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学案 微专题八 微观反应示意图(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梳理 学案 微专题八 微观反应示意图(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15 21:2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微专题八 微观反应示意图
常考图示举例
考查点1 判断反应中各粒子是否守恒
(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
考查点2 判断物质的类别
(2)图1中属于单质,属于化合物。(填“单质”或“化合物”)
(3)图2中属于有机物的是甲,属于氧化物的是丙和丁。
考查点3 化学式的书写,并根据化学式计算
(4)图2中甲物质的化学式是C3H8,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其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8。
(5)图3中C物质的化学式是CO,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考查点4 判断转化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6)图1中过程Ⅰ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过程Ⅱ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7)物理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组成新分子。
考查点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8)写出图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3H8+5O23CO2+4H2O。
考查点6 计算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和质量比
(9)图2中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5,反应生成丙、丁的质量比为11∶6。
(10)图3中反应生成的C、D的分子个数比为1∶1。
考查点7 判断基本反应类型
(11)图1中过程Ⅰ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12)图2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考查点8 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13)图1中发生的反应有(填“有”或“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14)图2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填“升高”或“降低”)。
考查点9 补画微观示意图
(15)请在图3方框中补画物质D的微观模型图,使反应成立。
1.(2023·广东,11)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a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22∶9
答案 D
解析 由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该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故B正确;1个a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a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故C正确;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44∶(18×2)=11∶9,故D错误。
2.(2023·广州)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和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答案 D
解析 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A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N2和H2按个数比1∶3进行该反应,B错误;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的化学式是NH3,其中N、H元素的质量比为14∶(1×3)=14∶3,C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1个氮分子和3个氢分子反应生成2个氨气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D正确。
3.图中甲、乙、丙三个方框内表示的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框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B.乙框中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框内物质的质量比为2∶1
D.甲框中组成物质的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1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硫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SO2+O22SO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框内物质的质量比为(64×2)∶32=4∶1,故C不正确。
4.(2023·金昌)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的化学式为H2O2
B.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3∶1
D.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丁的化学式为H2O,故A错误;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是单质,乙、丁均为氧化物,丙为有机物,故B错误;由上述反应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2×3)∶(12+16×2)=3∶22,故C错误;该反应有单质氢气参加反应,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故D正确。
5.(2023·河南)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11
D.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答案 C
解析 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D正确;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可知,此反应把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CO和NO转化成了无害的CO2和N2,A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B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8∶(44×2)=7∶22,C错误。
6.(2023·聊城)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有机物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D.该反应生成物是CH3CH2OH和H2O
答案 C
解析 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温和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H3CH2OH+3H2O。反应前二氧化碳和氢气是无机物,反应后乙醇属于有机物,故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有机物,A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6,C错误。
7.(2023·随州)纯净物甲是一种绿色能源,相对分子质量为46,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质量的甲与8.0 g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丙、5.4 g丁和2.8 g戊。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6 g
B.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甲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若使生成的戊充分氧化,至少还需乙3.2 g
答案 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4.4 g+5.4 g+2.8 g-8.0 g=4.6 g,故A正确;由结构示意图可知,乙、丙、丁、戊分别为O2、CO2、H2O、CO,甲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即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碳的质量总和,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即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所以甲物质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4 g××100%+2.8 g××100%)∶(5.4 g××100%)=2.4 g∶0.6 g=4∶1,故B正确;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是4.4 g××100%+5.4 g××100%+2.8 g××100%=9.6 g,而反应物中氧气提供的氧元素的质量是8.0 g,所以甲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C正确;设2.8 g一氧化碳完全氧化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2CO+O22CO2
56  32
2.8 g x
=,解得x=1.6 g,故D错误。
8.(2022·广州)载人航天器中利用如图所示的“氧再生系统”处理航天员排出的H2O和C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排到舱外的物质是甲烷
B.反应器2中消耗和生成的个数比为1∶1
C.反应器2中生成和的质量比为9∶8
D.该系统在产生O2的同时降低了舱内CO2的浓度
答案 C
解析 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器2中氢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则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分子与生成的甲烷分子个数比为1∶1,故B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器2中生成水与甲烷的质量比为(18×2)∶16=9∶4,故C错误;由化学反应的过程可知,该系统在产生O2的同时降低了舱内CO2的浓度,故D正确。
9.(2023·茂名模拟)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 ℃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________种元素,有________种单质。
(2)该反应过程中:
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________(填“有”或“没有”)变化。
②碳化钼(Mo2C)对__________(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 2 (2)①没有 ②H2O ③CO+H2OCO2+H2
解析 (1)图中共有5种不同的原子,除钼原子外,还有4种。图中的金和氢气均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有2种单质。(2)①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没有变化。③该反应是CO和H2O在120 ℃及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
10.(2023·佛山模拟)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1)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1所示,该反应的生成物有______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其对应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2)我国研制的一种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H2O,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反应微观示意图(已经配平)如图2:
①图2中D方框内的物质属于________(填字母)。
A.氧化物 B.混合物 C.单质 D.化合物
②在A框中画出分子的微观模型图。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C2H4、H2O 7∶18 (2)①AD ② ③CO2+3H2CH3OH+H2O ④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解析 (1)由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C2H4)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则乙烯和水的质量比为(12×2+1×4)∶[4×(2×1+16)]=7∶18。(2)①图2中D方框内的物质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后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前有6个氢原子,所以A框中的分子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