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5 12: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些热播影视作品的时代背景吗?
当时汉族建立的北宋、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构成了一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期。
第七课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
1.知道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基本状况,通过对北宋与辽和西夏和战关系的学习,理解其历史影响和发展趋势。(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通过识读北宋与辽和西夏和战形势图,掌握学习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通过对史料的研读与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掌握阅读史料的基本方法,初步习得解释、论证历史观点的基本技能。(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对图文史料的研读,理解这一时期诸政权之间的频繁交往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对民族交融的促进作用,认识其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家国情怀)

契丹族与党项族
壹·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的崛起: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宋·苏颂《契丹帐》
半农耕半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
壹·契丹族与党项族
2、辽的建立: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契丹)
契丹族
10世纪初(916年)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耶律阿保机
辽上京遗址
壹·契丹族与党项族
3、治国措施: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
契丹鸡冠壶
契丹皮囊壶
契丹货币
(阿保机)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做文字数千。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卷8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被尊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统治期间,掠夺了大量汉人。他任用汉人韩延徽为相,改革契丹的风俗习惯和规章制度,发展农业生产,修建城池,创造契丹文字,不断推动契丹的封建化进程。
壹·契丹族与党项族
4、党项族:
党项族是古代西北族群,属西羌族的一支,也称“党项羌”。羌族的主干发源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
隋唐朝时,党项逐渐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唐中央多在党项聚集地设羁縻州管理。9世纪末。帮助唐王朝平定黄巢起义有功,封为节度使
党项羌……其种每姓别自为部落……而拓跋最为强族……畜牦牛、马、驴、羊,以供其食。不知稼薔,土无五谷。 ——《旧唐书》
壹·契丹族与党项族
5、西夏建立: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1038年)
元昊
兴庆府
西夏王陵
元昊
元昊
西夏王陵遗址
壹·契丹族与党项族
6、治国措施: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西夏文字。
官制
法律
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宋史》
壹·契丹族与党项族
政权 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者 民族 都城

916年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上京临潢府
北宋
960年
赵匡胤
汉族
开封(东京)
西夏
1038年
元昊
党项族
兴庆府
三大政权并立示意图

辽与北宋的和战
贰·辽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辽太宗
1
贰·辽与北宋的和战
2、概况:
宋太祖: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宋攻辽失利,采取防御政策。
宋真宗
宋真宗:辽攻宋,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
宋太祖
宋太宗


贰·辽与北宋的和战
3、澶州之战:
澶州
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此时辽提出议和,宋真宗见好就收,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是为“澶渊之盟”
贰·辽与北宋的和战
4、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
1.双方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军,各守疆界。
3.宋给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4.在边境开设榷场(贸易市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州之战胜利,北宋为何还要议和?结合材料客观评价?
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的产物。
材料:北方的强敌,一时既无法驱除,而建都开封,尤使宋室处一极不利的形势下,藩篱尽撤,本根无庇。这一层,宋人未尝不知,然而客观的条件,使他们无法改计。大河北岸的敌骑,长驱南下,更没有天然的屏障,三四天即到黄河边上,而开封则是豁露在黄河南岸的一个平坦而低洼的所在。所以一到真宗时,边事偶一紧张,便发生根本动摇。幸而寇准主亲征,始得有澶渊之盟。然而到底是一个孤注一掷的险计。——钱穆《国史大纲》
贰·辽与北宋的和战
4、澶渊之盟:
宋真宗
寇准
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战胜却要给辽岁币,这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它使北宋获得了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对北宋来说,
对辽来说,
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军安然脱险,还使辽朝得到了大量岁币,财政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

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叁·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1、背景:
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西夏也遭
受很大损耗,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李元昊建国后,多次发动战争攻打北宋,如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中,宋军屡战屡败。但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也遭受很大损失。
叁·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2、议和:
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宋夏合约”
1.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
2.北宋每年给西夏岁赐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
3.在边境开设榷场(贸易市场),开展互市贸易。
课堂小结
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与北宋的和战
契丹族的
兴起与发展
特点: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澶州之战和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期:
庆历和议:
兴起:
发展:
逐步发展壮大
党项族与
西夏政权
宋太祖与宋太宗时期:
宋夏和议
游牧生活
政权建立: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契丹族的兴起与发展:
西夏政权建立:
元昊建立西夏政权
和 战
战 和
游牧生活
不断壮大
随堂训练
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D
B
A
C
随堂训练
5.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北宋
西夏



西夏
西夏
西夏
北宋
北宋
北宋
A
B
C
D
6.(宜昌模拟)“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在进行。榷场的存在( )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隔阂完全消除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