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第一战复习《现代文阅读》(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语文第一战复习《现代文阅读》(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20:2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升初第一战复习《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小题)
1.(2021 资阳模拟)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杜鹃(郭沫若)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zhí zhú);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善于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事情。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jiù)。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下列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A.敝同乡(自己)
B.踯躅(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C.营巢(建造)
D.任其咎(责备)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省略没有说完的内容。
B.省略同类词语。
C.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D.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
(3)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A.塑造一个民族乃至东方传统文化观念的象征:杜鹃,点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B.将杜鹃在中国乃至东方所引发的心理情态作了概括性描述,与下文关于杜鹃的实际情况形成鲜明对照。
C.塑造一个民族乃至东方文化传统观念的象征:杜鹃,与下文关于杜鹃的实际情况的说明形成鲜明对照。
D.将杜鹃在中国乃至东方所引发的心理情态作了概括性描述,点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4)你认为文中“现在”的“人面杜鹃”不是指   
A.当时侵入中国的日本侵略者。
B.当时社会上穷凶极恶的杀人犯。
C.当时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D.当时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反动文人。
(5)写此文时,作者因受国民党统治者的迫害避居日本。文章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前面写杜鹃的   的习性,实际上隐喻了   ;写   的莺,实际上隐喻了   。
(6)在文中“莺”做了哪些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说“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
   
   
(7)最后一段中提到“将来会怎样呢?……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你觉得将来会怎样?
   
   
(8)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喜欢杜鹃这种鸟吗?为什么?
   
   
2.(2021 赛罕区)课外阅读。
不落别处
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灰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他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的一种感谢和祝福的表达。
和老人还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下雪天,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了老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中奖,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文中共有三处画横线的句子,其中第衣处是对老人    的描写,后两处是对老人    、   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老人的外表虽然是    的,但他的内心却是    的。
(2)文中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有什么作用?
   
   
(3)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写写它们不同的含义。
第一次:   
第二次:   
(4)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2021 邹平市模拟)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功名难夺报国心
在近代科学史上,有三位科学家功不可没。他们是:詹天佑、冯如、谭根。他们的一生是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一生。
1903年,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工程面前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当他决定铁路要在尽是悬崖峭壁的地方通过时,外国人惊奇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生呢!”但是詹天佑最终用成功的事实回击了他们的嘲讽。
勤杂工出身的冯如,从小就胸怀大志。1910年,27岁的冯如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参加了国际比赛,战胜众多强手,荣获国际飞行协会颁发的优等证书。
与冯如同时代的谭根于21岁时就自己制造了水上飞机,在万国飞机制造大会上赢得了金牌。有一次他驾机飞越菲律宾的一座著名火山,被公认为“执全世界飞行家之牛耳的人”。
他们三人不畏艰险,登上了科学的高峰,他们用自己不凡的业绩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聪明智慧,使自命不凡的外国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是有才能的。
中国人不仅有才能,还很有志气,不仅爱科学,而且更爱自己的祖国。
京张铁路建成后,美国某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领仪式。这时,詹天佑肩负着修建川粤汉铁路的重任,便毅然谢绝了那所大学的邀请。冯如在科学上获得成就后,外国人曾经以重金聘请他。可是冯如却说:“我衷心希望把自己菲薄的才能贡献给祖国。”为此,他在1911年将自己在美国创办的飞行器公司迁回广州。
年轻的谭根也始终不为名利所诱。1915年,他抱着宏大的志向,从美国回到广州开办航空学校,只是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他才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今天有些人所缺少的正是他们的这种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他们只看到国外的高薪和待遇,从未想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有人虽然拥有某种知识和专长,却把它视为获得个人地位和物质享受的资本。在他们看来,与其在国内艰苦奋斗一辈子,还不如趁早到国外享受生活。
詹天佑、冯如、谭根在我们在我国科学史上是永远值得记载的先驱。他们那种“功名难夺报国心”的崇高品格,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1)填空:画线句子是对冯如的   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他   的决心。
(2)为了证明“中国人不仅有才能,还很有志气,不仅爱科学,而且更爱自己的祖国”,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请简要概括。
   
   
(3)标题“功名难夺报国心”的含义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4)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涌现了无数像詹天佑、冯如、谭根一样的科学家,从中选择一位你熟悉的现代科学家,简单说说他的事迹。
   
   
4.(2021 温州模拟)课外阅读。
药品说明书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小儿感冒颗粒
(成分)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疾黏、咽喉肿痛;流感见上述症者。
(规格)每袋装12克
(用法用量)用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半袋,一岁至三岁一次半袋—1袋,四岁至七岁一次1——1.5袋,八岁至十二岁一次2袋,一日2次。
(注意事项)①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②风寒感冒者不适用。③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④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⑤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⑥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⑦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⑧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文本分新阅读药品说明书,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媛媛感冒冲服了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又服了小儿感冒颗粒。   
②媛媛10岁了,一天喝了三次小儿感冒颗粒,每次喝两袋。   
③媛媛服用了三天症状不见好转,妈妈带她到医院就诊。   
④媛媛是过敏体质,感冒期间服用了小儿感冒颗粒。   
(2)体温39℃,可以服用此药吗?为什么?
 
   
(3)为什么“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5.(2021 涪陵区模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宝岛台湾
台湾岛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
台湾的西部是平原,中部和东部是山地。玉山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海拔4000米,山顶冬天积雪,晶莹耀目,远看如玉。
日月潭是岛上天然湖泊。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湖水清澈,平滑如镜。岸边绿草如茵,鲜花艳丽,四周群山环绕,林木青葱,山水相映。日月潭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台湾岛西部平原盛产稻米和甘蔗,人们叫它“米仓”和“糖库”。台湾岛鲜果四季不断,出产最多的是香蕉和菠萝,一向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台湾岛上树木繁荣,高山地区有密密层层的针叶林。台湾岛总面积占森林面积的一半还多,是我国木材的重要产地,被称为“绿色宝库”。
台湾岛还有许多矿产和水产。地下埋藏的石油,金等矿产有一百多种。周围广阔的海洋里有着丰富的水产,仅鱼类就五百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鲨鲑鱼和鳗鱼等。
台湾不仅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宝岛,而且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史。千百年来,那里人民为开发和保卫领土台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当前,海峡两岸人民正渴望着早日团聚,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我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1)第六自然段有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改正过来。
(2)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神圣——    晶莹——    富饶——    著名——   
(3)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用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台湾的美丽主要指:   、   。
(5)台湾的富饶主要指:   、   、   。
(6)句子“地下埋藏的石油,金等矿产有一百多种。周围广阔的海洋里有着丰富的水产,仅鱼类就五百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鲨鲑鱼和鳗鱼等”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7)文章用了    结构。
6.(2021 张家界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露珠赞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每年夏秋之际,我喜欢早起在野外散步。此时残月如钩,晨星闪烁,绿柳和庄稼低语,微风吹来,格外清爽。
当东方露出鱼肚白的时候,首先扑入眼帘的是盛装的大地,火红的高粱,金色的谷子……拼成了五彩缤纷的地毯。望着眼前的美景,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晨光慢慢退去,火红的太阳撩开了它的面纱;万道霞光映照着一个美妙的崭(zh3n)新的世界。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晶莹的珍珠,一颗 两颗 千颗 万颗 啊 露珠 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欢的露珠。
露珠的身影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了禾苗,而对禾苗从无所求。
(1)给短文第四自然段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一颗   两颗   千颗   万颗   啊   露珠   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欢的露珠。
(2)我会填。
   的高粱    的谷子    的地毯
   的太阳    的珍珠    的宝石
(3)题目“露珠赞”中“赞”的意思是   。
A.帮助
B.称赞
C.一种文体,内容是称赞人或物的
(4)找出表现露珠精神的句子。
   
   
7.(2021 上饶模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预报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市万籁俱寂,一片宁静,整个城市正在沉睡之中。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灾难正在向这个城市袭来。1时,2时,当3时42分时,突然,大地发出了可怕的怒吼,唐山市上空电光闪闪,惊雷震荡,城市剧烈地摇晃起来。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了。
看来,人们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灾难的降临,甚至连一点预感都没有。可是事后人们回忆,就在这次地震的前一天,7月27日上午10点钟,唐山市滦南县王东庄的一位农民看见,在棉花地里见到大老鼠叼着小老鼠跑着,小老鼠咬着尾巴,排成一串跟着。7月25日上午,抚宁县徐庄,有人发现近100只黄鼠狼从一堵古墙里倾巢而出,大黄鼠狼有的背着小的,有的叼着小的,向村里转移。当天傍晚,又有10多只黄鼠狼围着一棵核桃树打转。7月26日和27日,黄鼠狼又陆续向村外转移。那几天,黄鼠狼不停地嚎叫,很不安宁。
昌黎县有一家养了二三百只鸽子,地震前一两个小时,鸽子全部飞出窝,把主人和邻居都闹醒了。大家出来看了,随后又进屋睡觉,但刚一躺下,大地震就发生了。
这一连串的异常怎能不使人感到惊奇?震前动物为什么会发生异常反应呢?地震源以什么信号刺激了动物?动物又以什么感觉器官接受了这些信号?这些问题至今还是一个谜……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安静——   
来临——   
(2)短文中“这一连串的异常怎能不使人感到惊奇?”是反问句,请你给它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短文主要写了什么?请你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8.(2021 罗湖区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能吃虫。夏天,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草。毛毡草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小时,小虫子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放交响乐。日子久了,竟然发现他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有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过了30厘米。
此外,还有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1)请为文章拟一个题目。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毛毡草能分泌出含有很甜的味道和香气的液体,   小虫,然后   小虫。
②听音乐的花木、稻子比没听音乐的同样的花木、稻子长得   。
(3)短文重点介绍了   、   的奇妙之处,简略地介绍了奇妙的   、   、   。
9.(2021 滨州模拟)
二维码时代
①如今,大部分人早就接触过二维码。用专业名词来解释,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可看作条形码的升级版,它诞生于1980年,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能够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编码”成一个图形,当用特定软件扫描这些图形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能显示出来。
②实际上,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方式,已在美国、德国、日本等众多国家的警察、外交、军事、税务、商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常用于各类证件、票据及货物运输的管理。
③对于普通人,到底怎么使用二维码呢?很简单,下载一款手机二维码软件,启动手机摄像头,对准产品的二维码轻轻一扫描,这样“拍一下,扫一下”,就可以获取产品隐藏的信息,全过程只需几秒钟。
④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对方的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想到哪家餐馆吃饭,上网扫描一下它的二维码,餐馆地址、招牌菜、网友评价、消费水准等信息一应俱全;超市购物,拍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来龙去脉”就会映入眼帘……
⑤二维码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比如,报纸广告信息承载量小,而如果在旁边印上二维码,读者只需”一拍一扫”,就可直接进入公司网站,获取更多的信息。你其至还可以去下载二维码制作软件,把自己想要存储的信息“放”进这小小的黑白方块,制作属于自己的二维码。
⑥二维码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正经历着二维码时代的奇妙之旅。
(有删改)
(1)本文介绍了二维码是什么、   、   等相关知识。
(2)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二维码。
   
   
(3)第5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小小的二维码成了时尚新宠儿,“码”时代来势汹汹,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你能写出一个吗?
   
   
10.(2021 青岛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勇气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的“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了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脸地打了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里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良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 比尔;挺身而出,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旅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1)把下列划线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l    k    w   j   
欺凌 羞愧 毫无畏惧
(2)根据已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②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凶猛。   
描述使罗伯特 比尔与拜伦的性格跃然纸上,你能说说他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吗?
   
   
(4)对罗伯特 比尔给予帮助的方法是“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你赞成这种方式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5)文章对你的校园生活有启示和帮助吗?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11.(2021 青岛模拟)课外阅读。
海滨仲夏夜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的天空,呈现出一片肃穆。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渐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吹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短文按   顺序,描绘了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渐浓这段时间里海滨仲夏夜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   之情。
(2)下列句子中的“灯”分别指什么?写在横线上。
①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②夜色渐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③而城市各处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   
(3)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展开想象,说说作者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12.(2021 达州模拟)课外阅读轩。
祖母的启蒙
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
②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③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
④“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⑤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1)第②段中加点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
   
   
(2)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   。
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
(3)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出来。
①作者刚懂事时候,祖母为其讲述孝德故事,启发作者的心智。
②   。
③幼儿园、三年困难时期,祖母夸作者懂得谦让,让作者倍感心安
④   。
(4)其中哪些事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详写事件有   。
原因是:    。
(5)文中突出了祖母的什么品质?   
13.(2021 南充模拟)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树叶的悄悄话
秋风吹呀吹,树叶都在悄悄说话。
梧桐叶在风中瑟(sè)瑟发抖说:“落吧,落吧,到土地妈妈的怀里去吧,那儿多温暖。”他们说着纷纷飘落地面。
银杏叶说:“飞吧,飞吧,让我们去做一次快活的飞行!”他们真的飞起来了,像一只只金黄的蝴蝶。
香樟(zhāng)树的叶子又浓又密,他们也在低声商量(shāng liang):“落,还是不落?”
老树干听了难过地说:“你们离开了我,我多么孤(gū)单呀!”樟树叶想起了火热的夏天,树干不断(duàn)送来清甜的汁(zhī)水,现在怎么能抛开树干呢?他留了下来。
冬天,北风刮(guā),大雪飘,樟树叶紧紧抱住树干,在冰天雪地里显出一团苍翠的绿色。
春天来了,树上发了新叶,那些老樟树叶子对树干说:“我们陪伴你度过了冬天,现在让新叶来和你做伴吧!”说着从树上飘落下来。
樟树干点点头说:“   。”
(1)短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   )叶、(   )叶和(   )叶都在悄悄说话。秋风吹起的日子里,梧桐叶、银杏叶都从树干上(   )了下来,只有樟树叶(   )了下来。
(2)“抛”字我不认识,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先查(   )部,再查(   )画。查字典后我知道这个字念“pāo”。
(3)用“√”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树干(gān gàn) (   )
②难过(nàn nán) (   )
(4)照样子,写一写。
例:叶子又(浓)又(密)
①汁水又(   )又(   )
②果子又(   )又(   )
(5)听了老樟树叶的话,樟树干会说些什么呢?请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横线上写一写。
14.
能给予就不贫穷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们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么?上面歪歪粗粗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是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
节日很快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孩写的一段话:“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正真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了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布鞋不一样。于是有了后面的对话:“爸爸在哪上班?”“爸爸在家,下岗了。”“妈妈呢?”“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看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才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她说。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她笑了。“能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她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了教室,问大家为什么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好看,因为自己爱漂亮的妈妈也会花很多钱买布鞋穿。有的同学说,透气,因为自己怕晤脚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爷爷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她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俗,透气,舒适,有益健康。”他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女孩脸上的笑容很美。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在这句话中两个引号分别起什么作用?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意重’啊!”在文中找出和这句话照应的语句。
   
   
为什么同学们不再说女孩穷了?
   
   
请你说说老师对待女孩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 
   
   
15.(2020 集美区)
没意思国王
①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国王。他住在一间画廊的一幅油画里,油画里有一座金灿灿的城堡,国王每天就待在那儿。国王有一个名字叫没意思,为什么会叫没意思呢?因为他每天醒来最爱说的话就是﹣﹣没意思。
②“城堡前的那一大朵蔷薇花总是盛开着,没意思。”瞧,他会这么说。
③“饭桌上的菜每天都是香喷喷的牛排拌饭,没意思。”瞧,他也会这么说。
④“城堡屋顶上的星星灯每天都是亮晶晶的,没意思。”瞧,他还会这么说。
⑤这个没意思啊,那个没意思,总之他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没意思。可是住在他周围的好几个国王都不这么想。虽然他们也住在油画里,虽然他们的城堡没有没意思国王的城堡大,也没有没意思国王的城堡漂亮,但是每天他们都觉得自己周围的一切有意思极了!就拿住在玫瑰花城堡里的花朵国王来说吧,每天他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能听着他窗前的刺儿最多的玫瑰花唱一首起床歌,他会在欢乐的音符下把牙齿刷得白白净净的。对了,住在黑山林城堡里的甜树莓国王,每天他觉得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爬到黑山谷城堡的最顶层,闻一闻门前最高的那棵老榆树枝上的红森林果。
⑥除了这两个国王,还有住在红枫叶城堡里的落叶国王、住在椰子果城堡里的酸橙汁国王、住在泥巴壳城堡里的灰溜溜国王……他们每周还会给隔壁的国王写信,把自己觉得的有意思的事情都写进信纸里面去。
⑦没意思国王当然也收到了许多封来自隔壁花朵国王的信,可他并不愿意打开去看,也不愿意写一封回信,因为他觉得这么做的话,简直太没意思了!
⑧有那么一天,没意思国王的信箱里收到的不再是花朵国王的信了,而变成了一张粉红色的邀请卡,再后来的每一周他都会收到一张粉红色邀请卡。当这些邀请卡变成粉红色的小塔一样高的时候,花朵国王敲响了没意思国王的城堡的大门。
⑨“要知道,每周末夜晚我们都会举办一个有意思茶话会,可每次就差您一个国王。”花朵国王手里拿着一张粉红色的邀请卡。
⑩“许多国王的茶话会?那该多没意思!”没意思国王皱了皱眉。
“如果您觉得没意思,我倒有个主意﹣﹣不如,今天晚上就在您的没意思城堡里举办一场茶话会吧,反正您觉得这里也没意思,就不怕更没意思啦!”花朵国王笑着说。
“有道理!那就这么定了吧!”没意思国王点了点头。
于是,到了夜晚,花朵国王、甜树莓国王、落叶国王、酸橙汁国王、灰溜溜国王等国王都来了,他们还带了许多花果茶。
“哎呀呀,这朵蔷薇花太美了!”甜树莓国王高喊道。
“哎呦喂,香喷喷的牛排拌饭太棒了!”落叶国王拍起了手。
“哇呀呀,城堡里的星星灯太闪亮了!”酸橙汁国王跳了起来。
这些国王都太开心了,茶话会上,他们将没意思国王围成了一圈,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没意思城堡里有意思的地方。
这里真的这么有意思吗?没意思国王一直闷头喝着一杯山楂汁,脸也红红的,他本想问这么一句,可是他觉得很不好意思。
也许明天我是该多换个角度想一些有意思的事儿了﹣﹣反正最后他是这么想的。
哦,对了,在茶话会结束的时候,没意思国王终于还是说了一句话:“   。”
(1)“爬到黑山谷城堡的顶层去闻一闻红森林果”是哪个国王最喜欢做的事?   
A.花朵国王
B.甜树莓国王
C.落叶国王
D.酸橙汁国王
(2)没意思国王最后为什么同意参加茶话会?   
A.花朵国王的邀请让他心动了。
B.每周末的茶话会都缺他一个人。
C.因为茶话会是在他的城堡举行的。
D.他已经够没意思了,不怕更没意思了。
(3)文章结尾的横线上,你觉得填上哪个句子最合适?   
A.怎么办,我还是觉得挺没有意思的?
B.大家你一言,我一句太吵了,真没意思。
C.下周末,我还可以加入有意思茶话会吗?
D.今天太开心了,一切都是这么有意思!
(4)文章多处将“没意思国王”和“其他国王”进行对比,这样写的好处是   
A.突出了没意思国王对生活的淡漠。
B.说明了没意思国王的城堡没有乐趣。
C.生动体现出其他国王对生活的热爱。
D.强调其他国王善于发现生活的乐趣。
(5)如果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体现文章的中心,你觉得哪一个标题最合适?   
A.总有一处风景适合你
B.从内心做一个有意思的人
C.生活处处都有美
D.做国王是多没意思的一件事
(6)读完文章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或你的经历谈谈。
   
   
(7)文章第 ﹣ 段加点的词语,如果直接换成“说”,是否会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
   
   
16.(2019 三山区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象和猴子
从前,一头大象跟一只猴子吵架。大象身体壮实,非常自豪地说道:“你瞧,我个子大,体格壮,能推倒一棵大树,你呢?”
猴子引以为傲的是会爬树,说道:“我会爬树。你能爬到树上,用尾巴把自己倒挂在树枝上吗?”
他俩互不服气,去找猫头鹰评理。猫头鹰对他们说:“你们瞧,河对面有一棵又高又大的果树,你们去把果子给我摘下来,我再评理。”
于是大象和猴子来到河边。然而,(奔驰 奔腾)的河水把猴子吓住了。
“还是站到我的背上来吧!”大象骄傲地说,“我个子大,体格壮,在(急 水)流里游泳,我可不在乎。”
猴子爬到大象背上,他俩很快地过了河。
高大的果树(屹立 耸立)在河边,成熟的果子(挂 长)在树梢上。大象想用鼻子够果子,果树太高够不着;想把大树推倒,树太大又推不动。
“这回该看我的了。”猴子自豪地说,“爬树是我的拿手好戏。”说罢,敏捷地爬了上去,摘下了树梢上的果子。
他们渡河回来,把果子交给了猫头鹰。
“现在能给我们讲讲,谁比谁强吗?”大象和猴子一齐说道。
“这个问题,谁能答得上来呢?”猫头鹰说,“你们俩谁也不能单独把果子摘回来。现在你们摘回来了,是你们发挥了各自的特长:一个负责渡河,一个负责摘果子。”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词
(奔驰 奔腾)   的河水 (急 水)   流
(屹立 耸立)   在河边 (挂 长)   在树梢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并写一句话。
引以为傲:   。
造句:   。
(3)大象的特长是   ,猴子的特长是   。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读了短文,你能想到哪些谚语?
   
   
17.(2021 宁波模拟)课外阅读。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高,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来,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暇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书昭然可见……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亲留下来的呢。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终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镜 境)   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专 钻)   研一本《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 剪)   药,又进行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进行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上进行试针,感觉针刺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给我母亲进行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希 稀)   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有改动)
(1)在文中选择正确的字,。
(2)给下面汉字加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厨   (   )  耆   (   ) 尤   (   )
(3)“母亲感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秉承”的意思是   ,“父亲的精神”是指   。
(4)“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联系全文,想想“书香”指的是什么。
   
   
18.(2021 温州模拟)阅读,回答问题。
说“宽容”
“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化力。
我国战国时代,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触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共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为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给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的由来。
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
《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个台阶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难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这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笔墨的语言,恶语相侵,进而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呢?为什么对别人不宽容一下呢?
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
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这一下触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
居功自傲:   
②用不能形诸笔墨的语言,恶语相侵,进而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
两败俱伤:   
(2)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文中所列举的三个事例,概括起来分别是   、张英“让地三尺”感化邻居、   。
(4)文中画线句子阐述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读完上文,你有哪些感受?
   
19.(2020 城阳区)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毕业赠言
诸位毕业同学:
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急需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三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四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选择!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再会了!你们的母校眼睁睁地要看你们十年之后成什么器。
(1)胡适先生给学生讲话的主题是   ,这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短文的第二自然段是按照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的。从   、   、   三个方面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中心点进行论述的?
   
   
(4)选出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些论述方法。
A.引用论证
B.对比论证
C.举例论证
①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作,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   
②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③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5)马上要结束小学的学业了,你打算在以后的求学生活中怎样做学问?
   
   
20.(2020 苍南县)
疫期阅读,回归经典
①法国哲学家阿兰曾说:“书籍是幸福时期的欢乐,痛苦时期的慰藉。”疫情当前,很多人的身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震动。书籍,是治愈心灵的良药,经典图书更是给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
②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经典阅读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回归。武汉方舱医院里的“读书哥”,躺在病床上,戴着口罩,仍专心致志看着《政治秩序的起源》,获得无数人点赞。因专业权威而走红的医生张文宏也在采访中表示“在焦虑的状态下,看书是非常好的调剂之一”,百忙之中他坚持阅读了《鼠疫》《血疫》等瘟疫主题经典图书。
③当疫情打乱了我们的生活,无数人被迫隔离在家时,当我们需要探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命题时,经典图书能够带我们“跳出问题”找到答案,因为它们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宽广的世界。如《鼠疫》中写道:“如果说世上有什么东西值得永远向往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真情。”我们在疫情之中看到了许多的人间真情,人性的光芒带我们走出苦难,而经典作品则带我们回归常识,凝聚共识,走向崇高。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作者的观点?请摘录。
   
(2)作者在第②自然段中用了两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①“读书哥”病床看书
②   
(3)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引用了法国哲学家阿兰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1.(2020 吴江区模拟)阅读说理文《“舌尖”上的争议》,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争议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 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舌尖”上的争议》是一篇说理文章,请摘抄文中表达中心观点的句子。
   
(2)阅读①②段,说说“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哪两点?
①   
②   
(3)第③段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
   
   
22.(2021 通榆县模拟)阅读名著《老人与海(节选)》,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节选)
①大约夜里十点的时候,他看见了城市的灯火映在天际的反光。起初只能依稀看出,就像月亮升起前天上的微光。然后一步步地看清楚了,就在此刻正被越来越大的风刮到波涛汹涌的海洋的另一边。他驶进了这反光的圈子,他想,要不了多久就能驶到湾流的边缘了。
现在事情过去了,他想。它们也许还会再来袭击我。不过,一个人在黑夜里,没有武器,怎样能对付它们呢?他这时身子僵硬、疼痛,在夜晚的寒气里,他的伤口和身上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在发痛。我希望不必再斗了,他想。我真希望不必再斗了。
但是到了午夜,他又搏斗了,而这一回他明白搏斗也是徒劳。它们是成群袭来的,朝那鱼直扑,他只看见它们的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还有它们的磷光。他朝它们的头打去,听到上下颚啪地咬住的声音,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了鱼使船摇晃的声音。他看不清目标,只能感觉到,听到,就不顾死活地挥棍打去,他感到什么东西攫住了棍子,它就此丢了。
②他把舵把从舵上猛地扭下,用它又打又砍,双手攥住了一次次朝下戳去。可是它们此刻都在前面船头边,一条接一条地蹿上来,成群地一起来,咬下一块块鱼肉,当它们转身再来时,这些鱼肉在水面下发亮。
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撕咬起来,他知道这下子可完了。他把舵把朝鲨鱼的脑袋抡去,打在它咬住厚实的鱼头的两颚上,那儿的肉咬不下来。他抡了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见舵把啪的断了,就把断下的把手向鲨鱼扎去。他感到它扎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再把它扎进去。鲨鱼松了嘴,一翻身就走了。这是前来的这群鲨鱼中最末的一条。它们再也没有什么可吃的了。
老人这时简直喘不过气来,觉得嘴里有股怪味儿。这味儿带着铜腥气,甜滋滋的,他一时害怕起来,但是这味儿并不太浓。
③他回到船艄,船还是好好的,他想。
④“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1)文中的“他”指的是   。
A.渔夫
B.鲨鱼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选一选。
A.语言描写 B.环境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①:   
②:   
③:   
④:   
(3)短文花了大量笔墨描写鲨鱼,作用是   
A.表现这片海域不宜捕鱼,鲨鱼太多,困难很大。
B.说明海洋里鲨鱼很多,对人类的威胁很大。
C.从侧面衬托了渔夫顽强不屈、坚毅果敢的性格特点。
D.说明渔夫不怕危险,敢于冒险。
(4)“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是全文的   句,这个句子的意思是:   。
23.(2021 淮上区模拟)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
二战时期,在一座纳粹德国的集中营里,关押着很多犹太人。他们遭受着纳粹无情的折磨和杀害,人数在不断减少。
有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和她的母亲一起被关在集中营里。一天,她的母亲和另一些妇女被纳粹士兵带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当小女孩问大人她的妈妈去哪里了,大人们流着泪对小女孩说:“你的妈妈去寻找你的爸爸了,不久就会回来的。”小女孩相信了,她不再哭泣和询问,而是唱起妈妈教给她的许多儿歌。她还不时爬上囚室的小窗,向外张望着,希望看到妈妈回来。
小女孩没有等到妈妈回来,就在一天清晨被纳粹士兵用刺刀驱赶着,将她和数万名犹太人逼上了刑场。刑场上早就挖好了很大的深坑,他们将一起被活活埋葬在这里。
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被纳粹士兵残酷地推下深坑,当一个纳粹士兵伸手要将小女孩推进深坑中的时候,她睁大漂亮的眼睛对士兵说:“叔叔,请你把我埋得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纳粹士兵伸出的手僵在了那里,刑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抽泣声,接着是一阵愤怒的呼喊。
人们最后谁也没能逃出纳粹的魔掌。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话语却撞痛了人们的心,让人们在死亡之前找回了人性的尊严和力量。
(选自《让我长大的一句话》,青岛出版社)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折磨﹣   
②不时﹣   
③张望﹣   
④希望﹣   
(2)“纯真无邪”的意思是   。它的反义词是   。
(3)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   
A.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与爱怜。
B.表达对埋葬小女孩那个纳粹士兵的赞美。
C.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怒与控诉以及对人性的赞美。
(4)“纳粹士兵伸着的手僵在了那里”是因为什么?
(5)用“ ”在文中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话,并写出你读后的感想。
24.(2019 凌海市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穷人》片断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放着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只有死人才是这副模样。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手苍白僵硬,像要抓住什么东西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胖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她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寒冷”,请指出这句环境描写能说明什么。
   
(2)请画出文中对西蒙和两个孩子的肖像描写语句,并指出作者写这两处肖像意在说明什么。
   
(3)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她的心里也有些矛盾,这矛盾体现在哪里,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桑娜让西蒙的孩子同她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这说明什么?
   
(5)桑娜的高尚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结合你知道的事件谈一谈,好吗?(80字以内)
   
25.(2019 商丘模拟)
对手,你好
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牧场主又请来了医生防疫治病。但是,不知为什么,疫病还是不断地发生,没办法,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去请几只狼来,放回到附近的山里去。
原来,狼先生先前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骚扰,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粮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件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现在,人类之所以保护生物,就是让生物链不致隔断,换句话说,就是让每种生物都有对手。
有对手,保有警惕,便不失活力。这 个道理人类亦然。当年七国称雄,秦便图强自新;一旦六国并入秦的版图,没了敌人,秦国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了。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好东西,就是因为竞争使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每个人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坛,击垮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麻木和纵欲,终至因罪下狱。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在人生漫漫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或许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妨说一声:“你好,对手。”
(1)本文第1自然段中加点字“请”是作者精心设计选择的一个动词,联系下文看,选择这个词是因为   
(2)“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件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3)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看,第5自然段开头的画线句“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作用是什么?
   
下列说法,哪两项是正确的?( )
A.本文颇具新意,指出只有狼的存在,才有羊群的发展。
B.本文的主要意图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是一致的。
C.本文意在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竞争,锐意进取,并且告诫人们不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D.本文作者认为,泰森由于击败了所有的对手,所以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E.正因为对手是人生路上的朋友,所以本文作者亲切地向对手致意“你好”。
(5)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精选了三件事,第二件事主要写了什么?
   
   
(6)你在生活、学习上有“对手”吗?你怎样和他(她)相处?
   
26.(2021 应城市模拟)认真阅读短文,再完成题目。
上个月,母亲对我说,她怀疑电话公司的话费有问题,但不知怎么去查,只好让我走一趟了。
说起来,   的母亲能够解放思想配手机,也算是小院里的一大热点新闻。配手机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找儿女们方便,最关键的,还是小妹的一部旧手机没地方处理,准备将它扔向垃圾堆,母亲看着心疼,就直接回收再利用了。
查单子还颇费一番波折,营业员起初以身份证不能对号入座为由,要母亲亲自来。我跟她们说了:平时没机会孝敬母亲,如果这点事也要她躬亲,那就等于一点孝敬的机会也不给我了。营业员很感动,于是就(破例、破格)   给我刷了卡,话费单很快显示出来,一共是305次通话。我仔细看了上面的号码:20个长话,是和深圳打工的小妹的;105个市内手机,其中我与兄长的手机占了三分之二,还有就是她打给两个媳妇的;152个家庭电话,分别是我和兄长的宅电;另有28个市内电话,我也熟悉,是母亲为小妹办户口、身份证时找的熟人单位的电话,余下的都是第二小学门口摆小百货的张大爷,母亲托他给孙子、孙女寻找过一回课本……再一看被叫号,98%都是我、哥哥、小妹的电话键入。
剩下两条“漏网之鱼”,一看号码我就明白,那是别人打错了的。从话费上看,是有一点问题:不知何时何人往母亲的号码里添加了短信收费服务,而母亲又不熟悉其间的(奇妙、奥妙)   ,没有及时拒绝,这样每月多了7元的短信费,可最终还是被   的母亲发现了。
我久久地盯着那张话费单,忽然发现305次通话全是我们的影子,话费单显示的内容写满了思念。我红着眼,好想从那一大堆号码中找到属于母亲自己的一分钟,但什么也没找到。
(1)请给短文拟一个题目:   
(2)请选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4)联系上下文,“躬亲”的意思是   。
(5)营业员不同意查话费单子,是什么原因又帮助我查了?
(6)“我红着眼,好想从那一大堆号码中找到属于母亲自己的一分钟,但什么也没找到。”“我”为什么红着眼?“我”在心中会说些什么?
(7)话费单仅仅是生活很小的一部分,母亲的一生,更是为子女的一生。请你写出一个生活中关于母亲关爱子女的小细节。
27.(2021 张家界模拟)阅读练习。
老师的教诲
小学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些志同道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我心中有些骄傲。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写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游戏,郑老师突然把我叫到她跟前,带着我到操场边坐下。“你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烧得滚烫,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你可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郑老师语重心长的话,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从此,“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有删改)
(1)“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假设 B.比喻 C.拟人
(2)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并照样子写一个排比句。
(3)“满招损,谦受益”是什么意思?请写出一句和它意思相近的名言。
(4)与第一自然段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是哪一句?
28.(2021 景洪市模拟)
藏羚羊的跪拜
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中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喝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的美事来了!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腿扑通
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板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的。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中的事。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间一动,枪声响了起来,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他觉得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见到的唯一的一次情景。夜里躺在地铺上的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当腹腔打开时,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下……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在文中用“ ”画出表现本文主题的一句话。
(2)认真阅读短文,并填空。
   的眼神   地卧着
(3)在文中找出符合下列意思的词语并填在横线上。
①指心神极为不安。   
②老人小孩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4)按要求写词语。
蹊跷﹣﹣   (近义词) 犹豫﹣﹣   (反义词)
(5)“杀生和慈善在老年猎人身上共存”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着   的作用。
(6)请选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A 动作描写
B 外貌描写
C 心理描写
D 神态描写
①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②他觉得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   
(7)藏羚羊跪了下来,并且流出了长泪,是为了   。
(8)本文中,我感受最深刻的一句话是“   ”,原因是   。
(9)请你设计一条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   
(10)读了短文,你想说什么?   
29.(2021 淮上区模拟)阅读。
信念的力量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核埋在墙角下边。种子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棵孤孤单单的杏树苗。
“嘻,这是什么树苗?把它的尖儿掐了,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嘻嘻!”
杏树苗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到墙角下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奇怪,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眼泪在雪下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可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几个枝杈。
掐尖、斧砍、锯枝并没有熄灭杏树心头的火焰。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墙角外边,开出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满是创伤而又弯曲的身体,不由得惊叫起来:“你靠什么力量活下来,又开出这么美丽的花?”杏树回顾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沉思很久,最后深情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解释词语。
不由分说:   
回顾:   
(2)杏树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的困难有:   
(3)杏树靠“希望”和“信念”的力量活了下来并开出美丽的花,它的希望和信念是什么?
   
30.(2020 集美区)
细菌世界历险记(节选)
①细菌是极微极小的生物,是生物中的小宝宝。这位小宝宝到底长啥样的呢?我们倒要见识见识一下。
②好呀,请细菌出来给我们看一看呀!
③不行,细菌是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它是我们眼珠的1/20000的大小呀。幸亏260年前荷兰有一位看门老头子叫作列文 虎克先生,把它发现出来。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辛辛苦苦研究,我们渐渐对它的私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
④我们起初以为细菌实行裸体运动,一丝不挂,后来一经详细地观察,才晓得它们个个都穿着一层薄薄的衣服,科学的名词叫作荚膜。这种衣服是蜡制的,要把它染成紫色或红色才看得清楚。细菌最怕热,若将它们抹在玻璃片上放在热气上烘,顷刻间这层蜡衣都化走,露出它们娇嫩的肤体。它们又很爱体面,当它们来到人类或动物的体内游历,或在牛奶瓶中盘桓之时,穿得格外整齐,这层蜡衣显得格外分明。细菌的种族很多,其中以“荚膜杆菌”“结核杆菌”及“肺炎球菌”三族衣服穿得特别讲究,特别厚,特别容易为我们所认识。
⑤细菌的吃最为奇特而复杂,我们若将它详详细细地分析一下,也可以写成一部食经。在这里不便将它的全部秘密泄露,只略选其大概而已。细菌是贪吃的小孩子,它们一见了可吃的东西便抢着吃,吃个不休,非吃得精光不止。但它们也有吃荤绝对不吃素的,也有吃素绝对不吃荤的,所以我们有动物病菌与植物病菌之分。
⑥细菌的住是和食连在一起的,吃到哪里就住到哪里,在哪里住就吃哪里的东西,它们吃的范围是这样广大,它们住的区域也就无止境了。而且它们在不吃的时候也可以随风飘游,它们的子孙便散布于全地球了(别的星球有没有我们还没有法子知道。从前德国有一位科学家特意地坐气球上升到天空去拜访空中的细菌,他发现离地面4000米之高还有好些细菌在那里徘徊)。大部分细菌都是以土壤为归宿,而以粪土中所住的细菌为最多。大约每一克重的粪土住有115 000 000细菌。由土壤而入于水,便以水为家,到了人及动植物身上,便以人及动植物的身体为家。
⑦好多种细菌身上都有一根或多根活泼而轻松的鞭毛。这鞭毛鼓舞起来它们便可在水中飞奔,“伤寒杆菌”能于一小时之内渡过4毫米长的路程。这一点儿的路在细菌看来实在远得很,因为它们的身长尚不及2微米,而4毫米却比2微米长2000倍。“霍乱弧菌”飞奔得更快,它们可于一小时之内渡过18厘米长的路程,比它们的身体长9万倍,别的生物都不能跑得这样快。然而细菌若专靠它们自己的鞭毛游动毕竟走得不远。它们是喜欢旅行,喜欢搬家的,于是不得不利用别的法子。它们看见苍蝇附在马尾还能日行千里,老鼠伏在船舱里犹能从欧洲搬到亚洲,它们何不就附在苍蝇和老鼠身上,岂不是也可以游历天下吗?于是蚊子苍蝇就成了它们的飞机,臭虫跳虱就成为它们的火车,鱼蟹蠓蛤就做了它们的轮船,自由自在地到处观光。不仅如此,它们还会骑人,在这个人身上骑一下又跳到另外一个人身上骑一下,你看,在电车上,在戏院里,在一切公共的场所,这个人吐了一口痰,那个人说话口沫四溅,都是它们旅行的好机会呀。
(1)关于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肉眼可看见
B.种族比较多
C.怕冷不怕热
D.实行裸体运动
(2)文章第⑦段,举了“伤寒杆菌”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A.细菌运动速度快
B.细菌运动速度慢
C.细菌运动路程近
D.细菌运动路程远
(3)细菌是如何游历天下的?   
A.凭借活泼而轻松的鞭毛
B.依附在苍蝇和老鼠身上
C.依靠动物和人类的移动
D.骑在人的身上跳来跳去
(4)对文章划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细菌的吃食是复杂而奇特的
B.细菌的吃食是秘密,不能泄露
C.细菌就是个孩子,很爱吃东西
D.细菌的吃食有自己的菜谱,很讲究
(5)关于细菌的住处,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细菌住与吃是息息相关的
B.细菌住的区域是宽广无垠
C.细菌没办法生存在高空中
D.细菌存在于人和动植物中
(6)请简要概括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细菌。
   
(7)文章第⑥自然段加点词语“大部分”,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8)这是一篇介绍细菌的科普文,你喜欢文章的表达方式吗?(请结合文章说说)
   
2021年新初一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小题)
1.(2021 资阳模拟)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杜鹃(郭沫若)
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
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zhí zhú);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
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
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
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
杜鹃是不善于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且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件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事情。
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jiù)。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志士。
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这样的例证多的是。
因此,过去和现在都有无数的人面杜鹃被人哺育着。将来会怎样呢?莺虽然不能解答这个问题,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
(1)下列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C 
A.敝同乡(自己)
B.踯躅(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C.营巢(建造)
D.任其咎(责备)
(2)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B  
A.省略没有说完的内容。
B.省略同类词语。
C.表示意在言外的省略。
D.表示事物或道理的多项列举。
(3)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作者的写作目的是  B 
A.塑造一个民族乃至东方传统文化观念的象征:杜鹃,点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B.将杜鹃在中国乃至东方所引发的心理情态作了概括性描述,与下文关于杜鹃的实际情况形成鲜明对照。
C.塑造一个民族乃至东方文化传统观念的象征:杜鹃,与下文关于杜鹃的实际情况的说明形成鲜明对照。
D.将杜鹃在中国乃至东方所引发的心理情态作了概括性描述,点明全文的中心意思。
(4)你认为文中“现在”的“人面杜鹃”不是指  B
A.当时侵入中国的日本侵略者。
B.当时社会上穷凶极恶的杀人犯。
C.当时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D.当时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反动文人。
(5)写此文时,作者因受国民党统治者的迫害避居日本。文章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前面写杜鹃的 专横而残忍 的习性,实际上隐喻了 国民党统治者 ;写 受鹃欺而不自知 的莺,实际上隐喻了 受欺骗的人 。
(6)在文中“莺”做了哪些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说“人的智慧和莺也相差不远”?
 受欺而不自知、愚蠢;因为在现实中,有许多人也“全凭主观意象而不顾实际”,从而被蒙蔽了还不自知。 
(7)最后一段中提到“将来会怎样呢?……人是应该解答而且能够解答的。”你觉得将来会怎样?
 前文以杜鹃的习性和莺受欺而不自知的愚性作喻,至此揭露了人面杜鹃——欺世盗名、专横霸道的统治者的真面目;同时告诫人们不要像莺那样,受压迫而不自知。以此来激发人们的斗志。 
(8)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还喜欢杜鹃这种鸟吗?为什么?
 不喜欢。因为它的羽毛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杜鹃是不善于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贪得无厌,令人心生厌恶。 
【考点】散文.
【分析】本文以杜鹃的习性和莺受欺而不自知的愚性作喻,揭露了人面杜鹃——欺世盗名、专横霸道的统治者的真面目;同时告诫人们不要像莺那样,受压迫而不自知。以此来激发人们的斗志。
【解答】(1)考查了对字义的理解。结合语境理解,A、B、D正确。C.有误,营巢:意思是筑巢。营:经营与管理之意。故选C。
(2)考查了对省略号的作用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从“可怜,哀惋,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可知,这里的省略号表示省略同类词语。故选B。
(3)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将杜鹃在中国乃至东方所引发的心理情态作了概括性描述,与下文关于杜鹃的实际情况形成鲜明对照。故选B。
(4)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等可知,文中“现在”的“人面杜鹃”当时侵入中国的日本侵略者。当时的国民党反动当局。当时鼓吹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反动文人。不包括当时社会上穷凶极恶的杀人犯。故选B。
(5)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文章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前面写杜鹃的专横而残忍的习性,实际上隐喻了国民党统治者;写受鹃欺而不自知的莺,实际上隐喻了受欺骗的人。
(6)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