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单 元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有《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和《三月桃花水》四篇课文组成。本单元以生动优美的语句,描绘了乡村的美景,目的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美感,感受乡村的美妙。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发展性目标 1.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单 元 训 练 重 难 点
重 点 难 点
1.了解课文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来写文章,并能按此顺序分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1.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单元 课时 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乡下人家》 2课时 《天窗》 2课时 《三月桃花水》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1课时
课 题 1 古诗词三首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 3 课时,本课为第 1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过程 方法 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情感 态度 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教法学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 (《春晓》《咏柳》……) 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 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 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自主练习 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 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 3.讲诗歌,读诗歌。 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 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 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四、延伸故事,感悟诗境。 1.动动手,画一画。 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 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
作业 设计 1.背诵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抄写生字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2课时
课 题 1 古诗词三首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 3课时,本课为第 2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过程 方法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情感 态度 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 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 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 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 4.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正音。 2.注意节奏。 (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3)指名试读,评议。 (4)教师示范指导。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 2.交流感想。 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家忙) 3.朗读节奏。 4.理解诗意。 (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 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作业 设计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抄写生字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3课时
课 题 1 古诗词三首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 3课时,本课为第 3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学会本课 3 个生字,正确认读“翁媪”、“卧剥”、“莲蓬”等三个词语。 2.能根据课本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翁媪”、“无赖”、“相媚好”的意思。借助课本插图,把握词的大体意思。
过程 方法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 态度 想象词描写的田园风光的情境,感受乡村生活的静谧美好。体会词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诵读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2.词画结合,通过想象等策略,体会词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相媚好”、“无赖”、“卧剥”等词语的意思,能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 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 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 (教师正音) 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 4.指名学生朗读。 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 6.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 7.讨论交流。 (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 (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 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 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 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 1.品读乡村美景。 2.品读人物画面。 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 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2.延伸补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 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
作业 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读背古诗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4课时
课 题 2 乡下人家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 2 课时,本课为第 1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过程 方法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情感 态度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重点 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古诗:同学们,乡村生活是美好的,像一幅画卷,一起回忆一下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2.导入新课:还有一位老人,他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后来终于又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当看到家乡的美丽景色,禁不住写下了这样一篇美文——《乡下人家》,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读一读。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构、饰、蹲、率、倘、眠”。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构”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勾”,不要写成“勺”。“蹲”是左右结构,右边“尊”中的短横一定不能忘记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作者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眼中的乡下人家,请用横线画出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通读课文,作者介绍了哪几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请简单概括一下。(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秋夜睡梦图。)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直线画出表现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 2.把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同组同学交流,并进行批注。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作业 设计 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5课时
课 题 2 乡下人家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 2 课时,本课为第 2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过程 方法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情感 态度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重点 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乡下人家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整体品读。 1.乡下人家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体会。(独特、迷人) 3.课文围绕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描写了哪些乡村风景,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是哪里 (二)根据学生的沟通,依次进行品读感悟。 1.品读第1自然段。 (1)要求:哪些同学被屋前瓜架吸引住了,就请站起来、读出来。 (2)那你能说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 (对比) 2.品读第2自然段。 过渡语:乡下人家不但屋前有别有风趣的瓜架,门前还有令人眼前一亮的鲜花绽放。 (1)课件播放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的图片。 (2)研读:同学们,乡下人家门前的鲜花让人如痴如醉,屋后的风光也别有一番景象。瞧,几场春雨过后,鲜嫩的春笋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 课件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谁来读读写竹笋的句子 其他同学认真听,体会一下。 你刚才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读“探出头来”的 把“探”换成“钻、伸、冒”可以吗 (3)带着小春笋们的渴望、迫切的心情再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句子) 3.默读第3自然段。 (1)过渡语:农家小院的植物生机勃勃,动物也是悠闲自在,你们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鸡觅食。) (2)指名读读,读完思考:我看到了( )的母鸡,( )的公鸡,它们走来走去干什么呢 这么慈爱的母鸡、尽职尽责的大公鸡,请大家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齐读。 4.品读第4自然段。 过渡语:除了母鸡、大公鸡,作者还生动地描写了哪种小动物 (鸭子) 5.品读第5、6自然段。 (1)再读一读他们之间和谐相处的画面。(生读)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但平淡中也不乏甜美。乡下人家就是吃晚饭也这么美。(师生接读) (2)文中把纺织娘的叫声说成是唱歌,赛过催眠曲,谁来读读它的歌声 (缓缓的、柔柔的,像催眠曲)(指名读)这是什么写法 (拟人)谁再来给大家读读 三、仿写练笔,拓展延伸。 你们眼中乡村的景致是什么样子的 学习作者的一些写法,来写一写我们身边的乡下人家的风景或者是你喜欢的一处景物。
作业 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6课时
课 题 3天窗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2 课时,本课为第 1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过程 方法 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情感 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忆生活:同学们,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一起回忆一下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课文《天窗》是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我们就一同来领略一下天窗的乐趣。请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小声读课文,遇到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慰藉(jiè) 一瞥(piē)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朗读。 着重分析、指导“慰、藉”。 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指导,学生仿写。(“慰”是上下结构,上边是“尉”。“藉”是上下结构,上边是“艹”,一定不能写成“?”。) 三、再读课文,了解天窗。 1.学生朗读课文,说说从中了解到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天窗开在哪里 (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四、朗读课文,小组交流。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开天窗 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碰着大风大雨……黑得像地洞里似的。) 2.学生把自己画出的段落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并进行批注,还可以写写发现的问题或者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谈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天窗的神奇、有趣)
作业 设计 1.摘抄本课的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7课时
课 题 3天窗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1 课时,本课为第 1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过程 方法 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情感 态度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天窗的趣味。这一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天窗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二、品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学生结合插图和课文内容,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依次对相关语句进行品读。 1.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说天窗是慰藉呢 2.把孩子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如果将“雨脚”“一瞥”分别换成“雨点”“一闪”,好不好 3.品读“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从“逼”字读出孩子的心情。 引导:是啊,孩子还想在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再玩会儿,不想休息,也睡不着,他又想起了那属于自己的小小的可爱的天窗。这时,天窗又给了孩子怎样的慰藉 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用双直线画出“看到的”,用波浪线画出“想到的”。(出示句子) 师生共同合作朗读,用声音传递夜的美丽神奇,体会天窗的神奇、有趣。 三、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师生再次走近天窗,从课文的文字中感受这份神奇之美。 2.齐读: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成为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发明天窗的大人们应该被感谢。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夜的美丽神奇、天窗的无限魅力,所以我们感谢写下《天窗》的茅盾先生! 2.作业:和父母讲一讲“天窗”的故事吧。
作业 设计 和父母讲一讲“天窗”的故事。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8课时
课 题 三月桃花水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1课时,本课为第 1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过程 方法 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方法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情感 态度 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有关语文园地的资料、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想一想:我们会领略到怎样的风景呢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把比较难理解的词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辨析字音、字形。 绮 谈 和(多音字) 4.小组朗读,初谈印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师: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课文 (欢快、愉悦)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交流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思考: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什么句式 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 2.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 3.朗读课文第3~6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第6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里美好的事物,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三月桃花水的美丽。) 4.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读出你们的理解。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总结: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些什么
作业 设计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9课时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5 课时,本课为第 2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理解什么是转述,掌握转述的基本要求。 2.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过程 方法 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有关资料、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很多很多的事情,在解决这些事情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就叫“捎话儿”,也叫“转述”。 今天我们来学习口语交际——转述。(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结合通知,把握要点。 1.谈话:让我们来看这个通知,动动你的小脑筋,想想怎么来转述呢。 通 知 本周五(3月23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阅读情况,评选“书香家庭”。 温馨提示: (1)请家长带好纸、笔,以便记录和填写选票。 (2)因为学校停车不便,建议家长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3)请提前十分钟到会场。开会期间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机,不随意走动,保持安静。 新华路小学四年级(3)班 3月21日 2.思考:根据上面的通知,转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自己先认真读一读上面的通知,想一想自己该怎样转述。 (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转述要求: 转述应注意:转述别人的话,首先要听清、记准别人的话,别弄错;转述的时候,要把原话说清楚、说明白,不然就会耽误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通知该怎么转述 引导学生针对不同意见进行交流,从而达成共识。 讨论后小结: 转述要求。 (1)转述时,弄清要点,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三、小组讨论,学生互动。 1.阅读通知,小组讨论。 2.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时,小组成员分别讲述对这个通知转述的方式,表达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讨论时,听到不同意见,要换位思考,积极沟通。 四、创设情境,练习转述。 1.向父母转述。 学生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女儿、儿子,由儿子或者女儿向爸爸或妈妈转述通知的内容。 2.其他学生做倾听者,听后进行评价,并进行新一轮的转述。 3.拓展活动。 小组内开展转述活动,各小组创设不同的情境,练习转述。 小结:让我们运用这次口语交际学到的好方法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转述内容吧!
作业 设计 练习转述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10课时
课 题 习作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1课时,本课为第 1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明确“我的乐园”的写作内容。 2.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过程 方法 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情感 态度 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欢乐,同学们,你们的乐园是哪里呢 (引入) 2.组织同学交流介绍。(学生各抒己见) 现在,让我们以“我的乐园”为题开始这次习作之旅吧!(板书课题) 二、启发思路,讨论交流。 1.打开思路。 你的乐园都有哪些呢 是“满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是“班级图书角”“自己家的院子” 或者是“学校的篮球场”“爷爷的菜地” ……(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园是哪里。 (2)乐园有什么特点 (此处可作细节描写) 三、习作指导。 1.阅读感受。 先来读一读表格中的内容。 指名读。 读后交流:“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上都有什么 小朋友喜欢在这里做什么 2.整理思路。 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 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 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让我们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吧。 开始小组交流。 3.写作提示:写之前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做一个表格。 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让他们来感受你的快乐。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1.选出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级进行点评。 2.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注意语言通顺、用词恰当等。 五、习作小结。 我们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园,抓住乐园的特点,写出了乐园里做的事情和获得的快乐。 六、延伸活动。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画出对方作文中所刻画的具体场景。(看看是否刻画到位)
作业 设计 抄写习作。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11课时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2课时,本课为第 1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过程 方法 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情感 态度 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第一单元的4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4篇课文的题目。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阅读第一单元的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清平乐·村居》,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我感受到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乡下人家》,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从这最后一句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想法。) 《天窗》,“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齐读这几句话,再次感受体会。 3.还有些句子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想法,到课文里面找一找,读一读。 4.小结:以后我们要继续多多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1.课文中有很多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现在我们就先来看看下面这一题。 课件展示:读一读,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大街小巷 肥沃 麦浪 炊烟袅袅 依山傍水 鸡犬相闻 分行读,指名读,学生齐读。 说说从这些词语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第一行描写的是城市生活,第二行描写的是乡村生活。) 2.小组朗读,全班交流。 (二)第二题。 1.“词句段运用”还有两个句子,先读一读。 (1)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2)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带着泡沫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2.选一幅画面,照样子写一写。 (1)仿照上面的两个句子,仔细观察课文的三幅图,说一说。 (2)选一幅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①广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绘成了一幅草原风景图。 ②山间流水潺潺,溪边树木葱茏,小鸟欢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 ③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塑胶操场,再加上跑道上奋力奔跑的孩子,构成了一道亮丽的校园风景线。 3.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
xxxx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课堂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2024年2月20日 二次备课:2024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12课时
课 题 语文园地一 授课 班级 四年级 授课 教师
课 型 新授课 预设 课时 总2 课时,本课为第2课时 主备 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2.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过程 方法 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情感 态度 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卜算子·咏梅》的意境,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课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习积累词语,体会乡下与城市生活的不同,并能选择一幅画写一写。
教法学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
集 备 共 案 (以教材知识体系为主) 个 案 (体现教学法设计及教学内容调整)
日积月累 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句意思: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意思是说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写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4.简介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5.把这些诗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6.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作业 设计 完成配套练习。
教学 反思
教研(备课)组长检查: 学校领导检查(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