是最可爱的人
2.课文选取的三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志愿军的什么精神?
3.这三个典型事例有什么内在联系?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防空洞的谈话
2.“松骨峰战斗”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马玉祥火中救小孩”写的是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具体援助,说明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这种爱超越了国界,超越了亲情,是纯洁高尚的爱,是国际主义精神;“防空洞的谈话”是产生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3.“松骨峰战斗”侧重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的“狠”,“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侧重表现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爱,“防空洞的谈话”是以上二者的思想基础。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chún pǔ( )和谦逊。
(2)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guò yǐn( ),越觉着打得解恨!
淳朴
过瘾
(3)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fù miè( )。
(4)他们可以坐在挺huò liàng ( )的屋子里。
覆灭
豁亮
B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使我深深体会到了生命长河中的坎坷与艰辛。
B.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C.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
D.《民法典》(草案)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答案:D
4.下面是收集到的三幅书法作品,如果让你选择一幅挂在你的书房,你会选择哪一幅?并从书体特点和文字内容说说理由。
我选择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一:我选“志存高远”。因为我喜欢隶书,它气势浑厚,朴拙率真,古典味浓;从内容上看是激励人读书要有远大的志向,它提醒我时刻不要忘了自己读书的理想。
示例二:我选择“学无止境”,它是楷书,严谨规范,结体端庄。具有一种厚重美。它告诉我学习永远没有止境,永远不要满足,更不要骄傲。
示例三:我选择“天道酬勤”,该字是行书,清秀潇洒,浓淡相宜,它告诉我学习贵在勤,只有勤,才会得到上天的青睐和眷顾。
(2)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对联。
新成 好书 十亩阴 百回读 不厌 嘉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书不厌百回读,嘉树新成十亩阴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夜 行
薛培政
①“那天夜里的月亮啊,白亮白亮的,就像被水洗过一样……”九十多岁的凤山爷,说起1941年白露前夜的月亮,依然啧啧称奇。
②1938年的秋天,为了抗日,八路军来到了鲁中南地区,我就担任起了地下交通员。
③那天刚擦黑,镇上开羊肉馆的刘大眼来了,他是我的上线。一看他眨着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我就知道,有任务了。他摸出一张二指宽的纸条,交代我,务必在天亮前送到部队首长手中。我抽了袋烟,琢磨一下行程,向家里人交代几句,就出发了。
④按说六十多里路,天亮前赶到不算啥,但自从鬼子来了之后,就在路上修了很多据点,国民党的部队也陆续进驻城西和南边的山区。方圆几十里的地盘上,日军、伪军、国民党、土匪盘根错节,敌我难辨。要将情报安全送到,就难了。
⑤出村后,大路不敢走,便疾步钻进了村南的野猫沟。
⑥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顶大的玉盘,把沟里照得如同白昼,一草一木看得真切,这对夜行极为不利。为了隐蔽,我顺手拔草编了个草帽戴在头上,悄悄前行。还好,一路上,除了几声狼嚎,也还顺利。
⑦从沟里出来,要过一个三岔路口,这是进山的必经之路,也是各路武装经常出没的地方。我躲在庄稼地里仔细观察,见没有动静,就想快速通过——没走几步,忽然看到西边路上有个人影一晃,我惊得头皮一麻。
⑧站在明处的我,躲是躲不过去了。定了定神,小声朝那边喊道:“兄弟,都是过路人,出来吧!”
⑨不一会儿,那人站到我面前,庄稼人打扮。对方先开口了:“这位大哥,半夜三更,要去哪儿啊?”
⑩“唉,老娘病了,要去水泉村抓药哩!”我看了对方一眼,“这位兄弟是——”
“俺是沟北刘家坡的,驴跑了,出来找驴哩。您从东边来,有没有看见大灰驴啊?”
“没有啊,要不您再找找?”我想尽快甩掉对方,离开此地。
“哦,那我再往前找找。”说罢,便朝南边那条小路上走去。我心里咯噔一下,这也是我要走的路啊,怎么办?改道已经来不及了:“正好,我也走这边,咱俩就做个伴吧!”
“那好,大哥请!”望见他不经意的一个手势,我就对他不敢小觑了。
半夜了,月亮依然亮得晃眼,青纱帐边的小路上,虫子忽近忽远地叫着。不明身份的结伴同行,非但没觉得壮胆,反让人心里发毛。每走一段路,他或说脚心被石头硌了一下,假装磕鞋;我或埋怨裤子被露水打湿,要拧裤腿。我俩心照不宣,变换着行进的位置,谁走在前面,都用余光左右扫视,提防来自背后的袭击。
突然,“扑棱棱”一响,几只野鸡腾空而起!霎时,我俩本能地拉开架势,同时朝腰间摸去。虽虚惊一场,彼此已多少猜出了对方的身份,相互对视一眼,继续赶路。
走出青纱帐,停下脚步,趴在草丛中,仔细观察周围动静。南边村口新建的炮楼上,探照灯照来照去;东边大路上,摩托车“突突”地来回穿梭。只有西边一片寂静,只能从西边绕过去了。我朝他使个眼色,他会意地与我同时起身,悄然向西摸了过去。
原来,西边不远处是一条深沟,站在沟边朝下看,深不见底,只见他紧紧身上的衣服,沿着沟边滚了下去。我正惊讶,就听见他在下面小声喊道:“下来吧。”我也照他的姿势,下到沟里。
穿过那条深沟,又前行十几里山路,在一个岔路口,他向我抱拳拱手告别。我沿路向东去,他朝西进山了。
月亮偏西,天快亮时,我终于赶到了目的地。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便加快脚步朝前奔去。
(选自2020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题,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故事,开头设置悬念。
B.第④段交代了当地复杂的斗争形势,敌我难辨。
C.不期而遇的两人都为自己的夜行编了合理的借口。
D.小说大量使用长句,有利于营造紧张的气氛。
D
2.夜行路上惊心动魄,“我”的心理反应也多有变化。请根据所列情节,将表格填写完整。(每空不超过4个字)
情节 “我”的心理反应
想快速通过三岔路口时,忽见有人影一晃 ①
想甩掉对方,却发现对方与“我”同路 迟疑
两人结伴同行,心照不宣地变换位置 ②
野鸡腾空而起,两人同时朝腰间摸去 警觉
赶到目的地,看见村口站岗的八路军哨兵 ③
吃惊
提防
放松
3.小说多处描写“月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3.第①段交代故事背景,引出下文对故事的回忆;第⑥段交代天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我”和不明身份的人同行作铺垫;第15段和第20段都交代了时间的流逝。
4.请依据小说中的相关信息推断“同行人”的身份,并概括出三点理由。
4.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地下交通员。理由:从第16段中“我俩本能地拉开架势,同时朝腰间摸去”,可以看出他和“我”一样高度警觉;第17段中他和“我”都放弃了探照灯照来照去的南边和摩托车来回穿梭的东边,而是往寂静的西边走,可以看出他和“我”有一样的经验判断;第18段中他先沿着深沟滚了下去,并小声喊“我”下去,从中可以看出“同行人”身手不凡,经验丰富,应该是和“我”一样的地下交通员。
谢谢大家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