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中有大乾坤——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春节习俗中有大乾坤——1.《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15 21: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节习俗中有大乾坤——《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随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2.认识北京春节中的各种民俗活动。
3.能辨析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理解目标:
1.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详略得当的方法来写各种民俗活动的。
2.品析北京春节中的民俗活动,感悟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及作者的情感。
迁移目标:
能迁移文中详写的方法来抒写自己身边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言语实践活动一 依时间寻活动
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民俗活动。春节,是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春节习俗。你知道北京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有什么独特的习俗吗?请自由朗读全文,寻找并勾画出北京的春节里不同时间点的不同民俗活动及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全班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并勾画不同时间点的不同民俗活动及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交流汇报。
(1)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2)不同时间点的民俗活动
1-4段:腊八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买杂拌儿 、爆竹、 玩意儿
5-6段: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
8段:除夕 赶做年菜 穿新衣 贴对联 贴年画 守岁
9-10段:初一 男人们去拜年、女人们在家招待客人 逛寺庙
11段:初五初六:逛庙会
12-13段:元宵节观花灯 放鞭炮 吃元宵
14段:正月十九:学生上学 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3.对比不同时间及民俗活动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完成学习单并展示分享。
学习单:
小结:作者将北京春节期间所有时间点及民俗活动都一一列举了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节日时间跨度很长或民俗活动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作者这种详写的方法。
策略一: 依时间逐一写活动
言语实践活动二 聚时间品活动
北京的春节从腊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每个时间点都有相应的民俗活动,为什么有的时间点及民俗活动让你印象深刻?有的又没有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北京的春节里一个或多个时间点,从修辞、描写等方面去分析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交流汇报。
1.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北京的春节里一个或多个时间点,从修辞、描写、用词等方面去分析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做好勾画和批注,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详写的具体方法。
2.小组汇报印象深刻的原因。
(1)腊八
“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开篇作者就引用俗语,让文章显得有文采。
“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这个句子运用了关联词“不是……而是”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写出了腊八粥食材的丰富。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泡后的蒜”比作“翡翠”,让人一下就能想到它的颜色,还知道了醋是“辣味”的。
“孩子们都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亥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这里作者运用了“七零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一系列的儿化音,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亲切。
综合上述内容,我发现北京春节里腊八的时候既要熬美味的腊八粥,又要泡有“辣味”的“翡翠”腊八蒜,最关键是还要买杂拌儿,这些都是我在过年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觉得活动不仅多还特别有意思,所以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2)腊月二十三
我也听说过“小年”,但在小年的时候需要“送灶王上天”这样的习俗还是第一次知道,而且作者将“送灶王上天”的具体做法都清楚地写了出来,让人清楚明白地就知晓了北京小年习俗的活动方式,所以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3)除夕
作者列举了这一天北京人要做的各种活动:“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角度写出这一天的热闹非凡。运用“除非……必定”“除了……都”两组关联词,写出了北京人对于春节的重视。比起我身边的春节气息,感觉北京的春节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所以印象深刻。
(4)初一
我的家乡过年的时候全家人会一起去串门,但在北京有点奇怪,他们还进行了分工“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这让我印象深刻。
(5)元宵节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炒只而美丽。”这里运用排比的修辞,将除夕、初一、元宵节三个时间一起对比,突出元宵节悬灯结彩时的“火炽与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午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里不仅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花灯样式及图案的多种多样,还运用“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这样不同的词语来表示相同的意思,让语言变得丰富。在作者笔下,元宵节的欢乐情景跃然纸上,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小组成员分享到相应的段落本组其他成员就朗读这个段落。)
3.原因中探寻详写的具体方法。
预设:
(1)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
(2)关联词
(3)俗语、儿化音等京味儿特点的语言
(4)动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
小结:原来作者不仅运用了多种修辞、关联词,还动用了多种感官以及用上俗语、儿化音等京味儿特色语言各种方法,详细具体对北京春节期间不同时间点的不同民俗活动做了清楚地介绍,怎么能不令大家印象深刻呢?
策略二:据活动选方法详写
言语实践活动三 链资料悟活动
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西方节日很感兴趣,万圣节,圣诞节,情人节等掀起一波波热潮。作为小学生读老舍先生《北京的春节》除了了解一些民俗活动还有别的意义吗?请结合阅读链接,思考:在西方节日“入侵”的现代社会我们走进《北京的春节》的现实意义。
1.指名朗读阅读链接一和阅读链接二。
阅读链接一:
我于是猛地想起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记忆中这个日子在老外婆手里是从凌晨三点开始的。凌晨三点外婆就赤着脚下床,然后开始佝偻着腰紧张而麻利地忙着。
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是围炉的日子,迎新送旧的日子。
在闽南老家,这一天是大忙特忙的日子。要擦桌擦床擦门洗地板,要蒸桌面那样大的白糖年糕、红糖年糕、咸味年糕,要炸成缸的“炸枣”,做整盆的五香肠,还要换上新浆洗的窗帘床单,铺上雪白的台布。然后,要开始热气腾腾地忙围炉的年饭。
夜幕降临时,大家便团团围坐在圆桌前。外婆开始祷告,舅舅们开始祝酒,小孩子们开始整段整段地往嘴里塞五香肠。
妈妈和老外公开始悠悠扬扬地哼起乡剧来。
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选自斯妤的《除夕》,有改动
阅读链接二: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儿短暂的时光。古人不是说过“黄金易得,韶光难留”吗 所以在这一年最后的夜晚,要用“守岁”,也就是不睡觉,眼巴巴守着它,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 的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
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在一起。首先是生养自己的父母。陪伴老人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再有便是和同一血缘的一家人枝叶相拥,温习往昔,尽享亲情。腊月里到火车站或机场去看看声势浩大的春运吧。世界上哪个国家会有一亿人同时返乡,都要在除夕那天赶到家去 他们到底是为了吃年夜饭,还是为了团圆
——冯骥才《除夕情怀》节选
明确:虽然地域不同,庆祝的方式不同,但中国人共有的年的情怀是一样的。
2.全班齐读链接资料三.
阅读链接三:
民族传统节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联系的纽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
明确:传统的民俗活动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些活动我们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新奇有趣,这就是民俗活动的魅力,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度而自豪。
作业:请迁移运用本文详写北京春节期间民俗活动的方法介绍自己家乡春节的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