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专题2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考科学一轮复习 专题2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5 14:06:1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 生物与环境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①识别生物种群和群落,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②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③理解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
■考点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包括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如阳光、水分、温度等,都影响着生物的生存。
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蚯蚓能松土等。
3.生态因素指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生理等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除自身个体以外的其他所有生物。生物因素具体表现为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互助、种间竞争、食物关系等多种形式。
■考点二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等。
2.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
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知识拓展】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流动特点:循环不息的。
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一般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而减少。
3.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有富集作用。
■考点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典例1: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形,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之间的关系属于 (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答案】B
【解析】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寄生: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解答】真菌侵入幼虫体内后,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而自身可在来年夏季萌发,因此,属于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的现象,即寄生。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  )
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虫和草
C.兔和鼠 D.衣藻和甲藻
【答案】B
【解析】A、水稻和稗草是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A错误;
B、食草昆虫和草属于捕食关系,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B正确;
C、兔和鼠是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C错误;
D、衣藻和甲藻是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D错误。
◇典例2: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了生物只能适应 的环境.
【答案】(1)环境影响生物;(2)生物影响环境;(3)一定.
【解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能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不断的影响环境.在各种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山寺中的桃花由于受温度的影响而晚开放的现象,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在沙漠栽种植物,植物能够对于多风沙的地区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带生活在海水中.它们的细胞,为了长期适应海水的盐度并保持渗透压,细胞里面的液泡中的细胞液含盐的浓度与海水都保持一致,所以可以生存在海中.一旦将它们放入淡水中,它们体内的细胞为了平衡细胞内外浓度,淡水会渗透到细胞内(水由浓度低的往浓度高的地方渗透),因而造成细胞涨破、生物体死亡.这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变式训练2: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一个蜂群中生活着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的主要职责是产卵,雄蜂与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酿造花蜜、建造蜂房、防御敌人等。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受精卵是发育为蜂王还是发育为工蜂,主要决定于幼虫食用蜂王浆时间的长短。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请回答:
(1)一个蜂群内的蜂王、雄蜂和全部工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
(2)同样是受精卵,有的发育为蜂王,有的发育为工蜂,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别除受遗传物质控制外,同时还受________的影响。
(3)蜂王、雄蜂和工蜂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________。
(4)许多将要孵出的幼蜂中,通常有多只将发育成蜂王(即“王储”),但最先孵化出的那只蜂王出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些即将孵化出来的“王储”杀死在“襁褓”中,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
【答案】(1)种群(2)环境因素(3)种内互助(4)种内斗争
【解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内互助是指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
3、种内斗争是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栖息地或其它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
【解答】(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因此,一个蜂群内的蜂王、雄蜂和全部工蜂在生物学上称为种群。
(2)同样是受精卵,有的发育为蜂王,有的发育为工蜂,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别除遗传物质控制外,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
(3)蜂王、雄蜂和供奉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为种内互助。
(4)许多要孵出的幼蜂中,通常多只将发育成蜂王(即“王储”),但是最先孵化出的那只蜂王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些即将孵出的“王储”杀死在“襁褓”之中,这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种内斗争。
■考点二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典例1:(2023·宁波模拟)下图是宁波著名风景胜地—东钱湖,它是浙江第一大淡水湖生态系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湖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C.生活在该湖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只要有生活污水排入该湖中,就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平衡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群落、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简称群落;
(2)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解答】A.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故A正确;
B.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浮游植物,而浮游动物是消费者,故B错误;
C.生物群落既包括动物,又包括植物,而种群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因此生活在该湖中的所有的鱼构成的是种群,而不是生物群落,故C错误;
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污水排入东钱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但不一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故D错误。
◆变式训练1:(2022·萧山模拟)“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离世之前,渴望实现的目标之一。与其说它种在海里。不如说是一种耐盐碱水稻。海水稻除了能够克服劣土地条件,还装有一颗“红心”,由于盐碱地往往富含硒和氨基酸,是一般土地的7倍以上。所以最终海水稻的果实会呈现出一种特别漂亮的脂红色。在2022年5月,海水稻已经在江苏、山东等受盐碱地影响严重的省份试点并取得了成效,预计在未来将向全国类似土地铺开。让闲置土地重变良田,造福人类。
(1)某地海水稻田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海水稻的果实会现出一种特别漂亮的胭脂红色,这一性状是由   决定的。
(3)海水稻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因为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这是长期   的结果。
【答案】(1)群落(2)基因(3)大于;自然选择
【解析】(1)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群落指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2)生物的性状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密切相关;
(3)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和土壤溶液浓度。
【解答】(1)某地海水稻田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2)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3)高浓度盐碱环境浓度高,故细胞要吸水需满足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典例2:(2023·杭州)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将其发展成了我国首个国家5A级景区的湿地公园。
(1)湿地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   ,其结构特征包括   、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2)由于各种因素,有些外来植物(如凤眼莲等)进入西溪湿地,湿地内所有凤眼莲个体的总和称为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外来绿色植物属于   。为避免因某些外来植物大量繁殖对湿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湿地管理部门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答案】(1)群落;垂直结构(2)种群;生产者
【解析】(1)群落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2)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解答】(1)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群落;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竖直方向上的分层)、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2)有凤眼莲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生态系统中外来植物属于生产者。
◆变式训练2:(2023·萧山模拟)如图甲所示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被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等净化后流入上行池,上行池中可以养殖鱼、虾,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如图乙所示为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A、B、C和D表示生物成分。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填“垂直”或“水平”)结构。
(2)如图乙所示,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虽可净化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   。
【答案】(1)水平(2)A→D→C;单向流动,逐级减少(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植物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分层性)和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一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很难恢复;
【解答】(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植物垂直方向上表现出的分层性)和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线明暗、地形起伏、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 如图甲所示,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D→C ;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一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很难恢复,所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虽可净化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
1.(2023·湖州)在太平洋某小岛上发现了新的植物物种,被命名为於茂登草。该植物开紫色小花,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从真菌处夺取营养,这种独特机制引人注目。根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於茂登草的独特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活在该岛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构成一个种群
C.从营养方式看,於茂登草属于自养型生物
D.於茂登草会开花结果,属于被子植物
【答案】C
【解析】自养型生物是能将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或碳酸盐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供生命活动的需要;
被子植物是指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且果实和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
【解答】A. 於茂登草的独特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
B. 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因此生活在该岛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构成一个种群,B正确
C. 於茂登草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合成有机物,因此它不是自养型生物,C错误
D. 於茂登草会开花结果,说明有花和果实两个器官,故是被子植物,D正确
2.(2021·宁波)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
B.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
D.“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答案】D
【解析】种群指同一时间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
【解答】A、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是同一物种,构成了一个种群;故A错误;
B、天牛的抗药性与生物的遗传、环境有关;故B错误;
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梧桐树→天牛→花绒寄甲;故C错误;
D、以虫治虫的方法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没有污染;故D正确;
3.(2023·湖州)如图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B.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一条食物链
C.不需要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中就能完成碳循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答案】D
【解析】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生物圈中的碳循环主要表现在绿色植物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在水的参与下经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有机体再利用葡萄糖合成其他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经食物链传递,又成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
【解答】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A错误
B.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B错误
C.碳循环需要将二氧化碳和水分转换成有机物,因此需要无机环境,C错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食物链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故是逐级减少的,D正确
4.(2023·宁波)某生态农场采用厨余垃圾喂养黑水虻(一种腐生昆虫),黑水虻作为家禽的饲料,其粪便发酵后可给蔬菜施肥,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参与黑水虻粪便发酵的微生物属于   。
(2)黑水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3)该农场科研人员强调:农场持续良性运行的前提之一是喂养黑水虻的厨余垃圾中不能混有塑料制品、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废弃物。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要自觉做到:  。
【答案】(1)分解者
(2)太阳能
(3)垃圾分类投放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解答】(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参与黑水虻粪便发酵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2)黑水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3)农场持续良性运行的前提之一是喂养黑水虻的厨余垃圾中不能混有塑料制品、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废弃物。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要自觉做到:
5.(2023·衢州)2023年5月11日,央视《秘境之眼》报道衢州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生存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
(1)黑麂被誉为“大熊猫式”的动物,它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如图是保护区内部分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相应的圆圈中。
A.树 B.羊 C.鼠 D.鹰
【答案】(1)消费者 (2)①A;②D
【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1、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组成部分,包含阳光以及其它所有构成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如水、无机盐、空气、有机质、岩石等。阳光是绝大多数生态系统直接的能量来源,水、空气、无机盐与有机质都是生物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2、生产者是是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还有一些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 自养微生物也是生产者。3、分解者是异养生物。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异养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释放在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其作用与生产者相反。4、消费者是以动植物为食的异养生物,消费者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几乎所有动物和部分微生物。它们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能量。以生产者为食的消费者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被称为次级消费者,其后还有三级消费者与四级消费者。
【解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黑麂被誉为“大熊猫式”的动物,它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2)①是植物,能够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①是A树;②是最高级,能够捕食蛇的动物是鹰;所以②是D鹰;
故答案为:(1)消费者(2)①A;②D
6.(2023·绍兴)湿地具有污水处理的功能。某公园建园初期水质达不到标准,在园内引建了如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后取得了明显效果。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入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1)生产者(2)浮游植物→鱼→白鹭(合理即可)(3)自动调节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被称为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系统的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就越稳定;
【解答】(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2)食物链起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以是:浮游植物→鱼→白鹭 ;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入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1)生产者(2)浮游植物→鱼→白鹭( (3)自动调节
7.(2023·舟山)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如图是某地的宣传海报。
(1)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离不开众多生物的彼此协作。从2006年开始,地球上蜜蜂数量开始急剧减少,影响了植物的   过程 ,使很多植物种群不能正常繁衍而灭绝。
(2)植物多样性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但事实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大多数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
(3)建立种子库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位于云南昆明的“种子库”被誉为植物的“诺亚方舟”,里面保存了10917种植物种子,要长期保存种子除了需要密封外,还需要具有   的环境条件。
【答案】(1)传粉(2)生产者(3)低温、干燥
【解析】(1)被子植物的结果,需先经历传粉和受精;
(2)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3)种子在水分少,温度低的环境中其呼吸作用会减弱;
【解答】(1)蜜蜂可以进行传粉,故其极剧减少,影响植物的传粉过程;
(2)大多数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3)长期保存种子除了需要密封外,还需要具有低温、干燥的环境条件。
8.(2023·丽水)2023年4月26日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青藏高原有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其南部还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蜂。这里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贺源,但是由于海拔高、寒冷、干旱,植物生长缓慢。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很脆弱,一旦遇到破坏,将很难恢复甚至无法恢复。
(1)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主要是板块   的结果(填"碰撞"或“张裂");
(2)青藏高原上所有的藏羚羊是一个 (填字母);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与生产者植物相比,其细胞结构上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
(4)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   
(5)国家通过立法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利于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碰撞 (2)A (3)细胞核
(4)弱(5)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1)板块间碰撞的结果是形成山脉,张裂的结果是形成海沟或海洋等地形;
(2)群落是一定区域内种群的集合体,而生态系统是群落和非生物的集合体;
(3)细菌最主要特点是无成形的细胞核;
(4)生物种类的多少影响自动凋节能力;
(5)围绕生物数量和种类作答即可。
【解答】(1)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了珠穆朗玛峰;
(2)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集合体称为种群;
(3)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4)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弱;
(5)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 ,有利于恢复生物生存环境,增加生物数量和种类;
故答案为:(1)碰撞;(2)A;(3)细胞核;(4)弱;(5)保护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9.(2022·衢州)4月19日8时许,一头抹香鲸在浙江象山海域搁浅。经救援人员20多个小时的奋力救援,成功回归大海。
(1)鲸属于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鲸搁浅是因头部受伤严重,导致大脑皮层中的    受损,而不能完成某些正常的反射活动。
(3)救援时要持续向鲸泼凉海水,防止鲸体温上升。海水凉是因为海水的    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慢。
(4)若鲸死在滩涂,细菌会分解其体内的有机物,产生大量气体,待气体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爆炸,造成危害。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内没有    。
【答案】(1)消费者(2)神经中枢(3)比热或比热容(4)细胞核
【解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人体控制反射的神经中枢有脊髓和大脑皮层,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是高级的神经中枢,高级神经中枢能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反射活动。脊髓除了有反射功能还有传导的功能。
3.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放热本领大小的一个物理量。
4.与真菌相比,细菌细胞内没有细胞核。
【解答】(1)根据生态系统成分分析:鲸属于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消费者。
(2)鲸搁浅是因头部受伤严重,导致大脑皮层中的神经中枢受损,而不能完成某些正常的反射活动。
(3)救援时要持续向鲸泼凉海水,防止鲸体温上升。海水凉是因为海水的比热或比热容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慢。
(4)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内没有细胞核。
11.(2021·衢州)“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随着衢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候鸟南下衢州栖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连续3年造访龙游“天鹅湖”湿地。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
(1)这片湿地中的秋沙鸭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通过生态治理,该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分析其原因是   。
【答案】(1)消费者
(2)水草→虾→鱼→秋沙鸭
(3)生态系统成分变复杂或生物种类增多
【解析】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
【解答】(1)秋沙鸭捕食其他生物,属于消费者;
(2)最长的食物链,即包含的物种最多,即 水草→虾→鱼→秋沙鸭;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与物种种类多少有关,物种越丰富,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12.(2023·金华)2022年12月,”中国山水工程”人洗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该工程成行了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研究小组调查了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生态系统,画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关系图及某些生物相对数量大致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A是生态系统中的   ;
(3)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A、蜘蛛蟾蜍和蝗虫这四种生物之间的相对数量,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答案】(1)4
(2)生产者
(3)丙
(4)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
【解析】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
【解答】(1)食物链始于 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食物链中的能量是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2)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A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根据食物链中的能量是随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所以随着食物链,数量会越来越少,所以食物链是A→蝗虫→蜘蛛→蟾蜍,对应的顺序是丁→丙→乙→甲;所以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丙;
(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或稳定性;
13.(2023·台州)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我市目前的植被情况,发现各地均有较多生长。兴趣小组收集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相关资料:
①多年生植物,终年常绿,株高通常1米以上,甚至达到3米,能在贫瘠的土壤生长。
②每棵植株大约能产生2万颗细小种子,易随风扩散;能利用根或茎快速繁殖。
③能分泌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已造成多种野生植物灭绝。
(1)台州市内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阅读上述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   
【答案】(1)种群
(2)加拿大一枝黄花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在与其他作物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养料和空间,能抑制或削弱其他作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
【解析】(1)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2)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的原因如:资源数量,对阳光的利用率,破坏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
【解答】(1)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种群;
(2)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 : 加拿大一枝黄花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在与其他作物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养料和空间,能抑制或削弱其他作物的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成为优势种群,大量繁殖,超过了本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本地的生态平衡。
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B
【解析】A、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A正确;
B、“南橘北枳”是光照、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
C、“北雁南飞”,体现了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正确;
D、“春风不度玉门关”,反映了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
2.(2023·杭州模拟)科学家将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茄子中,使茄子的抗冻能力得到提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冻茄子的抗冻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B.抗冻基因控制茄子的抗冻性状
C.抗冻茄子的抗冻性状能遗传给后代
D.抗冻茄子的抗冻基因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
【答案】A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解答】A. 抗冻茄子的抗冻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A错误
B. 抗冻基因控制茄子的抗冻性状,B正确
C. 基因能遗传给后代,C正确
D. 抗冻茄子的抗冻基因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D正确
故答案为A
3.(2022九下·杭州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③可将②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供①利用
C.①→②→③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②积累的毒素最多
【答案】C
【解析】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递减,物质是循环的;
【解答】A. ①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正确;
B. ③分解者可将②消费者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供①生产者利用,B正确;
C.①是生产者,②是消费者,③是分解者,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所以 ①→②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C错误;
D. 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毒素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增的,所以②积累的毒素最多,D正确;
4.(2023·上城模拟)切叶蚁生活的地下蚁穴中往往有几百个蘑菇培养室,它们能把树叶采回来切成碎末,拌上自己的粪便,做成蘑菇培养基,长出来的蘑菇菌丝折断处流出的液体凝固后作为食物。切叶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蘑菇属于生产者
B.切叶蚁和蘑菇相互影响,互助互利
C.蝗虫发育的几个阶段和切叶蚁相同
D.地下蚁穴中的所有切叶蚁构成一个群落
【答案】B
【解析】我们把某一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总和称为种群;某一区域中,所有生物的总和叫做群落; 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是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解答】A. 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A错误;
B. 切叶蚁和蘑菇相互影响,互助互利,B正确;
C. 蝗虫发育的阶段是受精卵→幼虫→成虫;切叶蚁的发育阶段是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他们是不相同的,C错误;
D. 地下蚁穴中的所有切叶蚁构成一个种群,D错误;
5.(2022·南湖模拟)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调查显示,研究人员在浮游动物、沙蚕、贝类、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许多水生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9种微塑料。
(1)从海洋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沙蚕、贝类等属于   ,其误食的微塑料会通过捕食关系沿   转移和积累,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2)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给小鼠连续饲喂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其小肠绒毛数量减少且排列散乱甚至消失,说明微塑料会影响小鼠的   功能。
【答案】(1)消费者;食物链和食物网(2)消化、吸收
【解析】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传递关系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这种联系像是一个无形的网把所有生物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彼此之间都有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就是食物网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递减的;
【解答】(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从海洋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沙蚕、贝类等属于消费者,其误食的微塑料会通过捕食关系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转移和积累,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给小鼠连续饲喂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其小肠绒毛数量减少且排列散乱甚至消失,所以微塑料会影响小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6.(2022·温州模拟)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是在水田里既能种水稻,也能养鱼,实现稻鱼共生。水稻成为鱼的食物来源与休息场所,而鱼又能为水稻除虫、翻松泥土,稻鱼相互帮助、和谐共生,充分发挥了水田的使用价值。
(1)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2)把鲤鱼放进稻田里养殖,通过不断筛选,经过近千年终于培育出了适合养在田里的鲤鱼变种------田鱼,这是长期   的结果。
(3)田鱼通体鲜红,外形美观。田鱼的体色是由   控制的。
【答案】(1)水稻→鱼/水稻→虫→鱼
(2)自然选择/选择
(3)基因
【解析】(1)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2)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3)生物的各种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解答】(1)这个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是水稻,凶猛动物是鱼。所以答案为:水稻→鱼/水稻→虫→鱼。
(2)把鲤鱼放进稻田里养殖,通过不断筛选,培育出了适合养在田里的田鱼,所以答案为:自然选择/选择。
(3)体色是一个性状,所以答案为:基因。
7.(2023·鹿城模拟)海水稻的成功种植和推广,能缓解粮食危机。海水稻一般在4月底5月初播种,海水稻的米粒红如胭脂,闻起来有独特的清香。
(1)海水稻的生殖方式是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盐碱地里的所有海水稻属于   。
(3)海水稻在盐碱地中既可以吸收自己需要的水分,又可以阻止多余盐分进入细胞,主要发挥作用的是细胞结构中的   。
【答案】(1)有性生殖
(2)生产者
(3)细胞膜
【解析】(1)植物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区别是生殖过程中是否利用种子;
(2)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当地区域的所有生物组成的;
(3)水稻的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
【解答】(1)海水稻利用种子,故为有性生殖;
(2)海水稻属于植物,故为生产者;
(3)细胞膜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故答案为:(1)有性生殖;(2)生产者;(3)细胞膜
8.(2023·柯桥模拟)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大幅度的减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吸管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该类吸管用后经处理粉碎后撒入池塘,作为肥料,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
(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该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就越弱;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若该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且该农药在生物体内无法分解,则体内含农药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答案】(1)群落
(2)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3)自动调节能力
(4)肉食性鱼
【解析】一定区域内同一中生物构成了种群,所有种群的集合体成为群落,群落和当地的非生物环境就构成了生态系统,自然界的生态系统都是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若超过一定限度,会使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的变化。
【解答】(1)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体成为群落;
(2)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即食物链中生物种类最多的一组,即食物链最长;:植物→虾→杂食性鱼→肉食性鱼 ;
(3)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成分越简单导致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环境越容易产生不可逆的变化。
(4)根据食物链中生物累积的原理,位于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所累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故为肉食性鱼。
9.(2023·温州模拟)如图所示为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来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蜿蜒不平的河道变得平坦,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坝所替代。结果飞溅的水花大大减少,石缝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削减。
(1)从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看,水中的溶解氧属于   成分。按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特征分,溪流中的鱼类属于   。
(2)人工改造后的溪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分析,其本质原因是   。
【答案】(1)非生物;消费者
(2)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降低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水中溶解氧属于非生物成分;鱼类属于消费者;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所以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降低;
故答案为:(1)非生物;消费者(2)溪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导致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降低
10.(2022·椒江模拟)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如图一表示某荒漠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动物,则b代表   。
(2)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量,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产生的大量气体造成了   的增强,加剧了全球变暖。
(3)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填序号)过程开始,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特点是   。
【答案】(1)5;荒漠雕鹗
(2)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3)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能量是递减的;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解答】(1)图一中共有5条食物链:青草→沙鼠→荒漠雕鹗;青草→沙鼠→蛇→荒漠雕鹗;青草→蝗虫→蛙→蛇→荒漠雕鹗;青草→蝗虫→沙云雀→荒漠雕鹗;青草→蝗虫→蜥蜴→荒漠雕鹗。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动物,则图二中的食物链为”乙→c→a→b”,对应图一中的食物链是”青草→沙鼠→蛇→荒漠雕鹗”或”青草→蝗虫→沙云雀→荒漠雕鹗”或”青草→蝗虫→蜥蜴→荒漠雕鹗”。因此,b代表荒漠雕鹗。
(2)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造成了温室效应的增强,加剧了全球变暖。
(3)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2过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故答案为:(1)5; 荒漠雕鹗 (2)而言化痰;温室效应(3)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1.(2023九下·义乌模拟)《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才过去两年就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效,甚至以往十分难见的长江江豚,而今也三三五五时不时跃出水面,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可见长江的生态是真的有在得到改善。两年的时间,长江生态系统里面草鱼、鲫鱼等食草性鱼类迅速增加,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这些鱼类的大量增加,也为肉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那么对种群恢复起来自然也就更有利了。少数几种鱼的数量增加,并不是禁渔的最终目的,只有当长江生态下所有生物的数量都增加到一定层级的时候,整个计划才算成功。
(1)长江从生态学的角度可以看成   (选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生态系统”)。
(2)长江的鱼在增多,许多人担心再禁下去会超出环境的承载度,甚至达到泛滥的地步。事实上大家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如图是小乐对江豚、白鳍豚、中华鲟和扬子鳄等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编制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若C是白鳍豚,则3a处填写内容是   。
(4)白鳍豚和江豚都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从分类等级上看,白鳍豚和江豚都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纲。
【答案】(1)生态系统(2)自动调节能力(3)嘴狭长(4)哺乳
【解析】 生态系统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生态系统范围可大可小,相互交错,太阳系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太阳就像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给太阳系提供能量。
【解答】(1)长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包含了所在环境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所以属于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所以只要在合适的范围内,就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3)3a和3b是相互对立的两部分,所以3a处填写的内容是嘴狭长;
(4)白鳍豚和江豚都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从分类等级上看,白鳍豚和江豚都属于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纲纲。
12.(2023·金华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2)图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作用变成有机物。(填序号)
(3)若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c=a+b
(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    。
【答案】(1)生产者 (2)② (3)C (4)有限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①为呼吸作用,②主要是光合作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指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原因:①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的热能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生物无法利用的。
( 2 )逐级递减: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减少的。传递效率: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原因:①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消耗了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如枯枝败叶。
【解答】(1)图中,甲可以从无机环境利用二氧化碳,也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甲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2)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分析图可知,①代表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二氧化碳主要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进入甲;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且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即一个营养级的总能量大约只有10%~20%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呼吸作用消耗了部分能量,因此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要大于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与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之和。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则 a>b+c,故选C;
(4)生态系统具有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的干扰超出了一定的范围,生态系统就有可能受到破坏。
13.(2023·龙湾模拟)多肉植物种类繁多,长相也各不相同,正值兔年,碧光环因其形似“小兔子”(如图) ,迅速成为网红多肉植物。
(1)碧光环的“兔子耳朵”实际上是肉质的叶,该性状由   决定。
(2)碧光环的叶片上有特殊的泡状细胞,里面储存着水等物质,气孔数远较其他植物少,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据此推测碧光环原产地的环境特点是   。
(3)为了促使多肉植物加快生长,采取了相应措施: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室内的昼夜温差,晚上适当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请结合下述材料分析采用以上措施的原因。   
材料1: 多肉植物在代谢方式上和其它植物有所不同,其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吸收二氧化碳,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二氧化碳吸收越多。
材料2:夜间吸收的二氧化碳储存在液泡中,白天释放。
【答案】(1)基因
(2)干旱缺水
(3)夜间温度低,可减弱呼吸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叶中有机物的积累:夜间温度比较低,且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使气孔在夜间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白天释放二氧化碳,可促进多肉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其基因所决定的;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生物的性状是由其基因所决定的,所以碧光环的“兔子耳朵”实际上是肉质的叶,该性状由基因所决定。
(2)碧光环的叶片上有特殊的泡状细胞,里面储存着水等物质,气孔数远较其他植物少,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此结构有利于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同时可以让植物的根吸收更多的水分;据此推测碧光环原产地的环境特点是干旱缺少;
(3)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原理如下:夜间温度低,可减弱呼吸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叶中有机物的积累:夜间温度比较低,且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使气孔在夜间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白天释放二氧化碳,可促进多肉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基因(2)干旱缺水 (3)夜间温度低,可减弱呼吸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叶中有机物的积累:夜间温度比较低,且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使气孔在夜间吸收更多二氧化碳,白天释放二氧化碳,可促进多肉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
14.(2023·定海模拟)图甲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甲写出一条含有蛙的食物链    。
(2)图乙中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图甲中的蛙对应图乙中的成分是    (填字母)。
(3)结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说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并解释原因。
【答案】(1)小麦→害虫→蛙
(2)B
(3)延长光照时间加强光合作用、去除对农作物生长不利的害虫(合理即可)
【解析】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是由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组成的,其中物质在生物食物链和分解者中循环,能量在其中流动。
【解答】(1)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例如: 小麦→害虫→蛙
(2)由乙图可知C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A是分解者,故蛙为B;
(3)植物农作物的产量的提高主要是通过增强其光合作用强度,以增加其有机物的生成量;
故答案为:(1)小麦→害虫→蛙 ;(2)B;(3)延长光照时间加强光合作用、去除对农作物生长不利的害虫(合理即可)
15.(2023·杭州模拟)微藻是一类藻类植物,分布广泛,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开发和应用。
(1)图甲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藻.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选填序号)。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 ②向左移动装片 ③向右移动装片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2)图乙是科学家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微藻利用分解罐中微生物    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为宇航员提供氧气,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若将微藻移植到月球表面,微藻能否继续存活?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答案】(1)②①④
(2)分解(或呼吸);微藻→宇航员
(3)不能存活,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解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食物链是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
【解答】(1)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 图甲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藻.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④;
(2)食物链是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微藻利用分解罐中微生物分解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为宇航员提供氧气,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微藻→宇航员。
(3)不能存活,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故答案为:(1)②①④ (2)分解(或呼吸)、微藻→宇航员(3)不能存活,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
16.(2023·龙湾模拟)潜流带是河流或溪流连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甲),它有效地连接着河流的陆地、地表和地下成分。图乙为某潜流带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
(1)图乙生态系统中还未标出的组成成分是   。
(2)据图乙,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在城市规划中,很多城市的溪流被截弯取直,河岸得到加固,这些举措往 往会毁坏潜流带,导致溪流变得脆弱甚至枯竭。专家提出修复和重建潜流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此两位同学展开了争辩:
观点 观点反驳
小龙:引入鱼类、无脊椎动物等生物,使生
物种类、数量更多。 小明:外来物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
程度的破坏。
支持的依据: 支持的依据:
请选择一位同学的观点,写出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
【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藻类→桡足类→虾→鱼(合理即可)
(3)小龙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或小明,每个生态系统都有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种生物的入侵可能会破坏原有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解答】(1)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和能量;所以图乙生态系统中还未标出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食物链始于生产者,终于消费者;所以食物链是藻类→桡足类→虾→鱼;
(3)小龙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或小明,每个生态系统都有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种生物的入侵可能会破坏原有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故答案为:(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藻类→桡足类→虾→鱼(合理即可) (3)小龙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或小明,每个生态系统都有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种生物的入侵可能会破坏原有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17.(2023·柯桥模拟)某项目化小组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透明生态球。
[简介]
①生态球由透明无色弹性橡皮膜制成,球的体积随内部气压变化而变化。球内有水、沙、无机盐、水草、藻类、鱼、虾、微生物等。整个球密封后放入大水箱内,处于漂浮状态。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球内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忽略温度及外界气压对整个装置的影响。
②当生态球内某种气体含量减少时,生态球会下沉。为使球内生物正常生存,需打开照明灯并调节到一定的亮度。一段时间后,球内该种气体含量恢复,生态球上浮。
[评价]
(1)请说明该小组设计的生态球打开照明灯后实现上浮的原理。
(2)该生态球内的生物能否生存较长时间,并说明理由。
【答案】(1)打开照明灯调节到一定亮度,一段时间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球内氧气含量增加;球内气压增大导致生态球体积变大,浸没在水中的生态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所受浮力增大,此时浮力大于总重力,实现上浮;
(2)【角度一】能;生态系统成分完整,外界可以向内输入能量(太阳能),在一定时间内能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角度二】不能;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较少、结构简单,稳定性较差,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超出自动调节能力范围;
【解析】(1)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主要依靠改变重力和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得以实现的;
(2)生态球内的生物生存时间长短与否取决于整个生态系统是否稳定,能否实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8.(2023·秀洲模拟)某校九年级开展了“制作生态瓶”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小嘉同学在一玻璃瓶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后,放入若干株健壮的水草、10颗健康的活螺蛳和5条小金鱼及其他一些水生动物,再放入少量砂石以及装饰物等,进行密封处理后,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进行观察记录。
(1)该生态瓶构成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该生态瓶密封后,除阳光、热能外,任何物质都无法进入,瓶内这些动植物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是怎样获得的?
(3)需要对制作的“生态瓶”进行评价,请你拟定一条你认为最重要的指标:   。
【答案】(1)生态系统
(2)
评分标准
水平 回答
高水平回答 要点1:能找出生态瓶中三种生物成分
要点2:能结合具体的生物进行分析
要点3:能正确分析出三种生物成分具体如何实现物质利用、转化与循环
示例:水草等作为生产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金鱼、螺蛳等利用水草合成有机物和贮撒能量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呼圾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为水草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瓶内的分解者将代谢废物分解为较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水草再利用。
中水平回答 3个要点中答对2个要点
示例:草等作为生产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金鱼、螺蛳等利用水草合成的有机物和贮藏的能量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水草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低水平回答 3个要点只答对1个要点
示例:水草为生产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
错误回答或没有回答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作用混淆。
示例:金鱼、螺蛳合成有机物。
回答与情境无关或其他错误或没有回答
(3)金鱼、螺蛳存活的时间长短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某一区域内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总和;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也越好;
【解答】(1)生态瓶中既有生物因素又有非生命因素,所以属于生态系统;
(2)瓶内的这些动植物是通过如下的途径维持平衡:水草等作为生产者,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金鱼、螺蛳等利用水草合成的有机物和贮撒的能量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呼圾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为水草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瓶内的分解者将代谢废物分解为较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水草再利用。
(3)我认为生态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越久,那么该生态瓶就越完善,功能越健全,所以我认为重要的指标是 金鱼、螺蛳存活的时间长短 ;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 生物与环境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命题趋势
考点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①识别生物种群和群落,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②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③理解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
■考点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包括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如阳光、水分、温度等,都影响着生物的生存。
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蚯蚓能松土等。
3.生态因素指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生理等的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包括除自身个体以外的其他所有生物。生物因素具体表现为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互助、种间竞争、食物关系等多种形式。
■考点二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等。
2.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
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
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知识拓展】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物质流动特点:循环不息的。
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一般沿着食物链的传递而减少。
3.有毒、有害物质沿食物链传递有富集作用。
■考点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典例1: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虫草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形,使虫体内部组织被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口或头部长出具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之间的关系属于 (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物种a和物种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  )
A.水稻和稗草 B.食草昆虫和草
C.兔和鼠 D.衣藻和甲藻
◇典例2: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海带在淡水里无法生存,这说明了生物只能适应 的环境.
◆变式训练2: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一个蜂群中生活着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的主要职责是产卵,雄蜂与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酿造花蜜、建造蜂房、防御敌人等。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受精卵是发育为蜂王还是发育为工蜂,主要决定于幼虫食用蜂王浆时间的长短。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请回答:
(1)一个蜂群内的蜂王、雄蜂和全部工蜂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
(2)同样是受精卵,有的发育为蜂王,有的发育为工蜂,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的性别除受遗传物质控制外,同时还受________的影响。
(3)蜂王、雄蜂和工蜂的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________。
(4)许多将要孵出的幼蜂中,通常有多只将发育成蜂王(即“王储”),但最先孵化出的那只蜂王出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些即将孵化出来的“王储”杀死在“襁褓”中,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 。
■考点二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典例1:(2023·宁波模拟)下图是宁波著名风景胜地—东钱湖,它是浙江第一大淡水湖生态系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湖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C.生活在该湖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D.只要有生活污水排入该湖中,就会破坏该生态系统的平衡
◆变式训练1:(2022·萧山模拟)“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离世之前,渴望实现的目标之一。与其说它种在海里。不如说是一种耐盐碱水稻。海水稻除了能够克服劣土地条件,还装有一颗“红心”,由于盐碱地往往富含硒和氨基酸,是一般土地的7倍以上。所以最终海水稻的果实会呈现出一种特别漂亮的脂红色。在2022年5月,海水稻已经在江苏、山东等受盐碱地影响严重的省份试点并取得了成效,预计在未来将向全国类似土地铺开。让闲置土地重变良田,造福人类。
(1)某地海水稻田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海水稻的果实会现出一种特别漂亮的胭脂红色,这一性状是由   决定的。
(3)海水稻能适应高浓度盐碱环境,这是因为其根毛细胞液的浓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这是长期   的结果。
◇典例2:(2023·杭州)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将其发展成了我国首个国家5A级景区的湿地公园。
(1)湿地内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   ,其结构特征包括   、水平结构和时间结构。
(2)由于各种因素,有些外来植物(如凤眼莲等)进入西溪湿地,湿地内所有凤眼莲个体的总和称为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外来绿色植物属于   。为避免因某些外来植物大量繁殖对湿地的物种多样性造成危害,湿地管理部门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变式训练2:(2023·萧山模拟)如图甲所示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示意图,污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被基质、微生物和植物等净化后流入上行池,上行池中可以养殖鱼、虾,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如图乙所示为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其中A、B、C和D表示生物成分。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填“垂直”或“水平”)结构。
(2)如图乙所示,写出该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3)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虽可净化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   。
1.(2023·湖州)在太平洋某小岛上发现了新的植物物种,被命名为於茂登草。该植物开紫色小花,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从真菌处夺取营养,这种独特机制引人注目。根据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於茂登草的独特机制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生活在该岛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构成一个种群
C.从营养方式看,於茂登草属于自养型生物
D.於茂登草会开花结果,属于被子植物
2.(2021·宁波)宁波月湖景区的梧桐树因被天牛的幼虫蛀食,生长受到影响。化学防治以喷洒农药为主,导致抗药性天牛数量增多,所以效果不明显。2021年5月初,园林部门通过释放花绒寄甲成虫(花绒寄甲是天牛的天敌之一)的方法,以虫治虫。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月湖景区内所有的梧桐树构成一个群落
B.天牛的抗药性只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C.花绒寄甲与天牛构成一条食物链:天牛→花绒寄甲
D.“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具有环保、无污染等优点
3.(2023·湖州)如图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
B.图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一条食物链
C.不需要无机环境,在生物群落中就能完成碳循环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4.(2023·宁波)某生态农场采用厨余垃圾喂养黑水虻(一种腐生昆虫),黑水虻作为家禽的饲料,其粪便发酵后可给蔬菜施肥,实现了厨余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参与黑水虻粪便发酵的微生物属于   。
(2)黑水虻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   。
(3)该农场科研人员强调:农场持续良性运行的前提之一是喂养黑水虻的厨余垃圾中不能混有塑料制品、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等废弃物。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居民在投放垃圾时要自觉做到:  。
5.(2023·衢州)2023年5月11日,央视《秘境之眼》报道衢州仙霞岭自然保护区生存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
(1)黑麂被誉为“大熊猫式”的动物,它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如图是保护区内部分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相应的圆圈中。
A.树 B.羊 C.鼠 D.鹰
6.(2023·绍兴)湿地具有污水处理的功能。某公园建园初期水质达不到标准,在园内引建了如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后取得了明显效果。请结合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芦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若氮、磷含量过高的污水流入该生态系统,会导致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沉水植物死亡,之后鱼等水生动物死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7.(2023·舟山)今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如图是某地的宣传海报。
(1)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离不开众多生物的彼此协作。从2006年开始,地球上蜜蜂数量开始急剧减少,影响了植物的   过程 ,使很多植物种群不能正常繁衍而灭绝。
(2)植物多样性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但事实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大多数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
(3)建立种子库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位于云南昆明的“种子库”被誉为植物的“诺亚方舟”,里面保存了10917种植物种子,要长期保存种子除了需要密封外,还需要具有   的环境条件。
8.(2023·丽水)2023年4月26日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青藏高原有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其南部还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蜂。这里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贺源,但是由于海拔高、寒冷、干旱,植物生长缓慢。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很脆弱,一旦遇到破坏,将很难恢复甚至无法恢复。
(1)珠穆朗玛峰的形成主要是板块   的结果(填"碰撞"或“张裂");
(2)青藏高原上所有的藏羚羊是一个 (填字母);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细菌与生产者植物相比,其细胞结构上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
(4)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成分单纯、生物种类少,自动调节能力   
(5)国家通过立法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修复,有利于    (写出一点即可)
9.(2022·衢州)4月19日8时许,一头抹香鲸在浙江象山海域搁浅。经救援人员20多个小时的奋力救援,成功回归大海。
(1)鲸属于海洋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鲸搁浅是因头部受伤严重,导致大脑皮层中的    受损,而不能完成某些正常的反射活动。
(3)救援时要持续向鲸泼凉海水,防止鲸体温上升。海水凉是因为海水的    大,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升温慢。
(4)若鲸死在滩涂,细菌会分解其体内的有机物,产生大量气体,待气体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引发爆炸,造成危害。细菌细胞是原核细胞,其细胞内没有    。
11.(2021·衢州)“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随着衢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越来越多的候鸟南下衢州栖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连续3年造访龙游“天鹅湖”湿地。如图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
(1)这片湿地中的秋沙鸭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通过生态治理,该湿地的自动调节能力明显增强,分析其原因是   。
12.(2023·金华)2022年12月,”中国山水工程”人洗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该工程成行了中国”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强调了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性。研究小组调查了校园劳动实践基地生态系统,画出了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关系图及某些生物相对数量大致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A是生态系统中的   ;
(3)图2表示的是图1中的A、蜘蛛蟾蜍和蝗虫这四种生物之间的相对数量,那么图2中表示蝗虫的是    (选填”甲”“乙”“丙”或丁”);
(4)如果此食物网中蝗虫的数量大量增加,蜘蛛、食虫鸟等一些生物的数量也将随之增加,一段时间后所有生物的数量又会趋于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13.(2023·台州)加拿大一枝黄花是我国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我市目前的植被情况,发现各地均有较多生长。兴趣小组收集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相关资料:
①多年生植物,终年常绿,株高通常1米以上,甚至达到3米,能在贫瘠的土壤生长。
②每棵植株大约能产生2万颗细小种子,易随风扩散;能利用根或茎快速繁殖。
③能分泌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已造成多种野生植物灭绝。
(1)台州市内所有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总和属于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阅读上述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本地生态造成巨大威胁的原因。   
1.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B.“南橘北枳”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C.“北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春风不度玉门关”说明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2023·杭州模拟)科学家将鱼的抗冻基因注入茄子中,使茄子的抗冻能力得到提高。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冻茄子的抗冻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B.抗冻基因控制茄子的抗冻性状
C.抗冻茄子的抗冻性状能遗传给后代
D.抗冻茄子的抗冻基因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
3.(2022九下·杭州模拟)如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③可将②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盐,供①利用
C.①→②→③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D.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②积累的毒素最多
4.(2023·上城模拟)切叶蚁生活的地下蚁穴中往往有几百个蘑菇培养室,它们能把树叶采回来切成碎末,拌上自己的粪便,做成蘑菇培养基,长出来的蘑菇菌丝折断处流出的液体凝固后作为食物。切叶蚁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几个阶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蘑菇属于生产者
B.切叶蚁和蘑菇相互影响,互助互利
C.蝗虫发育的几个阶段和切叶蚁相同
D.地下蚁穴中的所有切叶蚁构成一个群落
5.(2022·南湖模拟)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被形象地称为”海中的PM2.5”“。调查显示,研究人员在浮游动物、沙蚕、贝类、鱼类以及大型鲸类等许多水生生物的肠道和组织中发现了微塑料,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9种微塑料。
(1)从海洋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沙蚕、贝类等属于   ,其误食的微塑料会通过捕食关系沿   转移和积累,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
(2)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给小鼠连续饲喂含微塑料的普通饲料,其小肠绒毛数量减少且排列散乱甚至消失,说明微塑料会影响小鼠的   功能。
6.(2022·温州模拟)浙江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是在水田里既能种水稻,也能养鱼,实现稻鱼共生。水稻成为鱼的食物来源与休息场所,而鱼又能为水稻除虫、翻松泥土,稻鱼相互帮助、和谐共生,充分发挥了水田的使用价值。
(1)请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
(2)把鲤鱼放进稻田里养殖,通过不断筛选,经过近千年终于培育出了适合养在田里的鲤鱼变种------田鱼,这是长期   的结果。
(3)田鱼通体鲜红,外形美观。田鱼的体色是由   控制的。
7.(2023·鹿城模拟)海水稻的成功种植和推广,能缓解粮食危机。海水稻一般在4月底5月初播种,海水稻的米粒红如胭脂,闻起来有独特的清香。
(1)海水稻的生殖方式是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盐碱地里的所有海水稻属于   。
(3)海水稻在盐碱地中既可以吸收自己需要的水分,又可以阻止多余盐分进入细胞,主要发挥作用的是细胞结构中的   。
8.(2023·柯桥模拟)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大幅度的减少白色污染。可降解吸管以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该类吸管用后经处理粉碎后撒入池塘,作为肥料,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
(1)该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写出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3)该池塘生态系统比海洋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   就越弱;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富集若该生态系统被农药污染,且该农药在生物体内无法分解,则体内含农药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9.(2023·温州模拟)如图所示为人工改造后的某地溪流,原来湍急的流水变得平缓,蜿蜒不平的河道变得平坦,自然河岸被垂直的混凝土堤坝所替代。结果飞溅的水花大大减少,石缝和泥洞大量消失,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削减。
(1)从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看,水中的溶解氧属于   成分。按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特征分,溪流中的鱼类属于   。
(2)人工改造后的溪流,水体自净能力大大下降。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分析,其本质原因是   。
10.(2022·椒江模拟)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相对”零排放”。如图一表示某荒漠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共有   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动物,则b代表   。
(2)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化石燃料的燃烧为人类提供了能量,但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同时产生的大量气体造成了   的增强,加剧了全球变暖。
(3)图二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填序号)过程开始,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特点是   。
11.(2023九下·义乌模拟)《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才过去两年就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效,甚至以往十分难见的长江江豚,而今也三三五五时不时跃出水面,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可见长江的生态是真的有在得到改善。两年的时间,长江生态系统里面草鱼、鲫鱼等食草性鱼类迅速增加,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这些鱼类的大量增加,也为肉食性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那么对种群恢复起来自然也就更有利了。少数几种鱼的数量增加,并不是禁渔的最终目的,只有当长江生态下所有生物的数量都增加到一定层级的时候,整个计划才算成功。
(1)长江从生态学的角度可以看成   (选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或“生态系统”)。
(2)长江的鱼在增多,许多人担心再禁下去会超出环境的承载度,甚至达到泛滥的地步。事实上大家不需要太过担心,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
(3)如图是小乐对江豚、白鳍豚、中华鲟和扬子鳄等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编制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若C是白鳍豚,则3a处填写内容是   。
(4)白鳍豚和江豚都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从分类等级上看,白鳍豚和江豚都属于脊椎动物中的   纲。
12.(2023·金华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
(2)图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作用变成有机物。(填序号)
(3)若在一定时间内,该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
A.a=b+c B.a<b+c C.a>b+c D.c=a+b
(4)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    。
13.(2023·龙湾模拟)多肉植物种类繁多,长相也各不相同,正值兔年,碧光环因其形似“小兔子”(如图) ,迅速成为网红多肉植物。
(1)碧光环的“兔子耳朵”实际上是肉质的叶,该性状由   决定。
(2)碧光环的叶片上有特殊的泡状细胞,里面储存着水等物质,气孔数远较其他植物少,且深埋在表皮凹陷的坑内。据此推测碧光环原产地的环境特点是   。
(3)为了促使多肉植物加快生长,采取了相应措施: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大室内的昼夜温差,晚上适当提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请结合下述材料分析采用以上措施的原因。   
材料1: 多肉植物在代谢方式上和其它植物有所不同,其特点是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吸收二氧化碳,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气温越低,二氧化碳吸收越多。
材料2:夜间吸收的二氧化碳储存在液泡中,白天释放。
14.(2023·定海模拟)图甲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甲写出一条含有蛙的食物链    。
(2)图乙中A,B,C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图甲中的蛙对应图乙中的成分是    (填字母)。
(3)结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说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并解释原因。
15.(2023·杭州模拟)微藻是一类藻类植物,分布广泛,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开发和应用。
(1)图甲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藻.若要进一步观察微藻A的内部结构,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选填序号)。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 ②向左移动装片 ③向右移动装片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2)图乙是科学家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微藻利用分解罐中微生物    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为宇航员提供氧气,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若将微藻移植到月球表面,微藻能否继续存活?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
16.(2023·龙湾模拟)潜流带是河流或溪流连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甲),它有效地连接着河流的陆地、地表和地下成分。图乙为某潜流带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
(1)图乙生态系统中还未标出的组成成分是   。
(2)据图乙,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3)在城市规划中,很多城市的溪流被截弯取直,河岸得到加固,这些举措往 往会毁坏潜流带,导致溪流变得脆弱甚至枯竭。专家提出修复和重建潜流带,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此两位同学展开了争辩:
观点 观点反驳
小龙:引入鱼类、无脊椎动物等生物,使生
物种类、数量更多。 小明:外来物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
程度的破坏。
支持的依据: 支持的依据:
请选择一位同学的观点,写出支持该观点的依据。   。
17.(2023·柯桥模拟)某项目化小组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透明生态球。
[简介]
①生态球由透明无色弹性橡皮膜制成,球的体积随内部气压变化而变化。球内有水、沙、无机盐、水草、藻类、鱼、虾、微生物等。整个球密封后放入大水箱内,处于漂浮状态。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球内二氧化碳含量稳定。忽略温度及外界气压对整个装置的影响。
②当生态球内某种气体含量减少时,生态球会下沉。为使球内生物正常生存,需打开照明灯并调节到一定的亮度。一段时间后,球内该种气体含量恢复,生态球上浮。
[评价]
(1)请说明该小组设计的生态球打开照明灯后实现上浮的原理。
(2)该生态球内的生物能否生存较长时间,并说明理由。
18.(2023·秀洲模拟)某校九年级开展了“制作生态瓶”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小嘉同学在一玻璃瓶内装入一定量的水后,放入若干株健壮的水草、10颗健康的活螺蛳和5条小金鱼及其他一些水生动物,再放入少量砂石以及装饰物等,进行密封处理后,放在光线良好的地方,进行观察记录。
(1)该生态瓶构成一个   (选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2)该生态瓶密封后,除阳光、热能外,任何物质都无法进入,瓶内这些动植物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是怎样获得的?
(3)需要对制作的“生态瓶”进行评价,请你拟定一条你认为最重要的指标:   。
备考指南
知识导图
考点梳理
考点突破
真题在线
专项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