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新教材地理高考第一轮
模块三 区域发展
专题十三 国家战略和海洋权益
五年高考
考点1 国家战略
(2019北京文综,5,4分)读图,回答下题。
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辽宁,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阴影区域)。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1994年金华市划出3.8 km2土地建设金磐开发区,用于磐安县异地发展工业,园区内产值和税收归磐安县所有。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集中式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这一模式被称为“飞地生态补偿”。截至2019年,金磐开发区累计上缴各类收入50多亿元,吸纳磐安县就业人员2万多人,安置下山移民1 000余人。磐安县空气质量和出境地表水质常年保持较高标准。
(1)简述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条件。(6分)
(2)分析金磐开发区对磐安县发挥区域主体功能的有利影响。(6分)
(3)说明该“飞地生态补偿”模式给金华市带来的益处。(6分)
3.(2022江苏,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202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
材料二 在长三角枢纽规划建设2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中之一布局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材料三 下图为“全国算力国家枢纽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分布图”。
(1)与传统产业相比,简述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6分)
(2)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6分)
(3)说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6分)
考点2 海洋权益
(2023浙江1月选考,21,3分)距陆地5千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因其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已被广泛开发利用。下图为深层海水部分应用领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1.深层海水深受水产、食品等产业青睐是因其( )
①氧气充足 ②清洁少菌
③矿物营养多 ④光合作用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0课标Ⅰ,7—8,8分)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国家战略
(2024届安徽皖东名校联盟体质检,7—9)环渤海湾地区由辽东半岛、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合围而成,周边矿产资源丰富。环渤海湾作为北方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已形成天津、大连、唐山、青岛等大港口,但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比,环渤海湾城市一体化进程仍有一定差距。下图为环渤海湾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推测环渤海湾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计算机软件 B.重化工业
C.金融服务业 D.航空航天
2.环渤海湾地区城市一体化进程相对较慢的原因是( )
①辖区内的省市较多
②海域较大,沟通联系受阻
③各城市区划面积小
④内部产业趋同,相互竞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为促进环渤海湾地区的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①加强核心城市的建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②增加沿海港口的数量,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③加强跨海大桥的建设,增强湾区两端联系
④增强各省市间的协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考点2 海洋权益
(2023北京朝阳期末,7—9)我国海水养殖空间正在由近岸向深远海扩展。深远海养殖涉及苗种、装备、加工、物流等多个环节,对配套产业的依赖性较强。“深蓝1号”为我国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在距山东日照海岸线约130海里的黄海海域成功养殖三文鱼(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所示“深蓝1号”的放置位置在我国的( )
A.领海 B.内水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2.相对于近岸养殖,深远海养殖( )
①开发成本低 ②技术依赖性强
③自然风险小 ④产业关联度高
⑤养殖容量大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3.我国发展深远海养殖有利于( )
①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②增加海洋生物资源种类
③开发海洋空间资源
④改善深远海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限时拔高练
分钟:25分钟 分值:2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024届广东六校联考,6—7)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功能最全、集聚辐射力最强与综合价值最高的区域,主要核心城市有上海、武汉、重庆等。“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完成下面两题。
1.从劳动力资源角度,“虹吸效应”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产业升级 B.影响城镇化进程
C.有利于环境改善 D.可能发展为卫星城
2.上海“外溢效应”( )
①利于上海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③加快上海郊区城镇化
④造成上海空洞化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2023江苏苏州一模,22—23)按照要素流动空间形态特征可将省际要素流动的空间模式分为以下四种(如下图),其中“核”指的是省级行政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要素流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与河北之间的要素流动空间形态特征,更接近于( )
A.极核交互型 B.领域渗透型
C.溢出型 D.核心—边缘型
4.为了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要素流动,需要 ( )
A.推动各要素向北京天津地区集中
B.限制劳动力要素向乡村地区流动
C.增加各要素流动的次级中心城市
D.分散技术要素至周边中小型城镇
二、非选择题(共17分)
5.(2023贵州贵阳高考仿真模拟四,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永兴岛是西沙、南沙、中沙三个群岛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是三沙市人民政府的驻地。岛上建有学校、银行、邮局、医院、港口、机场、军事基地等,有完善的生产和生活设施。永兴岛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交通枢纽。目前,除了庞大的渔业船队外,新兴的大型海上航运、空中航运等都以该岛为中心,联络各岛礁及海上交通。永兴岛在扩建时,遵循对海岛自然形态和海洋环境损坏最小化原则,通过填海造陆使永兴岛的面积得到扩大,这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南沙、西沙的防务能力,在维护我国南海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列举目前我国开发利用永兴岛的形式,并推测开发利用永兴岛可能面临的问题。(5分)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永兴岛未来可开发的方向。(6分)
(3)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领海权是一个国家得以强大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新时代青年,你认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6分)
模块三 区域发展
专题十三 国家战略和海洋权益
五年高考
考点1 国家战略
(2019北京文综,5,4分)读图,回答下题。
1.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该区域( )
①乡镇数量明显增多
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
③第三产业结构趋同
④工业地域联系紧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2.(2023辽宁,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大盘山区,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下图阴影区域)。为推动流域协调发展,1994年金华市划出3.8 km2土地建设金磐开发区,用于磐安县异地发展工业,园区内产值和税收归磐安县所有。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集中式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这一模式被称为“飞地生态补偿”。截至2019年,金磐开发区累计上缴各类收入50多亿元,吸纳磐安县就业人员2万多人,安置下山移民1 000余人。磐安县空气质量和出境地表水质常年保持较高标准。
(1)简述磐安县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条件。(6分)
(2)分析金磐开发区对磐安县发挥区域主体功能的有利影响。(6分)
(3)说明该“飞地生态补偿”模式给金华市带来的益处。(6分)
答案 (1)通过金磐开发区产业飞地为“生态立县”提供资金补偿,(2分)地处大盘山区,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适合发展立体生态农业;(2分)邻近长三角客源市场,交通便利,适合发展生态旅游。(2分)
(2)磐安县地处大盘山区,多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2分)金磐开发区能够为磐安县增加产能,制造税收,保障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2分)安置移民,增加就业,减少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人地矛盾,提升环境承载力。(2分)
(3)金华市位于河流下游,夏季风下风向,磐安县的污染减轻能改善金华市的环境;(2分)带动金华市城镇化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基础设施建设;(2分)为金华市提供优质农产品和旅游目的地,提升金华市民生活品质。(2分)
3.(2022江苏,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202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
材料二 在长三角枢纽规划建设2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中之一布局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材料三 下图为“全国算力国家枢纽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分布图”。
(1)与传统产业相比,简述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6分)
(2)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6分)
(3)说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6分)
答案 (1)技术:海量数据远距离、安全、快速传输技术的突破,降低了传输成本;设施:全国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跨区域、跨网络传输成为可能;政策:国家发展战略的启动;市场:存在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
(2)资源:长三角枢纽周边大部分地区常规能源短缺,电力供应紧张;长三角枢纽服务辐射能力强,周边地区无须重复建设;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不足,地价高,而布局算力国家枢纽占地面积广,会加剧成本。环境:长三角周边工业较为密集,碳减排目标压力大;年均温高,夏季炎热,高温期长,不利于散热,制冷散热成本高。
(3)从整体看:长三角建设数据中心,靠近市场,有利于减少数据绕转延时,提高时效性;降低长途传输费用;也有利于发挥长三角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为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促进经济发展。从本区看:带动本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为新型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发展提供示范,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促进技术创新。
考点2 海洋权益
(2023浙江1月选考,21,3分)距陆地5千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因其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已被广泛开发利用。下图为深层海水部分应用领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1.深层海水深受水产、食品等产业青睐是因其( )
①氧气充足 ②清洁少菌
③矿物营养多 ④光合作用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
(2020课标Ⅰ,7—8,8分)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3.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答案 D
三年模拟
考点强化练
考点1 国家战略
(2024届安徽皖东名校联盟体质检,7—9)环渤海湾地区由辽东半岛、京津冀和山东半岛合围而成,周边矿产资源丰富。环渤海湾作为北方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已形成天津、大连、唐山、青岛等大港口,但是与粤港澳大湾区相比,环渤海湾城市一体化进程仍有一定差距。下图为环渤海湾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三题。
1.推测环渤海湾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计算机软件 B.重化工业
C.金融服务业 D.航空航天
答案 B
2.环渤海湾地区城市一体化进程相对较慢的原因是( )
①辖区内的省市较多
②海域较大,沟通联系受阻
③各城市区划面积小
④内部产业趋同,相互竞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D
3.为促进环渤海湾地区的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①加强核心城市的建设,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②增加沿海港口的数量,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③加强跨海大桥的建设,增强湾区两端联系
④增强各省市间的协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C
考点2 海洋权益
(2023北京朝阳期末,7—9)我国海水养殖空间正在由近岸向深远海扩展。深远海养殖涉及苗种、装备、加工、物流等多个环节,对配套产业的依赖性较强。“深蓝1号”为我国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在距山东日照海岸线约130海里的黄海海域成功养殖三文鱼(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中所示“深蓝1号”的放置位置在我国的( )
A.领海 B.内水 C.毗连区 D.专属经济区
答案 D
2.相对于近岸养殖,深远海养殖( )
①开发成本低 ②技术依赖性强
③自然风险小 ④产业关联度高
⑤养殖容量大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答案 D
3.我国发展深远海养殖有利于( )
①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②增加海洋生物资源种类
③开发海洋空间资源
④改善深远海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限时拔高练
分钟:25分钟 分值:29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024届广东六校联考,6—7)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功能最全、集聚辐射力最强与综合价值最高的区域,主要核心城市有上海、武汉、重庆等。“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大量吸纳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资金、产业等资源,产生聚集效应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向外围中小城市迁移的现象。完成下面两题。
1.从劳动力资源角度,“虹吸效应”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
A.有利于产业升级 B.影响城镇化进程
C.有利于环境改善 D.可能发展为卫星城
答案 B
2.上海“外溢效应”( )
①利于上海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③加快上海郊区城镇化
④造成上海空洞化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答案 D
(2023江苏苏州一模,22—23)按照要素流动空间形态特征可将省际要素流动的空间模式分为以下四种(如下图),其中“核”指的是省级行政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要素流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北京与河北之间的要素流动空间形态特征,更接近于( )
A.极核交互型 B.领域渗透型
C.溢出型 D.核心—边缘型
答案 D
4.为了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要素流动,需要 ( )
A.推动各要素向北京天津地区集中
B.限制劳动力要素向乡村地区流动
C.增加各要素流动的次级中心城市
D.分散技术要素至周边中小型城镇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17分)
5.(2023贵州贵阳高考仿真模拟四,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永兴岛是西沙、南沙、中沙三个群岛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是三沙市人民政府的驻地。岛上建有学校、银行、邮局、医院、港口、机场、军事基地等,有完善的生产和生活设施。永兴岛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交通枢纽。目前,除了庞大的渔业船队外,新兴的大型海上航运、空中航运等都以该岛为中心,联络各岛礁及海上交通。永兴岛在扩建时,遵循对海岛自然形态和海洋环境损坏最小化原则,通过填海造陆使永兴岛的面积得到扩大,这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南沙、西沙的防务能力,在维护我国南海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列举目前我国开发利用永兴岛的形式,并推测开发利用永兴岛可能面临的问题。(5分)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永兴岛未来可开发的方向。(6分)
(3)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领海权是一个国家得以强大发展的重要保证。作为新时代青年,你认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6分)
答案 (1)形式:填海造陆、海洋运输、港口建设、生活设施建设等。
面临问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多台风等气象灾害;岛上淡水资源短缺、物资补给困难;海水的腐蚀性对工程设备材料和结构的破坏;深海开发面临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问题等。
(2)热带海岛,自然风光独特,可开发旅游资源;地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可开发海洋渔业资源;永兴岛位于南海北部,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交通枢纽,可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永兴岛所处海域油气资源丰富,可开发油气资源。
(3)军事方面:维护我国海洋安全,必须增强国防实力,建设强大的海军;政治方面:落实南海行政建制,建立与宣布领海基线和相关海域范围,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积极协商;经济方面:维护国家海洋权益,需加强综合国力,加大对海洋开发的科技和资金投入,发展和强大海洋经济;思想方面:加强海洋权益重要性的宣传,提升公民海洋权益保护意识;法律方面:制定和完善海洋开发和海洋权益的法律法规,采取法律行政手段宣示国家海洋主权,维护国家海洋安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