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同步训练
1、填空题
1、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地— 和 ,统称聚落。
2、乡村一般规模小,主要有 、 、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 、 、捕鱼等生产活动。
3、由于 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4、世界上的聚落的形态各不相同,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状,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 状。
5、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 城,我国陕西省的 古城,云南省的 古城,安徽省的 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答案:1、乡村 城市 2、农村 牧村 耕作 放牧 3、劳动生产方式 4、团块 条带
5、威尼斯 平遥 丽江 皖南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居民与环境)
解析:
分析:第1题,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第2题,乡村一般规模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第3题,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第4题,世界上的聚落的形态各不相同,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第5题,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主要有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陕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对该节的基本知识做一定的考查,本节内容较为简答,学生做题较为容易。
2、选择题
6、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班会上,小华和小红分别对自己的家乡做了介绍。小华说:“我的家乡周围有农田、果树和池塘,村里有一条小路通往附近的小镇。”小红说:“我的家乡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和医院,城里道路纵横,车辆很多。”下列关于小华和小红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华住在城市 B.小红住在城市 C.两人都住在农村 D.两人都住在城市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一般乡村规模较小,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活动;而城市规模较大,人们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根据材料,可以知道选B。
点评:本题从文字层面上考查聚落的两种类型──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情景市问题较为吸引学生,更为形象地对比二者之间的差异。
读下面的聚落景观图片, 回答7~8题。
7、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与④聚落比较,②聚落的( )
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 B.大气污染非常严重
C.交通经常堵塞 D.房屋更集中密集
答案:7、C 8、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 第7题,图①、图②和图④都是规模较小的乡村景观;而图③为高楼栉比、道路纵横、车辆较多的城市景观。 第8题,读图可知,图②和图④均为山麓地带的乡村聚落,排除A选项;虽同为乡村聚落,但图②中的乡村比图④中的乡村规模更大、房屋更为集中密集;而交通经常堵塞、大气污染非常严重则是城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排除C、B。
点评:本题中,从读图层面上考查聚落的两种类型──乡村和城市的景观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BE%B0%B9%DB&k0=%BE%B0%B9%DB&kdi0=0&luki=10&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差异以及学生的读图比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做题是要仔细看题,辨别该区聚落的特点。
9、下列不是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是( )
A.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B.地形平坦
C.自然资源丰富 D.交通不便利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居民与环境)
解析:
分析:聚落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土壤肥沃,适于耕作;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故应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方面来作答。
10、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 )
A.东南亚的高脚屋 B.因纽特人的冰屋
C.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东南亚的高脚屋表示气候的湿热;因纽特人的冰屋表示气候寒冷;黄土高原上的窑洞表示气候温差大,土壤直立好;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体现的是移动性,方便搬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环境对于聚落的影响,要仔细各个选项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及其生产生活特点。
11、乡村聚落类型及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农村——放牧 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林场——种植
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主要从事种植业的聚落就是农村;主要从事放牧的聚落是牧场;以捕鱼为生的聚落是渔村;主要从事伐木为主的聚落就是林场。因此,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类型,此题较简单,学生可以从选项中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2、聚落的基本类型有( )
A.乡村和工厂 B.牧场和城市
C.城市和乡村 D.牧区和村区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聚落的基本类型主要是城市和乡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基本形态。较为简单,学生结合到日常生活来作答即可。
13、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 )
①地形平坦 ②热带地区 ③土壤肥沃 ④沙漠地区 ⑤水源充足 ⑥自然资源丰富 ⑦交通便利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⑦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地形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B5%D8%D0%CE&k0=%B5%D8%D0%CE&kdi0=0&luki=2&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条件、气候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C6%F8%BA%F2&k0=%C6%F8%BA%F2&kdi0=0&luki=8&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条件、资源条件等。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沙漠地区缺水,均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学生注意从地形、气候、资源、交通等方面去考虑。
14、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居民与环境)
解析:
分析: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气候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C6%F8%BA%F2&k0=%C6%F8%BA%F2&kdi0=0&luki=8&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终年炎热等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好的地方,人口稠密;环境恶劣的地方人口稀少。
东南亚的中学生马莉娅和西亚的中学生伊斯梅尔是网上结识的好朋友,在网上她们各自晒出了自己的家乡照片。读图回答15~16题。
( http: / / image. / v q=%E8%A5%BF%E4%BA%9A%E6%88%BF%E5%B1%8B&src=srp&fromurl=http: / / cd. / a / 20100804 / 002007.htm" \l "multiple=0&dataindex=13&id=f4aeb441cc7c2fe2e6081d1184ae1434" \t "http: / / image. / _blank )
马莉娅家乡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多雨 B.地表蜿蜒崎岖 C.气候炎热干燥 D.地表以平原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C6%BD%D4%AD&k0=%C6%BD%D4%AD&kdi0=0&luki=3&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为主
16、伊斯梅尔家乡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 )
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
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
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
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答案:15、A 16、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在东南亚热带地区,气候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C6%F8%BA%F2&k0=%C6%F8%BA%F2&kdi0=0&luki=8&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炎热多雨,为了更好地散热防潮,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而西亚地区多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房屋墙厚、窗小,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和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可见,聚落是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是我们了解当地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百科全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一些特色民居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地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结合到图中来做分析。
17、小贝在地理课上进行的聚落──形状“对对碰”的游戏中,有一组“碰”错啦,你能帮他找出来吗?( )
A.山区谷地──条带状 B.平原地区──团块状
C.山麓地带──团块状 D.河流附近──条带状
答案: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世界上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形态也各不相同。在一些平原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C6%BD%D4%AD&k0=%C6%BD%D4%AD&kdi0=0&luki=3&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呈团块状;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也成条带状分布。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形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地形,可以从各种地形的特点来分析。
18、新华社金边2013年6月22日电 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先后批准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达到45处。其中一处是我国云南西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城市,该遗产是( )
A.山西省的平遥古城 B.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C.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 D.澳门历史城区
答案:B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CA%C0%BD%E7%D2%C5%B2%FA&k0=%CA%C0%BD%E7%D2%C5%B2%FA&kdi0=0&luki=4&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名录》,如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B9%C5%B3%C7&k0=%B9%C5%B3%C7&kdi0=0&luki=7&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云南省的丽江古城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C0%F6%BD%AD%B9%C5%B3%C7&k0=%C0%F6%BD%AD%B9%C5%B3%C7&kdi0=0&luki=9&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古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东西方风格共存建筑群)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学生对这些世界文化遗产做一定的记忆。
19、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
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是世界各地人们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勤劳智慧的结晶,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一部活的“百科全书”,应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这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处理好聚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要求学生树立起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感。
20、以下属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 )
A.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B.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C.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D.尽量多地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CE%C4%BB%AF%D2%C5%B2%FA&k0=%CE%C4%BB%AF%D2%C5%B2%FA&kdi0=0&luki=5&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的经济价值
答案: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尽量多地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CE%C4%BB%AF%D2%C5%B2%FA&k0=%CE%C4%BB%AF%D2%C5%B2%FA&kdi0=0&luki=5&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的经济价值都是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故用排除法,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如何保护好世界文化遗产 ( http: / / cpro. / cpro / ui / uijs.php app_id=0&c=news&cf=1001&ch=0&di=128&fv=18&is_app=0&jk=528e4defd8b52b33&k=%CA%C0%BD%E7%CE%C4%BB%AF%D2%C5%B2%FA&k0=%CA%C0%BD%E7%CE%C4%BB%AF%D2%C5%B2%FA&kdi0=0&luki=1&n=10&p=baidu&q=dlzy919rrr_cpr&rb=0&rs=1&seller_id=1&sid=332bb5d8ef4d8e52&ssp2=1&stid=0&t=tpclicked3_hc&tu=u2073380&u=http: / / www. / stjx / 61447.html&urlid=0" \t "http: / / www. / stjx / _blank )的具体措施,增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人人有责的公民意识。
二、综合题
21、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
(2)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理由是 。
(3)下面是B地近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图:
该图反映了B地由 演变为 的过程。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 ,占地规模不断 ;聚落的建筑群不断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 。
(4)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答案:(1)乡村 沿河分布,地势平坦 (2)B 该地处在两河交汇处,地域开阔、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员和物资的集散 (3)乡村 城市 增多 扩大 变多 拥挤 (4)C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第(1)题,由图可知,A、B、C三聚落规模都较小,均属于农村聚落;分析图中等高线可知,三地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有利于聚落的形成。第(2)题,B地处在河流交汇处且地域开阔,借助便利的水上交通,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聚集、周转,所以更容易形成城市聚落。第(3)题考查学生的读图概括能力。第(4)题,聚落并不是变得越小越好,也不是越大越好,但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聚落都在变大,但并不是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学生在审题时应把握好“大多数”和“所有”两个词;北京的发展也应保护好现有的胡同、四合院等传统民居。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和读图分析能力。
22、下图表示的是我国北方某平原地带的一部分,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分析A, B, C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___________,有利于 ,地形以 为主,地壤深厚,且非常肥沃,这样的聚落一般地顺河道可伸展成 状。
(2)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因为那里地形 ,水源
, 便利;另外, 地也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那里处在
。
答案:(1)河流 取水 平原 条带(2)B 平坦 充足 交通 D 公路干线上,交通便利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A,B,C地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B地与其他地区比起来,有便利的交通,还有充足的水源,应该优先形成聚落。同样的D位于交通干线上,交通便利,发展条件较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分布的影响,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聚落早先形成。这类题主要从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来考虑。
23、根据下列四幅图回答问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片,分别是什么地方的建筑?
第1幅图 ;
第2幅图 ;
第3幅图 ;
第4幅图 ;
(2)分析四幅景观图填下表。
图片 当地气候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
1
2
3
4
答案:(1)黄土高原 北极附近 江南水乡 西亚 (2)1—气候温差大,冬暖夏凉 2-气候寒冷 3-气候湿润,降水丰沛 4-气候炎热,干燥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第1幅图,黄土高原的窑洞,土壤的直立性好,气候温差大,冬暖夏凉。第2幅图,北极附近的因纽特人气候寒冷,用冰雪做房屋。第3幅图,江南水乡的房屋,房顶呈人性,利于排水。第4幅图,西亚的土墙,为了适应气候炎热,房屋往往墙厚,窗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要求学生从图中分析各个建筑物的特点,并结合到各地区的自然特点填空。
24、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保持了中国传统的古村落面貌,村落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过,白墙黑瓦的古民居与秀美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中国画里的乡村”
(1)皖南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特色?
(2)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皖南古村落?
答案:(1)古香古色的建筑 优美的田园风光(2)控制客流;筹资修缮文物;调价收入全部用于修缮 ;提倡文明、环保行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 http: / / www. / s q=%E7%8E%B0%E4%BB%A3%E4%BF%A1%E6%81%AF%E6%8A%80%E6%9C%AF&ie=utf-8&src=wenda_link" \t "http: / / wenda. / q / _blank )开展旅游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居民与环境)
解析:
分析:第(1)题,可以从材料中总结出来,需要学生归纳。第(2)题,我们可以从控制客流;筹资修缮文物;调价收入全部用于修缮 ;提倡文明、环保行为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 http: / / www. / s q=%E7%8E%B0%E4%BB%A3%E4%BF%A1%E6%81%AF%E6%8A%80%E6%9C%AF&ie=utf-8&src=wenda_link" \t "http: / / wenda. / q / _blank )开展旅游等方面来保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主要是让学生树立保护传统聚落的意识。
25、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答案: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
分析:大河流域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点评:本题主要是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往往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