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
【目标呈现】
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
2.识记“公车上书”时间、内容和维新派创办的刊物、政治团体;
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预习热身】
阅读教材正文,标注带数字的问题并勾划知识要点,填空处加双横线。带括号的问题进行补充。思考在预习后解决。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背景):随着_________________。
2.(代表人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__________维新派。
3.维新变法活动:(1)(序幕:)公车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直接原因:)1895年,______________传来。(时间:)______________年,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合在北京参加______________的1300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______________,(内容:)反对______________,请求______________。史称“______________”。(影响:)打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
(2)(发展:)(刊物:)康有为、梁启超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京创办《_________________》(后改名《_________________》),(政治团体:)建立_________________。
思考: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还有吗?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维新变法运动中还有哪些政治团体和刊物?由此说明维新变法运动状况怎样?
二、百日维新
(3)(高潮:)百日维新:___________年,光绪帝颁布《_________________》,实行变法,史称“________________”。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又称作“_________________”。
三、“戊戌六君子”
1.9月21日,慈禧发动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和康广仁六人被杀害,史称“_________________”。
2.戊戌变法影响(历史意义:)(性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戊戌变法是一次_________________,加快了_________________的进程。影响(意义):广泛传播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在社会上起了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思考:p36学习测评2戊戌变法为何失败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个教训使资产阶级的斗争方式有何(改变)?
【点拨释疑】
1.朗读课文,分类别,理解记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四方面措施),小组竞答。
措施类别 主要内容 作用
经济上
政治上
文化上
军事上
谈谈你从这些内容中看出了什么?
2.阅读课文P34页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
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达标检测】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为此他们
A.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B.掀起了洋务运动
C.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D.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2.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组织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成立保国会 D.形成洋务派
3.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A.禁止鸦片走私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变法图强 D.师夷长技以自强
4.“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话出自
A.康有为 B.梁启超 C.邓世昌 D.谭嗣同
5.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公车上书 ②百日维新 ③创办《万国公报》 ④组织强学会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6.P36学习检测1
【盘点提升】
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中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代表有康有为、梁启超。
3.康有为等传播救亡图存、维新变法思想。
4.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标志: “公车上书” (1895年)
5.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等 。
6.维新运动高潮:百日维新 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政治上:广开言路,裁撤冗员,精简机构;
内容 经济上: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军事上: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
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害,变法失败。
评价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它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
3.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4.戊戌变法失败血的教训使资产阶级政治斗争由改革转向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