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新教材历史高考第一轮
第十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2024届广东调研一,2)两汉时期,人们旅行时必须携带通行凭证,证明自己已经缴纳赋役、未遭法庭传唤、非在逃罪犯。凭证上有旅行者的姓名、县里、年岁、旅行目的、交通工具等信息。通行凭证由基层吏员、乡、县逐级审核通过后,发给旅行者,由旅行者所经地官署一一查验、放行。上述材料反映出两汉时期( )
A.地方行政组织的分工明确
B.政府对人口迁移控制严格
C.乡里基层吏员的依法行政
D.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2.(2024届广东江门调研,4)唐代宗时安史之乱平息,在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的敕文中提到“近日已来,百姓逃散,至于户口,十不半存”,时任道州刺史元结也提到:“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据此可说明唐代( )
A.小农经济基础瓦解
B.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加重
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D.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3.(2023广东茂名二模,4)宋徽宗颁布的《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乡村田产得免差科(差役和科敷),一品一百顷,二品九十顷,下至八品二十顷,九品十顷,其格外数,悉同编户。”该规定有利于( )
A.维护原有的均田制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4.(2023广东江门一模,4)宋代除设立居养院等机构外,还有为资助贫穷人家生儿育女而设立的举子仓、举子田、慈幼庄,为平民提供低价药品而设立的和剂局、惠民局,为收治患病囚犯而设立的病囚院等。宋代设置这些机构旨在( )
A.践行儒家仁政理念
B.维护封建纲常礼教
C.完善社会救济制度
D.转变政府主要职能
5.(2024届广东11月调研,6)徐霞客曾说,在其父亲去世后二十年间,由他母亲独支门户,勤俭持家,“母无他好,好习田妇织”。“特以精好闻”的徐家织布“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辨识之”。据此可知,徐母得以独立维持生计的时代背景是( )
A.币制与赋役制度的变化
B.经营方式出现革新
C.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6.(2024届湖南名校联合体联考,5)《大诰续编》载,明太祖处死了一大批在河南赈灾过程中“各将赈民钱入己”的官吏;从重处置了141名在“查勘水灾”过程中“民瘼不问,贪要赃私”的官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明初( )
A.社会救济主要依赖政府
B.确保救灾活动能优抚弱势群体
C.在司法实践中律例并重
D.在救灾活动中用酷法整饬吏治
7.(2024届清华大学9月能力诊断,27)明代中期后,无论银差、力差,都以银两作为衡量徭役轻重的标准,并且力差常常由应役人户雇募他人应役,因此徭役经费可以在数额上予以量化编制。这一现象( )
A.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B.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C.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
D.得益于政府赋税改革
8.(2024届广东深圳宝安调研,5)乾道七年(1171年),为储粮备荒,朱熹在借鉴青苗法的基础上,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五夫里创建社仓,并由民间自主经营。淳熙八年(1181年)十二月,朝廷诏行“朱熹社仓法”于诸路。由此,关于“社仓”的合理解释是( )
A.由官府创建再交民间经营
B.确保了儒家私塾学堂经济支撑
C.将仓储建置延伸到了乡村
D.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繁荣景象
9.(2024届广东部分学校9月联考,6)乾隆后期,官府从原先直接控制的粮食调运、仓储、赈济等地方事务中逐渐退出,乡绅地主在基层社会开始把持水利工程修筑、维修管理、漕粮运输,包揽地方赋税的征收,“竞成规例”。这表明当时( )
A.政府行政负担得以减轻
B.中央集权制度渐趋瓦解
C.传统社会开始走向没落
D.政府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10.(2024届广东江门调研,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工作提升到新高度,除了对军人、工人和弱势群体的保护采取了详尽的措施外,对地主、富农、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群体的利益也进行了维护,并保障了这部分人的基本权利。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工作( )
A.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B.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
C.延续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11.(2024届广东调研二,9)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和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新、旧版人民币以1:10000的比值兑换,两者购买力相等。新版人民币还部分引进了苏联的印钞技术,加强了防伪识别。新版人民币的发行( )
A.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B.依赖于苏联的合作与援助
C.有利于货币金融秩序的稳定
D.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12.(2023北京昌平二模,9)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这一过程( )
A.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
B.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正式确立
D.促进了中国赋税制度首次统一
13.(2023广东东莞期末,14)在中世纪的法国,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自治性质的单位,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得到领主同意后,通过村民会议自主管理公共事务。17世纪开始,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之权被进一步限制,村民会议逐渐为王室监察官所掌控。据此可知,17世纪的法国( )
A.已经形成完备的成文法体系
B.乡村共同体丧失了自治权
C.民族国家形成影响社会管理
D.基层治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14.(2023广东名校联盟12月联考,16)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社会保险法》进行了修订,适用范围扩大到独立从业人员;增加7%的社会保险赔偿金的议案也得到国会通过;修改《公平劳动标准法》,将最低工资从每小时75美分提高到1美元。这些措施表明当时美国政府( )
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加强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
C.注意缩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
D.解决了美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15.(2023广东广州二模,16)从1922年到1924年,经过货币改革,苏联切尔文(币)对英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1924年,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莫斯科“几乎没有追求美元的现象,美元的供给似乎比需求更大,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这反映了当时( )
A.苏维埃政权赢得人民信任
B.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元贬值
C.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D.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紧张
16.(2024届湖南师大附中,16)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67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由此可得( )
A.国际关税贸易体系弊端暴露
B.资本主义陷入了经济“滞胀”
C.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着冲击
二、非选择题
1.(2024届山东滨州开学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书铺:透析宋朝司法纠纷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经济繁荣。但其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相应的法律纠纷。书铺正是在这种社会变化与需求中确立的角色,在基层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替民户书写状书。
材料一 词诉条目 必经书铺,必守限日,诸厢收领,不许隔宿。
不经书铺不受,状无保识不受,状过二百字不受,一状诉两事不受,事不干己不受……
——《黄氏日抄》
材料二 宋末元初的邓文原在其文章中记载:郭公初到地方,有案件留系不能决,于是怀疑其中有冤情,“使索书铺元藁观之,知其入人之罪,宽者得雪”。
材料三 书铺代书是民间诉讼必须经过的一道程序。根据史料记载,这种诉状有其统一的格式,格式如下:
某乡,某村,耆长某人,耆分,第几等人户,姓某,见住处去县衙几里(如是客户,即云是某人客户)。所论人系某乡村居住,至县衙几里。 右某,年若干,在身有无疾,(妇人即云有无孕及有无疾)。今为某事,伏乞县司施行。谨状。 年 月 日姓某 押状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
张云梦《宋代书铺研究》
(1)简述书铺在地方司法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产生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诉讼之风产生的原因。(4分)
2.(2024届江苏基地大联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明代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之前的一系列赋役改革,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虽然名称不一,但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一条鞭法是这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续和总结。由此白银货币化向全国各地铺开,标志晚明中国出现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和全球化的参与,是中国社会转型、近代开启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实际上就是从身份到契约的发展过程。农民与土地就此开始分离,开始了非农民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最终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形成,商帮兴起,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化进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农业走向商业化的过程,一个农业经济走向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商业化过程。晚明时期市镇发展非常迅速,远远超过了宋元时代。
——摘编自万明《白银货币化
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
(1)据材料从两个角度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程。(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白银、赋役货币化的意义。(7分)
3.(2023徐州月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年,我国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和城镇国有、集体单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建立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1958年实行的户籍制度固化了城乡之间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别。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退休金改革,并将养老保险费由国家和企业全部承担转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责。2009年,国务院开始在农村试点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2011年,国务院又提出在城镇试点建设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至此,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城镇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从而在制度上覆盖了所有城乡居民。
——摘编自陈厚义《中国社会养老
保障制度改革机制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演变。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
第十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一、选择题
1.(2024届广东调研一,2)两汉时期,人们旅行时必须携带通行凭证,证明自己已经缴纳赋役、未遭法庭传唤、非在逃罪犯。凭证上有旅行者的姓名、县里、年岁、旅行目的、交通工具等信息。通行凭证由基层吏员、乡、县逐级审核通过后,发给旅行者,由旅行者所经地官署一一查验、放行。上述材料反映出两汉时期( )
A.地方行政组织的分工明确
B.政府对人口迁移控制严格
C.乡里基层吏员的依法行政
D.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
答案 D
2.(2024届广东江门调研,4)唐代宗时安史之乱平息,在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的敕文中提到“近日已来,百姓逃散,至于户口,十不半存”,时任道州刺史元结也提到:“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据此可说明唐代( )
A.小农经济基础瓦解
B.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加重
C.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D.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答案 D
3.(2023广东茂名二模,4)宋徽宗颁布的《政和令格》规定:“品官之家乡村田产得免差科(差役和科敷),一品一百顷,二品九十顷,下至八品二十顷,九品十顷,其格外数,悉同编户。”该规定有利于( )
A.维护原有的均田制
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答案 B
4.(2023广东江门一模,4)宋代除设立居养院等机构外,还有为资助贫穷人家生儿育女而设立的举子仓、举子田、慈幼庄,为平民提供低价药品而设立的和剂局、惠民局,为收治患病囚犯而设立的病囚院等。宋代设置这些机构旨在( )
A.践行儒家仁政理念
B.维护封建纲常礼教
C.完善社会救济制度
D.转变政府主要职能
答案 A
5.(2024届广东11月调研,6)徐霞客曾说,在其父亲去世后二十年间,由他母亲独支门户,勤俭持家,“母无他好,好习田妇织”。“特以精好闻”的徐家织布“轻弱如蝉翼,市者辄能辨识之”。据此可知,徐母得以独立维持生计的时代背景是( )
A.币制与赋役制度的变化
B.经营方式出现革新
C.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答案 A
6.(2024届湖南名校联合体联考,5)《大诰续编》载,明太祖处死了一大批在河南赈灾过程中“各将赈民钱入己”的官吏;从重处置了141名在“查勘水灾”过程中“民瘼不问,贪要赃私”的官吏。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明初( )
A.社会救济主要依赖政府
B.确保救灾活动能优抚弱势群体
C.在司法实践中律例并重
D.在救灾活动中用酷法整饬吏治
答案 D
7.(2024届清华大学9月能力诊断,27)明代中期后,无论银差、力差,都以银两作为衡量徭役轻重的标准,并且力差常常由应役人户雇募他人应役,因此徭役经费可以在数额上予以量化编制。这一现象( )
A.促进了人口迅速增长
B.减轻了农民赋税负担
C.提高了基层治理能力
D.得益于政府赋税改革
答案 D
8.(2024届广东深圳宝安调研,5)乾道七年(1171年),为储粮备荒,朱熹在借鉴青苗法的基础上,在建宁府崇安县开耀乡五夫里创建社仓,并由民间自主经营。淳熙八年(1181年)十二月,朝廷诏行“朱熹社仓法”于诸路。由此,关于“社仓”的合理解释是( )
A.由官府创建再交民间经营
B.确保了儒家私塾学堂经济支撑
C.将仓储建置延伸到了乡村
D.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繁荣景象
答案 C
9.(2024届广东部分学校9月联考,6)乾隆后期,官府从原先直接控制的粮食调运、仓储、赈济等地方事务中逐渐退出,乡绅地主在基层社会开始把持水利工程修筑、维修管理、漕粮运输,包揽地方赋税的征收,“竞成规例”。这表明当时( )
A.政府行政负担得以减轻
B.中央集权制度渐趋瓦解
C.传统社会开始走向没落
D.政府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答案 A
10.(2024届广东江门调研,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工作提升到新高度,除了对军人、工人和弱势群体的保护采取了详尽的措施外,对地主、富农、私营企业主等社会群体的利益也进行了维护,并保障了这部分人的基本权利。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工作( )
A.巩固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B.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
C.延续了土地革命的路线
D.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
答案 D
11.(2024届广东调研二,9)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和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新、旧版人民币以1:10000的比值兑换,两者购买力相等。新版人民币还部分引进了苏联的印钞技术,加强了防伪识别。新版人民币的发行( )
A.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B.依赖于苏联的合作与援助
C.有利于货币金融秩序的稳定
D.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答案 C
12.(2023北京昌平二模,9)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政务院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这一过程( )
A.体现了关税制度法制化建设
B.实现了国家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C.推动了个人所得税正式确立
D.促进了中国赋税制度首次统一
答案 A
13.(2023广东东莞期末,14)在中世纪的法国,乡村共同体作为一个自治性质的单位,以习惯法为基础,在得到领主同意后,通过村民会议自主管理公共事务。17世纪开始,领主及其代表出席或主持村民会议之权被进一步限制,村民会议逐渐为王室监察官所掌控。据此可知,17世纪的法国( )
A.已经形成完备的成文法体系
B.乡村共同体丧失了自治权
C.民族国家形成影响社会管理
D.基层治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答案 C
14.(2023广东名校联盟12月联考,16)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社会保险法》进行了修订,适用范围扩大到独立从业人员;增加7%的社会保险赔偿金的议案也得到国会通过;修改《公平劳动标准法》,将最低工资从每小时75美分提高到1美元。这些措施表明当时美国政府( )
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B.加强对国家经济生活的干预
C.注意缩小社会上的贫富差距
D.解决了美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 B
15.(2023广东广州二模,16)从1922年到1924年,经过货币改革,苏联切尔文(币)对英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1924年,外国记者惊讶地发现莫斯科“几乎没有追求美元的现象,美元的供给似乎比需求更大,现在美元也不得不屈服于本土的切尔文”。这反映了当时( )
A.苏维埃政权赢得人民信任
B.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元贬值
C.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D.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日趋紧张
答案 A
16.(2024届湖南师大附中,16)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67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由此可得( )
A.国际关税贸易体系弊端暴露
B.资本主义陷入了经济“滞胀”
C.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布雷顿森林体系面临着冲击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2024届山东滨州开学考,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书铺:透析宋朝司法纠纷
宋朝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经济繁荣。但其繁荣的背后也带来了相应的法律纠纷。书铺正是在这种社会变化与需求中确立的角色,在基层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替民户书写状书。
材料一 词诉条目 必经书铺,必守限日,诸厢收领,不许隔宿。
不经书铺不受,状无保识不受,状过二百字不受,一状诉两事不受,事不干己不受……
——《黄氏日抄》
材料二 宋末元初的邓文原在其文章中记载:郭公初到地方,有案件留系不能决,于是怀疑其中有冤情,“使索书铺元藁观之,知其入人之罪,宽者得雪”。
材料三 书铺代书是民间诉讼必须经过的一道程序。根据史料记载,这种诉状有其统一的格式,格式如下:
某乡,某村,耆长某人,耆分,第几等人户,姓某,见住处去县衙几里(如是客户,即云是某人客户)。所论人系某乡村居住,至县衙几里。 右某,年若干,在身有无疾,(妇人即云有无孕及有无疾)。今为某事,伏乞县司施行。谨状。 年 月 日姓某 押状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
张云梦《宋代书铺研究》
(1)简述书铺在地方司法体系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产生的作用。(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宋朝诉讼之风产生的原因。(4分)
答案 (1)角色:书铺替民户书写诉状书;民间诉讼必须经过书铺(书铺代书是诉讼的必经程序);辅助县官办理案件。
作用:书铺作为浓厚官方色彩的民间力量,满足了民间诉讼需求,保障了基层司法正常运行,对维护基层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原因:确立商税征收制度;市坊界限打破,城市的商业功能更加突出;人口众多,城市经济繁荣以及市民生活丰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民间土地兼并频繁;土地转卖频繁促进了租佃经济繁荣。
2.(2024届江苏基地大联考,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明代一条鞭法推行全国之前的一系列赋役改革,经历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虽然名称不一,但无一例外地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一项改革内容。一条鞭法是这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续和总结。由此白银货币化向全国各地铺开,标志晚明中国出现了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和全球化的参与,是中国社会转型、近代开启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民从纳粮当差到纳银不当差,实际上就是从身份到契约的发展过程。农民与土地就此开始分离,开始了非农民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最终导致了劳动力市场形成,商帮兴起,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市场化进程。实际上这个过程就是农业走向商业化的过程,一个农业经济走向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商业化过程。晚明时期市镇发展非常迅速,远远超过了宋元时代。
——摘编自万明《白银货币化
视角下的明代赋役改革》
(1)据材料从两个角度概括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历程。(8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白银、赋役货币化的意义。(7分)
答案 (1)历程:明代白银货币化,是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社会转型趋向的产物,明代把折银征收作为赋役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与世界互动关系的产物,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意义:顺应了国家赋役征收方式的变革;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发展进程;加快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滥发纸币引发的经济危机;赋役折银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
3.(2023徐州月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年,我国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和城镇国有、集体单位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建立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障体系。1958年实行的户籍制度固化了城乡之间社会福利制度的差别。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退休金改革,并将养老保险费由国家和企业全部承担转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负责。2009年,国务院开始在农村试点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2011年,国务院又提出在城镇试点建设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至此,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城镇职工基本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从而在制度上覆盖了所有城乡居民。
——摘编自陈厚义《中国社会养老
保障制度改革机制研究》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演变。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
答案 (1)演变:由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分离到城乡统筹一体;由国家和企业全部承担转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承担养老保险费;由覆盖局部到覆盖城乡全部。
(2)评价: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缩小城乡差别,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以人为本,彰显制度优越性;与国际接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