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13:5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阿长与《山海经》
7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讲出如此丰富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听长妈妈讲故事的雕塑
知识备查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被誉为“民族魂”。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
作者介绍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地理著作,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汇编。《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战国至西汉初年的作品。旧称大禹、伯益所作。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
《山海经》全书18篇,大致可分为《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其中保存了许多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因而早已成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知识备查
作品介绍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而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面对现状,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儿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了他童年时期与保姆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知识备查
“阿长(cháng)”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典籍。题目明确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阿长”,一俗人俗称,却偏偏与典雅的古籍《山海经》相连,一俗一雅的矛盾组合,产生了奇妙的幽默意味,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题解读
憎恶(zēnɡ wù) 倘使(tǎnɡ)  絮说(xù) 搁(ɡē)
颈子(jǐnɡ) 惶急(huánɡ) 烦琐(suǒ) 掷(zhì)
骇(hài) 掳(lǔ) 灸(jiǔ) 疮疤(chuānɡ)
诘问(jié) 惧惮(dàn) 渴慕(mù) 咒骂(zhòu)
陆玑(jī) 疏懒(shū) 霹雳(pī lì) 震悚(sǒnɡ)
学习字词
理解词义
憎恶:憎恨;厌恶。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情有可原: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原谅的地方。
烦琐:繁杂琐碎。
诘问:追问;责问。
毫不相干: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干,这里是有关联的意思。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感情,思考这篇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体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地方。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批注要求
划分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18)
第三部分(19—31)
介绍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貌特点。
主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
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主体部分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事情 详略
1.阿长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 略写
2.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睡觉爱摆“大”字等。 3.她懂得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说恭喜话和吃福橘。 4.教给“我”很多道理。比如: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 5.讲述“长毛”的故事。 6.“谋害”了“我”的隐鼠。 详写
7.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介绍阿长
阿长的言行
为我买《山海经》
1
2
3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介绍长妈妈的身份,点明她所处的地位。
品味第一部分
大词小用,有幽默调侃的意味。
赏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解释“我”叫保姆为“阿长”的原因,表现出儿童天真的性情。
夸张地体现了儿童的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
赏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
“黄胖而矮”准确地刻画了长妈妈的体态特征。与“长”字形成鲜明对比,产生了一种诙谐的意味。
外貌描写
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2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写了阿长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其出身之低下。
作用: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写出了阿长背地里说人长短的坏习惯,表现其好事、庸俗的一面。
这些是“我实在是不大佩服她”的原因。
品味第二部分
细节描写
赏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长妈妈动辄打小报告这一做法的不满。
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到夏天……叫她呢,也不闻”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伸”“摆”“挤”三个动作,以及伸手伸脚摆成“大”字的不雅睡姿,表现出阿长粗俗率性、不拘小节的特点,流露出“我”对阿长的厌烦,既照应前面的“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又为下文“我”对“她”发生“敬意”做铺垫。
动作描写
阅读第5段,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阿长并未领会母亲的言外之意,睡相不仅依然如故,睡姿竟然从“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变为“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而且“一条胳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细节的重复,生动、形象,刻画出阿长粗俗率性的特点。她在温文尔雅的主人家显得格外粗俗,连“我”都对她反感。
细节描写
分析“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句话的作用。
由上文写阿长的种种不好的习惯自然的转到写阿长懂得许多规矩的事。
过渡句
课文重点写了阿长买《山海经》一事,这件事作者是怎样叙述的呢?这节课我们来重点学习一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长妈妈?
地位低下、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点迷信、淳朴无知,但热情善良、关心孩子。
精读买《山海经》部分
(1)作者用相当多的篇幅写了买《山海经》之前的事:“我”念念不忘,渴望得到绘图的《山海经》:远房的叔祖找不到;别人又“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自己去买又没有机会……这是不是过于罗嗦了?把它删去可以吗?
不可以。这些内容烘托“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也突出了长妈妈“伟大的神力”。
合作探究
(2)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起什么作用?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烘托后文长妈妈买来《山海经》的“神力”。
(3)“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哥儿”指谁?“三哼经” 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不写正确的书名?
“哥儿”指少年鲁迅。
“三哼经”就是《山海经》,长妈妈不识字,所以说错。
作者这样写,不但富有情趣,更强调了阿长不识字,却做到了识字的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强调她的“伟大的神力”。
(4)当阿长说“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映?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 很感动,别人做不到的事,这样一个不识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由此对她“发生新的敬意了”。
“我”对她根本没抱希望,她却给“我”弄来了最想要而又最难弄的《山海经》,这在孩童的眼里,似乎“有伟大的神力”。
(5)“我”为什么因此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6)“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而且也确是当时“我”渴慕已久的。
(7)一个没有文化,连书名都会叫作“三哼经”的农村妇女,短短几天内她是如何买到这书的呢?请发挥想象,描述一下这个情景。
示例1:我仿佛看见阿长四处打听“三哼经”,但每个书店老板都无奈地摇头摆手,不知道她说的是什么,她只好继续一个店铺一个店铺挨个地询问。
示例2:可能会一本书一本书地翻,看看是不是有迅哥儿说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翻得久了,或许还被书店老板不耐烦地打发走。
示例3:我觉得阿长一定经历了很多次失败,最终找到的时候肯定如获至宝,带着那种满足了孩子愿望时的喜悦,着急地赶回来。
(8)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长妈妈为什么有“伟大的神力”。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做成功。这一切源于对“我”的爱,对“我”的热心和忠诚,这便是“伟大的神力”!她真心实意地关心着“我”、为“我”好。这就是“我”的长妈妈啊!“我”由此产生了新的敬意。这个“新”,便点出了“我”对阿长给予的爱的顿悟。
(9)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体味作者童年时期和成年后对长妈妈情感的变化。
(用笔作上记号,要品出感情)
对于阿长的平常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对于阿长所懂得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在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但那后来也“逐渐淡漠”了
知道她谋害隐鼠之后,从此完全消失了
为我买来《山海经》,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不大佩服
认为麻烦
空前敬意
憎恶怨恨
新的敬意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
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的故事
⑥谋害我的隐鼠
⑦为我买《山海经》
童年阶段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思念,感激,同情,悲悯,惭怍歉疚……
中年时期
(10)儿时的“我”对阿长的许多行为是讨厌的,甚至是憎恶的,但文章却时时流露出对阿长的同情,尤其结尾部分更是表达对阿长的怀念与祝福。既然这样,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大写自己对阿长的讨厌呢?
这样欲褒先贬的写人的手法叫做欲扬先抑,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使得文章有层次,形成跌宕。
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技巧。指利用事物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来刻画人物的一种手法,多用于表现正面人物和作者要加以肯定和赞扬的事物,也用于烘托气氛。先给读者以假象,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时候揭示真相,使读者突然醒悟,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的写法。
开篇刻画阿长多用抑笔,如“不大佩服”,再如“讨厌”“麻烦”,如果用“妈妈”来称呼,名不副实,用“阿长”来称呼,名副其实。后来,称呼她为“我的保姆”,意味着与她亲密的关系。在结尾处,作者将此三种称呼连在一起,有很强的抒情意味。它抒发了鲁迅先生对阿长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这种写法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
写作手法
详略得当,结构清晰。
本文详写了阿长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死隐鼠、吃福橘等情节。详写买《山海经》一事,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体现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略写的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初步了解,真实地反映了长妈妈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作者对长妈妈的敬意。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这篇叙事散文通过回忆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她身上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有爱心、真诚、善良,也有落后的封建文化的残留——粗野、庸俗、愚昧。文章寄托了“我”对长妈妈深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略写
无名无姓,切切察察→饶舌多事
日常粗俗,睡成“大”字→不拘小节
初一塞橘,规矩烦琐→关爱孩子
长毛故事,伟大神力→淳朴善良
感激
怀念
敬佩
详写→为“我”买《山海经》→真诚热情
先抑
后扬
布置作业
本文在塑造“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时,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也请你运用这种手法写一个片段。(要求不少于300字)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