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6 21:1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左传》 、《公羊传》、《谷粱传》合称“春秋三传”。
了解《左传》
史书6种体例
1.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
2.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载历史事件。
如:《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3.纪传体:通过记载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如:《史记》《汉书》
史书6种体例
4.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资治通鉴》。
5.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二十四史”中,除《史记》外都属于断代史)。
6.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
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èr于楚也。晋军函hán陵,秦军氾fán南。
  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yǐ。”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bǐ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bó也。若舍shě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gōng其乏fá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wèi晋君赐矣,许君焦jiāo、瑕xiá,朝zhāo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fú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sì其西封,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阙quē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huán。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bì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huán也。”亦去之。
原文注音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师:军队。
为什么?
质疑:退 怎么办?
结果如何?
课文释义
晋侯hóu、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án南。
因为

对……有二心,从属二主
名作动,驻扎
名作动,驻扎
思考:
晋秦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
翻译: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五级爵位制:公、侯、伯、子、男。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在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协助楚国,楚国失败后,郑国又加入晋国同盟,因而结怨于晋。
文中所述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
实质上:
秦晋向外扩张。
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地点:郑国
郑国可以说是春秋最倒霉的国家,它的遭遇可以用“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个成语来形容。
原指拥有财宝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
郑国地理位置重要——
1.周天子东部屏障;
2.楚国北上争霸要道;
3.晋国东出、南下争霸要道。
因此整个春秋300年,郑国遭受六十多次兵灾。周边强国特别晋国和楚国,没事就吃饭、睡觉、打郑国。
为什么秦国也要去围郑?
①“秦晋之好”
②秦的扩张野心
无直接的利益冲突
为秦师撤退埋下伏笔
秦晋之好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新郑

函陵
氾南
公元前630年
崤山
为烛之武说服秦伯埋下伏笔,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当时郑国上下陷于危难之际,如果此刻你也身处朝堂之上,作为一名普通官员,你会怎么做?
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如果

“必”字表现出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慧眼识人,侧面衬托出烛之武的外交才能。
佚之狐:心系国家,沉着冷静
慧眼识才,勇担职责
当时郑国上下陷于危难之际,国君亲自来找你担任大任,如果你是烛之武,你会作何选择?
考城人也,姓烛名武,年过七十,事郑国为圉正,三世不迁官。
——《东周列国演义》
圉正
弼马温
课文释义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wéi也已。”
听从
主谓取独
年轻时候
尚且

当时郑国上下陷于危难之际,你作为晋国郑伯,亲自来请下属出山,不曾料遭到冷落牢骚,你会怎么做?
郑伯大怒,命左右杀之……
全文完
End
课文释义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答应
郑伯:态度诚恳,主动揽责
一语双关,恩威并施
课文释义
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名作状
在晚上
表修饰
已经
如果
使……灭亡

办事的官员

动词,当作边邑
形作名,边远的地方
代词
怎么
使……灭亡

增加
主谓取独
形→动变雄厚
主谓取独
形→动变薄弱
把……作为
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外交使者
主谓取独
供给
缺少的东西
课文释义
且君尝为wèi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fú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quē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yuè,与郑人盟。使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
给予
动作名,恩赐
朝、夕: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
渡河
修筑防御工事
句首语气词
满足
名作状在东边
动词,延伸,扩张
扩张
边境
使动,使……受损
从哪里

使……受利
希望
考虑
高兴
名作动结盟
见到秦穆公后,烛之武不慌不忙地问了秦穆公几个问题:
问题一:您灭亡了我们郑国,土地归谁?土地如果归秦国,就郑国与秦国本土地理上不接壤的实际情况,这土地您守得住吗?
问题二:郑国亡国,土地归于晋国,对您秦国有什么好处?
问题三:如果郑国没有被灭亡,秦国的商旅和使节经过郑国时,郑国提供必要的给养和帮助,对您秦国有害吗?
问题四:秦穆公您难道忘记当年晋惠公夷吾答应给您河西之地三百里,回国后立刻就反悔的历史了?(可参看吴老师对《阴饴甥对秦伯》的介绍文字)
问题五:晋国向东扩张,吞并了我们郑国。向东扩张结束之后,晋国就会向西扩张,那到时候,晋国又该吞并谁呢?(秦国位于晋国的西方)
课文探究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示弱
离间
利诱
挑拨
瓦解
层层深入

步步紧逼
烛之武是如何一步步说服秦伯退兵呢?
课文释义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bì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如果没有
那个人
依靠
损害
结交,同盟
明智

交换,取代
还是
离开
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个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退兵的理由?
“不仁”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的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打郑国。
“不知”才是实质,“知”同“智”,是对现实进行冷静分析,权衡利弊的结果。
“不武”胜负之数,难以意料。晋的退兵,说到底是一个“利”起作用。
解析
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塑造这个形象?
【烛之武】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富有才干,声名远播
侧面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能。
解析
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塑造这个形象?
【烛之武】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深明大义,勇于担当
语言描写:虽历尽沧桑,牢骚满腹,却仍能临危受命,为国纾难。
志士
解析
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塑造这个形象?
【烛之武】
秦晋围郑 夜缒而出
以国为重,机智勇敢
勇士
【烛之武】
辩士
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烛之武劝说词)
语言描写: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辩士
勇士
志士
能言善辩,心思缜密
侃侃而谈,胸有成竹
临危受命,夜缒而出,以一敌众
国难当头,深明大义
翻译练习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