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土地的誓言》教学课件-(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文档属性

名称 08《土地的誓言》教学课件-(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14:0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端木蕻良
8 土地的誓言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新 课 导 入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为了掩人耳目,避免遭到迫害,他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东北红高粱中的‘红粱’移作名字。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所以,他灵机一动,就将‘端木红粱’中的‘红’字改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这样‘端木蕻良’就成了曹汉文的笔名”。
——吴桂玲《战争与作家的笔名》
hónɡ
认识作者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从东北流亡到关内各地的一些青年作家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东北作家群
知识链接
词 汇 积 累
誓言 挚痛 嗥鸣 山涧 斑斓
亘古 默契 田垄 镐头 丰饶
污秽 耻辱 谰语 辘 泛滥
shì
zhì
háo
jiàn
lán
ɡèn

lǒnɡ
ɡǎo
ráo
huì

lán

làn
挚痛:
嗥鸣:
谰语:
亘古:
斑斓:
词 汇 积 累
诚恳面深切
(野兽)大声嚎叫。
没有根据的说话。
远古。
灿烂多彩。
怪诞:
默契:
泛滥:
污秽:
词 汇 积 累
荒诞离奇;古怪。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肮脏的东西
提示:教 师在教学中选择词语让学生当堂用词造句。
任务一 感受誓言的力量
听读课文
1.听示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结合对本文内容的了解,谈一谈对“土地的誓言”的理解。
作者面对故乡东北的土地发出的誓言。
合作探究
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第一,“我要回去!”
第二,“我要战斗!”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作者愿意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对土地发出这样的誓言?
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后,短短3个多月,我国东北全境便已沦陷。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194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用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散文。
背景链接
任务二 触摸土地的深情
跳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并思考:令作者魂牵梦萦的故乡到底是怎样的一方土地呢?
请用“这是一方 的土地,因为这里有 ”的句式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
这是一方美丽的土地,因为这里有“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描绘出作者多姿多彩的故乡,令人喜爱。
合作探究
这是一方富饶的土地,因为这里有“黑色的土地”“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金块”“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可见作者的故乡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合作探究
这是一方广袤的土地,因为这里有“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可见作者故乡广阔无垠,一望千里。
合作探究
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因为这里有“孤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故乡充满了神秘色彩。
合作探究
这是一方和谐的土地,因为这里有山雕、鹿群、马儿在奔跑,而“秋天,银线丝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和谐社会。
合作探究
任务三 品味抒情的特点
对故乡的热爱和坚守,是中华民族亘古千年的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似一股激流,澎湃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是怎样倾泻自己奔涌激荡之情的呢?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完成下列任务。
运用已知,理解直接抒情。
活动1: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找出作者直接抒情的重要句子,用学到的方法批注其表达的情感和抒情的方法,然后全班进行交流。
合作探究
运用已知,理解直接抒情。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运用已知,理解直接抒情。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①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批注】“挚痛”,表明爱之深切,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热爱之情。
【方法】直接运用感情强烈的词语。
②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知道我的心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批注】这里通过移情于物,写故乡召唤自己,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故乡令自己魂牵梦萦之情表达得更加浓烈、真挚。故乡的召唤让我热血沸腾,“泛滥”一词形容我对故乡的深情激愤狂放,难以驾驭。
【方法】用了移情于物和反复的方式。
③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批注】由大地深层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联想到自己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对故乡的热爱何等深沉!
【方法】用了比喻和联想的修辞手法。
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④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批注】把自己跟土地融为一体,旨在倾吐我与故乡的血脉相连之情。“埋葬”一词,表明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伤。
【方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营造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以抒发炽热、奔放的感情。
【批注】表现了愿为故乡奉献一切、为之牺牲一切的决心。
【方法】用感情强烈的词语直接抒情。
⑤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我的家乡,她必须被解放!她必须站立!
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批注】表现了愿为故乡解放奉献一切的决心以及故乡必然站立的信念。
【方法】呼告和人称转换直接表达强烈情感。
1.直接用感情强烈的词语;
2.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联想、反复等);
3.呼告和人称转换能直接表达强烈情感。
方法总结
如何读出感情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综合运用停顿、停连、重音、节奏等朗读技巧设计朗诵稿,然后自创朗读形式,在组内开展朗读,体会直接抒情的作用。
自创朗读形式(可设计领读、轮读、齐读等)
(男领)没有人能够忘记她。
(充满深情,“她”重读)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
(语气坚定,“必定”“战斗”重读)
(女领)土地,原野,我的家乡,
(感情依次加强,“我的”重读)
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
(语气坚定。“解放”“站立”重读,“你”后稍
作停顿)
(众合) 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
示例:
间接抒情
朗读文中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描写家乡动人画面的内容。说一说这些内容采用的抒情方式。
(温馨提示: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景物: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第一自然段铺陈了许多富有东北生活气息的意象,这些意象代表着故乡,因为它们是东北大地特有的。作者将这些有特色的、有意味的景物密集排列在一起,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不仅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更是流淌着对故乡的深切热爱、眷恋和赞美之情。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作者在第二自然段通过描写故乡的河流、柳条、鸟儿的鸣叫、天空、劳动的声音,通过描写牛角上的蛛丝、粮车、麻雀、禾稻、场院这些平淡无奇的景物,绘就了一幅幅故乡的风景画。这幅组合画中,有美丽的风光,有劳动的喜悦,也有丰收的快乐,展现了东北这块土地上的安宁幸福,饱含着作者对这块土地的无比热爱和深深的怀念之情。
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方法总结:融情于景
合 作 探 究
小组交流:
这篇课文总共有两段,请比较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结构 先直接抒情——再回忆——再直接抒情

内容 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 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第一段选取东北特有的物产,采用景物的叠加、用电影镜头式一一展现,运用排比,很有冲击力。
第二段重点选取春秋两季的景物,没有运用排比,但同样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在怀念中又暗含忧伤和愤怒,最后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定的誓言。
合 作 探 究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抒发对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眷念之情,表达了“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充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仿佛使人谛听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到热血的沸腾。
课堂小结
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写一篇短文,描绘一下你印象中的家乡,表达你对它的情感。
课后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