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同步训练
1、填空题
1、 人们经常用 、 、冷热等来描述天气。天气是一个地区 里的大气状况,是时刻在变化。
2、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 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 。
3、风向是风的 。风向为“北”,表示风来自 。风力是风的 ,共分 级。
4、 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 ;蓝色表示 ;白色表示 。不同地区,云层厚度不同。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后。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区。
5、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 数量有关,用来 表示。空气质量高低,既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要受 的影响。
答案:1、阴晴、风雨 短时间 2、平均 不大 3、来向 强弱 北方 18 4、陆地 海洋 云区 阴雨 5、污染物 污染指数 人类活动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风向和风力;卫星云图;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第1题,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第2题,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第3题,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向为“北”,表示风来自北方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8 级。第4题,在卫星云图中,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第5题,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数量有关,用来污染指数表示。空气质量高低,既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对书上的知识多多了解。
2、选择题
6、“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的是( )
A .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答案:A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
分析:从题中诗句,我们可以知道,描述的是某一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应天气。而气候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故选A。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要求学生知道天气的突出特点是短时间,多变;气候的特点是长时间,稳定。
7、下列语句中,反映气候的是( )
A.东边日出西边雨 B.山雨欲来风满楼 C.风和日丽 D.昆明四季如春
答案:D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
分析:气候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较稳定。“东边日出西边雨”“山雨欲来风满楼”“风和日丽”都是指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应为天气。用排除法,只有“昆明四季如春”是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应为气候。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要求学生知道天气的突出特点是短时间,多变;气候的特点是长时间,稳定。
8、 “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南苑乡顺利完成了小麦收割任务”,说明的是( )
A.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B.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C.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D.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答案:A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
分析:题中“小麦收割任务”是农业生产,“少有的好天气”是天气,好天气使收割任务顺利完成,应该是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天气对于各个方面的影响。根据题意即可得出答案,较简单。
9、 “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度到8度,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段天气预报表明 ( )
A.天气是稳定的 B.气候是多变的
C.天气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D.气候的变化不可预测
答案:C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
分析:题中”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度到8度”说明天气是多变的,而且是可以预测,有规律可循的。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天气特征的理解。注意关键字眼“未来两天寒潮影响本市”“将”等,就可以得出选项。
试题来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同步训练
试题标签:人教版 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0、 寒潮伴随的大风、雨雪和降温天气会造成大风、低能见度、地面结冰和路面积雪等现象,对公路、铁路交通和海上作业安全带来较大的威胁。说明寒潮天气严重影响了( )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军事训练 D.交通运输
答案:D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
分析:题中的“公路、铁路交通”“海上作业安全”属于交通运输。再根据题意,应该是寒潮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天气对各个方面的影响。注意关键字眼“公路、铁路交通”“海上作业安全”等,就可以得出选项。
11、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C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常用的天气符号
解析:
分析:A选项的符号表示冰雹;B选项的符号表示暴雨;C选项的符号表示多云;D选项的符号表示雷阵雨,根据题中,只有C选项符号题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常用的天气符号的识别。较为简单,需要学生平时看天气预报时多多记忆。
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回答12~13题。
12、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
A.沙尘暴 B.寒潮
C.台风 D.霜冻
13、下列地区中,易受该种天气影响的是(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西北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答案:12、C 13、D
知识点:常见的天气符号
解析:
分析:第12题,根据常用的天气符号图及形状,可知题中天气符号为台风。第13题,台风形成于海面,因此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易受台风的影响。
点评: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符号,及其天气对各个地区的影响。这些都是常识类的题,需要学生多多了解常识,便可。
14、2015年4月15日北京遭遇13年来最强沙尘暴,整个北京城弥漫在沙尘当中。
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常用的天气符号
解析:
分析:A选项表示的天气符号是中雨;B选项表示的天气符号是晴;C选项表示的天气符号是雷阵雨;D选项表示的天气符号是沙尘暴。根据题意,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点评: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符号,需要学生平时多关注天气符号,该题较简单。
15、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比较妥当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常用的天气符号
解析:
分析:A选项的天气符号是雷阵雨,此天气不适宜出海打渔;B选项的天气符号是沙尘暴,此天气不适宜在户外玩耍;C选项的天气符号是雾,雾天不适宜进行农业生产;D选项的天气符号是晴,晴天适宜在户外玩耍。故选D。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天气符号和天气影响下适宜开展人类活动。先根据天气符号表,判断出所表示的天气;再结合到情景,判断是否适宜此类活动。
16、2014年第16号台风“凤凰” ( http: / / typhoon..cn / tfzt / 196777.shtml" \t "http: / / typhoon..cn / hist / _blank )21日10时在台湾恒春半岛南部登陆。 此时,在我国的卫星云图上,台湾上空呈现出的颜色是 ( )
A. 绿色 B.白色 C.蓝色 D.黄色
答案:B
知识点:卫星云图
解析:
分析:台风是气流旋转上升,容易成云致雨,因此云量较多。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陆地上的戈壁、荒漠。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台风以及卫星云图上云区的表示。要求学生两方面都要掌握,而且还要懂得知识的运用,有点难度。
17、卫星云图每天都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关于卫星云图叙述错误的有( )
A.白色表示陆地 B.蓝色表示海洋 C.蓝色表示云雨区 D.绿色表示森林
答案:A
知识点:卫星云图
解析:
分析: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云区;蓝色表示海洋;蓝色表示云雨区;绿色表示森林。故选A 。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卫星云图的颜色的表示,较简单。只需学生看书或看电视了解即可。
18、某日的天气预报显示:降水概率100%,风向东南风,风力二、三级转三、四级,气温20℃/8℃。对于这次预报小明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有雨 B.风是吹向东南方向的
C.风力会越来越大 D.当日最低气温为8℃
答案:B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风向和风力
解析:
分析:A选项降水概率100%表示一定要降雨;B选项风向东南风表示风从东南方向来;C选项风力越大,风就越大;D选项气温20℃/8℃表示最高气温是20℃,最低气温是8℃。只有B选项错误,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及其风向和风力,综合性较强,做题时需注意,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
19、天气预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对下列图表为我国部分城市2015年6月11日天气状况和污染指数。针对图表,表述全部正确的是( )
城市 天气状况 污染指数
北京 33
哈尔滨 47
上海 61
广州 42
A. 哈尔滨雷阵雨,空气质量优
B. 北京雷阵雨,空气质量良
C. 上海小雨转多云,空气质量优
D. 广州小雨转晴,空气质量良
答案:A
知识点:常用的天气符号;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结合图表可知,哈尔滨、北京、广州是雷阵雨天气,上海市多云的天气;从污染指数来看,污染指数0~50,空气质量为优;51~100,空气质量为良;污染指数101~150,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污染指数151~200,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污染指数201~250,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污染指数251~300,空气质量为中度重污染;大于300,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即考查了常用的天气符号;又考查了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综合性题,难度较大。尤其是污染指数的分级定污染,要求记住。
20、下列行为对空气质量没有影响的是( )
A.秋收后,村民把秸秆烧掉,用秸秆灰肥田
B.城里的汽车越来越多,尤其是私人汽车
C.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
D.电动摩托车的使用
答案:D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烧秸秆、汽车排放尾气、用煤炉煮饭都要像大气中排放污染气体,均会使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数量增加,增加污染。用排除法,只有D符合题意。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学生只需要区分出哪些要排放废气的,哪些不用即可。
二、综合题
21、绘出表中相应的天气符号。
天气状况 沙尘暴 北风8级 雾 小雪 小雨转晴 西北风6级
天气符号
答案:略
知识点:常用的天气符号
解析:
分析:对照书本上的常用的天气符号,来绘制一一对应。注意小雨转晴的符号,西北风风的方向及其级数。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的天气符号的掌握情况。画图注意整洁美观。
22、下列材料对人们活动有哪些影响?
材料一 春暖花开防过敏。 ( )
材料二 立春以来,我省雨雪天气频繁,导致田间作物长势较差。 ( )
材料三 因雨,校运会推迟到下周五举行。 ( )
材料四 一场特大暴雪,导致机场关闭。 ( )
A、健康 B、军事 C、农业 D、体育 E、交通
答案:A C D E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
分析:从材料一中的“防过敏”看出是天气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从材料二中“田间作物”看出是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材料三中“校运会”反映出天气对体育的影响;材料四中“机场关闭”说明了天气影响到了交通。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天气的影响理解,比较简单。
23、读成都地区某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日成都地区的天气为 ,最低气温为 ℃,最高气温为 ℃,降水的可能性 。
(2)此日成都地区的昼长 小时 分,昼夜长短情况是 。
(3)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日成都空气质量状况 ,图中“96”指的是 。
(4)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 )
A.空气质量 B.风向
C.气温和降水 D.风力
答案:(1)阵雨 22 29 较小 (2)14 06 昼长夜短 (3)较好 空气污染指数 (4)C
知识点: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昼夜长短情况
解析:
分析:第(1)题,从题中图中可以看出,此日成都地区的天气为阵雨,最低气温为 22℃,最高气温为29℃,降水概率只有10%,因此降水的可能性较小。第(2)题,昼长等于日落减去日出,可算得:成都地区的昼长14 小时06分,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日成都空气质量状况较好,图中“96”指的是空气污染指数 。第(4)题,天气预报中最基本的气候要素是气温和降水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昼夜长短情况三方面的内容。绝大部分可以从图中看出,较简单,有小部分需要计算得出,需要找出公式。
24、下表是某日温州市部分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日报。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监测点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状况
南浦 57 可吸入颗粒物 Ⅱ(良)
将军桥 48 —— Ⅰ(优)
状元 66 可吸入颗粒物 Ⅱ(良)
黎明西路 63 可吸入颗粒物 Ⅱ(良)
(1)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轻度污染的污染指数为( )
A.1~50 B.51~100 C.101~200 D.201~300
(2)从表中可知,该日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答案:(1)较好 空气污染指数 (2)将军桥 与其他三地相比,将军桥的污染指数最低,空气质量状况最好。
知识点: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第(1)题,从污染指数来看,污染指数0~50,空气质量为优;51~100,空气质量为良;污染指数101~150,空气质量为轻微污染;污染指数151~200,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污染指数201~250,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污染指数251~300,空气质量为中度重污染;大于300,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故选C 。第(2)题,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好。与其他三地相比,将军桥的污染指数最低,空气质量状况最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学生注意记忆污染指数每级的范围便可答。难度一般。
25、读河北石家庄1960~1999年累计平均沙尘暴、扬沙、浮尘出现的季节变化示意图完成,回答问题。
(1)、该地沙尘暴、扬沙和浮尘天气居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根据图分析,为什么北方春季易出现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
答案:(1)、 A (2) 北方气候干旱,加之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春季多大风天气;土质为疏松;植被稀少,易形成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
知识点:风向和风力;卫星云图;空气质量与污染指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第(1)题,可以从图中看出,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集中在3、4月份,主要春季。第(2)题,主要北方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更加干旱;春季多大风天气;土质为疏松;植被稀少,易形成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
点评:第(1)题,只有学生仔细看图,知道春季有哪些月份,便可只答案。第(2)题,主要结合到日常思维习惯去思考分析原因,主要是气候、土壤、植被等方面。此题较难,难以全面的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