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5 10:02:17

文档简介

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
A.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
2.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
①地震、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答案】1.A
2.B
3.A
【知识点】环境问题的概述
【解析】【点评】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引起的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环境出现了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统称环境问题。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它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
1.地方病是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而产生的,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而公害病是工业排放的有害物质(如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属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次生盐碱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以后者为主。A正确,故答案为:A。
2.地震、泥石流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台风是气象灾害,它们都是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3.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现象造成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A正确。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B错误。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形成环境的污染。C错误。环境问题有人为也有自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D错误。故答案为:A。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5.“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2050年之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答案】4.D
5.C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点评】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4.本题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制冷工业大量排放氟氯烃消耗臭氧。所以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D正确。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氟氯烃物质所致,A错误。臭氧位于平流层,B错误。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对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不影响,C错误。故答案为:D。
5.臭氧层空洞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只有全球共同参与治理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环境问题经过治理有所好转,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C正确。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下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几个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图中哪一过程的过失行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7.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沿海水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6.C
7.D
【知识点】环境问题的概述
【解析】【点评】 读图可知,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②表示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馈作用,或者将其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箭头③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④表示人类的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6.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箭头②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箭头③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④表示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向环境输出。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的不当行为。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7.“赤潮”的发生是由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水中大量排放含磷、氮的废水所导致的。D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8.A
9.C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概述
【解析】【点评】一、环境问题的分类一按性质环境问题可分为: 环境污染、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和部分资源枯竭。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人为原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8.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包括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A正确。故答案为:A。
9.图中反映的伦敦烟雾事件属于大气污染事件,符合上图中的③图,C正确。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下·韩城期末) 2021年5月25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发布(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泥公报),根据公报,全国酸雨区面积约4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导致酸雨的原因可能是(  )
A.乱扔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煤燃烧产生的气体
11.酸雨的危害在于(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使大气受到污染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答案】10.D
11.C
12.A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点评】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酸性沉降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 、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又分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
10.乱扔垃圾不会造成酸雨危害,A错误;使用含磷洗衣粉主要造成水污染,B错误;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主要造成水污染,C错误;煤燃烧产生的气体主要是酸性气体二氧化硫等硫氧化物,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就会形成酸雨,D正确。故答案为:D。
11.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有: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①②③符合题意,酸雨降落地表,大气没有受到污染,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2.结合酸雨形成的原因分析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应该是煤炭、石油等燃料消耗量大、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地区、石化工业区等,且降水较为丰富区域就是酸雨较为严重地区。四川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A正确;黄土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少,酸雨危害不严重,B错误;东北平原主要以农业为主,酸雨危害不严重,C错误;华北平原虽然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消耗量大,但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为干旱,且北方土壤多碱性土,容易中和酸性气体,酸雨危害没有我国南方严重,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下·大荔期末) 分析下列所示的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三种观点,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B.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C.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D.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14.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符合自然环境决定论
B.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15.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是(  )
A.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B.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C.斩伐养生,不失其时 D.植树种草,恢复植
【答案】13.A
14.C
15.B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点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13.读图,观点一以人类为中心,人类是主宰,肆意开发环境,索取资源,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观点一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A对。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工业社会阶段,B错。观点一以通过工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C错。观点一以通过工、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为主要影响,D错。故答案为:A。
14.根据图中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判断,观点二代表地理环境决定论,A正确。强调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活动,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B正确,C错误。观点二代表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D正确。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5.读图,观点三表示的思想是人地协调思想,人地伙伴关系。“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破坏了生态环境,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B符合题意。其它符合人地关系协调的思想,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6.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2014年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
(1)图中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以    为主,福建省以    为主,江苏省以    为主,北京市以    为主。
(2)根据图中的数据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方式有   ,   和   最有效措施是   。
【答案】(1)秸秆;薪柴;秸秆;煤炭
(2)发展沼气;关停小煤窑;利用地热能;发展新能源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主要内容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从图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1),据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以秸秆最大、煤炭最小;福建省以薪柴最大、秸秆最小;江苏省以秸秆最大、薪柴最小;北京市以煤炭最大、薪柴最小。(2)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结合材料和图中的信息理解题意。
17.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问题。
(1)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   、   、   。
(2)该生态工业园中核心企业是   ,环保企业是   。
【答案】(1)板材厂;硫酸厂;水泥厂
(2)水泥厂;制药厂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主要内容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从图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1)炼油厂产生的废弃物硫磺,回收利用后,可用来制作硫酸,故乙为硫酸厂;火电厂产生的灰渣,可用来制作水泥,故丙为水泥厂;石膏是制板材的原料之一,故甲为板材厂。(2)该生态工业园主要工业产品是水泥,所以水泥厂是核心生产企业。制药厂用农产品作原料,农产品属于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结合图中的信息分析理解题意。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人为原因主要有   。
(2)丙所在地形区是   ,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   ,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   。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   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和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   为主,冬季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   污染最为突出。
(6)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   性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   、   政策和   政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所致。
【答案】(1)荒漠化;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放牧、破坏植被、草原退化
(2)四川盆地;酸雨;湿润多雨;以燃煤为主
(3)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
(4)淡水资源短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近年来降水偏少,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
(5)燃煤;空气
(6)地域(差异);结构;产业;环境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主要内容掌握,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地区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丙的位置为四川盆地,污染问题是酸雨;乙的位置是东南丘陵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1-8的主要问题就是缺水;A-F为与我国东北地区能源主要是煤炭,所以环境问题就是空气污染;从以上问题体现出环境问题存在差异性。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社会环境有充分的了解。
1 / 15.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测试AB版--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二册)
一、选择题
广义的环境问题,既包括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也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发生机制,一般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大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是(  )
A.地方病 B.土壤次生盐碱化
C.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公害病
2.下列各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中,可能主要由人为原因诱发的是(  )
①地震、泥石流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④火山爆发、台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  )
A.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B.环境问题主要在部分国家,尚未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C.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很强,不必将环境问题看得过分严重
D.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5.“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2050年之后,全球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下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几个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图中哪一过程的过失行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7.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港澳沿海水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赤潮”,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其根本原因属于图中哪一个过程的过失行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阅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下图中环境问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高一下·韩城期末) 2021年5月25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发布(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泥公报),根据公报,全国酸雨区面积约46.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8%,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导致酸雨的原因可能是(  )
A.乱扔垃圾 B.使用含磷洗衣粉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煤燃烧产生的气体
11.酸雨的危害在于(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使大气受到污染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2.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2021高一下·大荔期末) 分析下列所示的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三种观点,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B.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
C.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
D.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
14.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符合自然环境决定论
B.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
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D.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
15.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是(  )
A.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B.竭泽而渔,焚林而猎
C.斩伐养生,不失其时 D.植树种草,恢复植
二、综合题
16.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2014年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
(1)图中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以    为主,福建省以    为主,江苏省以    为主,北京市以    为主。
(2)根据图中的数据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方式有   ,   和   最有效措施是   。
17.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问题。
(1)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   、   、   。
(2)该生态工业园中核心企业是   ,环保企业是   。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甲为代表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人为原因主要有   。
(2)丙所在地形区是   ,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形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   ,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   。
(3)乙为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气候多雨,加之人类   等不合理的活动使这一地区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4)图中1—8各城市生活和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是   ,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5)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   为主,冬季采暖季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   污染最为突出。
(6)从以上事例可以总结得出,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明显的   性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   、   政策和   政策的不同,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所致。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3.A
【知识点】环境问题的概述
【解析】【点评】 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引起的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环境出现了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统称环境问题。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它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
1.地方病是某些地区水土中缺少人体需要的某种化学元素,或含有某种不适合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人们长期饮用这种水,或食用这类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产品而产生的,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而公害病是工业排放的有害物质(如汞、镉等),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属于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次生盐碱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以后者为主。A正确,故答案为:A。
2.地震、泥石流主要是自然原因导致的地质灾害;火山爆发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台风是气象灾害,它们都是自然灾害。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的成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森林火灾主要由人为因素造成。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3.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自然现象造成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A正确。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B错误。环境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形成环境的污染。C错误。环境问题有人为也有自然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和破坏,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4.D
5.C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点评】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
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4.本题考查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制冷工业大量排放氟氯烃消耗臭氧。所以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减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D正确。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氟氯烃物质所致,A错误。臭氧位于平流层,B错误。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对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不影响,C错误。故答案为:D。
5.臭氧层空洞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只有全球共同参与治理才能取得明显效果,“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环境问题经过治理有所好转,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C正确。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6.C
7.D
【知识点】环境问题的概述
【解析】【点评】 读图可知,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箭头②表示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馈作用,或者将其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箭头③表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④表示人类的新陈代谢和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6.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箭头②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箭头③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索取物质和能量;箭头④表示人类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以废弃物的形式向环境输出。乱采滥用自然资源属于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的不当行为。C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7.“赤潮”的发生是由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向海水中大量排放含磷、氮的废水所导致的。D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8.A
9.C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概述
【解析】【点评】一、环境问题的分类一按性质环境问题可分为: 环境污染、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生态破坏和部分资源枯竭。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人为原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的矛盾。
8.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自然资源枯竭问题包括森林减少、水资源危机、矿产资源短缺等,A正确。故答案为:A。
9.图中反映的伦敦烟雾事件属于大气污染事件,符合上图中的③图,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10.D
11.C
12.A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点评】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酸雨为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酸性沉降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 、雾或雹等降水形态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的酸性物质而言。 酸雨又分硝酸型酸雨和硫酸型酸雨。
10.乱扔垃圾不会造成酸雨危害,A错误;使用含磷洗衣粉主要造成水污染,B错误;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主要造成水污染,C错误;煤燃烧产生的气体主要是酸性气体二氧化硫等硫氧化物,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就会形成酸雨,D正确。故答案为:D。
11.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主要有: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①②③符合题意,酸雨降落地表,大气没有受到污染,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2.结合酸雨形成的原因分析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应该是煤炭、石油等燃料消耗量大、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地区、石化工业区等,且降水较为丰富区域就是酸雨较为严重地区。四川石化工业发达,盆地地形酸性气体不易扩散,A正确;黄土高原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少,酸雨危害不严重,B错误;东北平原主要以农业为主,酸雨危害不严重,C错误;华北平原虽然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消耗量大,但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较为干旱,且北方土壤多碱性土,容易中和酸性气体,酸雨危害没有我国南方严重,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3.A
14.C
15.B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点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1、崇拜自然——采猎文明——人与自然是恐惧与依赖的关系;
2、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
3、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谋求人地协调——当今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
13.读图,观点一以人类为中心,人类是主宰,肆意开发环境,索取资源,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观点一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A对。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工业社会阶段,B错。观点一以通过工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C错。观点一以通过工、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为主要影响,D错。故答案为:A。
14.根据图中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判断,观点二代表地理环境决定论,A正确。强调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活动,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B正确,C错误。观点二代表地理环境决定论,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D正确。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5.读图,观点三表示的思想是人地协调思想,人地伙伴关系。“竭泽而渔,焚薮而田”破坏了生态环境,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B符合题意。其它符合人地关系协调的思想,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答案】(1)秸秆;薪柴;秸秆;煤炭
(2)发展沼气;关停小煤窑;利用地热能;发展新能源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主要内容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从图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1),据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广东省以秸秆最大、煤炭最小;福建省以薪柴最大、秸秆最小;江苏省以秸秆最大、薪柴最小;北京市以煤炭最大、薪柴最小。(2)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必须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结合材料和图中的信息理解题意。
17.【答案】(1)板材厂;硫酸厂;水泥厂
(2)水泥厂;制药厂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主要内容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从图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1)炼油厂产生的废弃物硫磺,回收利用后,可用来制作硫酸,故乙为硫酸厂;火电厂产生的灰渣,可用来制作水泥,故丙为水泥厂;石膏是制板材的原料之一,故甲为板材厂。(2)该生态工业园主要工业产品是水泥,所以水泥厂是核心生产企业。制药厂用农产品作原料,农产品属于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结合图中的信息分析理解题意。
18.【答案】(1)荒漠化;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放牧、破坏植被、草原退化
(2)四川盆地;酸雨;湿润多雨;以燃煤为主
(3)不合理耕作,过度砍伐森林;水土流失
(4)淡水资源短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近年来降水偏少,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
(5)燃煤;空气
(6)地域(差异);结构;产业;环境
【知识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解析】【分析】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主要内容掌握,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地区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丙的位置为四川盆地,污染问题是酸雨;乙的位置是东南丘陵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1-8的主要问题就是缺水;A-F为与我国东北地区能源主要是煤炭,所以环境问题就是空气污染;从以上问题体现出环境问题存在差异性。
【点评】该题学生应注意对我国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社会环境有充分的了解。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