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题A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题A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5 11:0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题 A 卷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如图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该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 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 ”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
有( )
A.皮肤、耳 B.眼、耳 C.鼻、皮肤 D.鼻、耳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只要物体振动, 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3.实际生产、生活中, 隔音材料常被用来制作( )
A.街头的自动噪声监测仪
B.飞机场工作人员佩戴的耳罩
C.城市的禁鸣路段标志牌
D.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的墙壁
4.你是耳机一族(如图所示)吗?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使听力下降。
这些感觉细胞( )
第 1 页(共 17 页)
A.能形成听觉 B.能够收集声波
C.位于耳蜗内 D.构成传入神经
5.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
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6.如图, 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 a 处, 它成像在距小孔 b 的半透明纸上, 且 a 大于 b.则半透明
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7.如果, 一束白光 A 人射到三棱镜后产生色散现象, 其中 1、3 表示两束边缘色光, 2 是中间色,
( )
A.1 是紫光, 2 是绿光, 3 是红光 B.1 是绿光, 2 是红光, 3 是紫光
C.1 是红光, 2 是绿光, 3 是紫光 D.1 是红光, 2 是紫光, 3 是绿光
8.彩色电视机的图象呈现出的五彩缤纷的画面是由红、绿、蓝三原色混合而成,红绿蓝三种色混
合的情况如图所示, 若电视机因故障缺蓝色, 则电视机画面的色彩将( )
第 2 页(共 17 页)
A.偏白 B.偏红 C.偏黄 D.偏青
9.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
A.B.C.D.
10.生活处处是科学,下图中与如图所示铅笔在水中弯折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树的倒影 B.彩虹
C.手影 D.小孔成像
11.瞳孔位于( )。
A.角膜 B.虹膜 C.巩膜 D.脉络膜
12.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射中墙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13.小华视物时的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 第 3 页(共 17 页)
角膜, 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图中的( )
第 4 页(共 17 页)
A.
B.
C.
D.
14.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
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 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
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 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
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
二 、填空题(3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 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
个要研究的问


16.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以编钟为主进行演奏乐曲是我国 古代的重要发明,远在商周时代就用编钟演奏了。所谓“编钟 ”是一列大小不同的乐钟(如图), 按谱打击就可以演奏。乐钟的大小不同, 主要影响声音的什么特性? ,该声音特性的
高低与 有关
17.如图所示的漫画说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 我们知道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 在通
常情况下, 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 c= m/s= km/s。光在玻璃、
水、空气三类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
18.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 ”实验,在玻璃缸中盛上请水, 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 从侧 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 (选填“反射 ”、“折射”
或“色散 ”)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 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 说明先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
19.在水边拍摄的照片上,建筑物在水中的“倒影 ”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 ”一些, 主要是因 为建筑物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 有一部分发生了 进入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
相当于 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可用来矫正 (填“近 ”
或“远”)视眼
三 、实验探究题(12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小金报班在学习吉他演奏,在学习过程中他发现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②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③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的 4 种规格的琴弦, 进行实验。
编号 材料 规格
长度/(cm) 横截面积/(mm )
第 5 页(共 17 页)
A 尼龙 55 1
B 尼龙 55 0.5
C 尼龙 80 1
D 镍合金 ① 0.5
(1)在验证猜想三时, 小金发现粗心的同学没有把表中的数据填全,表中①的位置所缺的数据
是 。
(2)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成后,若选择编号为 A.D 的两根琴弦进行研究,能否验证猜想一?为
什么? 请说出原因: 。
(3)随着实验的进行, 小金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
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
是 。
21.某校在一次学生探究“物体吸热本领与表面颜色关系 ”的活动中, 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验
器材及生活废弃物(均已消毒),小明所在实验小组领取了如下物品:
A.250mL 易拉罐 2 个 B.50m 矿泉水瓶 2 个 C.铁皮两片 D.火柴 E.蜡
烛 F.温度计 G.黑色密封带(用胶带代替
小明仔细查看后,发现每个实验组至少可以选择不同的三组材料进行实验。
(1)如果你是小明,请你选择合适的一组材料进行实验: (填编号)。
(2)根据你所选的上述材料设计实验,写出简要步
骤:

(3)假如小明的实验设计及操作都没有问题, 请你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断小明通过本实验得
出的结
论: 。
四 、解答题(16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第 6 页(共 17 页)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它 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这
种思维方法叫做 (填“等效法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或“类比法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
声响, 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 你的改进方法
是: 。
(3)如图③所示, 敲响右边的音叉, 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将听到铃声
逐渐减弱, 并由此推理可知: 。
23.请根据耳的基本结构回答:
(1)有些人晕车, 与耳的前庭、 有关。
(2)当飞机降落时,乘客咀嚼食物, 其目的是咽鼓管张开,使 ,防止胀痛。
(3)听觉形成的部位在 。
24.有一个不知焦距的凸透镜,想一想, 你用什么办法可以粗略测出它的焦距? 画出光路图并说
明。
25.如图所示, 在练功房一侧的墙壁上装有一块平面镜,某同学从 A 点用一激光笔向镜面照射,
在天花板的 B 点看到一光斑,请画出该光斑形成的光路图。
第 7 页(共 17 页)
第二单元测试题 A 卷答案解析
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4 个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器官的功能, 从人体器官功能和特征方面切入思考解题即可。
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 频率的"嘀嘀"声,盲人能够通过听到的声音和手部皮肤的不同感觉来调整行动的方向, 因此盲人
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皮肤和耳。
故选 A.
2.A
【解析】A.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故 A 正确;
B、声速受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影响,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故 B 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真空口声速为 0,故 C 错误;
D、振动产生的声可能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等原因, 导
致人耳听不到, 故 D 错误.
故选: A.
解决此题需掌握:
①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
空中传播.
②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速也不同.
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但产生声音不一定被人耳朵听到.
3.
第 8 页(共 17 页)
【解析】解:A.噪声监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分贝数,不需要隔音, 不符合题意;
B、飞机起飞时噪声特别大,工作人员需要佩戴利用隔音材料制作的耳罩, 这样可以在噪声的接
收处减弱噪声, 符合题意;
C、城市的禁鸣路段标志牌是提醒司机不要鸣笛, 从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而标志牌不需要用
隔音材料制作, 不符合题意;
D、在体育馆的顶端和四周是用吸音材料制成特殊形状的结构,这样是为了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C
【解析】根据听觉的形成和耳朵的结构分析判断。
长期使用耳机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 使听力下降。这些感觉细胞位于耳蜗内,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故选 C。
5.C
【解析】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据此判断。
用石头敲击水管,声音可以通过水管、水和空气三种途径传到人耳;因为 v 固>v 液>v 气,所以乙同
学会听到三次声音, 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故选 C。
6.C
【解析】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 像到小孔光的距
离 b 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故选 C。
蜡烛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经过小孔射在半透明纸上,从而形成一个倒立的烛焰的像; 像的大小与像距和物距的关系有关, 若像距大于物距,像大于物; 若像距小于物距,像小于物。
7.C
【解析】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白光变色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偏折角度由小到大为红、橙、
黄、绿、蓝、靛、紫,所以在一侧的光屏上红光在最上面,紫光在最下面。
第 9 页(共 17 页)
由分析可知,白光色散后,七种颜色的色光分布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 1 是红光,
3 是紫光, 2 是两者间的任一种, C 选项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8.【解析】光的三原色为: 红、绿、蓝,将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
色的光。
解: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它们被称为单色光;电视机因故障缺蓝色, 由图可知, 红、绿可
以组成黄色的光。
故选: C。
9.A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小猫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与它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距离相等,那么小猫的像与它关于平面镜对称,
故 A 正确, B、C、D 错误。
10.B
【解析】铅笔在水中弯折的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而我们看到的水中部分其实是错位的虚像,
据此解答。
铅笔在水中弯折的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A.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故 A 不合题意;
B.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故 B 符合题意;
C.手影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C 不合题意;
D.小孔成像也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 D 不合题意。
11.B
【解析】瞳孔位于虹膜.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眼球包括眼球壁、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 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中层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虹膜:呈环圆形,位于晶状体前。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中央有一 2.5-4mm 的圆孔, 称瞳
第 10 页(共 17 页)
孔。故答案选 B.
12.C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A.将平面镜水 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所以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
标, 故 A 不符合题意;
B.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所以反射光线不能
射中墙上的目标,故 B 不符合题意;
C.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
移动, 光斑会向上移动, 反射光线能射中墙上的目标, 故 C 符合题意;
D.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边移动, 则反射光线也向
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3.B
【解析】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分析判断。
根据图片可知,成像在视网膜前面,因此为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矫正, 故 B 正确,而 A.C、D
错误。
14.D
【解析】
解:A.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B、站在岸边我们看到的水里的物体, 是由从水中折射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
成的, 所以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故本选项正确, 但不符合题意.
C、摄影师让我们走得离他近些, 物距减小,所以成的像更大.故本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时, 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本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二 、填空题(30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5.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远吗? (其
它合理也可)
第 11 页(共 17 页)
【解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介质不同能传播的速度和距离也会不同。
由此题提供的信息可知,是因为介质的不同,导致声音的传播效果不同,所以可以据此提出问题。
故答案为:声音的传播距离与介质有关吗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距离比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远吗?
(其它合理也可)
16.振动; 音调;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解析】(1)根据声音的产生解答;
(2)声音的大小叫响度,由振幅决定;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频率决定;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与发声体的特点有关。
(1)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乐钟的大小不同, 主要影响声音的音调, 该声音特性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17.3.0×108 ;3.0×105 ;空气、水、玻璃
【解析】(1)根据光速的数值解答;
(2)根据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解答。
(1)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为 c= 3.0×108 m/s= 3.0×105 km/s。
(2)光在玻璃、水、空气三类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 空气、水和玻璃。
18.折射; 均匀介质
【解析】解:当向盛有清水的玻璃钢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时,玻璃缸内的液体就变的不均匀了,
越深密度越大, 光线在里面传播时就会发生折射, 形成如图所示的现象;
当搅拌缸中的水后,玻璃缸内的液体就会变的均匀了, 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所以
会现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
故答案为: 折射;均匀介质
光在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19.折射; 凸; 会聚;远
【解析】
解:物体的亮暗取决于物体上的光进入人眼的多少.
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 ”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
第 12 页(共 17 页)
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 所以湖水的“倒影 ”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 ”
一些.
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是
由于晶状体聚光能力变弱,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之后,由此可知凸透镜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 折射;凸;会聚;远
三 、实验探究题(12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0.(1)55
(2)不能,没有控制变量,材料、横截面积都不同
(3)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 比较音调的高低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
(2)验证猜想一,即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材料、
长度相同, 只改变琴弦的材料。而 AD 中,两根琴弦横截面积和材料都不同, 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探究琴弦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琴弦
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相等, 只改变琴弦的松紧,据此设计实验步骤即可。
(1)验证猜想三, 即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时,必须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
等,只改变材料,故选实验 B 和 D,则①处的长度与 B 相等, 应该为 55。
(2)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成后,若选择编号为 A.D 的两根琴弦进行研究,不能验证猜想一,原
因为: 没有控制变量,材料、横截面积都不同。
(3)随着实验的进行, 小金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这 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取任意编号的一种琴弦,调整其松紧程度,用相同的力拨动琴弦,
比较音调的高低。
21.(1)AFG
(2)将其中一个易拉罐用黑色胶带密封, 把这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分别
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物体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解析】(1)为了探究表面颜色对吸热本领的影响,必须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控制材料等其
它因素相同,改变物体表面的颜色, 通过温度的变化判断即可;
第 13 页(共 17 页)
(2)根据(1)中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体颜色和吸热本领之间的关系。
(1)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因此可选 250mL 的易拉罐 2 个, 用黑色胶带改变易拉罐表面的颜
色,通过温度计测量温度确定吸热本领的大小,因此应选:AFG;
(2)实验步骤为:将其中一个易拉罐用黑色胶带密封,把这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
间,然后分别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
(3)通过实验可知, 密封有黑色胶带的易拉罐的温度更高,说明物体的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
领越强。
四 、解答题(16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2.(1)乒乓球弹跳起来;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转换法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空气
(4)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根据声音的产生的实验分析解答。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 接测量的物理量, 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
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2)在桌子上放上一些轻小的物体, 当桌子振动时,它们接收到能量会跳动起来, 这可以间接
反映发生的桌子在振动。
(3)(4)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解答。
(1)如图①所示, 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 它说明 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转换法。
(2)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 改进方
法是: 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如图③所示, 敲响右边的音叉, 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第 14 页(共 17 页)
该实验能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将听到铃声逐渐减
弱,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23.
【解析】解:(1)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 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 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 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 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有些人晕船、
晕车的原因。
(2)当吞咽食物和打呵欠时咽鼓管的管口开放, 空气由此进入鼓室,可以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 平衡,若一方压力过大,鼓膜就会被震破,听力受损。在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乘客咀嚼口香
糖都是这个道理。
(3)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 刺激耳蜗 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
成听觉。因此听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
(1)半规管。
(2)鼓膜内外的气压保持平衡。
(3)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4.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亮点, 测量纸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光
路图如图所示:
【解析】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置一个硬纸板, 调整凸透镜和硬纸板之间的距离,直到硬 纸板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亮点,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硬纸板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如下
图所示,焦点 F 与凸透镜的光心 O 之间的距离就是焦距 f。
第 15 页(共 17 页)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下面放置一个硬纸板,调整凸透镜和硬纸板之间的距离, 直到硬纸板上出
现一个最小最亮的亮点, 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硬纸板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
25.解: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 A 的像点 A',连接 A'B,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
再连接 A 与入射点连线为入射光线, B 与入射点连线为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2、像和物的连线垂 直于平面镜。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像 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 6、像的上下不变, 左右互换;平面镜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线的
延长线的交点形成的,所以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重点)。
解: 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 A 的像点 A',连接 A'B,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
再连接 A 与入射点连线为入射光线, B 与入射点连线为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解: 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 A 的像点 A',连接 A'B,与平面镜的交点即
为入射点, 再连接 A 与入射点连线为入射光线,B 与入射点连线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第 16 页(共 17 页)
第 17 页(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