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五年高考
考点1 锋面系统与天气
(2023浙江6月选考,24—25,6分)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两题。
1.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2.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3广东,3—4,6分)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4.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
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
(2023江苏,11—13,6分)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5.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6.此刻影响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7.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2022湖南,9—10,6分)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 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9.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2022江苏,7—9,6分)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0.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11.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2.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2021辽宁,1—2,6分)某年11月,华北一气象站(位置见图Ⅰ)测得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图Ⅱ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A.暖锋影响,气团加热
B.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
C.水汽凝结,热量释放
D.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
14.此次夜间突发性增温可能导致当地( )
A.空气污染加重
B.出现雾和霜冻现象
C.道路表面湿滑
D.作物呼吸作用减弱
(2020浙江1月选考,14,2分)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题。
15.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20北京,8,3分)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6.据图推断( )
A.甲地风向偏西南,气温高
B.乙地气流辐散,空气洁净
C.丙地天气晴朗,紫外线强
D.丁地受冷锋影响,有暴雪
17.(2019上海,5,2分)某地因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降水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之后一段时间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这一地方位于(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18.[2020山东,17(2)(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2)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考点2 气压系统与天气
(2023湖南,14—16,9分)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
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
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
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
2.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反气旋
B.冷锋、气旋
C.暖锋、反气旋
D.暖锋、气旋
3.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
A.7日20:00
B.8日20:00
C.9日20:00
D.10日20:00
(2020海南,17—18,6分)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M线的气压值、N处的天气状况分别为( )
A.1 000 晴朗 B.1 000 阴雨
C.1 010 晴朗 D.1 010 阴雨
5.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行进方向是 ( )
A.偏东 B.偏西
C.偏南 D.偏北
考点3 气象灾害
(2021天津,4—5,6分)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图Ⅰ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图Ⅱ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图Ⅱ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图Ⅰ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旋西移
B.反气旋东进
C.冷锋南下
D.暖锋北上
3.(2023海南,19,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材料二 菲律宾(图2)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
(1)据材料一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8分)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二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三者之间的关联性。(6分)
4.[2022全国甲,37(2)(3),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6分)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锋面系统与天气
(2024届山东德州一中开学考,15—16)2023年1月24日凌晨,山东烟台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现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其发生与风速、风向、温度露点差(温度与露点的差值,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等气象要素的短期变化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烟台该次“雷打雪”事件发生时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烟台发生“雷打雪”时,( )
A.近地面暖湿气流受热迅速上升
B.强冷气团自渤海南下,遇陆地主动爬升
C.暖湿气流迅速北推,冷暖气流强烈交汇
D.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
2.推测图示“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刻为( )
A.T0 B.T1 C.T2 D.T3
(2024届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8月调研,3—4)尤卡坦半岛终年受信风带控制。该半岛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形成海风锋。下图示意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尤卡坦半岛西部形成海风锋最可能在( )
A.冬季午夜 B.春季早晨
C.夏季午后 D.秋季傍晚
4.尤卡坦半岛西海岸离岸风比向岸风更强,东海岸则相反。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信风与海陆风叠加情况不同
C.东西海岸海陆风强度不同
D.东海岸海洋水体更大、更深
(2023安徽淮北一模,12—13)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此时,风向为偏南风且风速较大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甲地气压变化状况是( )
A.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
C.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考点2 气压系统与天气
(2024届江苏淮安五校联盟10月月考,7—9)下击暴流是一种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向四面八方扩散,并且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下图是下击暴流实景图及其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下击暴流多发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雷暴云是急剧对流上升气流形成的,该气流的性质是( )
A.冷干 B.冷湿
C.暖湿 D.暖干
3.下击暴流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大,其直接原因是越接近地面( )
A.气压越高,与周围区域的气压梯度力越大
B.湿度越小,与周围区域空气湿度差异越大
C.气温越高,与周围区域的温差越大
D.气温越低,与周围区域的温差越小
(2024届四川成都蓉城联盟高三开学考,15—17)霜冻线也叫0℃地表温度线,是区分是否出现霜冻天气的重要标志线。下图示意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状况,图中霜冻线为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根据图示材料,可推测此时( )
A.图中锋面为暖锋
B.甲地气压高,天气晴朗
C.乙地日均温低于0℃
D.丙地受霜冻影响
5.该日所处月份最有可能是( )
A.3月 B.7月 C.10月 D.12月
6.图示时刻,丁地风向为(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考点3 气象灾害
(2024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10月月考,1—3)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某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自去年冬至该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2.该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3.下列地区中,该季节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
(2023辽宁开学摸底考,6—8)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2019年某日遭遇近10年最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下图示意阿拉善盟拐子湖气象站(41°22'N,102°22'E,海拔960 m)该日近地面气象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图中曲线( )
A.①代表极大风速
B.②代表气温
C.③代表气压
D.④代表能见度
5.沙尘暴最强的时段为( )
A.8—14时 B.14—20时
C.18—24时 D.22—24时
6.推测该次沙尘暴发生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7.[2023北京西城一模,17(1)(2)]2023年初“南方多地要被‘冰冻’”的新闻冲上热搜。此次寒潮过程较往年同期降温剧烈、霜冻线位置偏南、雨雪范围广。下图是1月14日—15日的天气预报图(局部),其中“霜冻线”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简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3分)
(2)简述①处霜冻线闭合的原因。(3分)
限时拔高练
分钟:25分钟 分值:3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2024届贵州贵阳七校联考,14—15)“大气河”是指低层大气里的一种长带状强水汽通道。当地时间2023年3月22日,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加州)遭遇新一轮“大气河”风暴,洪水预警,数万人断电。由于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的运动方向与盛行风一致。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垂直于“大气河”水汽运动方向的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有利于“大气河”形成和发展的位置是( )
A.高压脊处 B.低压槽处
C.气旋中心 D.反气旋中心
2.关于剖面图及“大气河”与美国加州关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加州“大气河”的水汽来源为大西洋
B.风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C.美国西部山地加剧“大气河”对当地的影响
D.“大气河”运动走向为南北走向
(2024届重庆高三9月联考,13—15)地理学家发现,西天山地区不同于东亚季风区,几乎没有暖云(温度高于0℃,且云中只有液态水滴的云体)降水,其拥有独特的气候背景。同时,在不同阶段降雪过程中,云层顶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西天山地区一次降雪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图示三个阶段依次代表的是( )
A.冷锋入侵—冷锋过境—冷锋控制
B.冷锋入侵—冷锋控制—冷锋过境
C.冷锋控制—冷锋过境—冷锋入侵
D.冷锋控制—冷锋入侵—冷锋过境
4.阶段3时,西天山( )
A.大风降温,降雨逐渐减少
B.温度明显升高,降雨增多
C.暖空气被抬升,形成云层
D.暖空气逐渐被冷空气取代
5.相对于东亚季风区,西天山地区缺乏暖云降水的原因是( )
A.海洋气流途经
B.缺乏暖湿气流
C.季风气流干扰
D.山区海拔过高
(2023广东摸底考,5—6)由于受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北疆暴雪可分为冷锋暴雪和暖区暴雪。位于北疆北部的塔额盆地和北疆西部的伊犁河谷都是向西开口的“喇叭口”地形,两地均是新疆冬季主要的暴雪区。下图示意某年1月29日至2月1日两次暴雪期间塔额盆地塔城站(图a)和伊犁河谷霍尔果斯站(图b)天气要素变化(露点是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此次降雪( )
A.塔城站与霍尔果斯站均为暖区暴雪
B.塔城站为冷锋暴雪,霍尔果斯站为暖区暴雪
C.塔城站与霍尔果斯站均为冷锋暴雪
D.塔城站为暖区暴雪,霍尔果斯站为冷锋暴雪
7.形成暴雪的共同原因是( )
A.受冷气团影响 B.受暖气团影响
C.地形抬升强烈 D.东北风势力强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8.(2023河南部分名校高三考前模拟,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雪水比(SLR)是指某地新增积雪深度与融化后等量液体深度(降水量)的比值,是表征积雪深度与降水量关系的重要参数。冰晶从生成到降落地面经历了云内、云下及地表压实过程,这些过程共同影响并最终决定了SLR的大小。2020年2月13日至14日,华北地区中部经历了明显的雨雪过程,14日14—20时天津南部和沿海地区SLR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2月14日此次降水过程中不同观测时间降水相态的变化情况(图中虚线表示300米海拔)。
(1)描述本次降水过程中5时降水相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其原因。(8分)
(2)推测引起本次降水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并说出推测依据。(6分)
(3)指出影响SLR的因素。(4分)
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五年高考
考点1 锋面系统与天气
(2023浙江6月选考,24—25,6分)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完成下面两题。
1.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 B
2.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2023广东,3—4,6分)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下图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此次降水过程呈现的天气变化依次是( )
A.风雨交加、冻雨夹雪、雪花纷飞
B.疾风骤雨、雪花纷飞、冻雨夹雪
C.雪花纷飞、风雨交加、冻雨夹雪
D.风和日丽、冻雨夹雪、和风细雨
答案 A
4.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对流旺盛 B.逆温增强
C.暖锋经过 D.冷锋过境
答案 D
(2023江苏,11—13,6分)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5.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答案 B
6.此刻影响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答案 C
7.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 C
(2022湖南,9—10,6分)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 m/s的风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8.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答案 C
9.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答案 B
(2022江苏,7—9,6分)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0.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洋流性质
答案 B
11.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12.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答案 B
(2021辽宁,1—2,6分)某年11月,华北一气象站(位置见图Ⅰ)测得锋面过境前后近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数据,如图Ⅱ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3.锋面过境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
A.暖锋影响,气团加热
B.风速增大,大气对流加强
C.水汽凝结,热量释放
D.地形影响,气流下沉增温
答案 D
14.此次夜间突发性增温可能导致当地( )
A.空气污染加重
B.出现雾和霜冻现象
C.道路表面湿滑
D.作物呼吸作用减弱
答案 C
(2020浙江1月选考,14,2分)下图为2019年12月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题。
15.此时刻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B
(2020北京,8,3分)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6.据图推断( )
A.甲地风向偏西南,气温高
B.乙地气流辐散,空气洁净
C.丙地天气晴朗,紫外线强
D.丁地受冷锋影响,有暴雪
答案 C
17.(2019上海,5,2分)某地因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降水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之后一段时间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这一地方位于(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三角洲 D.珠江三角洲
答案 C
18.[2020山东,17(2)(3),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三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1)分析图中干线附近产生降水的原因。(4分)
(2)说明图示区域地形对干线形成的影响。(6分)
答案 (1)干线东、西两侧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东侧的湿气团密度小,位于干气团之上,湿气团被迫抬升;抬升过程中,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达到露点后),形成降水。
(2)本区西部分布有南北向高大山地,来自太平洋的气团,在山地西侧的迎风坡降水后,湿度减小,越过高大山地在背风坡下沉增温;本区中部为面积广大的平原,地势平坦,下垫面性质均一,利于东侧墨西哥湾湿热气团的快速深入,气团性质变化小。(温度相近的两个干湿气团交绥形成干线。)
考点2 气压系统与天气
(2023湖南,14—16,9分)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
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
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
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
答案 B
2.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反气旋
B.冷锋、气旋
C.暖锋、反气旋
D.暖锋、气旋
答案 A
3.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
A.7日20:00
B.8日20:00
C.9日20:00
D.10日20:00
答案 A
(2020海南,17—18,6分)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重要的牵引力。下图示意近地面风场与气压场的关系,图中等压距为5百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M线的气压值、N处的天气状况分别为( )
A.1 000 晴朗 B.1 000 阴雨
C.1 010 晴朗 D.1 010 阴雨
答案 C
5.如果P是一个台风,它最有可能的行进方向是 ( )
A.偏东 B.偏西
C.偏南 D.偏北
答案 B
考点3 气象灾害
(2021天津,4—5,6分)2021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图Ⅰ是此次沙尘暴在我国过境时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图Ⅱ表示此次沙尘暴移动过程中四个时刻沙尘天气的分布状况。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图Ⅱ四幅图片中,沙尘天气的分布与图Ⅰ天气形势相吻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2.根据此次沙尘暴的移动路径,判断推动此次沙尘暴快速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旋西移
B.反气旋东进
C.冷锋南下
D.暖锋北上
答案 C
3.(2023海南,19,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材料二 菲律宾(图2)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
(1)据材料一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8分)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二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三者之间的关联性。(6分)
答案 (1)荷兰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排水不畅;强风引起的风暴潮与天文高潮叠加,引起沿海水位暴涨,海水倒灌,泛滥成灾;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水位暴涨,河水泛滥;荷兰地处沿海,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该次风暴潮发生在夜间至凌晨,人们处于睡眠中,毫无防备。(每点2分,共8分)
(2)荷兰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西临大西洋,常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且西风强盛,易引发风暴潮;菲律宾位于低纬度大陆东岸,东临台风发生数量最多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台风形成后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向西、西北移动,菲律宾首当其冲。(每点3分,共6分)
(3)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多发,气象灾害多发;气象灾害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每点3分,共6分)
4.[2022全国甲,37(2)(3),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6分)
答案 (1)丙地。受低压槽控制,位于冷锋锋后,风速大、挟沙尘能力强。
(2)由偏北风转为偏西(南)风;气温降低。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锋面系统与天气
(2024届山东德州一中开学考,15—16)2023年1月24日凌晨,山东烟台受寒潮影响,出现罕见的“雷打雪”现象。“雷打雪”是指因冷暖气团交汇产生强对流天气,并在降雪过程中伴有雷电的天气现象,其发生与风速、风向、温度露点差(温度与露点的差值,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等气象要素的短期变化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烟台该次“雷打雪”事件发生时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烟台发生“雷打雪”时,( )
A.近地面暖湿气流受热迅速上升
B.强冷气团自渤海南下,遇陆地主动爬升
C.暖湿气流迅速北推,冷暖气流强烈交汇
D.冷暖气流强烈交汇,暖气团快速抬升
答案 D
2.推测图示“雷打雪”现象发生时刻为( )
A.T0 B.T1 C.T2 D.T3
答案 C
(2024届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8月调研,3—4)尤卡坦半岛终年受信风带控制。该半岛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形成海风锋。下图示意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尤卡坦半岛西部形成海风锋最可能在( )
A.冬季午夜 B.春季早晨
C.夏季午后 D.秋季傍晚
答案 C
4.尤卡坦半岛西海岸离岸风比向岸风更强,东海岸则相反。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信风与海陆风叠加情况不同
C.东西海岸海陆风强度不同
D.东海岸海洋水体更大、更深
答案 B
(2023安徽淮北一模,12—13)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此时,风向为偏南风且风速较大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6.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甲地气压变化状况是( )
A.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
C.升高 D.先升高后降低
答案 B
考点2 气压系统与天气
(2024届江苏淮安五校联盟10月月考,7—9)下击暴流是一种雷暴云中局部性的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向四面八方扩散,并且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下图是下击暴流实景图及其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下击暴流多发生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2.雷暴云是急剧对流上升气流形成的,该气流的性质是( )
A.冷干 B.冷湿
C.暖湿 D.暖干
答案 C
3.下击暴流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大,其直接原因是越接近地面( )
A.气压越高,与周围区域的气压梯度力越大
B.湿度越小,与周围区域空气湿度差异越大
C.气温越高,与周围区域的温差越大
D.气温越低,与周围区域的温差越小
答案 A
(2024届四川成都蓉城联盟高三开学考,15—17)霜冻线也叫0℃地表温度线,是区分是否出现霜冻天气的重要标志线。下图示意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状况,图中霜冻线为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根据图示材料,可推测此时( )
A.图中锋面为暖锋
B.甲地气压高,天气晴朗
C.乙地日均温低于0℃
D.丙地受霜冻影响
答案 B
5.该日所处月份最有可能是( )
A.3月 B.7月 C.10月 D.12月
答案 C
6.图示时刻,丁地风向为( )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答案 B
考点3 气象灾害
(2024届四川绵阳南山中学10月月考,1—3)下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某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自去年冬至该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答案 D
2.该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答案 C
3.下列地区中,该季节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
答案 D
(2023辽宁开学摸底考,6—8)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2019年某日遭遇近10年最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下图示意阿拉善盟拐子湖气象站(41°22'N,102°22'E,海拔960 m)该日近地面气象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图中曲线( )
A.①代表极大风速
B.②代表气温
C.③代表气压
D.④代表能见度
答案 D
5.沙尘暴最强的时段为( )
A.8—14时 B.14—20时
C.18—24时 D.22—24时
答案 B
6.推测该次沙尘暴发生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答案 B
7.[2023北京西城一模,17(1)(2)]2023年初“南方多地要被‘冰冻’”的新闻冲上热搜。此次寒潮过程较往年同期降温剧烈、霜冻线位置偏南、雨雪范围广。下图是1月14日—15日的天气预报图(局部),其中“霜冻线”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简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3分)
(2)简述①处霜冻线闭合的原因。(3分)
答案 (1)高纬冷高压强,冷锋快速南下,锋前气团暖湿(水汽充足)。
(2)地处盆地,四周山地阻挡冷空气,内部气温较高(无霜冻)。
限时拔高练
分钟:25分钟 分值:3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2024届贵州贵阳七校联考,14—15)“大气河”是指低层大气里的一种长带状强水汽通道。当地时间2023年3月22日,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加州)遭遇新一轮“大气河”风暴,洪水预警,数万人断电。由于受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由热带地区向极地地区输送的“大气河”的运动方向与盛行风一致。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垂直于“大气河”水汽运动方向的垂直剖面。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有利于“大气河”形成和发展的位置是( )
A.高压脊处 B.低压槽处
C.气旋中心 D.反气旋中心
答案 B
2.关于剖面图及“大气河”与美国加州关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加州“大气河”的水汽来源为大西洋
B.风速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C.美国西部山地加剧“大气河”对当地的影响
D.“大气河”运动走向为南北走向
答案 C
(2024届重庆高三9月联考,13—15)地理学家发现,西天山地区不同于东亚季风区,几乎没有暖云(温度高于0℃,且云中只有液态水滴的云体)降水,其拥有独特的气候背景。同时,在不同阶段降雪过程中,云层顶部的温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下图示意西天山地区一次降雪过程。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图示三个阶段依次代表的是( )
A.冷锋入侵—冷锋过境—冷锋控制
B.冷锋入侵—冷锋控制—冷锋过境
C.冷锋控制—冷锋过境—冷锋入侵
D.冷锋控制—冷锋入侵—冷锋过境
答案 B
4.阶段3时,西天山( )
A.大风降温,降雨逐渐减少
B.温度明显升高,降雨增多
C.暖空气被抬升,形成云层
D.暖空气逐渐被冷空气取代
答案 D
5.相对于东亚季风区,西天山地区缺乏暖云降水的原因是( )
A.海洋气流途经
B.缺乏暖湿气流
C.季风气流干扰
D.山区海拔过高
答案 B
(2023广东摸底考,5—6)由于受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北疆暴雪可分为冷锋暴雪和暖区暴雪。位于北疆北部的塔额盆地和北疆西部的伊犁河谷都是向西开口的“喇叭口”地形,两地均是新疆冬季主要的暴雪区。下图示意某年1月29日至2月1日两次暴雪期间塔额盆地塔城站(图a)和伊犁河谷霍尔果斯站(图b)天气要素变化(露点是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此次降雪( )
A.塔城站与霍尔果斯站均为暖区暴雪
B.塔城站为冷锋暴雪,霍尔果斯站为暖区暴雪
C.塔城站与霍尔果斯站均为冷锋暴雪
D.塔城站为暖区暴雪,霍尔果斯站为冷锋暴雪
答案 D
7.形成暴雪的共同原因是( )
A.受冷气团影响 B.受暖气团影响
C.地形抬升强烈 D.东北风势力强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8.(2023河南部分名校高三考前模拟,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雪水比(SLR)是指某地新增积雪深度与融化后等量液体深度(降水量)的比值,是表征积雪深度与降水量关系的重要参数。冰晶从生成到降落地面经历了云内、云下及地表压实过程,这些过程共同影响并最终决定了SLR的大小。2020年2月13日至14日,华北地区中部经历了明显的雨雪过程,14日14—20时天津南部和沿海地区SLR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2月14日此次降水过程中不同观测时间降水相态的变化情况(图中虚线表示300米海拔)。
(1)描述本次降水过程中5时降水相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其原因。(8分)
(2)推测引起本次降水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并说出推测依据。(6分)
(3)指出影响SLR的因素。(4分)
答案 (1)分布特征:降水相态空间分布差异明显;(2分)北部大部分地区为降雪,中南部大部分地区为降雨。(2分)
原因:北部地区纬度高,且位于山区,海拔高,气温低,降水相态为降雪;(2分)中南部海拔低、纬度低,气温高,降水相态为降雨。(2分)
(2)自(西)北向(东)南移动。(2分)依据:图示时段,降雪空间分布从(西)北向(东)南推移,说明南部气温在3小时内明显下降;(2分)是冷空气从北方吹来导致的降温,由此可以判断引起本次降水的天气系统自(西)北向(东)南移动。(2分)
(3)冰晶特性(形态和大小);降水相态;雪层挤压程度;大气湿度。(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得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