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件 (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课件 (共38张PPT)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16 08:0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
战争从来就是文化的表现,它还经常是决定文化形式的一个因素,在有的社会中,战争就是文化本身。 ——约翰·基根《战争史》
战 争
原始社会→ 争夺生活区域
奴隶和封建社会→开疆拓土建立帝国
资本主义兴起→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破坏性
严重破坏经济文化发展
建设性
促进人类文明交融与发展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影响
对人类:灾难!
对文化:双刃剑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难点:亚历山大远征后希腊文化与西亚、埃及文化的相互作用;
蒙古西征与地域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思考:扑克牌中“梅花K”的原型是谁?
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年—前323年) 古代马其顿国王,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亚历山大大帝,汉尼拔·巴卡,恺撒大帝,拿破仑)。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建立起了一个以巴比伦为首都的疆域广阔的国家,地跨欧、亚、非三洲,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促进了希腊古文化的繁栄和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12世纪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
公元前4世纪后期—前336年
公元前336—前323年
古希腊历史演变过程
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荷马时代
古典时代
古风时代(城邦形成)
(文化高度发展)
(马其顿王国时期)
(亚历山大帝国时期)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
1、概况: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地跨欧、亚、非三洲。
西起希腊
南到埃及
北到中亚
东到印度
思考:亚历山大如何统治帝国?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
1、概况: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地跨欧、亚、非三洲。
思考:亚历山大如何统治帝国?
西起希腊
南到埃及
北到中亚
东到印度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
2、帝国的统治措施:
(1)文化:
(2)政治:
(3)习俗:
(4)军事:
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推广希腊文化),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①在埃及自称法老之子;
②在波斯以正统继承人自居,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中央: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地方:行省制),任用波斯人为官(任用马其顿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推广波斯礼仪,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
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思考:亚历山大帝国统治措施的目的和其特点是什么?
目的:缓和与被征服者的关系,巩固统治。
特点:①推行希腊化;②因俗而治;③加强专制;④实行融合政策。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
3、帝国的分裂: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地区被称为“希腊化世界”。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
4、影响:
(1)消极影响:
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亚历山大的远征的相关情况也给人类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指公元前808年-前168年,位于希腊西北部的王国攻下底比斯后,亚历山大纵容部下屠城为乐,城市夷为平地,居民一概为奴。如此残酷之手段,令其他城邦不寒而栗……
——刘景华《人类六千年》
希腊城市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隶。
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几乎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
波斯古城波斯波利斯遭到劫掠,波斯王宫被烧毁
中亚:大量居民被屠杀或被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
古希腊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波斯文明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
4、影响:
(1)消极影响:
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①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②建立统一的大帝国,加强了地区经济的联系与发展。
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胸怀,希腊人从此走出狭小的城邦界限,而以全新的、平和的、世界主义的目光看待世界和他人。
④推动了“希腊化时代”到来
(1)积极影响: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年)
亚历山大确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著,董仲瑜等译《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
1、含义:
“化”:表示过程、体现渐进性的特点
“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空间角度)
“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年)到罗马屋大维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前30年)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时间角度)
公元前275年左右的希腊化世界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年)
2、表现:
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他们生活在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1)统治阶层希腊化。
②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部分人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成为了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从印度返回后,亚历山大就着手以混合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为军团的方法重组军队。……采取了一项非常大手笔的文化融合举措。这时亚历山大娶了大流士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的另一位妻子是巴克特里亚公主克罗珊娜);……由他主持让9000名士兵娶东方妇女为妻子。这就是著名的“东西方联姻”。
——[英]J.M.罗伯茨 O.A.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古典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年)
2、表现:
(2)希腊化城市的兴建。
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亚历山大城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年)
2、表现:
(3)文化交流与发展。
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发展。
欧几里得
阿基米德
埃拉托斯提尼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奠基人,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德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诞生于希腊西西里岛叙拉古的一个贵族家庭,十一岁时,被父亲送到学者云集,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的亚历山大城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学习。阿基米德的主要科学成就有几何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发现浮力定理、杠杆原理等。 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
等一等再杀我,我不能给世人留下一个不完整的公式!
“走进阿基米德”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年)
2、表现:
(3)文化交流与发展。
(2)希腊化城市的兴建。
(1)统治阶层希腊化。
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4)希腊化对西亚、北非地普通民众和农村地区影响有限。
说明:希腊文化主要在城市和统治阶级中传播,普通民众并未受到希腊文化太大影响,也不满于希腊人统治,西亚、北非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隔阂。
思考:“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0年)
3、特点:
从总体上看,“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1)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
(2)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
(3)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4)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学思之窗】(教材63页)
材料中的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身份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
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给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
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
——摘译自《恩泰克塞伊斯莎草纸文献》英文版
(1)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
(2)这个人强调自己是希腊人,对方是埃及人,意在强调自己是统治者,对方是被统治者,试图获国王的有利判决。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
第一次:公元前2000纪,印欧人的迁徙;
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第三次:13世纪蒙古人西征;
——第6课 第 1 子目
——第6课 第 2 子目
——第11课 第2子目
前2000年
前1001年
印欧人早期迁移
3世纪
6世纪
亚欧游牧民族迁徙
13世纪
蒙古、突厥人迁徙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一)蒙古帝国的概况
蒙古帝国的对外入侵一度被欧洲地区称为“黄祸”,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
1206年,蒙古汗国崛起。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二)西征的过程
1、第一次西征(1219年-1223年)
1219年,成吉思汗以复仇为名西征,灭花剌子模国,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
(1)直接原因:
(2)结果:
为报复花剌子模人民的反抗,每次城陷后都要都要进行残酷的洗劫,或把城市夷为平地,或纵火焚烧,或引水灌溉,居民除部分工匠和妇女掠送蒙古外,其余皆被杀戮。蒙古人摧毁了中亚的许多文明城市,破坏灌溉设施,兵锋所致,满目疮痍。
1227
1234
蒙古
建立
灭西夏
第一次
西征
灭金
1206
1219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二)西征的过程
1、第一次西征(1219年-1223年)
1219年,成吉思汗以复仇为名西征,灭花剌子模国,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
(1)直接原因:
(2)结果:
为报复花剌子模人民的反抗,每次城陷后都要都要进行残酷的洗劫,或把城市夷为平地,或纵火焚烧,或引水灌溉,居民除部分工匠和妇女掠送蒙古外,其余皆被杀戮。蒙古人摧毁了中亚的许多文明城市,破坏灌溉设施,兵锋所致,满目疮痍。
1227
1234
蒙古
建立
灭西夏
第一次
西征
灭金
1206
1219
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
1219年灭掉花刺子模,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二)西征的过程
2、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
1227
1234
蒙古
建立
灭西夏
灭金
1206
1219
第二次
西征
第一次
西征
1235
概况:灭亡金朝之后,蒙古进行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金帐汗国建立。
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是大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以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术赤次子)任统帅,诸王子贵由(窝阔台汗长子)、蒙哥(拖雷长子)等从征,因为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军队,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从征,所以被称为“长子西征”或“诸子西征”。蒙古大军实际指挥掌握在前军主将速不台手中,蒙古大军兵锋主要指向钦察和斡罗思等地。
拔都率军第二次西征,攻入莫斯科城,每杀一人割一耳,共割了27万只人耳。破波兰与日耳曼联军,割人耳九大囊。攻陷布达佩斯,辱妇女,焚教堂,劫财宝,逢人便杀。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二)西征的过程
2、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
1227
1234
蒙古
建立
灭西夏
灭金
1206
1219
第二次
西征
第一次
西征
1235
概况:灭亡金朝之后,蒙古进行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金帐汗国建立。
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是大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以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术赤次子)任统帅,诸王子贵由(窝阔台汗长子)、蒙哥(拖雷长子)等从征,因为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军队,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从征,所以被称为“长子西征”或“诸子西征”。蒙古大军实际指挥掌握在前军主将速不台手中,蒙古大军兵锋主要指向钦察和斡罗思等地。
拔都率军第二次西征,攻入莫斯科城,每杀一人割一耳,共割了27万只人耳。破波兰与日耳曼联军,割人耳九大囊。攻陷布达佩斯,辱妇女,焚教堂,劫财宝,逢人便杀。
②1235年,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二次西征(拔都)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二)西征的过程
3、第三次西征(1252~1260年)
1227
1234
蒙古
建立
灭西夏
灭金
1206
1219
第二次
西征
第一次
西征
1235
第三次
西征
1252
概况: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这次西征蒙古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国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伊儿汗国建立。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二)西征的过程
3、第三次西征(1252~1260年)
1227
1234
蒙古
建立
灭西夏
灭金
1206
1219
第二次
西征
第一次
西征
1235
第三次
西征
1252
概况: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这次西征蒙古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国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伊儿汗国建立。
③1253年,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第三次西征(旭烈兀)
旭烈兀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二)四大汗国形成
1227
1234
蒙古
建立
灭西夏
灭金
1206
1219
第二次
西征
第一次
西征
1235
第三次
西征
1252
1、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2、元朝建立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1260
兴建大都
1260
元朝统一
1271
1234
元朝建立
灭南宋
四大汗国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创立
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国
伊尔(儿)汗国: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
窝阔台汗国: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后代海都所建
材料一:“这个国家的某些部分,山岭极多,在其他部分,则是平地,但是,实际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说是由砂砾构成的,土壤不多,几乎都是沙漠。在某些地区,有一些小树林,但是在其他地区,则完全没有树木。肥沃的土地不及百分之一,而且除非用流水来灌溉,是不能有收获的,而那里溪流和小河不多,大河更是十分稀罕。”
——罗马教皇的使者加宾尼:《出使蒙古记》
材料二: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 ,其职责便在于对内能保证部民的安全 ,对外则能掠夺更多的财物。成吉思汗是当时最能胜任这两种职责的第一人选。他的理想就是对外征服和掠夺。12世纪末期 ,中国四分五裂的版图和互相征战的纷杂局势为成吉思汗的征服提供了有利条件。 ——纪宗安、李强:《略论蒙古西征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在蒙古西征以前的欧亚形势是:诸国纷争, 东西方交通受阻。
(1)中国正处于长期分裂的局面
(2)花刺子模帝国内讧不己
(3)中东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奄奄一息
(4)东欧拜占庭帝国日趋衰弱
(5)西欧各国王权软弱无力,互相争斗
自然条件恶劣,游牧民族的特性
雄才大略的领导人物,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
东西无强国的有利时机
根据材料,概括蒙古西征的背景
蒙古使臣被杀害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三)西征的影响
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经济、文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
材料:在蒙古帝国的扩张中,多个城池被夷为平地。还推行退田还草政策,将农田全部毁坏,将其重新变为牧场。在西亚,自巴比伦时期建立的农田灌溉系统被彻底破坏,大量良田成为荒芜。在阿富汗,为达目标,毁坏了所有的水利设施,让农田失去水源,最终荒漠化,原本富庶的阿富汗就变成了一片贫瘠之地。 在中国,繁华的宋朝被消灭,经济、文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在花剌子模旧都玉龙赤杰、巴格达、佩斯等许多城市,蒙古军队屠城,大量杀死当地百姓,有的城市甚至被多次屠城,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三)西征的影响
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经济、文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
2、形成了四大汗国,改变了亚欧政治版图;
3、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1)欧洲传教士到达蒙古: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
(2)《马可·波罗行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3)住在大都的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中国史上第一个探访欧洲的人)
(4)中国先进文化和科技传入欧洲,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三)西征的影响
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经济、文化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极大地破坏了当地的生产力。
2、形成了四大汗国,改变了亚欧政治版图;
3、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4、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推动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的改变。
①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②自西向东: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说着不同的语言,被称为“色目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来自中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③民族分布:蒙古西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回回
P65【思考点】: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1、对近代欧洲:
(1)促进资产阶级时代到来。推动四大发明在西方的进一步传播;
(2)促进人文主义发展。蒙古人对欧洲封建制度的打击和对欧洲传统观念的摧毁使欧洲人质疑此前深信不疑的神学观点;
(3)激发西方国家探索东方的热情。《马可 波罗行纪》对东方的渲染。
2、对中亚和西亚:
(1)伊斯兰文明遭到沉重打击,后来又逐渐恢复;
(2)当地深受蒙古文化影响,但蒙古后裔被当地民族同化。
3、对中国:
(1)推动民族迁徙与融合。大批中亚、西亚移民来华,成为“色目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灭亡后,这些移民的后裔大部分与汉人融合。
(2)促进宗教传播。基督教、伊斯兰教广泛传播,元朝灭亡后,基督教的影响基本消失,但伊斯兰教的影响得到部分延续。
(3)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特别是对西方的了解有明显增加。
罗马人很早就接触到希腊文化,拉丁字母就是他们改造希腊字母的结果。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征服了意大利南部的希腊人,大约100年后,又征服了马其顿和巴尔干半岛南部,把马其顿和希腊都变成了罗马的行省。但在文化上,罗马人更愿意拜希腊人为师,学习希腊文化。如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说:“被征服的希腊人征服了野蛮的征服者,把艺术带给了粗鄙的拉丁姆。”
同样是通过战争,被征服的波斯和埃及等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希腊文化,罗马人本来是胜利者,为什么也甘愿学习希腊文化 罗马人如何借鉴希腊文化,并谈谈你对贺拉斯这句话的理解。
(1)原因:罗马虽然有自己的文化,但他们的文化较希腊文化落后很多。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鼻祖,有很强的传播性和辐射作用,它可以让很多地区都接受他们的文化。古罗马的文化主要是继承希腊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2)借鉴:罗马的雕塑、美术、神话史诗都有对希腊文化的模仿痕迹。
(3)理解:贺拉斯在强调罗马文化继承和发展了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肯定了罗马文化的崛起,正是罗马人对希腊文化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才成就了辉煌灿烂的罗马文明。
【问题探究】P65:
课堂小结
1、希腊在希波战争中的胜利,使希腊文明得以留存;亚历山大的扩张,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与融合;拿破仑以战争手段涤荡了德意志诸邦和意大利诸国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的认识是(  )
A.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也承担了创造的角色
B.个人军事才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因素
C.和平交流促进了不同文明的融合
D.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就是毁灭
A
课堂检测
2、“他(亚历山大)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几百年的‘希腊化时代’。”希腊化表现在(  )
①希腊文化中心发生了变化
②促进希腊人和其他民族融合
③希腊文化的传播范围扩大
④被征服地区希腊化非常彻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课堂检测
3、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蒙古西征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交流
B.蒙古西征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
C.蒙古西征引发了民族迁徙
D.蒙古西征引发了宗教改革
B
课堂检测
4、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A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