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 七年级历史 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9-10 11:3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子牧是秦孝公时代的秦国人,他 ①家道殷实,有新垦的良田百亩 ②年轻时曾随孝公远征赵国,有战功 ③退伍后,在家经营田地,收获颇丰,在地方名声不错 ④据说他有被授为县令的可能 。商鞅变法后,子牧最有可能从新法中获利的条件是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在西周时期,,既赋予诸侯相关权利,又要求诸侯履行相关义务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商鞅徙木立信论》中指出:“商鞅之 法,良法也……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商鞅之法”不包括( )
A.颁布均田令 B.奖励耕战
C.承认土地私有 D.推行县制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6.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7.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8.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作用开始于(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9.“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役,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之间,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这场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0.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11.西周初年,疆域空前辽阔。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者是( )
A.禹 B.启 C.桀 D.汤
13.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
A.奴隶主阶级的改革 B.资产阶级的改革
C.古典文化的复兴 D.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14.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第II卷(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
(1)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 (1分)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中有哪些重大措施?(6分)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1分)
(3)两次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在改革过程中,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分)
16.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4分)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4分)
17.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中外历史上不乏有成功的改革实践,都促进了社会进步发展。结合教本中所学知识回答:(本题有3个设问,共9分)
(1)列举古代中外三个成功的改革实践。(3分)
(2)请用上题中一个改革实践说明这次改革为什么说是成功的?(4分)
(3)你认为古代中外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18.请回答下列有关商鞅变化的问题:(10分)
(1)任用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谁?(2分)
(2)为了更好地推行变法法令,人们都在流传着商鞅将任命一名能干的县令并派他到远离国都的地区。这件事可信吗?(1分)为什么?(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2分)
(4)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1分)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A
6.D
7.C
8.B
9.D
10.B
11.B
12.B
13.D
14.A
15.(1)商鞅变法(1分)
(2)改革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
(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律;学汉礼。每项1分,共6分)
意义:改革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1分)。
(3)改革成功的相同原因有:第一,改革都得到了本国君主的大力支持;第二,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第三,改革者本人都具有非凡的意志和坚定的决心(只要言之有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2分);
学习他们坚定的意志。敢于向旧势力挑战的品质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或言之有理亦可)(2分)
16.
(1)材料一 商鞅变法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秦孝公 北魏孝文帝 敢于向旧势力挑战,创新精神(其他意思对亦可)
17.(1)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2)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齐国成为富强的国家,齐桓公最先称霸。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大化改新是日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繁荣,手工业发展,商业活跃;日本从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
(3)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18.(1)秦孝公(2分);
(2)不可信(1分);因为县令是由国君任命的。(2分)
(3)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2分)
(4)成功了(1分);因为变法前,秦国还比较落后 。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