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31 物质的转化
2024 年浙江省中考一轮复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
A.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 则原溶液一定有硫酸盐
C.分别含有 Mg2+、Cu2+和 Na+ 的三种盐酸盐溶液,用 NaOH 溶液就能一次鉴别开
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 白色沉淀消失, 一定有 Ba2+
2.小敏在鉴别氢气、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时,对它们的部分性质进行归纳梳理并编制
了检索表(如图)。检索表中 S 代表的是( )
A.氢气 B.氮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3.现有 4 种试剂: ①紫色石蕊试液②稀硫酸③碳酸钾溶液④氯化钡溶液。能用来一次性鉴别稀盐酸、
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的试剂有( )
A. 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4.向 CuSO4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粉, 完全反应后过滤, 得滤渣和蓝色滤液则说法正确的是( )
A.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B.滤渣中一定有 Cu,可能有 Al
C.滤液中一定有 Al2 (SO4)3 ,可能有 CuSO4
D.滤液中只有 CuSO4
5.某同学在学习了物质的化的现律后, 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 ZnSO4 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的物
质错误的是( )
第 1 页(共 14 页)
A. ①-Zn B. ②-ZnCl2 C. ③-H2SO4 D. ④-Zn(OH)2
6.如图, 给出了三种物质可能存在的转化关系, 根据所学的物质性质及化学变化规律,判断下列选项
正确的是( )
A.实现①转化,可加入氧化铜 B.实现②转化,可通入 CO2
C.实现③转化,可加入稀盐酸 D.能一步实现转化的是④
7.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 M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氧化铜由黑色变为亮红色,剩余气体依次通过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和澄清的石灰水后,前者显蓝色,后者变浑浊, 则 M 的组成( )
A. 一定是氢气与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B. 一定是氢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C. 可能是水蒸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D. 可能是一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合气体
8.区分实验室中下列各组物质,所采用的两个方法(或原理)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区分的物质 操作方法(原理)
A 稀盐酸和碳酸 ①滴加酚酞试液观察 ②滴加石蕊试液观察
B 稀盐酸和稀硫酸 ①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 ②溶于水触摸烧杯
C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①分别加水,触摸烧杯 ②放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D 食盐水和白糖水 ①尝味道 ②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
A .A B .B C .C D .D
9.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
物质组成的.某实验小组为探究其成分, 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第 2 页(共 14 页)
已知: ①氯化镁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氯化钠和氯化镁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
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B.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镁
C.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硝酸钠
D.该融雪剂中可能含有氯化钠或硝酸钠
10.实验废液中可能含有离子 K+ 、Mg2+、Cl﹣ 、Ba2+ 、 S0 、 C0 中的几种,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离
子,兴趣小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一份废液,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沉淀无变化;
②另取一份废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 分析上面实
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只含有 Mg2+、 S0
B.一定含有 Cl- 、K+ , 可能含有 Mg2+、 S0
C.一定含有 Mg2+ 、 S0 ,可能含有 Cl- 、K+
D.一定含有 K+、Mg2+、Cl-、 S0
二 、填空题
1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铜、硫酸钠、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鉴
定其成分, 实验步骤如下:
⑴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得无色透明的溶液。
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有气泡产生。
⑶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请推断该白 色粉未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可能有 。(填化学式)
1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很多实践。
(1)战国《吕氏春秋》中记载:“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金 ”指铜单质,“锡 ”指锡单质,“刚 ” 第 3 页(共 14 页)
指坚硬)。这句话说明铜锡合金具有的特性是 。
(2)战国《周礼》中记载;“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 ”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古代劳动
人民将此“灰 ”溶于水可制得碱液。写出该碱液中的碱的化学式 。
13.小科同学用镁条、氧化镁、氢氧化钠、碳酸钠、醋酸五种物质, 建立如图所示变化关系(甲、乙、 丙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 “﹣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 ”表示某种物质可转化为
另一种物质)则甲、乙、丙对应的物质依次是 。
14.归纳整理物质间相互反应规律是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反应。其中甲、乙、
丙、丁分别是 Zn、BaCl2 溶液, Na2CO3 溶液和盐酸中的某一种:
(1)试判断: 乙是 丙是 。
(2)请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乙: 丙+丁: 15.有 A~E 五种稀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中 的一种,请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Ⅰ.将适量 A 分别滴入少量的 B、C、D、E 中, 均没有明显现
象;
Ⅱ.将适量 B 分别滴入少量的 A.C、D、E 中,C 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
Ⅲ.将适量 D 分别滴入少量的 A.B、C、E 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1)根据实验现象能判断出的液体是 (填字母及对应物质的
化学式)。
(2)对还没有确定的液体,下列几种鉴别方法中, 正确的是 。
A.分别滴加稀盐酸 B.分别通入 CO2
C.分别滴加少量水 D.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第 4 页(共 14 页)
(3)从上述溶液中任选两种,将其混合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所有组合是 (填字母)
三 、实验探究题
16.有一固体粉末, 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和硝酸钙, 进行如下图实验:
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
17.右图是小庆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的知识网络图,
请根据该图回答:
(1)属于碱的是 。
(2)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
(3)写出图中涉及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四 、解答题
18.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来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他们准确称取 15g
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并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g 161.2g
反应后 46.7g 163.9g
(1)该实验中,装置乙的作用是
第 5 页(共 14 页)
(2)小明认为装置丙减少的质量就是氧元素质量,他由此求得氧化铜的质量为 g,氧化铜样
品的纯度为 ;
(3)小丽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也计算出了氧化铜样品的纯度,请写出她的计算过程。
(4)比较小明和小丽的计算结果,请分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19.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家庭厨房中两种常见物质。
(1)用化学方法区别精盐和纯碱,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白酒 B.盐酸 C.纯净水 D.酱油
(2)已知: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现有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的混合物 53 克,加入 足量的稀硫酸, 充分反应后,生成 4.4 克二氧化碳气体, 则该固体混合物中纯碱(Na2CO3)的质量是多
少克, 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
20.某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 用 pH 传感器测得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向 A 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 。
(2)曲线上 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 点溶液中含有 种溶质。
第 6 页(共 14 页)
专题 31 物质的转化答案解析
2024 年浙江省中考一轮复习
一 、选择题
1.C
【解析】根据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活泼金属与稀盐酸也能生成大量氢气的气泡,故 A 错误;
B.加入氯化钡溶液,还可能生成不溶于酸的氯化银沉淀, 那么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硫酸盐,故 B 错误; C. 将 NaOH 溶液分别加入含有 Mg2+、Cu2+和 Na+ 的三种盐酸盐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含有 Mg2+,生成蓝色沉
淀的含有 Cu2+ ,没有任何现象的含有 Na+ ,故 C 正确;
D.碳酸镁也是白色沉淀,加入盐酸后沉淀消失,因此不一定有 Ba2+ ,故 D 错误。
故选 C。
2.B
【解析】氢气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原理为 CO2+Ca(OH)2 =CaCO3↓+H2O;氧 气具有助燃性,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氮气化学性质相对稳定, 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具有可燃性的是氢气(P),不具有可燃性的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 化碳(Q);具有助燃性,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R);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常温下很难跟其他
物质发生反应的是氮气(S)。所以本题选: B。
3.B
【解析】对于物质鉴别题,首先要掌握各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所需物质, 再利用反
应的不同现象加以区分, 鉴别题时各物质的现象必须不能相同,否则无法区分。
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溶液都会使石蕊变蓝, 一次性无法鉴别,加入稀硫酸,无明显 现象的为稀盐酸,产生气泡的为碳酸钠溶液, 产生沉淀的为氢氧化钡溶液, 可一次性鉴别, 加入碳酸 钾溶液,产生气泡的为稀盐酸, 产生沉淀的为氢氧化钡溶液, 无明显现象的为碳酸钠溶液, 可一次性
鉴别, 加入氯化钡溶液, 稀盐酸和氢氧化钡都会无明显现象产生, 不能一次性鉴别;
故选 B。
4.A
【解析】(1)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成蓝色;
(2)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 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排在前面的金 第 7 页(共 14 页)
属, 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完全反应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说明硫酸铜 过量, 那么铝完全反应, 因此滤渣是铜; 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无气泡产
生, 故 A 正确;
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不含有铝,故 B 错误;
C.滤液中肯定含有过量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铝, 故 C 错误;
D.滤液中含有过量的硫酸铜和反应生成的硫酸铝, 故 D 错误。
故选 A.
5.B
【解析】根据图示中所给物质类别, 由各类别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中是否能生成硫酸锌分析。
A.锌与硫酸亚铁、硫酸铜等盐溶液反应可生成硫酸锌,不符合题意;
B、氯化锌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锌和盐酸盐,不可能生成硫酸锌,符合题意;
C、硫酸与氧化锌反应可生成硫酸锌, 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锌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锌,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根据铁、氧化铁、氯化铁间的转化方法分析,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可转化为氧化铁, 氧化
铁与还原剂反应产生铁,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铁, 而氯化铁不能一步转化为氧化铁。
A. 实现①转化,需要氧气和水,不符合题意;
B、实现②转化,可通入 CO ,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转化成氯化铁,可加入稀盐酸, 符合题意;
D、氯化铁不能一步转化为氧化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7.D
8.C
【解析】根据酸碱的性质及区分物质的方法分析, 区分物质时要通过现象的不完全相同来完成。
A. 稀盐酸和碳酸都不能使酚酞变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不符合题意;
B、 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 硫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银微溶物质, 与沉淀现
象混淆,且稀盐酸和稀硫酸溶于水都不会放热 ,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易溶且溶解放热, 氢氧化钙微溶且不放热 ,放置于空气中,氢氧化钠会潮解表面潮湿, 第 8 页(共 14 页)
氢氧化钠则不能,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D、实验室药品不能尝味道区分,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D
【解析】(1)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2)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3)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可以检验溶液中肯定有氯离子存在。融雪剂加水溶解得无 色溶液,说明融雪剂中肯定没有硫酸铜; 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 说明肯定含有氯化 镁;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硝酸银, 说明不能说明肯定含有氯化钠,因为氯化镁也可以;而
硝酸钠与它们都不发生反应,因此无法证实是否存在。
因此可能存在的是氯化钠和硝酸钠, 肯定不存在的是硫酸铜, 肯定存在的是氯化镁。
故选 D。
10.C
【解析】(1)碳酸钡和硫酸钡同为白色沉淀, 但是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而碳酸钡溶于稀盐酸, 生成
二氧化碳气体;
(2)氢氧化镁为白色沉淀,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据此分析判断。
①取一份废液,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沉淀无变化,那么沉淀应该是
硫酸钡,而不是碳酸钡, 即肯定存在硫酸根离子, 肯定没有碳酸根离子;
②另取一份废液,加入氢氧化钾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那么沉淀肯
定是氢氧化镁, 即肯定存在镁离子;
③没有任何现象能够反应氯离子和钾离子是否存在,那么它们可能存在。
即 一定含有 Mg2+ 、SO42- ,可能含有 Cl - 、K+。
故选 C。
二 、填空题
11.Na2CO3 ;CuSO4 ,Na2SO4 ,CaCl2 ;KNO3
【解析】 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溶地硝酸,硫酸钠与氯化钡
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不溶地硝酸, 结合白色粉末加水、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后的现象进行分析。
第 9 页(共 14 页)
⑴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得无色透明的溶液,则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溶液呈蓝色的硫酸铜和 氯化铜,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稀硝酸,有气泡产生,因所给物质中只有碳酸钠与硝酸反应会产生二氧 化碳气体, 说明一定有碳酸钠, ⑶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会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与氯 化钡反应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 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 量稀硝酸,沉淀完全溶解,说明粉末中一定不含硫酸钠,则该白色粉未中一定有 Na2CO3,一定不含 CuSO4,
Na2SO4 ,CaCl2 ;可能含 KNO3。
故答案为: Na2CO3 ;CuSO4 ,Na2SO4 ,CaCl2 ; KNO3 。
12.(1)铜锡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成分大
(2)Ca(OH)2
【解析】(1)根据合金的硬度比其组分的大分析;
(2)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化合生成氢氧化钙分析。
(1)“金柔锡柔, 合两柔则刚 ” 这句话说明铜锡合金具有硬度比其组分大的性质。
(2)“煤饼烧砺房成灰 ” 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 将此“灰 ”溶于水可制得碱液,该碱为氧
化钙与水化合生成的氢氧化钙, 化学式为 Ca(OH)2 。
故答案为:(1) 铜锡合金的硬度比其组成成分大 ;(2) Ca(OH)2 。
13.醋酸、镁、氧化镁
【解析】根据所给物质的性质分析, 结合酸的化学性质解答。
由框图中反应可知, 甲和乙、丙都能反应,乙能生成丙, 所给五种物质中, 镁、氧化镁都能与醋酸反
应,且镁与氧气反应能生成氧化镁, 所以甲、乙、丙对应的物质依次是 醋酸、镁、氧化镁;
故答案为: 醋酸、镁、氧化镁 。
14.(1)Na2CO3 ;Zn
(2)Na2CO3+Ca(OH)2=CaCO3 ↓+2NaOH;Zn+2HCl=ZnCl2+H2 ↑
【解析】进行物质的推断时,条件越多的越容易被识别出来。图中只有乙能与两种已知的物质反应,
据此从这几种物质中排出出来, 然后就知道了与甲反应的两种物质,进而推断出甲,最后在用同样的 方法推断丙和丁即可。(1)乙能与稀硫酸、氢氧化钙反应,所以乙是碳酸钠;甲能与硫酸、碳酸钠反 应, 所以甲是氯化钡; 丁能与碳酸钠、氢氧化钙反应, 所以丁是稀盐酸, 丙是锌,所以乙是 Na2CO3 ,丙
是 Zn;
第 10 页(共 14 页)
(2)Ca(OH)2+乙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
(OH)2═CaCO3 ↓+2NaOH;
丙+丁的反应是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
15.(1)B 为 HCl、C 为 Na2CO3、E 为 Ca(OH)2
(2)D
(3)BC、CE
【解析】四物质中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因此两者混合时会有气泡产生; 碳酸钠溶液与
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 以此为突破口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即可。
(1)物质中只有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所以 BC 是碳酸钠和盐酸中的一种。因 II 中适量 B 分
别滴入少量的 A.C、D、E 中, C 中有气泡出现,其余均没有明显现象, 可知 B 是盐酸, C 是碳酸钠。
因为假设 B 是碳酸钠时, 滴加到 A.C、D、E 中时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这与其余均没有 明显现象不符。I、III 中 A.D 加入四种溶液中均无现象, 可知 A.D 应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中的一种,
因为这两种物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均没有现象发生,故 E 为 Ca(OH)2;
(2)由以上分析可知未确定的液体是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要想鉴别两者采用的方式:
A.加盐酸时两者均无明显现象发生, 不能鉴别,故 A 错误
B.分别通入 CO2 时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无现象, 不能鉴别, 故 B 错误;
C.加入水后两者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 故 C 错误;
D.滴加酚酞,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故能使酚酞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酚酞
不变色的物质是氯化钠溶液,能区分,故 D 正确。
故选 D。
(3)混合后溶液质量减轻即生成沉淀或气体的反应,故盐酸和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溶液
质量会减轻,即为 BC、CE。
三 、实验探究题
16.Na2CO3 和 Na2SO4 ;Ca(NO3) 2
【解析】(1)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
(2)碳酸钡和硫酸钡同为白色沉淀, 碳酸钡溶于稀硝酸, 而硫酸钡不溶;
(3)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
第 11 页(共 14 页)
因为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会生成碳酸下沉淀, 所以碳酸钠和硝酸钙不能同时存在; 因为硫酸钡不容易
稀硝酸,而碳酸钡溶于稀硝酸, 而得到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 所以白色沉淀为碳酸钡和硫酸钡,
因此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 一定不含硝酸钙;过滤后得到的无色滤液中加硝酸银溶液产 生白色沉淀,肯定是氯离子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因为加入的氯化钡中含有氯离子,所以不能确
定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钠。
17.(1)Ca(OH)2
(2)CaO
(3)CaO+H2O=Ca(OH)2
【解析】碱指的是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氧化钙遇水能生成氢氧化钙,
且氧化钙可做干燥剂。
(1)图中属于碱的是 Ca(OH)2;
(2)氧化钙与水生成氢氧化钙, 氧化钙是一种碱性干燥剂,所以可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CaO。
(3)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三种物质中碳酸钙高温可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可以生成氢氧化钙,氢
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可生成碳酸钙,所以我们可以写出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 CaO+H2O═Ca(OH)2
四 、解答题
18.(1)检验氢气中混有的水是否被浓硫酸吸收完
(2)10.5;70%
(3)解: 生成的水的量为: 163.9g-161.2g=2.7g
CuO+H2 Cu+ H2O
80 18
x 2.7g
80 18
=
x 2.7g
x=12g,
则氧化铜的纯度为: ×100%=80%
(4)B
【解析】(1)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由白色变成蓝色,因此根据它的颜色是否改变, 可以确定氢气中的
第 12 页(共 14 页)
水是否被完全除去;
(2)将装置丙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减得到氧元素的质量,再根据计算出氧化铜的质量,
最后根据× 100%计算出样品的纯度。
(3)将装置丁反应前后的总质量相减得到生成水的质量,然后写出氧化铜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计算
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最后计算出氧化铜的纯度即可。
(4)将两个同学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然后与各个选项中的成因进行对照即可。
(1)该实验中,装置乙的作用是:检验氢气中混有的水是否被浓硫酸吸收完;
(2)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48.8g-46.7g=2.1g;
第 13 页(共 14 页)
(
80
) (
16
)氧化铜的质量: 2.1g ÷
= 10.5g;
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1 × 100% = 70%。
(3)生成的水的量为: 163.9g-161.2g=2.7g
CuO + H2 2 O
80 18
x2.7g
80 18
=
x 2.7g
解得: x=12g,
则氧化铜的纯度为: ×100%=80%。
(4)将二者比较可知, 小明计算出的结果偏大。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那么生成的水蒸气会溢出, 从而使丁装置的质量偏小,那么计算结果偏小,故
A 不合题意;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会使丁装置的质量偏大,那么计算结果偏大,故 B 符合题意;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那么参加的氧化铜偏少,生成水的质量偏少, 计算结果偏小,故 C 不合题意;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浓硫酸吸收, 故 D 不合题意。
19.(1)B
(2)解: 10.6 克; 80%。
【解析】(1)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性质,结合鉴别方法需通过不同现象加以区分分析;
(2)根据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代入方程式中,利用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质量,由此计算
氯化钠质量分数分析。
(1)精盐(氯化钠)和纯碱(碳酸钠)都不与白酒反应, 不能区别,A 错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 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钠与盐酸不能反应,加盐酸可以区别精盐和纯碱,B 正确;精盐和纯碱都易溶于水,
且都形成无色溶液, 加水不能区别, C 错误; 精盐和纯碱都不能与酱油反应,不能区别,D 错误。
(2)解: 设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质量为 X
Na2CO3+ 2HCl= 2NaCl+H2O+ CO2↑
106 44
x 4.4g
106:44=x:4.4g
x=10.6g
氯化钠质量分数为 × 100% = 80%
故答案为:(1)B;(2)10.6g;80%。
20.(1)溶液变红
(2)B
(3)2
【解析】(1)首先根据 A 点溶液的 pH 值确定溶液的酸碱性,然后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判断溶液的颜
色;
(2)当酸和碱完全反应时,溶液的 pH=7;
(3)C 点溶液呈碱性, 肯定含有过量的碱,此外还有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盐,因此该点溶质有 2 种。
(1)A 点溶液的 pH<7,呈酸性, 因此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时溶液变红;
(2)曲线上 B 点 pH=7,因此该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
(3)C 点溶液中含有 2 种溶质。
第 14 页(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