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
“石坎梯地”是汉中山区坡耕地整治常采用的一种模式。结合我国汉中地区周边地形图及“石坎梯地”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汉中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黑土肥力下降
2.“石坎梯地”在保持水土方面所起的作用有( )
①有效拦截雨水②减缓地表径流流速 ③增加下渗 ④防风固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A
2.A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的一般治理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生物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建坝淤地、修小水库、修建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使水土流失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方法进行治理。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1.AB、汉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由等高线分布特征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但没有完全丧失,A正确,B错误;
C、汉中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且降水较为丰富,不易发生土地盐碱化,C错误;
D、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汉中地区没有黑土分布,D错误。
故答案为:A。
2.由上题分析可知,当地易发水土流失,故“石坎梯地”可以有效拦截雨水,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①②③正确;当地气候湿润,风沙天气少,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读我国南方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小题。
3.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下沉
4.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答案】3.B
4.B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种草;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④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坝淤地、缓坡修建梯田);⑤建立合理耕作制度;⑥推广农村用气用煤,解决农牧民的生活用能;⑦采矿后复垦。
3.由土地资源构成图可知,该地山地较多,而由土地利用结构图可知,该地开垦力度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故答案为:B。
4.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构成对比来看,耕地面积的扩大是建立在宜林和宜牧土地面积的减少之上的,故应根据该地区的特点,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B项正确。故答案为:B。
下图示意中国某地小流城土地利用。该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为丘陵,河谷两侧为坡地,坡度多在15°~20°,海拔50~280米。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5.以下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可能是( )
①顺坡胡柚地
②梯田胡柚地
③草灌地
④裸露土壤
A.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6.水土流失除了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农作物减产,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①缩短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②土地退化导致生态系统恶化③生产和生活用水受到影响④河流上游水位抬高,洪涝灾害频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5.C
6.A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也被称为侵蚀作用或土壤侵蚀),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指地球的表面不断受到风、水、冰融等外力的磨损,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地表土壤的现象,使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受到破坏和损失,影响到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5.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水土流失和降水、坡度及植被的关系较大。该地范围较小,降水的差别不大,因此主要考虑植被及地形因素。无植被保护的裸露土壤水土流失最严重,顺坡胡柚地较梯田胡柚地水土流失严重,草灌地因植被覆盖度高,水土流失最轻。故答案为:C。
6.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除了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农作物减产,还会带来其他的不利影响。如水土流失导致坡地土层变薄,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河道堵塞,缩短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受到影响等。故答案为: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如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7.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稀疏③降水量大④全年风大⑤土质疏松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7.D
8.A
【知识点】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
自然原因:(1)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2)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3)地形坡度大;(4)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3)开矿。
7.本题考查陡坡开垦的影响。陡坡开垦,坡地地形不会改变,对降水量影响不大,①②错误;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耕作导致地表土体松动,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强度大,是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①②⑤正确,③错误。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该地区冻融作用不明显,④⑥错误。 故答案为:A。
下图示意渭河某河段流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拦蓄泥沙
10.该区域为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主要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11.图中北部地区河网密布是因为该地区( )
A.海拔高,冰川作用强烈
B.降水丰沛,属于湿润气候区
C.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河网发育
D.为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严重,沟壑纵横
【答案】9.D
10.C
11.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9.本题考查修建水库的目的。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若遭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会一起汇入河流,图中水库在拦蓄泥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经渭河汇入黄河的泥沙减少。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以看出,该流域有许多打井抽水点和水库,主要改造的是水源这一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北部为黄土高原地区,没有冰川发育,A错误;按照干湿带的划分,该区属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区,B错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是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C错误;北部为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严重,沟壑纵横,河网密布,D正确。故答案为:D。
某校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开展水土流失成因探究的四次实验。四次实验中只有下表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实验组 实验甲 实验乙 实验丙 实验丁
坡面坡度 15° 25° 15° 25°
降水强度 2mm/h 2mm/h 1mm/h 1mm/h
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 a b c d
12.四次实验结果可能会是( )
①b>a>d>c
②d>b>c>a
③b>d>a>c
④c>b>d>a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在不改造的情况下,此实验器材还可以用于模拟或演示( )
A.降水对风化的影响 B.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C.完整的水循环环节 D.冲积扇上河流改道
【答案】12.B
13.D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12.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根据地形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坡面坡度越大,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实验乙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b最大,实验丙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c最小,①③符合。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实验装置中没有岩石,体现不出岩石风化状况,无法演示降水对风化的影响;实验中的降水是从降水盘中滴出,与地形没有关系,无法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实验中只有降水和地表径流环节,无法模拟完整的水循环环节;泥沙收集盘内泥沙沉积可以模拟冲积扇,故此实验器材还可以用于模拟或演示冲积扇上河流改道。故答案为:D。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15.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答案】14.B
15.D
【知识点】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种草;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④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坝淤地、缓坡修建梯田);⑤建立合理耕作制度;⑥推广农村用气用煤,解决农牧民的生活用能;⑦采矿后复垦。
14.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缓坡上修筑梯田,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才能有效拦截泥土及水流,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易导致过度开垦,会破坏原有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
A.土壤肥力衰退 B.毁林开荒
C.旱灾加剧 D.毁草开荒
E.土地破坏 F.粮食产量下降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属于( )
A.优化开发区 B.重点开发区 C.限制开发区 D.禁止开发区
(3)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 ;自然原因是 。
(4)为促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案】(1)
(2)C
(3)不合理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
(4)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中打坝淤地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这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导致各种方式的开荒,致使生态失调、土地破坏、旱灾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生态条件的恶化又使粮食减产,生存压力更大,出现图中恶性循环。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崎岖,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属于限制开发区,故C正确,ABD错误。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4个方面。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③地面物质组成。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
(4)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有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工程措施有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中打坝淤地。
故答案为:(1) (2)C。(3)不合理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4)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中打坝淤地。
【点评】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17.(2021高二上·山东竞赛)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特征,并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2)针对图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沟壑壑,人民群众广泛流传着“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说法。并亲切地称淤地坝为“粮囤子”、“钱袋子”。实践证明,淤地坝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简述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
【答案】(1)分布特征: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原因:这里地势起伏大,坡陡;降水集中,多暴雨;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活动破坏了植被,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破坏了地表结构。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相结合的综合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工矿、交通建设中注意保护环境,开展矿区复垦工作;禁止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退耕还草还林等。
(3)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淤地坝还能以坝代桥,大大地改善黄土高原的交通条件。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其成因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其中自然因素有:地形崎岖、土质疏松、暴雨的冲刷、植被覆盖率低等; 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使原来的林草植物被破坏殆尽,土地无法恢复;开矿:露天煤矿的建设,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河道滩地开矿使大量泥沙直接进入河道,增加河流泥沙;各种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地表结构等也促进了水土流失的形成。
(2)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可结合上题中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回答。包括: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成高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扩大林、草地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改善天然草场和植被: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保持水土;可以增强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奠定基础;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比较轻微地区,可以采取封育保护、封山禁牧、轮封轮牧等措施,推广沼气池、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等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大范围生态恢复和改善。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范围高标准的人工治理,增加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人工草场,解决农牧民的吃饭、花钱问题,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
(3)通过调查表明,淤地坝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淤地坝在工程运行前期,可作为水源工程 ,解决当地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发展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缺乏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淤地坝通过有效的滞洪,将高含沙洪水一部分转化为地下水,一部分转化为清水,通过泄水建筑物,排放到下游沟道,增加了沟道常流水,涵养了水源,同时,对汛期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淤地坝的建设,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大大改善了山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成高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扩大林、草地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改善天然草场和植被: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保持水土;可以增强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奠定基础;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比较轻微地区,可以采取封育保护、封山禁牧、轮封轮牧等措施,推广沼气池、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等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大范围生态恢复和改善。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范围高标准的人工治理,增加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人工草场,解决农牧民的吃饭、花钱问题,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
1 / 12.1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鲁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
“石坎梯地”是汉中山区坡耕地整治常采用的一种模式。结合我国汉中地区周边地形图及“石坎梯地”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汉中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黑土肥力下降
2.“石坎梯地”在保持水土方面所起的作用有( )
①有效拦截雨水②减缓地表径流流速 ③增加下渗 ④防风固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我国南方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下列小题。
3.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下沉
4.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下图示意中国某地小流城土地利用。该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为丘陵,河谷两侧为坡地,坡度多在15°~20°,海拔50~280米。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5.以下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可能是( )
①顺坡胡柚地
②梯田胡柚地
③草灌地
④裸露土壤
A.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6.水土流失除了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农作物减产,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①缩短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②土地退化导致生态系统恶化③生产和生活用水受到影响④河流上游水位抬高,洪涝灾害频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如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7.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坡度大②植被稀疏③降水量大④全年风大⑤土质疏松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下图示意渭河某河段流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根据图中水库分布看,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拦蓄泥沙
10.该区域为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主要改造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11.图中北部地区河网密布是因为该地区( )
A.海拔高,冰川作用强烈
B.降水丰沛,属于湿润气候区
C.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河网发育
D.为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严重,沟壑纵横
某校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开展水土流失成因探究的四次实验。四次实验中只有下表所列的条件有变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实验结束后坡面上都有残留沙土。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实验组 实验甲 实验乙 实验丙 实验丁
坡面坡度 15° 25° 15° 25°
降水强度 2mm/h 2mm/h 1mm/h 1mm/h
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 a b c d
12.四次实验结果可能会是( )
①b>a>d>c
②d>b>c>a
③b>d>a>c
④c>b>d>a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在不改造的情况下,此实验器材还可以用于模拟或演示( )
A.降水对风化的影响 B.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C.完整的水循环环节 D.冲积扇上河流改道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15.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 )
A.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C.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
A.土壤肥力衰退 B.毁林开荒
C.旱灾加剧 D.毁草开荒
E.土地破坏 F.粮食产量下降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区属于( )
A.优化开发区 B.重点开发区 C.限制开发区 D.禁止开发区
(3)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 ;自然原因是 。
(4)为促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17.(2021高二上·山东竞赛)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特征,并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2)针对图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沟沟壑壑,人民群众广泛流传着“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说法。并亲切地称淤地坝为“粮囤子”、“钱袋子”。实践证明,淤地坝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
简述淤地坝的作用和效益。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A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的一般治理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生物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建坝淤地、修小水库、修建水平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使水土流失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方法进行治理。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1.AB、汉中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由等高线分布特征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但没有完全丧失,A正确,B错误;
C、汉中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且降水较为丰富,不易发生土地盐碱化,C错误;
D、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汉中地区没有黑土分布,D错误。
故答案为:A。
2.由上题分析可知,当地易发水土流失,故“石坎梯地”可以有效拦截雨水,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①②③正确;当地气候湿润,风沙天气少,④错误。综合上述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3.B
4.B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种草;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④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坝淤地、缓坡修建梯田);⑤建立合理耕作制度;⑥推广农村用气用煤,解决农牧民的生活用能;⑦采矿后复垦。
3.由土地资源构成图可知,该地山地较多,而由土地利用结构图可知,该地开垦力度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故答案为:B。
4.从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构成对比来看,耕地面积的扩大是建立在宜林和宜牧土地面积的减少之上的,故应根据该地区的特点,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的利用率,B项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5.C
6.A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也被称为侵蚀作用或土壤侵蚀),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是指地球的表面不断受到风、水、冰融等外力的磨损,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地表土壤的现象,使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受到破坏和损失,影响到人类和其他动植物的生存。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5.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水土流失和降水、坡度及植被的关系较大。该地范围较小,降水的差别不大,因此主要考虑植被及地形因素。无植被保护的裸露土壤水土流失最严重,顺坡胡柚地较梯田胡柚地水土流失严重,草灌地因植被覆盖度高,水土流失最轻。故答案为:C。
6.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除了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农作物减产,还会带来其他的不利影响。如水土流失导致坡地土层变薄,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河道堵塞,缩短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增加;生产和生活用水受到影响等。故答案为:A。
【答案】7.D
8.A
【知识点】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
自然原因:(1)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2)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3)地形坡度大;(4)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1)植被破坏;(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3)开矿。
7.本题考查陡坡开垦的影响。陡坡开垦,坡地地形不会改变,对降水量影响不大,①②错误;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耕作导致地表土体松动,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黄土高原地区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夏季降水强度大,是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①②⑤正确,③错误。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该地区冻融作用不明显,④⑥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9.D
10.C
11.D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9.本题考查修建水库的目的。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若遭遇暴雨,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会一起汇入河流,图中水库在拦蓄泥沙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经渭河汇入黄河的泥沙减少。故答案为:D。
10.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可以看出,该流域有许多打井抽水点和水库,主要改造的是水源这一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 据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北部为黄土高原地区,没有冰川发育,A错误;按照干湿带的划分,该区属于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区,B错误;黄土高原的典型地貌是千沟万壑、地表支离破碎,C错误;北部为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严重,沟壑纵横,河网密布,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2.B
13.D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较快,携带大量泥沙和砾石。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称为洪(冲)积扇地貌。洪(冲)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相连,就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12.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根据地形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坡面坡度越大,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实验乙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b最大,实验丙泥沙收集盘中的泥沙含量c最小,①③符合。故答案为:B。
13.本题考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实验装置中没有岩石,体现不出岩石风化状况,无法演示降水对风化的影响;实验中的降水是从降水盘中滴出,与地形没有关系,无法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实验中只有降水和地表径流环节,无法模拟完整的水循环环节;泥沙收集盘内泥沙沉积可以模拟冲积扇,故此实验器材还可以用于模拟或演示冲积扇上河流改道。故答案为:D。
【答案】14.B
15.D
【知识点】黄土高原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①植树造林种草;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④小流域综合治理(打坝淤地、缓坡修建梯田);⑤建立合理耕作制度;⑥推广农村用气用煤,解决农牧民的生活用能;⑦采矿后复垦。
14.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缓坡上修筑梯田,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才能有效拦截泥土及水流,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故答案为:B。
15.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易导致过度开垦,会破坏原有植被,加剧水土流失,故答案为:D。
16.【答案】(1)
(2)C
(3)不合理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
(4)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中打坝淤地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这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需求增加,导致各种方式的开荒,致使生态失调、土地破坏、旱灾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生态条件的恶化又使粮食减产,生存压力更大,出现图中恶性循环。
(2)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崎岖,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属于限制开发区,故C正确,ABD错误。
(3)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4个方面。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③地面物质组成。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③开矿。
(4)黄土高原综合治理主要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有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工程措施有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中打坝淤地。
故答案为:(1) (2)C。(3)不合理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4)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中打坝淤地。
【点评】治理黄土高原的措施: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17.【答案】(1)分布特征: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原因:这里地势起伏大,坡陡;降水集中,多暴雨;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等活动破坏了植被,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破坏了地表结构。
(2)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林牧相结合的综合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营造薪炭林,推广省柴灶,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工矿、交通建设中注意保护环境,开展矿区复垦工作;禁止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退耕还草还林等。
(3)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淤地坝还能以坝代桥,大大地改善黄土高原的交通条件。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其成因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考虑。其中自然因素有:地形崎岖、土质疏松、暴雨的冲刷、植被覆盖率低等; 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使原来的林草植物被破坏殆尽,土地无法恢复;开矿:露天煤矿的建设,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河道滩地开矿使大量泥沙直接进入河道,增加河流泥沙;各种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地表结构等也促进了水土流失的形成。
(2)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可结合上题中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回答。包括: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成高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扩大林、草地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改善天然草场和植被: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保持水土;可以增强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奠定基础;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比较轻微地区,可以采取封育保护、封山禁牧、轮封轮牧等措施,推广沼气池、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等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大范围生态恢复和改善。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范围高标准的人工治理,增加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人工草场,解决农牧民的吃饭、花钱问题,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
(3)通过调查表明,淤地坝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淤地坝在工程运行前期,可作为水源工程 ,解决当地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发展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缺乏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淤地坝通过有效的滞洪,将高含沙洪水一部分转化为地下水,一部分转化为清水,通过泄水建筑物,排放到下游沟道,增加了沟道常流水,涵养了水源,同时,对汛期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淤地坝的建设,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大大改善了山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包括: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建成高产农田,这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前提;扩大林、草地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改善天然草场和植被: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加强放牧管理,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保持水土;可以增强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当地特色经济奠定基础;在人口密度小、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比较轻微地区,可以采取封育保护、封山禁牧、轮封轮牧等措施,推广沼气池、以电代柴、以煤代柴、以气代柴等人工辅助措施,促进大范围生态恢复和改善。在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可以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小范围高标准的人工治理,增加旱涝保收基本农田、人工草场,解决农牧民的吃饭、花钱问题,为大面积封育保护创造条件。
1 / 1